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阳十大名言
1、举个例子,有些人认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心中埋藏着复仇心理,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江湖恩怨终究是解决不了的。
2、贤者德众则服人也众,德轻则服人也寡。观服人众寡,知己德之轻重。
3、心之本体是至善的。无善无恶,人出生那一刻便是至善的,一旦步入社会,便有了善恶之分。心为之所动,就像是一潭静水,加入五色颜料,顿时有了颜色。如果对内心没有关注,只针对颜色,那么心之私欲会越来越重;如果知善知恶,便可以为善去恶,光复此心。人之一生可以看作是修炼光复此心之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此生之追求皆在与此也。
4、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5、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想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不想浑浑噩噩白过一生者,唯一的途径、不二的法门就是去绍兴,去找王阳明——这是那个年代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王明阳十大名言)。
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我这么说是因为王阳明的心学,它是一种知识,而这个知识,它就像一根手指,指向高维度的思维,没有这根手指,我们也能够见到高维度的思维,只不过有了这根手指,也就是王阳明的心学,它能够帮助我们进入高维度思维提供了便捷,用佛家额话说,也就是帮我们提供了“法门”。
8、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9、徐爱向王阳明提问,知行很显然是两件事,怎么会是一件事呢?王阳明让他举例。徐爱举例道:“现在的人都知道应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但实际上却都做不到这些,所以知和行分明是两件事。”
10、一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物质可无限分割。
11、译文:灾难没有比受到上天的功劳更大的,罪没有比掩护别人犯罪更大的,恶没有比偷袭别人下处更大的,辱没有比忘记自己的耻辱更大的.四者具备就都是祸。
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13、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哈,花既是存在的,也是不存在的,只有当人们的观察介入时,花的存在与否才能被界定。这与薛定谔的猫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啊,非要用科学的观点来看王阳明的心学,那必须引入量子力学。
14、苏东坡和苏小妹的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证实,众所周知,道士苏东坡有不少的和尚朋友,佛印便是其中一位。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6、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7、阳明心学也属于儒家学说的一个派别,小时候我们经常说的孔孟之道,就是说孔子和孟子代表了儒家。王守仁是对儒家学说的发展和改良。他受陆九渊心学的影响很大,但他的心学思想并非复制陆九渊。其实直接教化王守仁的是“陈湛心学”。
18、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这个国家早已习惯了自我欺骗,从政府到人民。谎言成为维系一切的基石,只需轻轻一推,这座填充着豆腐渣的违章建筑便会轰然倒塌。
19、王守仁虽说是儒家思想的传承人,但他也信佛,并对道家的思想有所汲取,因此他的心学融合了很多派别的思想。他继承陆九渊“心即是理”的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的方法。程、朱学说就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样,无穷无尽,让人烦累。
20、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离俗览·聚难》)
21、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王阳明
22、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23、王阳明一生倡导去除私欲方可光复此心。人之烦恼大部分来自心中私欲,贪财好色追名逐利是人之弱点。如果不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只会给此心蒙上厚厚灰尘。
24、读史越多,越会悲哀地发现,以史为鉴几乎是不可能的。技术变了,制度变了,表面那一层都变了,可里面的内核永远不变。魏忠贤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换个皮囊他就成了你的上司。袁崇焕四百年前有,四百年后还会有,身边那些不懂政治却想玩政治的人最终都被政治玩得很惨。
25、▲日本海军元帅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曾讲一生俯首拜阳明,可见阳明先生心学影响力之深远可见一斑
26、▲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内乱,江西剿匪,战功赫赫,有“大明军神”之称
27、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孝行览·义赏》)
28、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29、译文: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30、朋友相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需要有包容之心,人无完人,皆有缺点。如果一味追求完美,那就是执着了,世上本没有完美之物。雍正皇帝,曾经命令年羹尧去江夏杀害仁伯安找到《百官行述》,结果年羹尧杀害江夏镇七百余人,没留一个活口。当时雍正知道之后,很是生气。邬先生劝说:水至清则无鱼,此人杀伐决断,以后定有大用。得饶人处且饶人,雍正当时承担下责任,完美处理此事,收买了人心。
31、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
32、一次,苏东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过了很久,佛印对苏东坡说:“观君坐姿,酷似佛祖。”苏东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对佛印说:“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粪。”佛印听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我看你却像一尊佛”。
33、朋友相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需要有包容之心,人无完人,皆有缺点。如果一味追求完美,那就是执着了,世上本没有完美之物。雍正皇帝,曾经命令年羹尧去江夏杀害仁伯安找到《百官行述》,结果年羹尧杀害江夏镇七百余人,没留一个活口。当时雍正知道之后,很是生气。邬先生劝说:水至清则无鱼,此人杀伐决断,以后定有大用。得饶人处且饶人,雍正当时承担下责任,完美处理此事,收买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