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赏析71句精选

时间:2024-05-2410:04:51 论语学而篇赏析71句精选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论语学而篇赏析

1、(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论语学而篇赏析)。

2、 (1)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3、 (6)一种解释,“人”字就是“仁”,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4、《论语》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5、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即“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随时随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是一种行为的习得。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磨砺,是很难形成的。所以每个人在阅读学习中得到知识、在实践中得到经验的体会,在不断的反复磨砺中得到升华,这不就是令自己感到愉悦的嘛!

6、 (3)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奉献。

7、(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评析)《论语》书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9、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恭敬地祭祀远代祖先,就能使民心归向淳厚了。”

10、于是有必要翻看一下不同版本对“学而时习之”的解释,看来主要的问题出在“时”字上面。中关村图书大厦里有一面书架摆着众多版本的《论语》注释,从一方面可以看出如今国学的火热程度,可这眼花缭乱出版物对于一个想挑一本来学习的读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不过这样的状况对于我来说到是方便得很,因为可以很快地翻阅不同版本对同一句话的解释,从而对关于这句话的认识情况有一个总体了解,而更好的是还不必买任何一本书。于是,我看到了对“学而时习之”总体认识情况。这些解释通通将“时”解释为时时、时常、经常,只有一个版本将“时”解释成时代。如果我们追根循源,最后会追踪到宋朝的朱熹,朱熹所作的《论语集注》中是这样写的:“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心中喜悦。”后来的人们不加思索的接受了朱熹的这个注解。但如果查《辞源》,“时”具有“时时”这个意思最早源于唐代。如果孔子要说明“学习而后经常实践”的意思,他应该用“常”字,而不是“时”字。其实最好的方法是用《论语》来学习《论语》,我们可以找一找“时”字出现在《论语》中其他地方所具备的含义。就在同一章,三个段落之后,孔子再一次使用了“时”字:“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而那个时的解释是时节,时机!如此一来,问题就明了了,这个“学而时习之”的“时”也应该也解释成时机!由此,它的解释就变成了:“学习到的东西,在适当的时机,被用上了,不是很快乐吗?”当我第一次体会到这个理解的时候,其震惊程度是不可言喻的。如果使用道纪的方法,回顾自己人生中的快乐之事时,都是学习,时机,实践三者遇到一起时产生的,孔子的人生体验一霎那间与我们接得如此之近。不仅如此,“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一下就变得不那么平常了。它不仅在描述学习,时机,实践与快乐的关系,而且一语道破了人生的真谛,孔子用最简单的话阐述了“快乐人生”这一个他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主题,“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实际上是人生观。如此一来,它出现在《论语》的最开始就完全合理了;如此一来,《论语》给我们的感觉就完全改变了。

11、(评析)孔子认为,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12、(评析) 在本章中孔子说一个人当父亲死后,三年内都不能改变他父亲所制定的那一套规矩,这就是尽孝了。其实,这样的孝,片面强调了儿子对父亲的依从。宋儒所作的注说,如不能无改于父之道,所行虽善亦不得为孝。这样,无改于父之道则成了最大的善,否则便是不善。这样的判定原则,正如鲁迅所说的,,是歪曲的。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人们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都不能总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代超过前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论语学而篇赏析)。

13、 (1)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2)复:实践的意思。

14、 (4) 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15、 (1)无违:不要违背。            (2)御:驾驭马车。           (3)孟孙:指孟懿子。

16、(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7、(评析)孔子主张“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敬、尽忠又努力。

18、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9、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0、白话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21、(评析)本章中孔子提出一个重要概念:损益。它的含义是增减、兴革。即对前代典章制度、礼仪规范等有继承、沿袭,也有改革、变通。这表明,孔子本人并不是顽固保守派,并不一定要回到周公时代,他也不反对所有的改革。并且,损益程度是受限制的,有原则的。

22、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23、(译文)孔子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像个蠢人。等他退下之后,我考察他私下的言论,发现他对我所讲授的内容有所发挥,可见颜回其实并不蠢。”

24、本章的三句话,作为整部《论语》的开篇,并非随意为之,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微言大义。

25、(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26、(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27、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有着夫子“忠恕”的思想在里面。子贡曾问老师,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夫子告诉他就是“恕”,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反观夫子本人,他的仁政主张多被误解,周游列国时数次遭遇无端的诋毁和生命的威胁,但他从不怨恨,而是始终秉持理想,坚定地走在仁义的大道上。这不正是君子的胸怀吗?

28、(译文)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29、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首位,而将书本知识的文化学习放在第二位。在历史上,由于阶级的需要,无论是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尤其是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非常重视,把“德”排在“识”的前面。

3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32、(评析) “信”和“恭”都要以周礼为标准,不符合于礼的话绝不能讲,讲了就不是“信”的态度;不符合于礼的事绝不能做,做了就不是“恭”的态度。这是讲的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 

33、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34、(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5、孔子,名       ,字        ,      时期鲁国人,著名的      家,      家,         家学派创始人。

36、(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

37、(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38、(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39、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40、(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行走呢?”

