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经典语录解读
1、以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爱沙尼亚为例,1920年苏联与当然爱沙尼亚签署了《塔尔图和平条约》,条约规定今天列宁格勒州和普斯夫州的约两千平方公里土地属于爱沙尼亚。
2、马克思创立了经济理论《资本论》,马克思确立他的阐述原则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认为,这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东西。
3、这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第六节的写作注释中,引用的英国经济评论家托·约·登宁(现译为“邓宁格”)《工会与罢工》文中的句子。(《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注释;人民出版社1972年9月第1版)
4、好的公司,根本不会和员工谈情怀,只跟员工谈钱;
5、凡是能想方设法把员工逼出能力的公司都会升腾不息,这样的公司就像群狼,他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6、任何的科学批评的意见我都是欢迎的。而对于我从来就不让步的所谓舆论的偏见,我仍然遵守伟大的佛罗伦萨诗人的格言:走你的路,让人们去说罢!
7、(32)《斯大林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1页。
8、这个时代越来越敞亮了,大家也都是有经历的成年人,就不要再遮遮掩掩了。
9、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如果没有价值对等,如果没有价值增长,所有的关系是无法长久维系的。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是按照俄文第2版翻译出版的。从1956年到1974年陆续出版,共39卷(41册)。1979年至1985年,又翻译出版了俄文版补卷11卷(12册),即第40至50卷。实际到1983年,中文版《全集》50卷(53册)全部出版,约3200万字,被称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版。
11、在所有制关系上,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制度保障。要坚持、维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做大做优做强国有经济。同时,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2、价值是不差别的人类劳动力,是使用价值的内容,而使用价值其只能算是外部体现,或是只充当销售手段。
13、为了使思政专业学生深入理解《资本论》的核心内容,增强学习《资本论》的自觉性,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信仰。2020年11月12日下午,思政部邀请原太原工业学院刘春泉教授,为2018级思政专业学生,讲了一堂生动的《资本论》导读课。思政部史美青主任、新任思政课教师共同聆听了本次讲座。
14、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
15、本书有力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于世界、于中国之生命力,即不同于思想史上其他重要的哲学体系,马克思及其思想不是止步于解释世界,而是强调改变世界,为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指明路径和方法;而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的理解,恰恰成为中国探索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关键。
16、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安稳舒适的环境,这样的人总有一天变成羊,出来就会被人吃掉。
17、这里我们关注的是《资本论》的方法问题。如果《资本论》从根本上说是一部“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对社会生活加以描述的科学著作,而科学著作中起支配作用的自然是一种科学逻辑,那么,当我们谈论《资本论》中的辩证法时,便意味着这其中的辩证法与科学逻辑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或者甚至可以说,《资本论》作为一部科学著作其中的科学逻辑正是一种辩证法。于是,问题便成了《资本论》中的科学逻辑如果也就是一种辩证法的话,那么,这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辩证法?这涉及到辩证法的形态或分类问题。
18、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了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19、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美德,女性特有的美德,反而害了她们自己,她们温柔恭顺的无性,竟成为使她们受奴役和苦难的手段。
20、而1991年爱沙尼亚脱离苏联时,并没有按照《塔尔图和平条约》划分两国边界,换言之,前苏联直接吞了爱沙尼亚两千平方公里土地。
21、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商品交换是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换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
22、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3、人们大多都会同意,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混合着“人本”与“科学”的“双重逻辑”。《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与黑格尔思辨的历史哲学相对立的“历史科学”概念,标志着双重逻辑的分离和科学逻辑的发展。从《德意志意识形态》到《资本论》,其“历史科学”臻于成熟。但大家并非都能认同的是,笔者对这一双重逻辑的分离进一步做了一种近康德式的阐释,即认为“这一‘历史科学’,一方面像一般近代科学一样将感性世界把握为抽象的数学或逻辑结构,另一方面为描述与自然世界不同的历史过程而发展出了一种‘拟历史目的论’”这一近康德式的阐释意味着,《资本论》从根本上讲乃是一部为“科学逻辑”所支配的“历史科学”著作,而在马克思眼中,他所理解的作为历史科学的《资本论》,在本质上与作为科学之典范的自然科学著作并无实质上的不同。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得很清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别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2)在这里,马克思对科学与意识形态的对象做了明白的区分;而且很明显,他是将自己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归结到科学的范围内的。对于这段话,人们往往只是注重于前半段关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而忽略了后半段对于“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与“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之间所做的区分。而马克思正是借助于这一区分,为自己的“历史科学”划定了界线,那就是只有“生产的经济条件方面所发生的物质的”“变革”,才“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而其他领域则只能属于非“科学”对象的“意识形态”领域。这一区分当然不意味着马克思不再研究或关注非“科学”的意识形态领域了,而是说,马克思将其“历史科学”限定在了“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的经济生活领域,而对“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意识形态领域,则需要以其它方式进行,如社会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之类方式。
24、这里可以举几个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你在办一件事之前,会反复权衡利痹,这个过程就是辨证思维,如果不加思索地干,是经验主义。如果你与别人讨论问题,就要拿出依据,而这个依据就是通过实践得来的理性或感性认识,引用名人语言,就是使用哲学理论。
25、没错,谈钱的确庸俗,但生活就需要直面各种庸俗,所谓浪漫就是要把各种庸俗的变为美好的过程。
26、《资本论》全书共三卷,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
27、出自《资本论》第1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829页注释;人民出版社1972年9月第1版。
