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言
1、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2、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老子》十四章。
4、元气生万物而不有。《老子》第二章河上公注。
5、6)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第二十五章
6、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五十八章》
7、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8、 不论是老子的话,还是孟子所讲,对现代人都有很大启发。一个人如果有机遇为周围的人服务,就应踏踏实实地为造福一方百姓而辛苦工作,不能只图一时之名利;一个人如果没有机遇“出人头地”,就应多自我反省,找出自身知不足,踏踏实实的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注意道德修养。一个有智慧之人,一个经济富裕之人,应多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一个知识水平低的人,一个没有经济地位者,应多注意积累学习,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只有如此才能“达则兼济天下”、“得其时则驾”。
9、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10、《西升经》中《我命章》说:“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我不视不听不知,神不出身,与道同久。吾与天地分一气而治,自守根本也。”北周道士韦处玄注解说:“天地与我俱禀自然一气之所性,各是一物耳,焉能生我命乎?我但去心知,绝耳目,各守根本之一气,则与道同久矣。”
11、这就是庄子给道家的内在思想:心不动则万物不动,则安然泰定,逍遥自在。
12、彭殇徒自异,生死终无别。不如学无生,无生即无灭。
13、外今: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树
14、 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未曾真正地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15、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16、 老话里讲: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俗话讲人老了三个特征:怕死爱钱没瞌睡。
17、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18、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19、悟真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绝句六十四首》:“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20、其动,止也;其死,生也;其废,起也。《庄子·天地》。
21、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七十八章。
2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無憂。
23、水是一面清澈澄明的镜子,它不仅可以为世人照须眉、正衣冠、正心性、鉴德行,它还是世间“平中准”的标准,可照天地万物,可为“道”之准绳。
24、 10)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 8)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6、1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