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的解释词语
1、文同为了画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风下雨,他都常年不断地在竹林子里头钻来钻去。三伏天气,太阳像一团火,烤得地面发烫(tàng)。可是,文同照样跑到竹林里对着太阳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一会儿用手指头量一量竹子的节把有多长,一会儿又记一记竹叶子有多密。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满脸都流着汗,可他就跟没事儿似的。
2、读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3、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时忽焉丧之,岂独竹乎?子由③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4、出处:北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③,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5、我虽然还小,可是对要从事的职业已胸有成竹了。
6、老师让小明去画画,小明胸有成竹的许下了明天交稿的承诺。(胸有成竹的解释词语)。
7、 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8、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9、◎胸有成竹者自然对竹子认识深刻,能够落墨不多,而雨态风姿,各得其妙。
10、与可画竹,初不自贵生。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予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予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④,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曰:“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⑤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亡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谷偃竹》遗余曰:“此竹数尺耳,英才而有万尺之势。”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篷,斤斧何曾赦箨龙⑥。料得清贫馋太守⑦,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11、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12、胸中有数、心知肚明、成竹在胸、计上心头、胜券在握
13、就这样日积月累的观察竹子,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扩展资料拼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释义:成竹:完整的竹子;胸:心里。原指画竹子时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了主意。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胸有成竹的解释词语)。
14、有个名叫晁(cháo)补之的人,称赞文同说:“文同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15、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16、2)李大胆神气活现的说完,还一巴掌拍在胸口,显得胸有成竹。
17、北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画家,名叫文同,他是当时画竹子的高手。
18、(拼音):xiōngyǒuchéngzhú
19、(释 义)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很有把握。
20、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21、他轻松愉快,胸有成竹还带来了不错的总成绩想要选择一所上等的法学院。
22、(妙语点拨)文同之所以能画好竹子,关键在于他不怕辛苦地观察,再观察,付出了很多心血,有成竹在胸中。我们在做事之前,也要像文同一样,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事情有个完全的把握。尤其在解答数学题时,不要一看题目,就盲目地乱算一气,而是要先分析解题思路,明确解题的具体步骤,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再用笔进行实际的运算。
23、他胸有成竹的对他妈妈说:“这次考试我一定会考个第一!”
24、画竹要求落笔之先,成语“胸有成竹”的意思就是指作者画前要有充分的谋划,不要想一笔,画一笔,勉强凑成。
25、8)对于自己的实力,成亮胸有成竹,“申花队中有实力的队员很多,但我不怕竞争。
26、她平素那种镇定自若,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及强硬的政治家风度和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左右局势,都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无影无踪了。
27、造句的能力,也是学生驾驶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任何一个语言不大师,无不重视遣词造句。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时,如何着力培养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使学生敢于用词,善于造句,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成语造句更是要在学生理解成语意思,懂得成语所处的语境的情况下进行运用,才能有所成效。
28、①文与可:文同,字与可。北宋著名画家。筼筜(yúndāng)谷:在洋州(今陕西洋县),盛产竹。
29、小朋友们,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事情做起来是胸有成竹的吗?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告诉妞爸
30、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同,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31、每天三分钟,听一个故事,学一个成语。点滴积累,成长每一天。学完记得要运用,在文章最后的留言区写你的感悟或用成语造句哟。
32、考试前小明应为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胸有成竹的进了考场。
33、(出处):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4、示例:革命大家庭的暖暖春意更加反衬出在严重态势下我军指战员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的气概。
35、②蜩(tiáo)腹蛇蚹(fù):蝉后腹上的横纹,蛇腹上的横鳞。竹初生时为笋,其状似蜩腹蛇蚹。
36、竹子的各种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37、他写初稿时已胸有成竹,所以只须涂改几个词就行了。
38、 北宋时期有一位著名画家叫文同,他当时是画竹子的高手。文东为了画好竹子,他常年在竹林中穿行。三伏的天气,太阳像火球一样烘烤,地面变热了。但是文同一样跑到竹林里面对太阳,站在烤人的阳光下,全神贯注地观察竹子的变化。他用手指量了一下竹子的节有多长,又想起了竹叶有多密。汗湿透了他的衣服,脸上流着汗,但他用手擦也没有擦一次,看起来跟没事人一样。有一次天空刮了一阵狂风。紧接着雷电交加,目测一场暴雨即将来临。人们都纷纷跑回家。但是就在这时,坐在家里的文同急忙抓住草帽,扣在头上,直奔山上的竹林。他一出大门,大雨就像用脸盆喷水一样向地下开了。文东一心要看风雨中的竹子,他提起长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跳进竹林,没有擦去脸上流动的雨水,转眼就开始观察竹子。看到竹子在风雨中弯腰点头,来回晃动。文东细心地铭记竹子被风雨击中的姿势。由于文同多年来对竹子进行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阴晴雨雪,竹子的颜色,姿势还有什么区别?强烈阳光下映在清澈月光下的竹子有什么区别?别的竹子,还有什么别的样子,他都摸得很清楚。所以画竹子,就不需要画草图了。有个叫赵波的人。称赞这样的话。文东画竹,早已胸有成竹
39、在教学中,造句训练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教师们做个有心人,时时关注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与心灵,不断探索、研究,不断实践、总结,并使之融会贯通,及时巧妙有效地给学生以启发和指导,形成一种氛围,活跃学生的思维,一定能使他们妙语连珠,造出更多“活生生”的句子!让学生们通过造句真正有所收获。
40、他可以想象出她现在的样子镇静自若,胸有成竹。
41、5)傅戈的回答苍白无力,第一回见到心动的女子他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笨嘴笨舌的远不如议论军事战术那样胸有成竹。
42、发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