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的意思
1、为此,乃夫老师呼吁还在梦中游荡的人们,跟着他一起读《瓦尔登湖》,去寻找属于你自己的瓦尔登湖。
2、本人的情况也不怎么好,他终生未婚,只爱过一个女子,有一个亲密却早逝的朋友,一个欣赏他的前辈好友(爱默生),和一间木屋(就是书中提到的木屋)。
3、梭罗是一位天才人物,他更是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写出了本国最好的书。
4、曾荣获新东方20周年功勋教师,集团优秀中层管理者、优秀教师等称号,北美项目突出贡献奖;
5、而今天我们即将开始一次追寻生活本源的远行。
6、仅凭这一本书.......梭罗就超越了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7、1989年3月26日,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当时,海子身边带了四本书,其中就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足见这本书在海子心中的特殊地位。
8、梭罗是个法国血统的美国人,只活了四十五岁。他的挚友,年长他十四岁的爱默森在他死后曾对其人格特征作过一番栩栩如生的描述:梭罗喜欢走路,并认为走路比乘车快,因为乘车你要先挣够了车费才能成行。再说,假如你不仅把到达的地方,而且把旅途本身当成目的呢?但他几乎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及其附近的山水。他觉得他家乡那块地方包含着整个世界,他是能从一片叶子就看出春夏秋冬的人,他家乡的地图就在他的心里,那地图自然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不是固定的,而是活动的,云会从它们那儿带走一些东西,风又会把它们送来。
9、人们总是乐于谴责无所事事,而碌碌无为不更应该受到谴责?特别是当它侵害到心灵也许是为了接纳更崇高更神圣的东西而必须保有安宁和静谧的时候。在梭罗于瓦尔登湖度过的第一个夏天,他没有读书,他种豆子,有时甚至连这也不做。他不愿把美好的时间牺牲在任何工作中,无论是脑的工作或手的工作。他爱给他的生命留下更多的余地。他有时坐在阳光下的门前,坐在树木中间,从日出坐到正午,甚至黄昏,在宁静中凝思,他认为这样做不是从他的生命减去了时间,而是比通常的时间增添了许多、超出了许多。
10、简洁到口语化的诗行里,倾诉着年轻的诗人对梭罗的认同和仰慕。我们从海子包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内的那些以自然、土地为意象的诗歌创作中,也容易体会他与梭罗的情感共鸣。
11、且看在中国文人眼里与自然关系最密切的陶潜,其最出名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暗藏的就是一种大隐于市的理想。正是这种理想,激励着中国文人将自然融于人境,形成田园生态文化诉求的心理基础。对于这种心境的概括,北宋理学家程颢做得较好,其诗作《秋日偶成》中有“万物静观皆自得”一句,点明了中国的文人墨客面对自然景致时的普遍心态,即不论所观何景、景在何处,最终都是要归于我心的。
12、而这就要使你的心灵单纯。生活越简单,宇宙的规律也就越简单,你要去弄清那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这往往是大自然慷慨提供给每一个人的。不要以复杂的方式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不要以多余的钱和精力去购买多余的东西。
13、清晨是一天中最珍贵的时光,是觉醒的时刻。(梭罗)
14、他聊中产阶级家庭:“谁家都会为钱发愁,可这个事儿吧,好像又是一桩要竭力掩盖的秘密。”
15、《瓦尔登湖》的经典位置并未被撼动,但梭罗和瓦尔登湖的“神话”在近几年倒确实有所降温。究其原因,或许是朴素生活与隐逸情怀在“神话”中被过度消费了。《瓦尔登湖》本不是一本易读的书,连译者徐迟都说“本书十分精深,不是一般的读物。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它连续多年的畅销和重复出版,本身并不正常。而且,不只梭罗与《瓦尔登湖》,近年来,朴素、极简、淡然甚至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消费流行,一种被广泛复制的商品风格,在商业化的大潮中变成了它本身的反面。
16、“树的心里那么干净,所以他的头发都青翠欲滴。”
17、全国WeLearn学员见面会暨韦林文化2017年新品发布会
18、对于我们语言学习者来说,从词、句和语法层面去解读语言仍属于浅层次的学习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深刻理解作者为什么引用这些典故和名句去佐证其思想才是语言学习的深层次理解。并且在此理解之上,语言学习者们能做出解释,运用在写作中,才能达到融会贯通的学习效果。
19、1845年,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以此为题材写成的长篇散文《瓦尔登湖》(又译为《湖滨散记》)(1854),成为超验主义经典作品。梭罗才华横溢,一生共创作了二十多部一流的散文集,被称为自然随笔的创始者,其文简练有力,朴实自然,富有思想性,在美国19世纪散文中独树一帜。而《瓦尔登湖》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
20、在中国,梭罗的《瓦尔登湖》早在1949年便经徐迟译成中文出版,但实际上在此后的三十余年寂寂无闻,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瓦尔登湖》渐渐大热。为什么会这样?中国的读者是以怎样的心态接近梭罗和《瓦尔登湖》?为什么梭罗的著作里独独这一本受到了如此热捧?发生在梭罗身上的争议又怎样影响了他的形象?
