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1、《论语》中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而是质朴的道理和,以身作则。细想身边
2、师傅的指导下,两个教学实录被《中语参》登载,4个教学设计被引用。个人论文发表一篇。
3、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4、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
5、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与其怨天忧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做到,掌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自然就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
6、还记得,小学刚毕业,心里还有着对过往生活的一丝留恋,也曾因此流过泪。是《论语》把我从阴霾中拉出来,带到一个光明的世界。我回味着《论语》给予我的所有。悟出了毕业就像一窗玻璃,我们迟早要撞碎它,擦着锋利的碎片走过去,血肉模糊后,开始一个不同的生活!从此走向另外一个光明的世界!
7、钱理群先生说:“学生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他生活的现实空间是相对狭窄的,而他的精神生活的空间却是无限广阔的。其主要途径就是读书。”“我们提倡阅读经典,就是因为这样你就可以和真正的思想、文化、科学、文学的大师对话,从他们那里直接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使自己在人生起点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8、 c)肥皂。肥皂分子中带点且亲水头被会被水中的钙吸引。泡沫一般不稳定,稳定的泡沫是因为加了活性剂,实际上对清洁没有什么用。
9、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今年暑假,我就读了一部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文学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影响了从古至今的一代又一代人。
10、古人有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个社会里,你不逆流而上,只在原地踏步,别人就会超越你,适者生存这个道理,人人皆知,我们应该学会磨炼自己,不管条件怎样恶劣,环境怎样艰苦,我们都应坚持下来,做一棵不惧“岁寒”的“松柏”。
11、进入八月份,开始对教研写作感兴趣,到年底共写教研文字8万。
12、 这是说人与动物的区别。从语言上,人的语言的复杂性和抽象性登峰造极。动物语言,最多算信号。而人类高度抽象的思维工具,是符号。人类构建了符号系统。人通过符号理解世界,并借助符号改造世界。
13、人生,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减少我们体内“小人”的成分,不断地增加我们体内“君子”的成分。
14、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曾子说的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够不够尽心呢?与朋友交往够不够诚实呢?老师教的知识够不够熟练呢?
15、因为生物特有的机能上的用进废退(当然也会竭尽而衰),人脑的功能维持与发挥,既需要糖分等物质营养,更需要精神的营养,如左脑需数字、语言去运转逻辑,右脑需彩像、音韵去运转想象,只有这样,人才会幸福。要消除内心的孤寂,免除孤独,需强化左脑与右脑间逻辑与想象的交流,让代表自然真实世界的左右两个“我”自由对话合作,让左右的两个“道”自由贯通融合,让左右的两个“上帝”交流沟通。
16、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论语》这本书,饶有兴趣地品读起来。在这本经典著作里,蕴含着古代灿烂的文化历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华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处在21世纪的新社会,《论语》仍在文化界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引领着人民朝着未来、文明,跨步前进。
17、“德”即道德,与道家有些相同之处。但道家提倡顺其自然,但孔子认为“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显然孔子认为道德不能顺其自然,只能靠自己。
18、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9、2020年注定是非同一般的。漫长无止境的疫情还在延续,南方滔天的洪水又袭来。拜托连绵的阴雨,入伏那天,杭州的气温居然只有25℃。昨天是头伏的第三天,终于炎热起来,但却闷热难耐,没有伏天通透的感觉。
20、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21、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的声音。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回忆,也消蚀了心底曾今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不顾心灵桎梏,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把自己弄丢了。
22、 经过幽默氛围很多种。但是任何情况下,几乎任何事情都能让我们笑,因此幽默应该被看做一种过程。笑源自大脑中情感与思想的交战,帮我们解决困难的感情。大脑梳理细节、处理矛盾的副产品。大脑为了让自身正常工作,总是在自我奖励。
23、深深懂得,淡淡释怀。唯愿此生,岁月无恙。只言温暖,不语悲伤。
24、“学”即思学,按照王守仁的话说是“知行合一”。这正是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句学习秘决的高度概括并提纯。
25、中国最古的散文小品,应可远溯自《论语》。普通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26、年轻的朋友们,为了自己光明的未来,为了自己充实的人生,让我们携手,一起珍惜时间,一道务实奋进。来展现自己靓丽的青春,实现自己成功的人生。
2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让我知道如何保持绅士风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我理解“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让我知道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让我知道要向所有人学习,要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28、老子是以“柔”为主的辩证法,孔子则是以“中”为基点,法家和兵家提倡“刚”,这是中国文化的三足。读了《论语》之后,我更欣赏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作为儒学经典读物《论语》可谓是把这一精神阐释的淋漓尽致。孔子曾说:“墨家兼爱,是无父也;扬子无我,是无君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句话虽有失偏颇,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只有把个人放在社会的伦理体系里面,个人价值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个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显。
29、 继续研究整本书阅读,完成至少两本书的阅读课例。
30、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学习的重要原则是学以致用,学了就要应用于实践中,而且要常温、常用、常练。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方能学懂、悟透、灵活运用。在学、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成长的快乐,达到热爱手头上的事儿的地步,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31、《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32、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33、一本好书就好比一座矿山,只要你不断地从中挖掘,反复品味,就能受益无穷。
