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斩马谡怎么读
1、诸葛亮不得不退回汉中。赵云军队在箕谷也吃了败仗,好在赵云亲自断后,人物损失较轻。街亭一战,蜀军主力溃败,导致了诸葛亮初出祁山的全局失败。诸葛亮回到汉中,依照军法,斩了马谡,给赵云以降职处分,同时,上疏"请自贬三等"。
2、“髡”的基本含义为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如髡首、髡钳;髡(音kūn)刑,上古五刑之始于夏商,盛于先秦,衰于东汉。髡是把犯人的头发部分或全部剃光,以人格污辱的方式,施以刑罚。《晋书·陈寿传》有则逸闻:“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三国志》作者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受到街亭失守的牵连,被诸葛亮处以髡刑。
3、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拉开了三国后期较量的序幕。
4、其实我说马谡也应该哭,前文这么多篇幅,缺忘记介绍我们的主人翁马谡,此处略去几千字,综合说来马谡很有才华,不然怎么能跟随诸葛亮这么多年。
5、天下有变是北进灭曹的前提条件,而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正直曹魏强盛之时,所以很明显,这次北伐的目的并不是消灭曹魏,那么真实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呢?(诸葛亮斩马谡怎么读)。
6、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却被郭循给杀了,那么郭循又是谁呢?郭循在姜维攻打西平的时候被俘掳,最后投降于蜀汉。电视剧里面的情节只是演了表面现象,但其实马谡提前就已经观察好了地形,并且派王平带兵守住了其中的一条水源,但是王平在面对张郃的试探的时候,就主动放弃了攻打,结果才会导致最后的失败。
7、马谡的对手是曹操最喜欢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马谡哪里是曹魏这种宿将的对手,惨败是在所难免的。丢了街亭,诸葛亮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了,而且起初大好形势全部化为泡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
8、对手是曹真,诸葛亮知不知道北伐不好打?街亭的对手是张郃,诸葛亮知不知道不好打?那为何不动用魏延等实力派将领或保安头子赵云的经验派将领呢?因为他要确立在军队中的各种关系,比如嫡系势力。
9、《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也说“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10、简而言之,诸葛亮斩马谡,动机有三个:一是街亭一役的失败,对蜀国来说,损失难以估量;二是马谡之所以会失街亭,是因为抗命选择了上山的错误战略;三是因为诸葛亮之前过于信任马谡,和他的哥哥马良又有私交,不杀马谡,无以服众。
11、少年时读《三国演义》,感觉全书最关键的节点是公元221年的夷陵之战。东吴背盟,吕蒙白衣渡江巧夺荆州。关羽夜走麦城,被东吴俘虏斩首,献于曹操,曹操厚葬。刘备一怒伐吴,夷陵之战惨败于陆逊,从此汉室衰落。
12、《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马谡逃亡。
13、如果你是诸葛亮,在私人情感、北伐大局、军心民心、个人威信中权衡,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14、诸葛亮根据军事地图制定作战计划,马谡率军来到街亭。此时张郃率军急进,马谡来不及整修要塞。上山防守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15、夷陵之战后,蜀汉已经成为三国之中最弱的一方。公元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拓展了国土,但是统治人口太少,经济极为弱势,综合实力无法与魏国和吴国相比。最关键的差距其实就是人才的差距!蜀汉精英集团主要是荆州士人和刘备的中原老班底,丢掉了荆州之后,蜀汉后继无人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无奈场景。
16、马谡是世家出身。汉朝时,世家垄断了文化教育权力,普通平民很难有读书识字的机会,更谈不上系统性教育。
17、恭喜以上5位读者,每人获得视知TV送出的神秘礼物1份。
