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1、韩斯卡夫人在他死后不久,就另结新欢,但还是帮他还清了债务,并出版了巴尔扎克作品全集。
2、皮安训也相信意志力量对身体的主导作用。巴尔扎克把他定义为磁场学的提倡者和杰出的疾病观察者,这些疾病现在被归入身心和神经的专业领域。巴尔扎克在他学术道德之上赋予了卓越的直觉,把他塑造成为“艺术之人”。此外,他常常通过对病人躯体状况的观察来确定病人的心理状态,而非局限于单纯治愈身体。他本性善良,大公无私,博学多才,追求完美,诊断精确,预后可靠,理解病人,所有这一切都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完美医生的形象。
3、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HonoredeBalzac,1799-1850)用笔征服了全世界的文学大师,被誉为“法国小说之父”。在巴尔扎克书房里放置了一座拿破仑的塑像,据传,巴尔扎克刻字其上,表明心志:拿破仑用剑未完成的事业,他要用笔完成!年轻时学习过法律,经商屡次失败,后来一头扎进文学创作,20余年笔耕不辍,写出了90余部作品,2400多个典型形象,合称《人间喜剧》,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影响。
4、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成功地塑造出一系列取代贵族而入主社会的资产者形象,大致由三类人构成:
5、 加米雷斯特则是内科医生雷加米埃医生(Récamier)的虚构化身和活力论者的代表,他坚决反对布里赛。在瓦伦丁进行会诊时,他自然而然地给出了活力论者的诊断。巴尔扎克很好地总结了加米雷斯特的教条:“他在人类生命里发现了一条崇高的信息原则,一种神秘和费解的现象。”(9)(巴尔扎克的代表作)。
6、巴尔扎克和莎士比亚一样,属于文学史上罕见的天才之一。他把小说艺术的表现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7、如果我们读过巴尔扎克在1842年10月发表的一篇专论——《中国与中国人》,就会知道侯爵的自述羼杂了巴尔扎克本人的经历。“从十五岁起,”巴尔扎克写道,“我就读过杜赫德神父、葛罗齐埃修道院院长……关于中国的多少有些不可靠的绝大部分的报道;总之,理论上有关中国的一切知识,我都知道。”杜赫德神父编辑出版了《中华帝国全志》——这部西方汉学巨著荟萃了超过27位来华耶稣会士在长达80余年里的书信稿件,首刊于1735年,随即被翻译印行于欧洲各地。他在《序言》中写道:“人们可以很容易地判定:因为这些治国理家的基本原则在中国始终得到贯彻执行因而持久不衰,所以当人们看到如此广阔的帝国历经漫漫世纪长河却依然屹立于世,而且至今依然焕发活力,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对照上一段,可以看出巴尔扎克中国观念的来源。
8、CerfberrA,ChristopheJ:RépertoiredelacomédiehumainedeH.DeBalzac.AvecuneintroductionparBourgetP.Paris,CalmannLévy,18
9、BalzacH:Lafemmedetrenteans.PréfacedeBarberisP.Paris,Folio-Gallimard,19
10、从未到过中国的巴尔扎克一生对中国有着“永无止境的兴趣”,他笔下的中国是“仙境”,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向往,它地处东方“金色梦幻的乐土”,是一个“诗意浓厚”“美丽富饶”的国度;那里的人“在德行方面比在钱财方面更加乐善好施”;“对这个民族的钦佩简直不能自已……它的历史比神话的年代或圣经的年代还要悠久……”
11、Thierry Moulin(Author) YangXiaolin(Translator) CaiSulu(Translator)
12、《人间喜剧》里的德普兰医生(Dr.Desplein)是迪皮特朗(Dupuytren)的虚构形象,是杰出的外科手术医生。他的历史可以在《无神论者做弥撒》中找到,在这篇文章里这位伟大的外科医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他的人生开端艰难。就像迪皮特朗,德普兰来自一个外省的贫穷家庭,随后来巴黎学医。贫穷差点迫使他辍学,但一位来自圣·弗卢尔的穷挑水夫看好他,于是资助他参加考试,并购买书籍,保证他的各种基本生活需求。这位资助者最终成了他的仆人和父亲。有了挑水夫的全力资助,德普兰成为主宫医院的实习生,后来成为一名外科医生,从此声名鹊起,并打开了他通向科学院的大门;于是,为报答恩情,迪皮特朗每年做四次弥撒。这个故事也使人想起以迪皮特朗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疾病,手部固定性屈曲挛缩,是迪皮特朗给挑水夫看病时发现的。
13、1847年3月—5月,发表长篇小说《邦斯舅舅》;4月—5月,发表《阿尔西斯的代表》第一部分(《选举》)和《交际花盛衰记》的第四部分(《伏脱冷最后的化身》)。