34、 我们教师经常也会抱怨: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那么坐不住?怎么那么难教?怎么那么不爱学习?家长怎么也不管管等等。其实,冷静想想,可能是我们教师有些小题大做了,上课思想开小差,我们提醒一下就行了;和同学闹矛盾,告诉他们要友好相处,不能太冲动。其实转脸他们也就忘了所有的矛盾了。有的同学作业没做齐,可能确实是家里有事,给耽误了,也只是偶尔没有完成。有的同学考试没考好,因为他就只能考成那样,也就那水平,他已经尽力了。当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要试着相信自己的学生,试着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一来,不但问题能迎刃而解,师生双方都学会了好多道理。
35、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你被别人误会了,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36、 2004年8月,宫老师以说课和笔试第一名的成绩从乡镇中学调入了实验中学,开始了她最本质也是最华丽的蜕变与成长。由于平时大量的阅读和参与论文写作的实践,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知识已经储备在大脑中,于是她拿起笔开始了写作之路:写教学感悟、写教育理念的理解、写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写某一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写某一节实验课教学设计的改进与反思,她将心中所有储备的知识以文字的表达形式整理出来,并把所写文章大胆的向全国性的生物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核心期刊投稿。2006年至2009年间,她先后有10篇文章被《生物报》《中学生物学》《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出版发行。其中《中学生物学》第24卷第7期同时发表了她的两篇文章:《“五毒”探源》《“测定反应速度”实验的改进》。
37、人们常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形容老师这个职业,为了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社会与人类,教师欲使学生具有很好的德育意识,必先建立自己的良好德育意识,一切行为从“恕”开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尽心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8、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书笔记而烦恼吧,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孔子的论语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9、我们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上下五千年,数不尽的风流人物,说不完的英雄故事。绘制成了一本本经典名著,丰富了后来人的精神海洋。
40、主持中语参大会,送教四川大凉山。省级课1节,讲座2个,市级课2节,讲座3个。
41、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一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一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42、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进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诉我们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诉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43、我想起李希贵校长在介绍一些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时说:“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44、世事变迁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虽然我们没有超能力让时间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们可以过好每一秒钟。在这大好青春年华里,我手持一本书——《论语》,坐在梦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读书中教给我的人生真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虽说时间无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对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将会回报你的付出,如果你认真对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时间会帮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真正宝贵的,人生是珍贵的!
45、 想象黑暗的未来,是为了让现在更加谨慎。
46、《读经析典》好课云集:以语文的方式传承传统文化
47、很幸运,加入青春语文团队,持续完成推文15期。
48、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
49、在师傅的带领下,参与《中语参》课例讨论一篇。
50、在我练字期间,我在书法班的名誉上是大名鼎鼎的;于是,我非常骄傲,在学校的作业本上写得乱七八糟,还差点被批入“差字黑名单”;自从读了这本着作,我在数学方面的字体大有进步,连老师都对我刮目相看;有一次,还在课堂上公开赞扬我的作业本呢!原来论语是多么重要啊!
51、是一位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奋力拉船的纤夫,是一名在“人治”与“专制”之间撑船的摆渡人。
52、时间虽然可以很长很长,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钟,可时间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就像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人生中我们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一步两步,一秒两秒,一年两年,一直积成我们烟花般灿烂辉煌的人生。
53、综上可见,孔子所述,在于为政,而言君子、孝心、道义,类比之送也。
54、在《论语》里对以前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就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就应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就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向点缀装扮着
55、比如我读《论语》第四章“里仁篇”的时候,就把这章的26条内容分类进行了整理归纳,这一章主要讲了“仁”、“道”和“君子”这三个问题,我把每部分相关的关键语句放在这个问题的下面,这样看上去非常清晰,也能够帮助自己更快地记住和理解这章的中心思想。
56、《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这就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精神。读《论语》,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对话,让我明白了:要重视个人对家庭、国家、社会和历史的价值!
