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1、为什么尚拙?这是曾国藩从自己读书的经历当中得出的感悟。曾国藩这个人很笨,但他读书很刻苦。他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愈挫愈奋,从不认输。经过七次艰难的科考,他终于考中了秀才。考中了秀才之后他突然就开窍了,还知道怎么样写文章。后来考举人考进士就比较成功。通过自己的科举经历,曾国藩得出一个结论——他是一个笨人,他读书都是用的笨功夫。
2、历史上有两种英雄:第一等英雄是开创性英雄,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三国时候曹孟德是,不在意历史评价,不在意当时人的评价,总想为这个时代打出一片新天地出来,思想上没有束缚,没有个人的小得小失,总想位民族趟出一条新路。(对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3、但这句话对曾国藩来说貌似不管用,他的一生始终扑朔迷离。
4、 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没有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
5、实际上,曾国藩的这个想法是非常高明,为什么?因为战场上,我们就是要用笨人。我们想,为什么在南宋的时候,蒙古和南宋之间,南宋不论是从财力物力,人力都远远超过蒙古,为什么后来被蒙古给吞并了?就是因为南宋人太聪明,蒙古人太笨。(对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6、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英雄,他一生都在维护腐朽的满清贵族和地主阶级的利益,这样说来,他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进步与发展的贡献好像不算大。
7、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8、现在,几乎所有历史学家都认为,洪秀全是一支退步的历史力量。曾国藩可以说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9、出身平凡、资质平庸、资源有限,在任何人看来这手牌都很烂,可他愣是凭借自身修炼,打出了“王炸”的结局!怎一个“牛”字了得~
10、1864-1912年这48年中的历史,每一件对中华民族有益的事情都是汉族跟湘淮军系统出身的人做的,满清贵胄一直在破坏中华的崛起。
11、 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12、第稳定住了晚清的社会局势。这不仅对清政府很重要,对于晚清的民众来说同样是很重要的。太平天国运动本身是很复杂的,把它单纯的理解为一个促进社会发展的破坏性力量,并不符合历史。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东南地区造成的社会危害其实也是很巨大的。曾国藩稳定住了晚清东南地区的局势,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体上还是一种巨大的贡献。
13、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曾国藩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了洋务运动,处理天津教案。其实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的眼里有着不一样的曾国藩。因此,有人称曾国藩为“中兴勋臣冠”者,也有人称颂曾国藩为“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之人。
14、如果不站在宏观历史的大角度,单纯从他个人层面上来考察,是可以给曾国藩一个更好的历史评价的。
15、曾国藩是草根里较为幸运的代表,更多的寒门子弟是没有机会学习和考试的,更无所谓的平庸与否,在封建社会,平安都成了奢求,又何必在乎是否平庸呢?而曾国藩的平庸是社会的选拔制度所造成的,他没有年少成名的捷径,只有不断读书为自己创造机会。从这一点看,他也就不平庸了,为了一把开启人生仕途的钥匙,自六岁读书,从一而终,直至二十六九岁才混出正式编制,这种坚持不懈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16、 读书学习,粗浅地知道了大义所在,就有使后知后觉的人觉悟起来的责任。孔子教育人,莫大于求仁,而其中最要紧的,莫过于“欲立立人,欲达达人”这几句话。人有谁不愿意自立自达,如果能够使人自立自达,就可以和万物争辉了。人有不高高兴兴地归附的吗?
17、 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钧,二十三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18、再说功劳,推动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努力求和,使整个国家能够在西方列强压制下得以稍稍喘息,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与各列强互相牵制,曾国藩可谓功劳不小,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的确是签订不平等条约,即卖国而换来的。
19、历史给予了曾国藩一个重任跟极大的机会改变这个国家的历史跟命运。
20、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曾国藩是地主阶级的英雄,维护的是腐朽的满清贵胄的利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算大。
21、曾国藩的政治才能跟对世界的认识岂是慈禧那个深宫里生活了一辈子的女人比的。
22、1864年这个时间段,这是中国甚至是满清贵胄改变自己命运的绝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