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最美的十首山水诗
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2、 《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3、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4、但山水诗和田园诗又是有明显区别的,不应该将两者混淆起来。
5、这正是王维所追求的那种远离尘嚣的空寂的境界,虽然孤独,却也蕴藉。清代王渔洋说,王维的这类小诗“字字入禅”,“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蚕尾续文》)。
6、王维个人的才华和经历。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王维曾奉命出塞,担任凉州河西节度幕判官。当时的凉州处于边塞要冲,有这样经历的王维自然会写上几首诗。
7、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
8、颈联是从山野间的昆虫的声音,也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早秋寒凉萧瑟的特点。蟋蟀与秋蝉的凄苦音响,预示着一个寥落季节的来临,予人一种萧索落寞的秋季感受。临秋的蟋蟀响急,薄暮的寒蝉声悲,是景语,也是情语,映衬出作者的迟暮感。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山水田园诗,古代汉族诗歌之一。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11、“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所以面对此情此景,王维也很是感慨:春天的景色是很美的,但是春天离去之后也不必感到遗憾。春天的大好时光值得纪念,但是秋天的美丽依然很迷人,别有色彩,更让我们感受到不一样的美丽。
12、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以“但闻”转折,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
13、“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正在诗人在这美丽的景色当中沉醉的时候,突然听到竹林当中有少女的声音。原来是他们相伴洗衣从池塘边归来。在向远处看去,荷叶在池塘边轻轻摇动,原来有人已经乘船行驶到藕花深处。
1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15、王维(701~761) 字摩诘。原籍太原府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县)。唐代诗人、画家。幼时通音律,工书画,善属文,多才多艺。开元九年(公元721年)进士,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安禄山授予的官职,乱平后因此贬官。后来官至尚书右丞,故有"王右丞”之称。
16、《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17、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这样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8、邮箱/zhengjianju@vip.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