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的现代事例
1、这两句话其实还包含一层意思,就是先天遗传下来的那种秉性和后天获得的知识、教养之间的关系(《中庸》里讲“诚则明,明则诚”,也是说这两种情况)。这两者当然都很重要。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先天的我们做不了什么,所以后天的教育、后天的影响就太重要了。刚才跟家长交流的时候,我说过,从孩子刚出生到三岁之前,是家长影响孩子最重要的阶段。这个过程中,家长怎么对待孩子,用什么样的方式跟孩子交流,会在孩子的大脑或者说性格中刻印下一些永久的东西。三岁以后,孩子就是用这些刻下的印记跟外界打交道。我们经常说,一个孩子,特别是年龄很小的孩子,如果身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最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最大的可能就是你对待他(她)的方式不正确,最后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也就是说,小孩子身上的毛病,原因90%在家长身上,孩子的天性最多占10%。这是题外话,不多讲。
2、同学们,其实孝顺父母很简单,当爸爸下班回家,你可以给他揉揉肩,捶捶背,说一声:“爸爸您辛苦了!”当爸爸妈妈帮你做事情,你一定要说:“谢谢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吧!
3、-引导父母-大胆且习惯地把自己的需要讲出来,给孩子一个真正行孝的机会。
4、朱安出生于绍兴的一户商人家庭,父亲名叫朱耀庭,她从小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朱耀庭夫妇的子女不多,作为长女的朱安不仅没有接受新式教育,而且还被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思想,除了读过《女儿经》便再没有任何的知识积累。(关于孝的现代事例)。
5、护理学院的秦金昊,汽车技术学院的邵真真,经济管理学院的王玉莹,电子信息学院的曾静,也分别分享了自己的事迹。“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行则重孝,持之以恒。
6、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7、1936年3月,鲁迅的肺病已经非常严重,不仅不能正常工作和学习,甚至就连坐起来都非常困难,体重更是降到了只有37公斤。此时,他的好友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专门请来美国肺病专家托马斯·邓恩进行诊治。
8、《孝经》。汉时流行的《孝经》是“五经”之外的“经”。谁可以当帝位的继承人,学习过《孝经》,也成为一条成立的理由。例如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上奏说:“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汉书·宣帝纪》)病已就是后来的汉宣帝。
9、赵文龙,男,13岁,包头市包钢八中初一五班
10、但是,作为事件的直接亲历者,周建人在同女儿周晔回忆鲁迅逝世时却这样表示:
11、我嘴上虽那么说,心里却有点惭愧:洗那么几个碗就斗智斗勇,脖子都僵硬了,何况做别的家务呢?奶奶天天那么辛苦地做家务,都没说什么,以后,我也不能一味索取,也该想到“奉献”了。
12、第一个版本,出自上海《大沪晚报》在1936年10月19日发表的“鲁迅先生讣告”,其中提到13人。他们分别是蔡元培、宋庆龄、内山完造、沈钧儒、萧参、曹靖华、史沫特莱、茅盾、胡愈之、胡风、许寿裳、周建人和周作人。
13、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4、我会用你们教会我的爱,去报答身边的人,去善待整个世界
15、小强说我是强奸犯怎么了?你家有女儿可看好了,我进去一次也不怕进去第二次,有本事你就等着。
16、爸爸得了阿兹海默症,也就是老年痴呆症,记性越来越差,后来甚至认不出谁是自己的儿子。
17、听闻鲁迅去世的噩耗,身处陕北的中共中央和毛主席都表示了沉痛哀悼。在《为追悼鲁迅先生告全国同胞和全世界人士书》中,延安方面这样表示:
18、小强和媳妇不光不反对还支持儿子的做法,孩子也由小强他们带着,还成天觉得自己儿子有本事,十几岁就当了爹,媳妇换了一个又一个。
19、鲁迅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犹如鸟儿逃离了牢笼,再也不愿意回头了。起先,他在日本学习医学,之后,为了改变国民的劣根性而弃医从文。总之,他不愿意回国,更不愿意回家。
20、给大家举个例子。我原来在法院上班,经历过很多刚入职或者实习的年轻人。这些孩子当中很多人真的不懂怎么和同事打交道、怎么和领导打交道。有人编了个顺口溜,说他们是“领导开门他上车,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开会他唠嗑”。(听众笑)大家别笑,真是这样!有人会说:我们领导人品太差,为什么要尊重他?!其实,无论我们在什么单位上班,这个单位里的位置和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要混为一谈。不知道我表达清楚没有?就是说,这里有一个位置,无论谁在这个位置上,你都要表示尊重。你对这个人本身可能不认可,但是对这个位置上的人一定要尊重。为什么?因为你尊重的是那个位置。一个人人品再不好,但在那个位置上,上班的时候你必须尊重。下班了,你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式。因为人和位置是相对分离的。反过来,一个人在领导位置上,别人尊重你。你也要知道,人家不一定是尊重你这个人,可能仅仅是尊重那个位置。很多人退休以后很失落,说什么“人在人情在”。其实,就是因为没能看清这一点。我们说,无论当不当领导,人品好的人到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会被人尊重。这就是人和位置的区别。但是,很多人根本分不清,也没有受过这种教育。这个道理古人叫“尊尊”,是一个群体能维持下去的基础。当然,那时候叫“事君”。现在“君”没有了,顺带着这些道理也没人讲了。但是,群体还存在啊!这些群体要维持下去,也要有秩序啊!