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2、 (2)何如:《论语》书中的“何如”,都可以译为“怎么样”。

4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44、 (1)就:靠近、看齐。         

45、 (4)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46、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这句中要重点把握一个字,愠:生气,恼怒,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品行和学识而冒犯自己,心里也没有任何的怒意,不就是有修养的君子了吗?这一句孔子告诉我们的是学习的目的,就是要修养自己的德行,做一个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孔子认为一个有真学问的人,也许不会被世俗社会所理解,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泰然处之,不会有丝毫怨天尤人的念头,这样的人格修养才是真正君子的修养。

47、(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48、这三句的意思是: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这种解释可以自圆其说,而且也有一定的道理。

49、(评析)这一章讲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他不满意那种“终日不违”,从来不提相反意见和问题的学生,希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时候,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老师所讲的问题应当有所发挥。所以,他认为不思考问题,不提不同意见的人,是蠢人。

50、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51、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52、这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孔子首先要求的,是对父母兄弟的血亲之爱,做到行孝悌;然后发展到对天下苍生的仁爱,做到“谨、信、爱众、亲仁”,培养出良好的德行后,再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一步教化自己,达到更高层次的进步。

53、说:一说是“悦”的古字,其实不然,说,还有另外一个意思,那就是解释、说教、说服。“说所以明也。——《墨子·经上》”

54、有子说:“约言符合道德规范,这种约言才可兑现。态度谦恭符合礼节规矩,才不会遭受羞辱。所依靠的都是关系亲密的人,也就可靠了。”

5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56、(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57、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58、有子说:“礼的功用,以遇事做得恰当和顺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最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他们做事,无论事大事小,都按这个原则去做。如遇到行不通的,仍一味地追求和顺,却并不用礼法去节制它,也是行不通的。”

59、(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60、(评析)孔子认为,身居官位者,应当谨言慎行,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是对上一章“知之为知之”的进一步解说。

61、而后十篇中的《先进》《颜渊》等篇,答大夫之问也皆作“孔子对曰”,故怀疑“前十篇皆有子、曾子门人所记,去圣未远,礼制方明;后十篇则后人所续记,其时卿位益尊,卿权益重,盖有习于当世所称而未尝详考其体例者,故不能无异同也”。

62、 (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              (2)蔽:概括的意思。

63、(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4、(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65、(注释)(1) 奚:疑问词,“为什么”。  (2)《书》:指《尚书》。 (3)施:施行、延及。

66、 (3)临:对待。      (4)孝慈:一说当政者自己孝慈;一说当政者引导老百姓孝慈,做动词。

67、(1)子贡:即端木赐,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比夫子小31岁,位列“四科十哲”中言语科的代表。他利口巧辞,办事通达,有济世之才,被夫子称其为“瑚琏之器”。子贡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商于曹、鲁两国间,富致千金,为孔门弟子中的首富。夫子去世后,子贡带头操办了老师的丧事。在其他的弟子为夫子守丧三年相继离开后,子贡又独守了三年,足见他与夫子非同寻常的情感。 

68、 (1)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69、(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70、(译文)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点击展开全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在线阅读 个性说说

论语全文及译文在线阅读

论语全文及译文在线阅读 1、(译文)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与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的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
十篇经典励志美文欣赏 个性说说

十篇经典励志美文欣赏

十篇经典励志美文欣赏 1、 立夏后常因气候燥热而食欲不振,其实这是因为湿热蕴积在内,肠胃缺乏运化动力的反映。调养胃气,让胃口这个吸收营养的“加油站”动力十足,才更有利...
论语十则的感悟16句精选 个性说说

论语十则的感悟16句精选

论语十则的感悟 1、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查看公众账号,进入后再选择查看历史消息。 2、单从这几句话,可见他的态度非常鲜明,可以想见他心里自得的样子。其次如: 3、你像...
论语十则诵读视频25句精 个性说说

论语十则诵读视频25句精

论语十则诵读视频 1、文言文中这些异音字的存在,使范读显得尤其重要。另外,还要“明句读”。 2、(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100篇 个性说说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100篇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100篇 1、经常阅读这些优秀的中国童话,也可以让孩子们在阅读这些质朴、睿智的民间故事时,潜移默化地懂得伦理亲情,懂得忠孝节义,懂得敬畏自然,懂得尊重生...
激励文章短篇96句精选 个性说说

激励文章短篇96句精选

激励文章短篇 1、任风吹干流过的泪和汗/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激励文章短篇)。 2、许多人不断地追求巨大,其实只是被内在贪欲推动着,就好像买了特...
摘记大全好段好篇要有作 个性说说

摘记大全好段好篇要有作

摘记大全好段好篇要有作品名称 1、当天家校通发短信给家长:我们的丰子恺阅读周就要收尾了,请家长可以抽点时间听孩子聊聊我们的名家经典阅读周的第一站——丰子恺阅读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