21、他谈孩子,谈家庭生活,谈消费主义,谈“不能宣之于口”的欲望,也谈五官对自然的感受能力、人生中“咸鱼般”的静置状态、人的恶意以及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22、你们知道梭罗和云说话,你们知道梭罗和树,和水,和小路说话吗?
23、世人不断致力于占有更多的东西,梭罗也另有一种奇特的占有;世人纷纷地购进卖出,梭罗也另有一种奇特的购买方式。在他看来,如果你喜欢某处庄园,喜欢某处风景,你不必用金钱买下它,在它里面居住,而是要经常在心里想着它,经常到它那里去兜圈子,你去的次数越多,你就越喜欢它,你就越可以说是它的主人,就像一个诗人,在欣赏了一片田园风景中的最珍贵部分之后就扬长而去,那庄园主还以为他拿走的仅只是几枚野苹果,诗人却把他的田园押上了韵脚,他拿走了精华,而只把撇掉了奶油的奶水留给了庄园的主人。
24、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他一心一意,锲而不舍,目不他视、心无他想,坚定而又高度虔诚,在这整个工作过程中,他的同伴逐渐离开了他,都死去了,而他在不知不觉中却保持着青春,最后当手杖完成时,它突然辉煌无比,成了梵天世界中最美丽的一件作品。
25、l 一个人要在世间谋生,如果生活得比较单纯而且聪明,那并不是苦事,而且还是一种消遣;……我希望世界上的人,越不相同越好;但是我愿意每一个人都能谨慎地找出并坚持他自己的合适方式,而不要采用他父亲的,或母亲的,或邻居的方式。
26、梭罗能够用脚步测量距离,他用脚步比别人用尺子量的还要准确。一天,梭罗和朋友散步,朋友说,都说你是测量天才,你猜一猜这条路从这棵树到那棵树之间有多长。
27、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
28、《瓦尔登湖》是一本超凡入圣的好书,书中深沉而敏感的抒情打动了众多读者。
29、梭罗善用比拟、比喻的手法,写眼前的一切事物,在梭罗的眼中,这些自然物并非死去,而是鲜活。而做到这一点,则归功于梭罗使用的一种与泥土接壤的语言,如同农夫播种一样自然的文字,恰恰,这种语言风格保持着《瓦尔登湖》一书的鲜嫩,而鲜嫩的东西是长久的。这一点,在《瓦尔登湖》一书中处处可见。
30、城市是一个几百万人一起孤独地生活的地方。(梭罗)
31、人啊,不要用世俗的成功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人吧。而你却要专心致志做好你要做的事--一辈子也许只是一件事。
32、下面就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品味一下《瓦尔登湖》中的名言警句吧。
33、梭罗醒来后,吓了一跳:“我怎么在这里啊?”“是我,我太想你了!”路说,“你再不来,我就要疯了。”路说着,抓起了长在头上的小草,梭罗一看,笑了,是啊,仅仅几天,小路白净的脸上长起了一片一片绿色的毛茸茸的胡须。
34、适用于“梦想”、“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等主题。比如,写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时,可以像李寨主这样用:“人生在世,既要仰望天空,也要脚踏实地,因为天空既在我们的头上,又在我们的脚下。”
35、“如果你边走路边数树,数不到100棵你就乱了。因为无论你多么认真,你都会被树的快乐冲淡,这时你就忘记了你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