21、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是木石,如果需要人情味,那么,这个人情味就应该从孝开始。对于养育自己的父母不孝,怎么可能对其他人有爱心?如何会有博爱?人人没有爱心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崇孝,应该提倡!特别是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这是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一项。父慈子孝,是和睦家庭的基础,和睦家庭是和谐社会的正常细胞,和谐社会是和平世界的前提条件。孝是建设幸福人生的重要道德,是“天经地义”的。
22、鲁迅出殡当天,抬棺者多达16人,扶灵者多达8人。抬棺者分别是巴金、肖乾、胡风、萧军、周文、聂绀弩、黄源、曹白、陈白尘、张天翼、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吴朗西和欧阳山;扶灵者分别是宋庆龄、蔡元培、沈钧儒、茅盾、胡风和内山完造等人。
23、-陪伴父母-多与父母相处、陪伴,一起规划旅游行程,共同学习新事物。
24、老吾老,以及他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他人之幼。——题记
25、我们在大年初三因拜访亲友而疲累不堪,当天晚上爸爸和妈妈发生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6、咔哒”,门开了,妈妈回来了。我连忙提起蛋糕,跑到门边,递到妈妈面前,激动地大喊:“妈妈,母亲节快乐!生日快乐!”“宝贝你记错了,今天不是母亲节。”妈妈笑开了花,脸也亮晶晶了。
27、“百善孝为先”,这是医学院罗瑞和朱晗的人生信条。他们认为拥有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是对父母最真挚的孝道。
28、除夕之夜,本是全家团圆的佳节,但是有八年的除夕,李女士和丈夫是分开过的。她是带着女儿去陪公婆过年,而丈夫一个人留在家里,因为按照老家的风俗,除夕之夜是要请老祖宗回家的,一家之主一定要守候在祖宗身边。
29、许多思想家也都受到《孝经》的影响,董仲舒就是其中受到《孝经》影响很深的思想家,他吸收《孝经》中的一些思想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今本《春秋繁露·五行对》载:
30、在三弟周建人的主持下,鲁迅的丧事从简进行,但还是拟定了治丧委员会。关于治丧委员会的具体名单,后世出现了四个不同的版本。
31、小强和媳妇后来生了儿子,长得跟他媳妇一模一样,皮肤黝黑,胆子大也比较虎,真是遗传了小强和他媳妇所有的性格特点。
32、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33、可是李女士根据直觉,怎么也不能放心,为了避免公公有严重的情况发生,她连忙骑上自行车往大姑姐家赶去,一见到大姑姐,就心急如焚地告诉她:「不得了,早上爸从自行车上掉下来了,我劝他上医院,爸不肯去。」一边说,眼泪也不由得掉下来。
34、四年级一个冬天的傍晚,我正在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狂风大作,上了一天课的我早已饥寒交迫。突然,一阵阵香味钻进我的鼻孔,使我的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我端了端兜里仅剩的一块钱零花钱,转头看到旁边有一家豆浆店,里面有热腾腾的豆浆。我想买一杯豆浆边喝边捂手,就不会那么冷了。我刚想对老板说“一杯豆浆”时,眼睛瞄到了旁边的热肉包子,心想:祖奶奶在家里一定也很冷,不然我买一个热的肉包子给祖奶奶吧,她一定会很高兴的!于是我攥着那一块钱,对老板说:“一个热的肉包子,一定要热的!”我两只手捧着一只热腾腾的肉包子,整个鼻子里充满了肉包子的香气,嘴里不停地咽着口水,要让饥肠辘辘的我不吃又香又热的肉包子,这对我来说实在是个考验。我真的很饿,而且祖奶奶眼睛不好,我就算吃一口她也不会发现吧!我想。我实在忍不住了,偷偷地咬了一小块皮,嚼了嚼,突然觉得胃口大开,刚想一口咬下去,想一口咬掉一半,但心里马上愧疚起来:我怎么能偷吃特意买给祖奶奶的包子呢?我多吃一口,那祖奶奶岂不是少吃了一口?不能再吃了!要赶紧回家,不然祖奶奶等着着急,包子也都凉了。我饿得前胸都快要贴后背了,心里十分想把肉包子吃掉,但一想到祖奶奶脸上着急的表情,步子也不由得加快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能让祖奶奶吃上热腾腾的包子,再饿我也愿意!终于到家了,我一进家门,立马献出热腾腾的包子给祖奶奶,笑咪咪地对祖奶奶说:“祖奶奶,我回来了,包子给你吃!”祖奶奶一见到我,立刻眉开眼笑地说:“回来啦?包子你有没有吃一个啊?”“吃了吃了,我吃了!”祖奶奶如果听到我没吃,一定会把包子让给我的,她最疼我嘛!