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人名言
1、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2、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老子》
3、(解读)骄傲自满必然招致损失,谦虚谨慎就会获得好处。历史上的许多事实证明了这句名言的正确。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国家治理得很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但到了晚年,骄傲自满起来,在攻打高丽(朝鲜)时惨遭失败。唐玄宗刚登基做皇帝的日子里也算英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取得成绩后就骄傲起来,导致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衰落。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惟进取也故日新。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6、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7、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摘孔子《论语》(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8、译:做任何事情,开始一定要认真地做好,如果做差了一丝一毫,结果会发现相差很远。
9、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10、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11、(解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12、译: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1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4、(解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往往有自己的体会,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行:运行,运转。健:强壮有力。
15、xiaozhangchuanmei@qq.com
16、译: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17、日长飞絮轻——生活随感
18、真是清心寡欲,想得透彻,也省去了许多烦恼事情!所以,他是北宋圣相!
1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20、即便心为形役,也要有站着的灵魂
二、关于责任的古人名言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有些人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任外人。
3、(解读)流动的水不会腐臭,常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事物不易受到侵蚀,可以保持很久不变坏。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的重大意义:生命在于运动,脑筋在于开动,人才也需要流动,宇宙间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腐:腐臭。户枢(shū):门的转轴。蠹(dù):蛀蚀。
4、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5、可是,怎样将家庭经营好,是一门学问,中国人探索了近千年,留下许多名言佳句。
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7、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摘孔子《论语》(过去了的再也不能挽救,未来的还是可能补回。)
8、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9、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年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摘孔子《论语》(君子有三种事应该加以警戒:年轻的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力戒贪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旺盛,力戒逞强好斗;到了老年时期,血气已经衰弱,力戒贪得无厌。)
10、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11、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12、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能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摘孔子《论语》(君子容易事奉,但要想讨得他的喜欢则很难。以不正当的方式讨他喜欢,他是不会喜欢的;但他在用人上,却能做到量才使用。小人难以事奉,但要想博得他的欢心则很容易。如果以不正当的手段讨他喜欢,他是会喜欢的;但当他用人时,则会求全责备。)
13、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摘孔子《中庸》(天地的法则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它自身诚一不贰,化育万物,不可测度。天地的法则是:广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长远。)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六十四章》
15、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16、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7、有亲戚关系的人不一定是你的亲人,没有亲戚关系的人却能成为亲人。
18、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9、(解读)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这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学习修养的概括总结,说明他一生从不间断地学习修养,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较大的进步,直至晚年达到最高境界。几千年以来,无数的人都把这段话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而其中的“而立”、“不惑”、“知命”、“耳顺”也分别成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代名词而广泛流传。
20、小不忍,则乱大谋。——摘孔子《论语》(忍不住一时的小忿,就会毁坏整个大事。)
三、古语名言
1、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陶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4、译: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游。
5、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子
6、译: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7、原创作品和朗诵作品长期征稿
8、译: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9、父母恩深终有别,夫妻义重也分离。
1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1、(解读)早上得知真理,即使晚上死了也值得。这句话说明了对真理的渴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思想,对自由、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可以使人舍弃生命。
1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13、孔子·学习·论语·勤奋学习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言必信,行必果。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达人之障。不要等待机会,而要创造机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15、李玫瑾教授“育儿经”合集
1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摘孔子《论语》(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7、译:年轻时不努力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1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能立身处世?就象牛车没有了輗,马车上没有了軏,还靠什么行走呢?)
19、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0、(解读)知道的就承认已经知道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自作聪明的人总是把无知当已知。最后一个“知”(zhì):聪明。
四、古人名言警句励志
1、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既来之,则安之。——摘孔子《论语》(不必担忧财富不多,只须担忧财富不平均,不必担忧人口稀少,只须担忧境内不安宁。……既来了,要使他们安家乐业。)
3、满招损,谦受益。——《书·大禹谟》
4、已是黄昏独自愁,不必怨秋风
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言必信,行必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6、(解读)朽烂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垒起的墙壁,不能粉刷。比喻不堪造就的人,用不着去培养他。人的智力因素没有多大的差别,但人的情感因素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有个叫宰予的学生,大白天睡大觉,孔子说,对于宰予这样的人没有什么可责备的。因为他学习态度太差,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圬(wū):涂饰墙壁用的工具,这里指涂饰、粉刷。
7、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8、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摘孔子《论语》(有了错误而不能改正,那便是真正的错误了。)
9、译:读书必须反复多次地读,这样才能明白书中所讲的意思。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摘孔子《论语》(君子知道追求道义,小人则只知道追求私利。)
11、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2、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1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战国·楚·屈原《卜居》
14、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15、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1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摘孔子《论语》(自己不愿干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7、译: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18、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19、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王士祯《江上》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其二》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人悄悄,帘外月胧明。——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妾身独自眠,月圆人未圆。——王元鼎《凭栏人·闺怨》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韦应物《夏花明》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20、(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五、古人名言
1、这里有七句古人名言,把婚姻、家庭和人性讲透了,也许很多人不爱听!但是还是建议大家都看看!
2、有教无类。——摘孔子《论语》(对人进行教育,不管他是哪一类。)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4、(解读)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5、(解读)礼节重在相互往来:有往无来,不符合礼节;有来无往,也不符合礼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之间应平等相待,互助互济。尚:重在。
6、有用的詺言很多,就生活方面来说:家和万事兴。父需慈,子虚孝,夫需诚,妻需贤。子无教,父之过,生不学,师之惰。有其父必有其子~~~~~~。佛经里的:怨自己。儒家的适中学。还有现代的马克思,毛主席的很多理论里面,很多都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7、古文|唐诗宋词|国学经典|古代风俗
8、(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9、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摘孔子《论语》(能够达到仁的境界为最好,如果在各方面达不到仁的境界,怎么能算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呢?)
10、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
11、叶翠微:疫情期的家庭教育怎么“升级换代”
12、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13、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论语》(连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还怎么能事奉鬼呢?)
14、句句名言字里行间,咂摸出百种滋味,方知少年之幼稚,方知古人之洞达。几百年历史过去了,舞谢楼台叶无踪,人情世故犹酣然,古人名言字字珠玑,一针见血,谈人生、谈命运、谈处世、谈金钱、谈善恶,真是醍醐灌顶,入木三分。
15、(解读)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然会行为举止不俗,气魄风格不凡。若无内才,即使有漂亮的外表,也只是个凡夫俗子。
16、(解读)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茫然不解;只是空想而不去读书,就会疲惫而无所获。“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只注重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就达不到好的效果。罔(wǎng):迷惑而无所得。殆(dài):疲倦而无所得。
17、(解读)得天时比不上得地利,得地利比不上得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事实如此。天时;节气、气候、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
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9、学习·孔子·论语·诚信
20、(解读)一百里的路程,走了九十里才算走完一半。这句话比喻事情越到最后阶段越难完成。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情,不到最后完成决不可以松气,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