18、我在前文说到蜀国并不是我们看上去那么平稳的,他是有三个利益集团的,第一集团是刘备之前从荆州带过来的(诸葛亮赵云魏延等)他们在蜀国是上层的,拥有极高的权利;第二集团是当年攻取益州跟随刘备的(李严,先帝托孤之臣)他们是中间的,第三利益集团是蜀国当地的豪门,他们声望极高,但处于最底层,所以不得不斩。
19、《三国志·蜀书·王平传》“丞相亮即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
20、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21、刘备借着益州刘璋害怕曹操,邀请刘备入益州抗曹的机会,鸠占鹊巢,占领了益州,为三国鼎立战略格局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这以后蜀汉阵营了也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益州帮包括原来刘璋的部下,有法正、许靖、李严等官僚;而荆州帮则以诸葛亮为首的群里。
22、显然,如果街亭当时有防守价值,韩遂不可能放弃防守,估计当时已经因为战乱被废弃了。
23、马谡战败后畏罪潜逃,蜀汉军中一直很敬佩马家的向朗因为种种原因包庇了马谡。不久后马谡被抓获并入狱。回到汉中后诸葛亮决定要杀死马谡,但还未执行马谡就病死在了监狱里面。
24、在《三国演义》中,曾经这样描写过: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25、顿时场上弥漫着一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味道,底下的众人一时间也都沉默着,静静的等着云天凌接下来的话。
26、由于魏蜀两国实力悬殊,曹魏面对蜀汉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但是很少伤筋动骨。相比曹魏,蜀汉实力太弱,经不起失败。
27、3,懊悔自己没听刘备的遗言,刘备托孤前曾说,马谡夸夸其谈不可重用也;
28、他无论从哪一方面都不能和马谡相比,人家马谡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他能干什么?
29、但是,地名有山,现场未必有山,这是关键。比如解放战争中的黑山阻击战、塔山阻击战,战斗的具体过程需要结合战场的地形进行部署,不可能远在千里之外就能判断现场的战术。
30、马谡,字幼常,荆州人士。诸葛亮平定荆州之后,有人向诸葛亮推荐马家的兄弟,说“马氏五常,白眉最良”,指的是马谡的四哥,马良,马季常。
31、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
32、不料,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命令,又不听副将王平的劝阻,自作主张,"依阻南山,不下拒城",不近水,把军队扎营在山上。张郃得知蜀军凭高扎营,驱大军一拥而进,四面围困,断绝了下山取水的道路,困蜀军于山。
33、关于马谡的死有三种说法,《三国志·蜀书·向朗传》的记载是“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马谡是畏罪潜逃,这个罪过就大了,作为主帅竟然丢下军队私自逃跑。《马良传》记载,“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这里记载马谡是死在狱中。《诸葛亮传》记载“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这里记载的是诸葛亮在汉中就斩了马谡。一本书三种记载,很有可能是马谡畏罪潜逃之后害怕诸葛亮追究他家人责任又回来了,然后被问罪斩首。
34、那怎么办,难道真要按照《出师表》治罪吗?面子过不去了。再者说,蜀汉宗派斗争也是真实存在的,杀一个来表示一下决心!李严成功被我干掉了,我再找一个新马谡(姜维)就好了,幼常,对不起了~
35、其实在生活之中杨修这样的人的确不在少数,他们既不善于管理国家政事,也不善于做随军参谋,只知一味的专寻别人的缺点进行取笑。
36、这句指的是马谡战败后负罪逃亡了,向朗(向宠的叔叔)知道马谡逃亡却不透露相关信息,诸葛亮非常痛恨向朗,就将他免官遣送回成都。
37、手下个个都是精兵强将,到时候真要来一个挥泪斩马谡,自己不落忍不说,关键是动摇军心啊。
38、司马懿乘势直逼汉中之咽喉街亭。马谡立下军令状,自告奋勇守街亭。诸葛亮令王平同去,又派高翔、魏延领兵一万随后支援。马谡不听王平的劝告强违孔明的嘱咐,擅自在山上下寨,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敌人。司马懿围困马谡,断其水源,蜀兵几次突围都失败,不战自乱,街亭失守。
39、司马懿疑有伏兵,未敢进城,率军退去。马谡贻误军机,诸葛亮为严明军纪,虽惜马谡之才,终于挥泪斩之。并以任人不当,奏明后主,自请罪责,贬降三级。
40、世人往往钦佩诸葛亮斩马谡的无奈和果决,很少考虑到蜀汉后期几十年缺乏人才的窘境。斩了马谡,蜀汉失去了一位真正有潜力有底蕴的儒将,在未来漫长的较量中更加处于弱势,人才匮乏的局面更加严峻!