28、“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劳动时间就会起双重作用。劳动时间的社会的有计划的分配,调节着各种劳动职能同各种需要的适当的比例。另一方面,劳动时间又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劳动中个人所占份额的尺度,因而也是计量生产者在共同产品的个人可消费部分中所占份额的尺度。”
29、这句话在当时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主要是指推翻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从哲学的角度去考虑,他应该有远大的历史眼光,道出了资本主义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本质。
30、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31、马云在996工作制中,不仅没有认识到违反国家劳动法的严重错误,反而觉得是他给广大社会和年轻人提供就业机会和条件,员工应该好好把握和珍惜他提供的福报,其实质是在对员工们进行一种意识上、思想上、思维上的彻底洗脑,让员工们感受工作来之不易,需要感恩公司提供的福报。
32、《资本论》提供给我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33、ISBN:978-7-300-26893-4
34、哲学是一个很宽泛的抽象概念,无论是唯心的、唯物的、朴素的、形而上、形而下的,即使神学典籍都在哲学的范畴之内。人类通过生产生活实践得出的经验总结都涵盖着哲学思辩。
35、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36、甚至,我说过多次了,伊拉克目前最大的石油合作伙伴是我们中石油,阿富汗目前最大铜矿也是我国公司负责开采。
37、在经济运行上,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使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各司其职、协调配合,既要克服经济运行的自发性、盲目性,又要防止由不恰当的干预造成的资源错配。
38、第“物质利益关系”应该理解为“生产关系”,而不应该误认为人们通常所说的“金钱关系”或“经济利益关系”。“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非常抽象而具有普遍性的概念,而不是我们生活现象的简单描述,所以不能简单在生活中套用。
39、资本是没有办法才从事物质生产这种倒霉的事情,它也不愿意去从事物质生产,它总希望有更快、更轻松的赚钱手段……
40、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41、 劳动生产力的发展使利润率的下降成为一个规律,这个规律在某一点上和劳动生产力本身的发展发生最强烈的对抗,因而必须不断地通过危机来克服。
42、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内含的这一内在矛盾,因而它便不可能是永恒的存在,而只能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即是一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发展,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趋于灭亡的社会历史阶段。具体说来便是:“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推动力;那种而且只有那种生产出来能够提供利润的东西才会被生产出来……使李嘉图感到不安的是:利润率,资本主义生产的刺激,积累的条件和动力,会受到生产本身发展的威胁。而且在这里,数量关系就是一切。实际上,成为基础的还有某种更为深刻的东西,他只是模糊地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这里,以纯粹经济学的方式,就是说,从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在资本主义理解力的界限以内,从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立场出发,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的限制,它的相对性,即表现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40)
43、然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不限于此。因为如果《资本论》中的辩证法只是这样一种先验逻辑,即只是对于实在主体的一种科学的客观描述,那么,马克思关于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观念则何以存身,何以落实?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合理的阐明的话,对马克思的近康德阐释便有可能被视为是对于辩证法批判性本质的阉割。因此,我们必须进而考察所谓辩证法的批判性到底意味着什么。
44、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商品交换是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换另一种使用价值的一定量。
45、你能否对你的朋友守信不渝,永远做一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就是你的灵魂、性格、心理以至于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46、当马云事业获得成功,他也许此时就把他自己的成功当成了他个人努力后的福报,于是马云体悟到了福报的甜头,福报带给的优越,福报诱发的沾沾自喜。这原本无可厚非,马云前期事业成功到辉煌的个人努力过程还是值得人们尊敬和称赞的。这是应该得到的福报!
47、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Heinrich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d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48、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会使人聪明,会使人精神意志强大,是人类走向成功的指路明灯。掌握哲学的人会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些弯路,相反,就会成为生活当中的糊涂人。
49、马克思是德国的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d宣言》等。马克思创立的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50、(35)莱文:《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7页。
51、人们无疑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难道对立统一规律这一辩证法的核心规律不是明白无误地体现于《资本论》之中吗?这里首先要考虑的是关于所谓矛盾法则或对立统一规律在《资本论》中的运用问题。这当中最重要的便是基于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劳动二重性之上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商品与货币、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等一系列对应或对待范畴之间关系问题。对于这一系列对偶范畴关系问题,人们通常视之为黑格尔辩证法之运用的显著例证,往往不假思索地就做出诸如“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之类命题。一部研究马克思《资本论》方法的名著便在关键一章的一开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马克思第一次阐明了商品的二重性,即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这个极为重要的事实。”(28)但当人们做出此类断言时,似乎从未想到过在《资本论》这样一部严格要求遵循形式逻辑之不矛盾律的科学著作中,如果运用了作为对于不矛盾律之超越的矛盾辩证法,会导致一种什么样的后果。众所周知,形式逻辑同一律所要求的是概念的确定性,亦即“真理为‘确定性’而意见为‘不确定性’,衡量的逻辑标准是形式逻辑的根本法则——理性同一律”,而引入超越同一律、不矛盾律的矛盾法则,则导致的结果便是概念的不确定性或通常所说的概念的流动性。这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既在一个地方又不在一个地方”,“既确定又不确定”的所谓辩证法,诚然符合于某些常识,但却与科学所要求的确定性背道而驰。离开了确定性,一切科学都无从谈起,一切科学都变成了文字游戏。①显然,如果马克思就基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这样的辩证法命题,去考察资本主义,便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将其研究写成《资本论》那样的具有确定性的科学著作,而只能是黑格尔式的思辨体系。因此,我们必须仔细地看看,当马克思指出基于劳动的二重性的商品的二重性时,他试图如何处理这一对偶关系问题,而不是不假思索地就直接将商品的二重性套进对立统一的黑格尔框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