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做人的语录
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之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虽然熟读了《诗经》三百篇,但让他去处理政事,却办不好;派他出使国外,却不能独立地根据具体情况应对自如;这样的人,读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摘孔子《论语》
4、解释: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教育做人的语录)。
6、孔子关于教育作用的论述,同样体现了以社会为本的特点。他主张“君子务本”,而什么是“本”?孔门公认“孝悌”乃是做人的根本。有人认为“孝悌”只是处理家庭内部的道德规范,与社会无关,其实不然,中国的古代社会是宗治社会,所谓“家”,就囊括了族、宗以至整个社会。孔子希望建立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反对“犯上作乱”,而孝悌之教恰恰能使人安分守己。故有子说:“其为人者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孔子其所以如此重视孝的教育,是因为他直觉到宗法社会对孝悌的依耐性。他以此教人爱父母,至于爱其家庭,再至于爱天下国家。故古人曰:“忠臣出于孝门之子。”
7、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学习文化,修养德行,忠诚不渝,言行一致。)——摘孔子《论语》做人之道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不该说话的时候却抢着去说,这叫急躁;到该说话的时候却闭口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别人的脸色便随便插嘴,这叫没有眼色。)——摘孔子《论语》
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0、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摘孔子《论语》
11、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1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1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14、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15、孔子的教育作用观就是"教育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教育工作就是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孔子之努力于教育,也就是为培养自己的实力,作为政治资本,以便更有效地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基于这一目的,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把教育和人口、财富作为立国的三大要素。他认为老百姓应该受教育,这些思想又比奴隶制时代前进了一大步。孔子承认知识和道德都是要靠学习培养出来的,教育是形成人的个别差异的重要原因,因而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的"有教无类"主张,也是从"性相近"的思想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