看到祖奶奶开心的笑容,我不禁有些内疚:如果我当时多存些零花钱就好了,就能多买一只肉包子或别的吃的再来给祖奶奶,让祖奶奶更加开心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35、听我这么说,可能有人心里不舒服:现在都什么社会了,怎么还讲这些?其实,无论社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关系总会存在,也许表现方式不一样。比方说“忠”,现在确实没有皇上了,但是到什么地方上班都会有上下级关系;再比如“孝”,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但无论如何,总会有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需要处理。只要有人存在、有社会存在,这些关系也肯定存在。也许社会变了,我们需要在这些关系中赋予一些新的内容,但是不能说,就没有这回事了!
36、王大伯为了家付出的也是很多,他的孩子也都很孝顺他。
37、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38、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尚书》。自古以来施政者都重视孝道,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也都有评选表彰孝子的活动,孝道是人间第一义。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生倡导「仁」道,并以孝作为实践仁道的根本。因此他教导学生做人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孝悌。《论语·学而篇》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老夫子把力行孝道作为「仁」的根本,非常注重生活实践。夫子教诲学生,孝是一个人行为最起码的要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夫子的学生中,曾子不仅一生力行孝道,而且能够发挥孝道的思想。曾子以后,孟子秉承并进一步阐述孝道。此后的圣贤学者都继承了孝道思想,加以阐述,并且制定各种礼节,使人们很好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孝经》是儒家讨论孝道的一部专书,关于成书有几种说法。比较被认可的是曾子记录孔老夫子教诲,并经过自身生活实践和体悟综述了孝道思想。全书共有十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章第一》,揭示的是全书的总纲,也是对下面十七章的一个概述。「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把侍奉父母的孝,扩充为奉事君主,服务国家的忠,而以立身行道为终极的目标。接着以下五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行孝的方式,虽各有所当,但以「爱」「敬」来侍奉父母却是一致的,所以接着《三才章第七》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是《孝经》全书论孝的总义。其下各章,都是根据这个理念加以阐述的。《孝经》把子女敬爱父母的心,从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格,到敬重尊长,爱护君王,乃至爱护国家以至于天下人民。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涵摄在了孝道当中,因此《感应章第十六》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儒家思想成为教育体系的主导。而《孝经》作为十三经之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两千年来一直是广大学习者的必读书籍,其文字浅显易懂,容易了解,因此广为流传,使孝道思想普遍深入民间。现代有人误解,认为孝道迂腐。如果大家细读《谏诤章第十五》:「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便可以更全面体悟孝道的真谛。 《弟子规》「入则孝」亦云:「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历代圣贤对孝道圆满落实有全面的教诲,我们学习之时只有深入经典,才能充分了解,真正明理。
39、记得小时候的我身体瘦弱,体质很差,经常在半夜三更发烧。每当我一发烧,您就坐在我的身边,给我降温,每隔十五分钟量一次体温。看着您憔悴的面容和熬红的双眼,我莫名的埋怨自己身体不争气。
40、-尊重父母-凡事多与父母分享,与父母多沟通,把父母当作闺蜜一样。
41、爸爸妈妈感谢你们,你们的一丝白发,一道皱纹,一次担忧都是因为我。而我的感恩之心将会填平所有你们为了我曾留下的伤痕,用我的行动为你们争光。在这世界有谁最伟大——那就是我的爸妈!
