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桥遗梦关于爱情观
1、多年前看过电影《廊桥遗梦》(TheBridgesofMadisonCounty)。这次到俄罗斯旅游,在从莫斯科返回北京的飞机上,为了消闲解闷,从座位背后的视屏上又看了一遍电影《廊桥遗梦》。
2、不明白为什么在弗朗西斯卡·约翰逊在丈夫离世的时候为什么没有勇气去联系罗伯特·金凯德,是因为怕世人的唾骂?不,已经是自由身了;害怕被自己的孩子所不解?不,你没有去和沟通;可能这就是爱而不能便是如此,又或是内心的恐惧让自解不能去承受,一直在拖延。
3、但是他这样长年在外,留在家里的人太苦了,这点他已有体会。
4、不过他总想着这件事情。再过几年,他就要老了,不能再做这种艰苦的野外作业了。“到那时我也许要弄条狗来。”他向车窗外排排退去的绿树说道。
5、她总是对罗伯特说;“你是最棒的,没人比得上你,连相近的也没有。”罗伯特无法知道她是不是在说真话,但有一次她确实说了使他萦绕于怀的话:
6、罗伯特,你身体里藏着一个生命,我不够棒,不配把它引出来,我力量太小,够不着它。我有时觉得你在这里已经很久很久了,比一生更久远,你似乎曾经住在一个我们任何人连做梦也梦不到的隐秘的地方。你使我害怕,尽管你对我很温柔。如果我和你在一起时不挣扎着控制自己,我会觉得失去重心,再也恢复不过来。(廊桥遗梦关于爱情观)。
7、我回答她:我会选择家庭跟责任,不是因为爱的不深,也不是爱情不重要,而是人生中有许多事,不能进行选择,那就是责任。我是一个母亲,我有义务跟责任爱护家庭跟孩子周全。
8、我把活的生命给了我的家庭,我把剩下的遗体给罗伯特·金凯德。
9、1965年的一天,40多岁的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她的丈夫子女外出了。摄影记者罗伯特金凯停车向她打听曼迪逊桥的所在,弗朗西斯卡亲自带他去了桥边。罗伯特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以表谢意,镜头细腻的演绎了佛朗西斯卡看到那束花后像个淘气而又可爱的少女般说:那花有毒,花掉到地上两个人一起蹲在地上捡花束时爽朗开怀的笑声纯真、毫不做作,那是发自心底的快乐,是那么动人。
10、六六说自己一点都不喜欢海藻,一点都不歌颂海藻和宋思明的爱情,他们两人无非就是披着爱情的外衣进行的赤裸裸的交换。
11、这部电影上映后引起了人们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就是该不该拿道德的标尺来衡量这样的爱情。
12、他读遍了当地图书馆有关探险和旅游的书籍,感到心满意足,除此之外就关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一连几天待在流过村头的小河边。这时他常常希望有一只狗共享这些时光。
13、但由于本大官人看待事情方面观点与主流认知始终有差距,所以下面所说的5个血淋淋的事实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请大家酌情观看,省得因为我们三观不同还互骂了起来:
14、而将全部生命奉献给了她的家庭的Francesca,决定死后长伴Kincaid,一同掩埋于廊桥之下。
15、这种感觉就好象是,世界小得只剩下彼此,大家无可奈可又欣然接受的困在原地。仿佛是在迷路的林中,彼此不用考虑背景,考虑身处环境的顺从自己的感觉。如果面前的这个人确实能让你心潮澎湃,让你感受到爱,那么这个人就是你的真爱。
16、一路的闲聊,女主人公发现,摄影师比自己的丈夫懂自己,跟摄影师有着共同的话题:家乡小镇火车站旁的咖啡厅;靠窗座位看着行人的惬意感等对她梦想的灌溉、对她家乡思念的召唤等等的让她又找回了那个没来美国之前的少女心;与摄影师的短短接触,人生中第一次找到少女怀春的感觉,这怀春少女的感觉是跟丈夫一起生活的日子没有的灿烂!炫目!燃烧得灼热!还有美好的向往。女主人公一直用:生活安逸!安稳!邻居间的友好和小镇风气的来描述现在的生活,还要加上一句:就是没有梦想!电影中的第一天晚上,女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站在月夜里的家门口,对着夜风,打开自己的睡衣,让夜风吹散自己内心的燥热。这次才看明白导演安排这个镜头是对前面女主人公遇到摄影师后唤起梦想的渲染。
17、他在两周时间内完成的代表作《廊桥遗梦》,一经出版便位居1993年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并获得外国文学图书奖,1994年改编成同名电影。
18、“他们的母亲想在自己死后将遗体火化,并希望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罗斯曼桥”,兄妹对此表示不予理解。
19、罗伯特长期外出——有时一去两三个月——使婚姻生活很艰难,这点他知道。当初他们决定结婚时,隐隐约约觉得可以设法处理好,结果不行。
20、所有的婚姻,所有的固定的关系都有可能陷入这种惰性。习惯使一切都可以预见,而这预见本身又带来安逸,这点她也体会到了。
21、多年朋友,我是了解皓子的,平时看似嘻嘻哈哈,但心里却是个极重情义的汉子。
22、女主人公跟那个镇上出轨的女人成了好朋友,女主人公的丈夫也不介意她们成为好朋友。通过女主人公儿子的嘴说出:出轨的女人后来嫁给出轨的人,过得比原来幸福多了,来说明女主人公遇到对的人。女主人公的丈夫回来后,一如既往的对女主人公的理所当然的漠视和麻木,无知无觉,不闻不问的态度做了演绎。其实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妻子跟以往的不同。直到临死前才说出妻子也有梦想却不在有生之年成全。
23、两个不顾一切的爱,把两颗不在同一轨迹的心碰出火花,而且燃烧去他们心灵的那个洁净,让两个错爱的心成为终生的遗憾。
