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
1、✦三益:谓直、谅、多闻。此即指志趣相投的友人。语本《论语·季氏》。
2、✦霰(xiàn):小雪粒。✦莽(mǎng):草。
3、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4、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5、诗作中有以下几处运用比喻的句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中“尘网”“樊笼”两个喻词,形象地再现了官场污浊黑暗、关系错综复杂、束缚人性的特点。
6、屋舍主人一年四季该是多么的自在,尽可极视听之娱,享口福之乐。“荫”“罗”两个动词既绘出了树木绿荫覆盖、排列有序的生长状态,“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显得格外亲切”。
7、「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尘杂是指尘俗杂事,虚室就是静室。既是做官,总不免有许多自己不愿干的蠢事,许多无聊应酬吧。如今可是全都摆脱了,在虚静的居所里生活得很悠闲。不过,最令作者愉快的,倒不在这悠闲,而在于从此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陶渊明的诗归园田居)。
8、所以,这首诗看起来极为平易浅显,好像只是一个日常生活的片断,其实却有不少需要深入体会的内涵。
9、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10、我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11、清晨早起下地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批着月光才回家。
12、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13、我只希望桑麻农事兴旺,蚕事之月纺绩事务顺遂。
14、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
15、本专栏音频资源来源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经非常知名的栏目《阅读与欣赏》。暂时没有与音频对应的文字资源,以下文字,仅为大家欣赏和理解提供参考。
16、学生对教师“称赞”陶渊明的“田园”的结论并不认同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对现实中“田园”的体验是“不美”的。因此,我们自然要问:现实中的“田园”是什么样子?大致有这些特征:充满辛劳,即使是有一丁点劳作经历的学生,他们也认为田园生活中的耕作是非常辛苦的。再加之自己的观察、听闻和其他资料的记载,“田园”生活还存在收成没有保障、生活内容单调、经济困顿,疾病多生,医疗卫生条件差、贫弱者受压迫等问题。现实“田园”中的这些“苦难”,陶渊明难道一点都没有遭受吗?显然不是。他的诗歌里其实多有对田园辛劳的揭示,只不过人们受蔽于“田园美好”的陈见,再加之诗意对“苦难”的消解,我们在读陶渊明的诗歌时,往往想不到“田园”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