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的诗歌名篇赏析
1、这一系列文章在文坛引起了震动,引发了关于现代诗以及现代主义的大争论。在这场论争中,余光中当时是维护现代诗的代表人物。关于论争的是非本身,这里无需加以评判。
2、乌鲁木齐地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一次质量监测已经结束,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本次考试的试卷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考导向提出备考建议,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3、 乡愁,是一曲唱不完的歌;乡愁,是一首写不尽的诗
4、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亮的皎洁,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5、师: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牛郎织女期盼鹊桥归路)所以读的时候应读出殷殷的相思之愁,乡愁应浓重几分。
6、读者借阅卡两年一审,到期后请持相关证件至读者服务台更新即可。
7、林静 路军锋 王俊才 姚宏伟 毕福堂 崔万福 白恩杰 张海荣 张二棍 葛平 杨丕梁 雷霆 荫丽娟 张琳 霍秀琴 韩玉光 王文海 王小泗 武恩利 罗广才 宗小白 韩庆成 《“地域写作”的传承与突破》 《试论现代诗“好诗”的标准----论马启代的现代诗》 张建新 王爱红 罗广才 牛梦龙 老刀客 任爱玲 雷霆 简明 张二棍 聂权 韩玉光 燕南飞 梁志宏 王俊才 李海芳
8、 推开诗词的窗户,你仿佛站在时光隧道之外,从容淡定地看眼前流逝的风景。翻动诗集的手如此温柔,你的眼睛里洒进了星辰的光辉,涌动着大海的波涛。我想,能够在一首诗歌中找到灵魂的共鸣,是一种福分。
9、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乡愁》中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
10、乌鲁木齐第68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长
11、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12、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采用配乐朗读,学生练读,交替运用自由读、竞读、齐读、背诵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诗,欣赏、领悟诗歌的优美语言和意蕴。本诗四节诗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想景悟情,让学生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从而将飘渺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得具体可感。在品悟诗歌感情的同时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仿照《乡愁》的结构运用托物寄情的写法以时间为序以“幸福”为题写一首小诗,就是为了在学生心中种一颗诗意的种子,学会品悟,更学会表达。以“读”为助手,聚“听说读写”,驻“诗”于学生心间,让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里有诗相伴。
13、(东风话语·大师谈读书)第018期徐特立:读书“七要”(朗读者:鲁雪晶)
14、重视解题方法的总结(特别是解答题19题属常规题目),即在讲评试题中关联的解题方法要给学生归类、总结,以达触类旁通的效果,确保三道大题不失分。
15、(东风话语·我们爱读书)第027期叶公好龙(朗读者:姜映朵)
16、(东风话语·名篇共赏析)第020期老舍:我们家的猫(朗读者:艾利、高之曦、陈碧仙)
17、化学基本概念反映了化学事实的本质属性,它是学好化学的基础。认识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对于把握化学知识体系、结构十分重要。复习中要善于抓住知识脉络,通过主干内容的复习突出学科的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特别要强调落实基础,只有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才能促进灵活运用,使自己的学科素质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回归教材,重视重视教材的作用,关注教材中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现象等基础知识。如可以把初高中教材中所有出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反应方程式、教材中所有实验及相关现象的描述等全部列出来,采取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落实。这样不仅有利于清理知识盲点,更可以巩固扎实基础内容。
18、 诗歌在语言上纯净、清淡,浅白真率而又意味隽永。“小小”、“窄窄”、“矮矮”、“浅浅”等叠音的形容词,用来修饰中心意象,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
19、(2)学生用深沉哀怨的语气舒缓地自由朗读。
20、《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茶花赋》之于杨朔一样,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
21、听力命题完全符合高考英语大纲要求,重口语交际。试卷的对话选材贴近生活,难度编排循序渐进,重实践运用。题型设置没有任何变化,依然由短对话,长对话和独白三部分构成,今年难度较去年有所上升
22、设计意图:歌曲的渲染,教师的深情的小结都是对学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爱国教育,更是对诗人更高层次的理解。
