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子写的书
1、我们没有能力挽救,紧随的是一息长叹啊!我的感情如此强烈刚韧,迫切急求可无济于事,既然我们都只生命之可贵为何不好好珍惜它呢,反而在现在社会中仍存在一部分人在肆无忌惮的践踏,蹂躏它。这就是人们珍爱生命的表现吗?然而,反之社会上也有人有抱负有理想它呢不由得为国防科技献出力量有的在靠自己打出一片天地。
2、板书课题,讨论题目使用反复后的表达效果,齐读课题。(杏林子写的书)。
3、师:文中有很多就深刻含义的句子,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来读。好!圆圆你来。
4、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就是这样,她写了的《生之歌》《生之颂》两部散文集被指定为台湾中小学生寒暑假必读书目,其中一篇散文《生命生命》还被选入到我们的课本中。
5、先看第一板块。在解读飞蛾的时候,课的结构是:想弄死飞蛾——放了飞蛾——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6、哪个词最能代表作者的感悟?(求生)体会生命首先是要活下去,活下去才有希望。
7、 人类最大的痛苦就是不满现状,我们总觉得环境辜负了我们,命运捉弄了我们,我们总好像走错了路。在大陆北方,每年玉米快要成熟的时候,庄稼人就在田里搭起茅棚,日夜看守,他们最怕山里的野熊。野熊每次摘下玉米,就往腋下一挟,又贪心地去摘取第二颗,等第二颗摘到手,欲往腋下挟时,原先的那一颗已经掉了。就这样不停地摘,不停地掉,一夜之间,大好的一片玉米田都叫牠们糟蹋光了,最令庄稼人头痛冒火。
8、这是我没有想到的,说实话,在这样的公开场合,碰到孩子相对比较矜持、比较拘谨的局面,老师会紧张的。但是我觉得,黄老师很好地迈过了这道坎儿,以她的耐心,以她的期待,使教学渐入佳境。这一点我真没有想到。)
9、生:(精神饱满地读句子,在“被”之前加了“又”字)
10、以读代讲:杏林子的生命之书小结作者写飞蛾和瓜苗这样两个常见又渺小的生命,两次移情于物,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对自己生命的感悟,引读第四自然段。
11、 鉴于此,以读代讲,使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杏林子的故事》中寻找被困飞蛾、砖缝瓜苗与作者杏林子处境的相同之处,在课外文本中三进三出,从而更深切地体会作者表达的生命感悟,同时也渗透了散文移情于物、形散神聚的文体特征。以表达为取向,呈现文本内容的同时给学生一个训练场、习得所,以《生命之书》这首小诗为切入,亲近儿童,贴近生活,唤醒学生脑中对生命现象已有的观察和思考;也以《生命之书》这首小诗为载体,让学生在补写中运用关键词,并模仿“事例+感悟”的写法表达自己的生命感悟;同时“生命之书”也成了本课时教学推进的主线。
12、黄老师执教的《生命生命》,是一堂娴熟运用诗意语文技巧的语文课。
13、 师:嗯,谁也喜欢这段,很好,大家都喜欢,那一起背背看。
14、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屎壳郎如何“滚屎球”,了解了婵的生活习惯于性格,蟋蟀如何捕捉食物,松毛虫的家在哪里,蜘蛛都有哪些家族等。这本书共介绍了几十种昆虫,无论是那一篇,都是那么精彩诱人。
15、其实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阿拉伯民族智慧才华凝聚而成的,有些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有我印象最深刻的,《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我们都为故事里的女奴莫吉娜的,机智、勇敢大赞一个,还有《辛巴德航海历险记》里的航海家辛巴德看见坐在自己家门口的脚夫抱怨主没有眷顾他,而是给了无力人吃喝玩乐的机会,于是航海家辛巴德,就用自己的七次航海经历来告诉脚夫,幸福是要经过奋斗才能得到的。
16、 杏林子(1942年4月12日—2003年2月8日,出生日期为农历二月廿到台湾登记户籍时误记为公历2月28日)本名刘侠,台湾作家。据其自述,因家乡在陜西省扶风县杏林镇(今属陕西省宝鸡市),也为了纪念自己一辈子与医院结下的「不解之缘」,故以杏林子为笔名并写下了不少深受读者喜欢的作品。
17、在夏天的某一天,作者在印第安纳州印的一个湖边看书,突然刮起了一场大风,但随之而来的不仅只有凉爽,还有小型的云朵,时间一分一分的过去了,而云朵变成了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无限生长,似乎没有尽头。并且在哪之后这种云状的种子在大街小巷中无处不在。
18、(最后的这个男孩儿,个子矮矮的,终于敢举手了。一开始,这个男孩儿请他也不起来,也不讲话。但是这一刻,他举手了,“飞蛾的求生欲望让我感到震惊。”他举手了,而且他读了。老师说,你终于开口说话了。你看,淳朴的孩子,慢慢地就打开了,像花儿一样绽放。老师心中有孩子,把孩子装在自己的心上,孩子自然也把老师装在自己的心上。
19、师:不过这个词——“动弹”,我们在读的时候要读作轻声,不能读二声。
20、第一板块,解读飞蛾;第二板块,解读作者。我说同构,是指第一板块的“解读飞蛾”与第二板块的“解读作者”,它们的内在结构是高度一致的。
21、(课件呈现: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仍不住放了它。)
22、生:(齐读)动弹 骚扰 震撼 糟蹋 听诊器
23、(预设:飞蛾极力求生、瓜苗不屈向上、自己活出精彩)
24、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交流最打动自己的句子和词。
25、但是,我们发现,这一道一道的内在的坎,黄老师以其更强有力的信念、毅力、智慧和爱,闯了出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以为,这是教师生命力的一种绽放。
26、师:老师要表扬你,在课堂上终于开口说话啦!老师还相信你,会更加进步!想一想,是哪种欲望呢?
27、“安全”在唇齿的开合之间,生活中说到它司空见惯。父母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到现在,不知重复了多少遍。“路上车辆多,骑车上学要小心啊!”这是母亲在我们每天上学时的叮咛。“不要在校园里相互追逐打闹。”这是老师在我们刚进校园时的“命令”。“晚上放学早点回家,冬天天黑的早,不安全。”这是父亲在楼下忐忑不安地等到我们时的“告诫”……而有些同学满不在乎,听不进劝告,殊不知:你不注意安全,危险就会找你;绿灯可以再等,而生命不能重来;安全无意识,则隐患埋身边。
28、一桩桩,一件件血腥的报道,令人心惊胆寒;一幕幕惨剧,令人目不忍睹。就是这些事件,使那一张张曾经欢笑的脸,消失不见;使那曾经充满活力的身影,成了冰冷的躯壳;使那曾经怦怦跳动的心,不再跳动。
29、What a Plant Knows: A Field Guide to the Senses
30、 也许有人觉得野熊实在愚昧得可怜,为甚么它们不知先吃手上的玉米,再去摘其它的呢?其实,大多数的人不都是如此吗?终其一生,我们不停地渴望,不停地追求,不停地攫取,却从不知珍惜手边所拥有的幸福,到头来一无所有,什么也没得着。
31、两个学习内容貌似不同的板块,其内在的逻辑结构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这样一种设计的好处,表现在两个方面:第都是一种前后对比的矛盾张力,驱使孩子们将认知和情感的触角伸向对“生命力”的思考和领悟上,方向一致、焦点一致、内涵一致,因此,理解了第一板块,也就能理解第二板块,事实也的确如此;第两个完全同构的板块教学,无疑是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双重叠加、双重呼应、双重强化,这就很好地突显了全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在——敬畏生命、用好生命。
32、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