42、尽孝的“孝”通“效”与“笑”,父母如土,生而不有,子乃土生,当顶敬父母,故土与子上下结构且加一撇,小手牵大手,表示土生子,上下传承,自下加固(土生子虚)。
43、本d与苏维埃政府及苏区人民,为中华民族失去最伟大的文学家,热忱追求光明的导师,献身于抗日救国的非凡领袖、共产主义运动之亲爱战友而同声哀悼,谨以挚诚电唁。
44、天亮了,她赶紧去看老人,竟然发现老人的脸色红润了,后来,老人能下地走路了,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人们说是她的孝心感动了天。
45、我们讲以德治国,也讲以法治国,有时这两种观念会产生矛盾、抵触。怎么办?坚持义以为上。义就是宜,适当的意思。如何才适当,那是需要研究的。这就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6、这其实都是最基本的人情事理。很多年轻人认为:别跟我讲这些,我到这儿来上班,给你干活,给我开工资就行了,其他的我不需要。但是,人没有不遇到困难的,遇到困难怎么办?人都是相互的,你当初用那种方式对待领导,现在遇到困难找领导,领导要是大度、不计较,可能还能凑合下去,领导要是趁机给你小鞋穿,不要说将来怎么发展,眼下的事怎么对付过去?现在有的孩子不停跳槽。为什么?很多就是因为这种原因,没有接受过这种为人处事的教育,不知道怎么跟同事相处、跟领导相处,把关系搞乱了,就换个地方。聪明点的,也许能吸取一些教训,换一种思维方式,但毕竟缴了学费。糊涂的,还跟上次一样,狗熊掰棒子——到最后手里只剩一个,这样的人换多少地方也不会有长进。这些问题能说它不重要吗?能说它没有意义吗?因为时间关系,不能深讲,只是把问题点出来。这是讲“忠”。
47、当有人问舜为天子,其父杀人,舜该如何处理时,孟子说:“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读喜xi,草履)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读欣xin,快乐)然,乐而忘天下。”(《孟子·尽心上》)舜将天下的权力放弃就像扔掉破草鞋。他会偷偷地背着父亲逃到海边隐居起来。终身与父亲相处,快乐过日子,忘掉天下。这里将孝顺父亲看得比天下还要重。宁可放弃天下,也不能放弃父子之情。现在有些贪污犯也是为了亲属而违犯d纪国法,最终受到制裁。所以有的学者提出,孟子的理论是腐败现象的总根源。孟子在这里强调孝的重要性,认为掌握天下大权没有孝心重要。但是,现在的腐败分子并没有将掌握天下大权放在孝心之下,也没有人辞职带着父亲隐居偏辟地区,去过贫困的日子。只有带着妻子或情人,并且带着贪污来的不义之财,逃到外国去享受的罪犯。儒家虽然也讲“大义灭亲”,往往只是大人灭晚辈的“亲”,没有子女灭长辈的“亲”。因此,荀子说“从义不从父”,还是很值得注意的。这说明义大于亲。有一个副市长有受贿行为和婚外恋可疑,他的儿子和女儿对他进行“几谏”,他答应不与情人来往,又将赃款全部退掉。2004年12月,一个老板犯罪,被公安机关抓获,为了立功减刑,交待了他给领导贿赂一事。2005年3月,市纪委找副市长谈话,他很坦然地交代了受贿的问题,并早已全部上交,被免于起诉。他内心深处感激自己的儿女。这就是孝子“几谏”,避免陷父亲于不义,躲过一场灾难。(《报刊文摘》2005年9月23日摘转《政府法制》半月刊第9期上。)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有这样的事亲的“几谏”和事君的“匡救”,才有“上下能相亲”的和睦家庭与和谐社会。一呼百应,唯唯诺诺,一时似乎上下一致,万众一心,实际上掩盖着矛盾。时间一长,矛盾逐渐扩大,加剧,一直看不出来,到时候,一旦爆发,就不可收拾。掩盖矛盾,表面上风平浪静,本质上不是和谐的。
48、从幼儿园起,每个母亲节,我都会送给妈妈一个小礼物,有时是一张贺卡;有时是陶泥挂件;有时是折纸作品。记忆最犹新的是那一年,想到妈妈的生日和母亲节离得很近,就相差一两天,一个念头从心底油然而生:送妈妈一个蛋糕,在她生日那天,提前过一个母亲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