23、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170余问的磅礴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脉络暗通的。
24、是的,就是为了这块“大陆”,这块神圣无比的皇天后土,诗人坎坷历尽,
25、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26、一首诗:韩玉光《我与石膏山》(总1178期)
27、其标志是唐文标先生的系列批评文章,他在1972年到1973年间的《中外文学》、《龙族文学评论专号》、《文季》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先检讨我们自己吧!》、《什么时代什么地方什么人》、《诗的没落》等文章,批评台湾现代诗的“西化”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28、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9、语法填空的特点是语法结合语篇理解,考察学生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69,70两空较难。67题考察句法分析,70题考察动词take固定搭配短语在语境中的应用
30、 海子的诗是发自灵魂深处的吟唱,正如他说“活在这珍贵的人间/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海子在长久地沉睡,可沉睡也并非答案,喧闹的生命还是会在春天复活,也唯有复活,他那些痛切的诗歌才可以流传下去。
31、重视学科主干知识的核心内容,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2、一次可借阅3册图书,借期为30天,可续借30天。
33、 按内容来说,阅读《乡愁》时,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之感。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离乡背井,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从“小时候”“长大后”到“现在”的简单时间排列,从“母亲”“新婚”到“祖国”的浅浅诉说,我们看到了诗人成长的足迹与历史车轮碾过的印记。
34、介绍欣赏诗歌的两大法宝:边读边悟 捕捉意象——联想品味——提炼升华
35、教师要引领学生,夯实基础,多读课本,理解物理思想,尤其是课本中对物理规律的探索和推导过程,重视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理解和应用,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包括几何等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多理解会感悟多反思,注重思维训练,对每一个重点知识规律务必吃透,拿准拿稳基础分,发现规律化为己用,大胆创新,让每道题都有扎实的训练效果。
36、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37、(东风话语·共读一本书)第026期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朗读者:鲁雪晶)
38、 汪国真: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第10期上发表,后经《青年博览》、《青年文摘》先后转载。1985年起将业余时间集中于诗歌创作,期间一首打油诗《学校一天》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d和国家领导人。2005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
39、一首诗:余光中《等你,在雨中》(总1156期)
40、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这首诗的音韵之美,初步感受诗中抒发的乡愁。
41、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42、《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43、(东风话语·名篇共赏析)第024期贾平凹:溪流(朗读者:朱纯影、李云珑)
44、设题科学,区分度大。整张试卷难度基本为梯级上升,布局科学合理,有较大的区分度。
45、这篇诗作,是余光中教授於一九八五年离开香港返台后所写,诗中表达了自己离开香港后才觉悟香港是失去的梦。
46、所以,对余光中的一生的盖棺之论,只能是“功过各半、毁誉各半了。”
47、仿照《乡愁》的结构运用托物寄情的写法以时间为序以“幸福”为题写一首小诗,并请诗意地朗读。
48、(东风话语·名篇共赏析)第012期朱自清:匆匆(朗读者:张司杰、邱若南)
49、乌鲁木齐八一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备课组长中教一级
50、阅读材料选取的是社科类文章《关于进步文学论的反思》,从考点覆盖来看,着重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考查方式更着眼于文本的整体阅读,特别是第2小题,在设题上紧承了全国新课标卷中新增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对考生理解文本提出了更高也更具体的要求。设题有一定难度。
51、说“装饰”二字写尽了“人生的悲哀”,是一种很深层次的对“互为装饰”这种现象的“虚伪性”入木三分的揭示。
52、余先生的诗众多,每一首都让余先生闪耀着光,从乡愁到绝色,再到寻李白,都是余光中最光华的时刻。读余先生最美的诗,便能深知铁汉柔情之毒,不亚于海啸汹涌,也知相思苦的厉害之处,可以重伤世间豪客万千。
53、 席慕蓉(1943-)蒙古族,当代画家、诗人、散文家。出生于四川,成长于台湾。其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54、胡仔《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55、 今天推荐六本值得细品的诗词书籍,从翻开诗集的刹那开始,幸福感、怡然感,就已经启程向你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