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金的资料简介
1、作为倡议者和名誉馆长,又是时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的巴金先生,于1993年又提笔上书中央领导,提议建立新馆。他在信中列举了文学馆面临的无数困难之后,恳切地说:“……我为中国现代文学馆目前遇到的困境感到不安,归结起来最迫切的是建立馆舍的问题,希望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并获得批准。”他说:“倘若我能够在北京看到这样一所资料馆,这将是我晚年的莫大的幸福,我愿意尽最大的努力促成它的实现,这工作比写5本、10本《创作回忆录》更有意义。”(作者巴金的资料简介)。
2、我常常这样想:文学有宣传的作用,但宣传不能代替文学;文学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学。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但这二者都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充当开门揖“盗”的内应。读者对每一本书都是“各取所需”。塑造灵魂也好,腐蚀心灵也好,都不是一本书就办得到的。只有日积月累、不断接触,才能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3、音乐篇:萧友梅、刘天华、贺绿汀、黄自、冼星海、聂耳;
4、从“说真话”到“写真实”以一贯之于他的全部人生经历和创作活动中,他多次强调“我说我写作如同在生活,又说作品的最高境界是写作同生活的一致,是作家同人的一致,主要的意思是不说谎。”同时巴金还贡献了以“两个一致”的典型化方法和“比较象活人”的性格真实的现实主义美学理论。(作者巴金的资料简介)。
5、简介:《迟开的蔷薇》是德国诗意现实主义小说家斯托姆的小说集。斯托姆的作品被誉为“德语诗文之明珠”。诗与青春是作者吟咏的永恒主题。译者巴金说,“对一些劳瘁的心灵,这清丽的文笔,简单的结构,纯真的感情也许可以给少许安慰罢”。
6、品读|巴金:“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女神节快乐
7、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
8、关于汪文宣、曾树生、汪母,巴金在访谈中提到,“我觉得都同情,三个主角不能完全是好人,也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还是同情他们的”。其实,在《谈〈寒夜〉——谈自己的创作》中,巴金有更为详细的阐释:
9、行若溪流,原名杜春红,青海诗歌朗诵协会会员,全国暄言宝典永久学员,喜欢朗诵,希望在诗歌的海洋里体验文字带给我的真情和快乐,在朗诵中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晓云听语》微刊特约主播。
10、关于《寒夜》的感情基调,巴金在访谈中坦言:“好像这是一部绝望的书,是一部悲观的书……实际仔细想想,还不是悲观的,是有希望的!”他在《关于〈寒夜〉》也有涉及,“这些年我常说,《寒夜》是一本悲观、绝望的小说。小说在《文艺复兴》上连载的时候,最后的一句是‘夜的确太冷了’。后来出版单行本,我便在后面加上一句:‘她需要温暖’。意义并未改变。其实说悲观绝望只是一个方面”,“我给憋的太难受了,我要讲一句真话:它不是悲观的书,它是一本希望的作品,黑暗消散不正是为了迎接黎明!”
11、本书为巴金先生的胞弟李济生先生所著,作者从亲情着手,记录了巴金的编辑生涯;巴金与上海、泉州的渊源;巴金与爱妻萧珊之间忠贞和灼热的感情;巴金与朋友真挚的友情;巴金为之奋斗多年的文化生活出版社兴衰的始末等。用诚挚的感情、质朴的文字,多角度地描述和记录了巴金的人生旅程。为纪念这个穿越了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了历史巨变的文化巨匠,以亲情的角度添上浓情一笔。
12、(迦尔洵是)“以一身来担人间苦的小说家”,作品中的“博爱和人道”“非战与自我牺牲”的思想值得关注。——鲁迅
13、巴:我还有随想录五本,差一本。身体很不好,主要想养养病,我是靠药物控制。想什么会都推掉。明年政协开会也许要去参加一次,其他就不参加,关门来写作,写一本随想录。最后一本,写一本小说,还有我翻译的一本书,还希望搞完搞好,希望这两三年做好这三件事就不错了。长篇小说宣布好久了,就一直没有时间搞。
14、本书为日本作家坂井洋史先生所著。作者用缜密的逻辑对巴金的有关生平事迹进行了严谨探讨和合理的想象推理。解析了《随想录》的叙述策略和魅力,论述了围绕巴金的重新评价以及关于日本最早的巴金的作品的翻译及介绍,还有由一张老照片说起的杂考两则等。全书文字洗练流畅,能清晰地展现作者的思路。因此,这也是一部巴金研究的力作。
15、2009年1月14日余思牧先生谢世。其生前曾有意将其数千册藏书和巴金书信捐赠给香港的图书馆,为此他曾征询女儿的意见,女儿因为种种原因未及表态。后来女儿表示将父亲的藏书捐赠图书馆,巴金书信则由其继承保管。这一态度让余思牧改变了主意,所以没有实施本来要实施的将巴金书信捐赠图书馆这个决定。这是需要说明的。
16、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编的内部刊物《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85年第五期的作家访问栏,刊有《巴金和孙道临谈〈寒夜〉》,署名雯佳,不见于已出的巴金研究资料。谢文芬回忆道:
17、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18、巴金只选他自己喜欢的、打动了他内心的作品翻译,他把感情倾注于作品中,希望用译文打动更多人的心。因此巴金的翻译风格流畅自然,富于感情。
19、本书是与巴金有六十年友谊的老友黄裳所著,记录了作者与巴金的交往细节,作者对先师的怀念,巴金的写作与生活,以及巴金的家人、朋友等。本书还收录了多封作者给友人的书信,信中多有涉及巴金之处,私人通信中所提供的线索,虽然谈不上系统,但在零星的文字间却有着比公开发表的文字更为直率和真实的细节。本书笔调生动、优美,是研究巴金不可多得的著作。
20、巴:主要演员都不错。有许多人,抗战时期在重庆住过的,都还觉得亲切,写那个时候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