14、 他翻译之前,总是事先熟读原著,不精读四五遍绝不动笔。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时,他翻破巴尔扎克研究材料,以至睡觉“都做巴尔扎克的梦”。
15、 是什么在给巴尔扎克推波助澜,让他创作了这么多的文学作品呢?这还用问嘛,就是帮助数以万计的美国人挺过那些无聊透顶的9点钟会议的东西——旧式的浓咖啡。这个喝咖啡上瘾的法国人,每天会喝下多达50杯的超浓土耳其黑咖啡。在那个还没有星巴克的年代,这样的摄入量让人惊异。在无法喝到现煮咖啡的时候,巴尔扎克会干脆将一把咖啡豆碾碎,直接吞下。
16、金钱成为夫妻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代表作《欧也妮· 葛朗台》、《夏倍上校》。
17、做一名合格的译者需要百科全书式的“杂学”知识,其知识储备不仅要专,而且要博。上到天文,下至地理,人情风俗,俚语方言,历史上的事件,小说里的人物,五花八门。翻译中最费事的就是这“杂学”了。
18、 218年的今天,1799年5月20日,伟大的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中部的图尔城。这位举世公认的大文豪,一生只写了一部书--《人间喜剧》。
19、 据目击者记载,1850年8月18日巴尔扎克死前,他新婚不久的妻子即背叛了他。丰韵犹存的巴尔扎克夫人,竟然躲藏在隔壁一个房间里,与她的情人、雕刻家让·吉古同床共枕,与其说等待丈夫的遗嘱,不如说等待他的遗产。而在巴尔扎克孤独的卧室,唯一陪伴在他身边的好友纳卡尔医生怜悯地问:“您还想要什么?”神志清醒备受痛苦煎熬的巴尔扎克连连摇头:“什么也不要……”纳卡尔知道他与罕丝卡新婚刚5个月,于是又问:“您不想见谁吗?”这位《人间戏剧》的创造大师一口回绝:“谁也不想见!”
20、巴尔扎克的父亲贝尔纳尔-法朗梭瓦·巴尔扎克(BernardFrancoisBalzac)担任图尔收容所(ToursHospice)的管理员十年有余,在此期间广泛接触医学,对巴尔扎克的作品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讲述的故事、阅读的书籍、研究的话题和以社会医学为主题的宣传手册,对巴尔扎克而言都是绝好的资源。他的母亲萨朗比埃虽然情感冷漠,很少关爱孩子,也很少陪伴巴尔扎克,但母亲对伪宗教思想学派,特别是玄学的狂热,仍然深刻地影响着巴尔扎克。
21、从心理学方面考虑,巴尔扎克的创作也许是无意识的自我写作疗法,通过写作,巴尔扎克免于陷入疯狂境地;实际上,作品中的许多典故和描写就取材于十九世纪初的精神病学。巴尔扎克对精神病学的兴趣由来已久。精神病学是一种关于大脑和思维功能的科学。巴尔扎克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包括埃斯基罗尔(Jean-étienneDominiqueEsquirol)(2)的《医学词典》(Dictionnairedessciencesmedicales),广泛阅读关于谵妄、痴呆、偏狂、色情狂、疯狂、愤怒、白痴、幻觉、忧郁症、狂躁和自杀的文章
22、 15岁随父母迁居巴黎。17岁入法科学校就读,课余曾先后在律师事务所和公证人事务所当差,同时旁听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获文学学士衔。20岁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以笔名发表过许多不成功的剧本和小说。为维持生计,1825-1828年期间先后从事出版业和印刷业,皆告失败,负债累累。经过探索和磨炼,巴尔扎克走上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
23、莫罗阿3种:《服尔德传》《人生五大问题》《恋爱与牺牲》。
24、 然而,在这部关于贝纳西的小说里,医生无疑不再仅仅充当一个社会工具,而是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通过塑造这样一个乡村医生形象,巴尔扎克这把医生角色理想化了。医生在这部小说里占据了主导的社会地位,然而这在现实当中是不太可能的。
25、然而与其说巴尔扎克意在提供一个中国样板,倒不如说他希望将中国看作一面奇妙的镜子,借以让法国人看到自己昔日充满荣光的倒影,认清什么才是真正的法国身份。他在小说里写道:“固然他(侯爵)自信血统高人一等,但也相信贵族有贵族的责任;而贵族所应有的德性与魄力,他也无不具备。他用他的道德观教育两个孩子,从摇篮起就把他阶级的信仰灌输给他们。对于自己的尊严所抱的深刻的观念,对于姓氏的骄傲,对于身为优秀种族的信心,在他们身上养成了一种天潢贵胄的傲气,尚侠的精神,和古代诸侯们乐善好施的仁爱。”
26、皮安训医生的原型在某种程度上与著名的布约医生(Dr.Bouillaud)有关:他们的生平和肖像特征确实十分相似。在成为巴黎第五大学附属克钦医院(Cochin)的实习生之前,皮安训是位不幸的医学生,住在拉丁区寒酸的公寓里,在那里他遇见了高老头,并且给予病痛中的高老头各种照顾。巴尔扎克把他写成桑塞尔地区一名医生的儿子,1800年左右出生。40岁时,他成为医院的医生,荣誉勋章官员与协会成员,对巴尔扎克而言,这是作为医生所能享受的最高荣誉。他被形容成身材矮胖,表情冷漠,额头宽高的人;性情欢快;对朋友义气忠诚。此外,意志坚定,行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