41、不管空城计玩的多么潇洒,多么智慧,不管司马懿多么狼狈。但最终都改变不了一个问题:司马懿屡败屡战,最终耗死了屡战屡胜的诸葛亮。
42、不过,如果我们抛开演义,看一下《三国志》,就会发现对诸葛亮到底怎么处理马谡的记载,非常不清晰。
43、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诸葛亮不要重用他,说他言过其实。可能是诸葛亮跟马良的关系太好,马良又死在伐吴的战场上,所以把感情都放在马谡身上。马谡并不只是富家公子,他确实为国家安稳出谋划策过,而且效果非常不错。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率军讨伐南中的雍闿,马谡送行几十里。临走之前诸葛亮问马谡有什么好计策,马谡说:“南中都是蛮族,民风彪悍又地势险要,如果强攻的话得不偿失。而且不彻底征服他们明天还是会反叛,而且南中对于国家来说意义重大,丞相应该从心理上征服他们,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让他们心服口服,这样才能一劳永逸”。诸葛亮称善。
44、那么问题来了,当时诸葛亮还是有很多大将的,赵云魏延都是身经百战的,为什么要派马谡去守呢,街亭到底谁能守住呢
45、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上文一提到街亭地理位置重要性,但是街亭并不是易守难攻之地,没有天然的险阻,更没有高大的城墙,守住街亭其实是非常难得任务。在马谡坚持要去守街亭的要求下,诸葛亮答应了马谡的请求,并委派王平做他的副手。
46、但当诸葛亮真正北伐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荆州已经被东吴占据,刘关张也已经不在了,蜀国刚刚稳定,因为蜀地本来战乱不多,大家也不希望更多战争,还有蜀地出兵也比较麻烦,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粮道也不顺畅,也就是说没有天时地利人和。
47、李严很简单,他曾经劝诸葛亮称王,且表示魏国对自己抛出橄榄枝,时常管诸葛亮要求高官等。不对你动刀子对谁动刀子!
48、笔顺:点、横折提、竖、横折、横、竖、横、撇、点、撇、横撇/横钩、捺
49、马谡在失街亭后并没有像广为流传的那样去诸葛亮那里自缚请罪,恰恰相反,他选择了逃跑。后来,马谡被子均辑捕归案,诸葛亮判处死刑。但还没有来得及执行,马谡就在狱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挥泪斩马谡的事。
50、这句话很明白,就是马谡战后在监狱里面死去,诸葛亮因为马谡的去世而痛哭流涕。可以看出马谡是病死在了监狱,挥泪斩马谡中的挥泪借用的这段材料。
51、马良和五弟马谡归顺刘备后,马良是刘备的军师,马谡跟随诸葛亮,做为参军,也就是随军参谋的职务。
52、所谓残局靠实力,一是看棋手本身的底蕴,二是盘面上双方的实力对比。
53、本来选将的时候大家都支持魏延和吴懿两人,诸葛亮自己力排众议用马谡,可问题是马谡失败了。本来失败也还不至于死,胜败乃兵家常事,可偏偏马谡走错了好几步。第他没有按照诸葛亮的部属控制水源,没有在山下驻扎守城。第不听王平的建议,一意孤行,损兵折将。第兵败之后弃军而逃,如同儿戏,这是兵家大忌。就这三条马谡是活不成了,人家王平带回来五千人还受到奖赏。
54、蜀魏交兵,司马懿统领魏军兵至祁山,诸葛亮料定魏军必夺汉中咽喉要地街亭,选将防守;马谡请令前往;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切须慎选营地,当道扎寨,切勿疏虞,并命王平同往相佐。
55、《襄阳记》:“明公视谡犹子,谡视明公犹父,愿深惟殛鲧兴禹之义,使平生之交不亏于此,谡虽死无恨于黄壤也。”
56、马谡刚愎自用,不听王平谏言,扎营山顶,致遭魏军围攻,街亭失守。司马懿乘胜直取西城,蜀军兵将俱被调遣在外,西城空虚。诸葛亮难以抵御,如立即撤退必被所擒。危难时刻诸葛亮显示出超人的胆量和智谋,冒险使用空城之计,将城门大开,稳坐城楼,抚琴饮酒,镇定自若。