57、曾经听我班主任说过:“时间不会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时间。如果你浪费别人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谋杀,如果你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自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世上不会有后悔药,也不会有时光机,如果不想让未来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时间的可贵。
58、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教育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教育都得不到完美的效果。所以,教育学应当成为所有人都应当懂得的一门科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懂得它。”
59、在治学方面,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说,我们的学习态度要端正,要谦虚谨慎、勤学好问。“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我们在学习上要讲究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温习、思考,这样,我们的学习效果就会不断提高。
60、《论语》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最让我刻苦铭心。从中,可见孔子对诚信的重视。在孔子看来,诚信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取得人们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61、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
62、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不安,我发现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如果你随便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准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63、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像器皿那样,(只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64、 病毒从何而来?人相对其他动物变得干净:从丛林到稀树草原,病毒减少;火的使用。但狩猎和驯养家畜,却让人类容易感染上来自其他动物的病毒。狩猎:食物链富集,驯养家畜其他动物会感染动物然后传播给人类。
65、当你站在一楼,看到的是满地的垃圾;而你站在二十楼,满城的风景,尽收眼底。
66、他提倡“孝道”,主张要以德为原则,去尊敬长辈,这在我们现在社会,犹其应该引起重视,不能以工作压力大,而忽略了自己的长辈,免得后悔莫及。孔子也提倡“仁德”,主张用发自内心的善意去对待别人,如果现今社会,我们都能以此为准则,那么我相信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孔子还提倡“诚信”,他说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是没有信誉,真不知道他怎么在这个世上度过一生。道理很通俗,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他更提倡“学习”之道,人的.智慧是靠后天的学习积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学习的心愿,但可能方向和质量会有所不同,孔子当时就教育他的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知识无处不有,就看我们是不是用心去学。当然他提倡的东西还很多,一直为人们作为一种美德。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67、每天记录生活,累积两三万字,觉察、管理情绪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为自己点赞!
68、徐方方说,我的2019:虽然上半年艰难重重,老人生病,小宝没人带,大宝上学受阻,我半专职妈妈,半专职教师;但是下半年迎来光明,老人身体基本恢复,小宝上托班,大宝顺利转学,最最幸运的是我加入了青春语文工作室,个人专业发展步入正轨。我的2020:
69、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对于政治来讲,要想成功的治理国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这一点儒家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70、在谈论理想时,那浅浅的一句:“吾与点也!”(“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所包含的已然淡漠的不得志,又怎能不引人喟叹?
71、时间会缓和所有的悲伤,当你的悲伤被安抚以后,你就会因为认识过我而感到满足。
72、《论语》其实并不仅仅的记录了孔子以人的言行,还有许多的是他弟子的言行,他的弟子无一不亦包揽群书,通晓古今,人品正道,更有天赋异禀的弟子,在我眼中,他们的成就决不亚于孔子。
73、选自先秦《论语·子罕》。三军:军队的统称。军队可以丧失掉自己的主帅,但却不能让一个普通人丧失自己的志向。
74、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75、情节很简单,作者从“我”的角度讲小王子的游历过程,因为一朵美丽娇气的玫瑰,小王子离开了一直平静地生活着的B-612小行星,他先后游历了六个星球,在这些星球上,他遇到了一些他觉得很不可理喻的大人,狂妄自大的国王,财迷心窍的商人,迂腐的点灯人······于是他不断的感慨:“大人的世界确实奇怪。”在书中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的眼光,透视出这些大人们www.i17com的空虚、盲目和愚妄,同时也道出了成人的孤独寂寞,无可适从的处境。最后他来到了地球,在这里他遇到了一只等爱的狐狸,这只狐狸给他解决了那朵娇,气的小玫瑰给他带来的对爱的疑惑。善良的狐狸使他明白,爱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慈悲,有了爱(广义的爱)生活里的一切才有了意义。在如今这个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试问还有多少人能够一直保持童年的那份纯真与真诚?
76、 立功立德立言的唯二(另一个是孔子)最为出众是立言,心学。成长历史,不中举不伤心,不中举特别悲伤才伤心;践行知行合对少数民族安抚。影响,正好是西方文艺复兴的时代,相比之下暗淡了。清朝认为心学不实用,不推崇,反倒是日本很粉,在民国又传了回来。如今互联网时代,因为孤独,又重视心学。
77、 4-作为一个家长,“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这句话怎么理解?我们要求孩子要爱学习,爱看书,那我们能不能够先爱学习?先爱上看书?孩子就是家长的复印件,家长就像一阵风,孩子就像草,随风倒。
78、有人说《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一种教育。
79、被评为“晋城市模范教师”,荣记个人一等功;
80、走过通往成功的途中,手中捧着一本千万中国人心中的圣经——《论语》。
81、八佾篇第四里说: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一定要告诉他们确切的去处。无论我们在哪儿,爸爸妈妈总是最牵挂我们的人,自己出去玩了,一定要跟父母说一声,让他们放心。如果耽误了时间不能准时回家,也要跟他们说一声,不让他们担心。
82、现代的社会里,处处都应存在着诚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对于每个公民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