24、 利于营销国人一向很喜欢过节,纵使很多跟爱情无关的节日也会被拿出来作为噱头。三八妇女节、男神节、女神节、光棍节、2月7月圣诞……这么多的节日被打上了爱情的标签,那么爱情片在宣传、推广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
25、军队的想法常令人捉摸不透,他被分配去当摄影师助手,尽管他那时对往相机里上胶卷都毫无概念。
26、影片提出一个令人思考、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对于整个人类的婚姻现状,被法律、道德、舆论、观念约束却现实存在的婚外情,是不是不尽完美的婚姻状况下不可避免的必然产物?影片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却把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好。作者巧妙地只给他们四天的恋爱时间,浪漫而不失优雅、热烈而又洒脱、短暂而又漫长的恋情,非常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也暗合了那些对沉闷的婚姻有所不满的人们隐秘的心理追求;同时由于它的力趋保守、伤感和悲剧结局,让观念传统的人也会产生认同。
27、军队在1943年又召他入伍,他肩上晃荡着相机,随海军陆战队艰苦跋涉直到南太平洋海滩,仰卧在地上拍摄那些士兵。
28、他两眼直望着她,她感到自己体内有什么东西在跳动。那眼睛,那声音,那脸庞,那银发,还有他身体转动自如的方式,那是古老的、令人心荡神移、摄人魂魄的方式;是在障碍冲倒之后进入睡乡之前,最后时刻在你耳边说悄悄话的方式;是把不论何种物种的阴阳分子之间的空间重新调整的方式。
29、前文中已经提到,这部作品一直围绕着“爱”展开。Francesca面临的困境就是爱的困境,这种困境也出现在沈从文的《边城》中。
30、那是1965年的一天,丈夫携一儿一女外出,妻子弗朗西斯卡(Francessca)独自留在家中。足迹遍及全美的摄影师罗伯特(Robert)来到了她所住的乡村,要拍摄爱荷华州麦迪逊小镇的廊桥,他向她打听曼迪逊廊桥的位置。她上车亲自带他到了桥边。他忙着观察造型、选取角度,最后采了一把野菊花送给弗朗西斯卡以表谢意。她心中泛起了一种特别的滋味,于是邀请他去喝冰茶。在闲聊中,两人互相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他与前妻离异,而她伴着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而清寂的乡村生活。夜色降临,她在送走他后竟有一种依恋的心情。她终于下定决心驱车前往廊桥,将一张纸条订在了桥头。第二天,工作了一天的他终于发现了纸条。他接受了她的邀请,两人在桥边一起工作,拍照。夜色再次降临,两人回到她的家中共进晚餐。两颗寂寞的心仿佛找到了依靠,在轻柔的音乐舞曲中,两人情不自禁地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在这短暂的四天中,他们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了爱情的整个过程:最初的吸引,交谈的愉悦,身心的激荡,选择的苦闷与分离的伤痛。他要再次出发了,他让她和他一起走,然而她却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两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在雨中,她在车中等待丈夫时看到他静静地站在雨中,不去打扰深爱的女人,无声地向她告别。她的车一直在他车后,看到挂在他后镜上的项链,她在这一瞬间泪流满面却无言以对。他走后,她把这段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未对任何人说过。1982年3月,她收到一本名为《四日》的摄影集,并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1989年,她也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廊桥畔。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姐弟俩发现了母亲给他们留下的一封长信,深埋在母亲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让姐弟俩震惊万分,他们被母亲的感情故事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所感动,同情并理解自己的母亲。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的姐弟俩也开始珍视各自目前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
31、一次他从冰岛摄影回来,玛丽安不在了,她除了要自由之外,什么要求也没有提。
32、弗朗西斯卡·约翰逊是幸运的同时又是悲哀的。在结婚生子之后,遇到自己想过一生的人,年代的不同,世俗的眼光,成不了这一段恋情,也有一些人说,明明已结婚生子还和别人乱来,这种是不道德的也注定一生都在回忆中过,是悲哀的。而又是幸运的,有的人在一生中寻觅不到自己的真爱,大家都在将就的过自己的一生,而弗朗西斯卡·约翰逊是在将就的一生中出现的一个光,虽然转眼一瞬,但自己确是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光的温暖存在,还有深爱自己的丈夫,即使不像罗伯特·金凯德一样可以让自己的内心得到撞击,但是至少是可以包容自己一生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