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的特点和精神
1、“一种表现共同心理的共同文化之所以为一个民族所必需,是因为它有民族认同的巨大价值”。
2、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3、众所周知,梅是先花而后叶,因此,在梅花开放的时节,并无绿叶相衬,这倒愈发显得清闲。尤其是夜闲云静,月下水边,雪中这些环境的营造,则更显得玉洁冰清,心旷神怡。宋代林和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句之所以成为千古咏唱,就因为它道出了梅花的清新韵致,并把这种美典型化、理想化。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更将梅花那卓然不群的气质引入了千百年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4、至元十九年(1282),福建有一僧人说土星冒犯帝坐星,怀疑有变乱,不久,中山有一狂人自称“宋主”,有兵千人,想救出文天祥。(梅花的特点和精神)。
5、梅花的枝条,其枝端总是屈而上仰,生生不息,在梅的根部或主干转结处,常常抽发几枝挺拔的气条,直冲云天,表现得得体,可以画面增添无限生机。明代陈录的《梅花图轴》,在“几”形构图的屈曲变化中,抽发几条嫩条,既丰富了画面运动的节奏变化,又增加了梅花生命力的体现。清代李方膺有诗云“最爱新枝长且直,不知屈曲向春风”,正表现出老柯新枝不畏严寒、不屈不挠的生机。
6、这一时期,中国梅花泰斗陈俊愉先生在北京成功地领导了全国梅花事业的发展,在提出并实践了55年(1957—2012年)“南梅北移”理论指导下,梅花的栽植分布从传统意识中以长江流域为主快速向中原地区、华北地区扩展,以2005年北京植物园的赏梅会和2008年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群众性梅花文化节成功举办为重要标志,不仅结束了北京无梅、少梅的历史,更进一步在“三北”地区获得成功,实现了“梅花万树,南北齐开”的梦想。
7、我们都知道在绘画界有四君子,那就是梅兰竹菊了,其实梅花也和松树,竹子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
8、梅花首次以独立的文化形象被创作应用。《梅花落》传为西汉李延年所做的宫廷乐曲,为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魏晋以后极为风行,多用笛子演奏,也有歌词流传。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梅花落时”也成为表达思念征夫、表达苍凉离别之意的文学意象。另一首流传至今的古琴曲《梅花三弄》,一说为笛曲《梅花落》演变而来,但曲意却有别于《梅花落》的苍凉之感,表达出乐观喜悦之情。
9、承办单位:山东省美术家协会 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中共潍城区委潍坊日报社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潍坊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潍坊银行
10、唐建在绘画上一直恪守“传统与创新”并重的艺术理念,传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审美理想,师承杨无咎、王冕,徐渭、八大、金农、吴昌硕等。近年来,唐建画梅独辟蹊径,走出传统文人画家的藩篱,走向田野、民间、大自然。古人画梅是一种清、冷、瘦、疏的审美趋向,而大自然中的古梅繁盛、古拙、野逸,富有乡土气息。唐老师首次以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古梅的神态呈现给大家。他笔下的千年古梅是高大挺拔、苍劲繁茂、霸悍雄奇的气象,表现了古梅的茁壮与新生。古梅虽历经千年依旧枝繁叶茂、千花万蕊,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梅花精神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11、第二类名为垂枝梅类。枝自然下垂或斜垂,有粉花垂枝等5型。
12、陈俊愉以毕生之研究,论证了梅花文化从中华民族的史前时代直至现代文明,是世界上从未中断的一种古老文明;论证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与梅花文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和不能割舍的有机联系。他为推动评选和确立梅花、牡丹双国花不遗余力,如何让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祖国名副其实、如何重振中华道德风范、如何疗治现代一些中国人的文化自卑,他认为,祖国要实现像牡丹一样的繁荣富强,离不开自强不息的梅花精神。
13、自古以来,梅花也是历代画家经久不衰的创作题材。千百年来,在画家们的笔下,梅花早已独领风骚,呈现出千姿百态的艺术样式和风貌。前人的艺术实践和成果,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范本,也为今人树立了座座难以逾越的艺术高峰。
14、谢稚柳非常的擅长画花鸟,以及人物走兽等等,同时还能够对书画进行鉴赏,在早期的时候主要运用工笔细写,又善于运用落墨法,他的用笔非常的放荡,能够相互交融,呈现一种非常浪漫的诗境。
15、不管这些大家,他们无不是在画梅领域都具有高超技艺的同时,又擅长多个题材的创作,还精通诗词以及书法,说明艺术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