57、如果马谡要被砍头,那赵云罚的太轻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两个人都要负主要的责任,街亭失守粮道有失没饭吃,箕谷战败蜀军要被“包饺子”,这罪过差不多吧,凭什么我马谡就得死,于是马谡就跑了,但是其实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没有损失多少兵马,个人猜测这是诸葛亮一次试探,试一下曹魏军队的实力,可是大军开出来了没有打胜仗,总得有人负责任吧,赵云这位刘备的心腹大臣是杀不得,何况在蜀军的资格也很老,没办法了马谡撞枪口上了,要不也就打个败仗而已,至于要被砍头吗,如果打了败仗就要砍头,那蜀汉就没什么将领了,不是每一个将领都可以百战百胜的。
58、大家说是杨修让大家做的,曹操虽口中赞美杨修,但心里对杨秀却是非常的忌讳。
59、MenG.、superyd-袁丁、二分、秋水长天、Aye
60、 街亭失守,预示这这场北伐战争即将失败。诸葛亮甚是痛心,斥责马谡的刚愎自用,自负不听丞相的当道设防的命令,申明必斩马谡。
61、挥泪斩马谡,是《三国演义》中,因为马谡的骄傲自大导致街亭被破,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
62、于是,众人在高筑墙围,建造好了之后,再请曹操前往观看,曹操大喜,问众人谁知吾意?
63、马谡失了街亭以后怎么样了,《三国志》里明显是一笔烂账。
64、结果马谡我行我素,导致失败,诸葛亮非常自责,非但依照军令杀了马谡,还自己罚了自己。
65、 空城计(kòng chéng jì):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盖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对方迷惑或后退,有时也有贬义。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66、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却不是唯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原因,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67、 王平却非常谨慎的劝道:“这不可行,如果在路口扎寨,修筑工事,敌人是很难攻过去的。而如果在山上扎寨,魏国的大军一旦围山,可就插翅难飞了。”
68、自以为很聪明,其实真的很愚蠢,这种人不死才怪。
69、曹操虽然在脸上笑着,但其实心里着实气恼杨修。
70、其实,当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失街亭之后,诸葛亮迅速撤回汉中。
71、综合以上五点,马谡的情况被陈寿在一本书中分别记载,这种“事件”是非常少见的。根据现代学者的分析,总结出了一段最有可能的情况。
72、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但马谡的死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而当时蜀汉政权的组成是荆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构成,如果执法不严,不仅难行军令而且难以平衡政治关系。
73、情感,马谡是马良的弟弟,马良也诸葛亮关系很好,马谡也曾称诸葛亮为父兄;
74、 马谡确实有些才学,但是有些自负,同时,马谡平时更多的是与诸葛亮进行帐中议事,而缺乏实战经验。
75、常组词为谡谡,谡谡是象声词,形容风声呼呼作响,形容挺劲有力 。
76、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大哭。
77、魏明帝曹睿御驾亲征长安。郿县曹真坐镇,派左将军张郃率军五万人增援陇右。
78、如果相信作为正史的《三国志》,那么诸葛亮斩马谡的理由,就又多了一个:马谡不仅是个败将,还试图逃跑。
79、赤壁之战后三年,公元211年,曹操决定平定西凉叛军,与马超、韩遂等西方群雄联军在潼关附近大战,攻破关西联军。从此,陇右地区复归魏国统治。公元214年,夏侯渊北上进攻韩遂,到达略阳(街亭),此时的略阳没有人占领和防守,夏侯渊以此为基地出击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