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论语(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时间:2023-03-0907:49:16 孔子的论语(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孔子的论语

1、 子曰:吾,十有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2、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道德经》:你的人生要及时归零!

4、生活中被别人误解,算不算人不知?有人冤枉你了,你会不会生气?这些都属于“人不知”。绝大多数人在这个情况下,都会生气。要做到不生气,内心得很强大。

5、心经中讲: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这句话实际上还蕴含着一层意思,就是别人不知道我的才能、优点,我不生气。自己的才华、能力不被了解、不被赏识,得不到提拔重用,这是让人郁闷的事情。

8、孔子说:“不合礼仪的事情不看,不合礼仪的事情不听,不合礼仪的事情不言,不合礼仪的事情不做。”

9、013在中国混岂能不了解这20条人性法则

10、冉有问:“听到可做的事,就去做吗?”孔子说:“是的。”

11、量子科技将是人类的终极科学!

12、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

13、我们经常说,要三省吾身,是哪三省呢?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15、现在通行的《论语》20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论语》在汉代有《鲁论语》、《齐论语》与《古论语》等不同本子流传,后来统一于郑玄。现存旧注有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论语注疏》、宋朱熹《论语集注》及清刘宝楠《论语正义》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

16、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我就不再教他了。”

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1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篇》

19、大意是:“用好色之心来好贤者;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侍奉君上能不惜性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没有经过学习,我也认为学文不错。”

20、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重任而路途遥远。把实现仁德为己任,难道不重要吗?至死才停止,难道不遥远吗?”

二、孔子的论语是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2、心存敬畏,言行高尚,这才是君子立身处世之道。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是指敬畏自然,强调天人合一。畏大人,是敬畏有德有位者。畏圣人,是因为圣人之言万古不易。

3、白话文释义: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4、别人不了解我,我还是我,没有任何损失。我不了解别人,就不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就不能进步;不了解别人,就可能不清楚事实,容易出错。所以孔子提醒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6、相传明成祖朱棣和大臣解缙下棋。明成祖说:“朕最近看到一副上联是‘色难’的对子,非常难对。”解缙随口说:“容易。”结果过了好久,世祖见解缙对不上,就问:“爱卿不是说容易吗?怎么还没对上?”解缙说:“臣刚才不是对上了吗。”原来,色对容,难对易,“容易”二字就是下联。

7、孔子说:“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导的。”

8、孔子说:“你们以为我有所隐藏吗?我对你们没有任何隐藏。我的一切作为都呈现在你们眼前,那就是我的作风啊。”

9、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10、《论语•为政》记述了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做好你想说的,之后再把它说出来。)

11、解读:内心有爱,对外遵守规范,人生就可立于不败之地。而做到这些最关键的是自我做主,不能依赖其它。这是老师教给学生立定根基的一课。

12、司马牛忧心忡忡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生死由命运决定,富贵在于上天的安排。君子心存敬畏,做事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有礼,四海之内的人,就都是兄弟,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呢?”

13、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4、②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15、译文:孔子说:“别人的言行举止,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16、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论语》

17、解读:培养学生,既要保养其纯真的一面,又要教之以人文礼仪,使二者相得益彰。

18、④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19、鲁昭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被大夫晏婴阻止。

20、《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说:“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三、孔子的论语流传后世但这不是劳动

1、孔子说:“聪明的人爱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爱运动,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人活得快乐,仁德之人长寿。”

2、使命在肩,任重道远,“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受这句名言影响,秉承着内圣外王的自觉,投身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追求中,为实现社会大同这一终极目标奋斗。

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为了一次地震,冥界准备了整整五十年

6、解读:每个人的才具、性情不同,因材施教,才会获得最佳的效果。

7、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8、①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9、质朴多于文饰,就会显得粗野;文饰多于质朴,就会流于虚浮。文饰与质朴搭配得宜,才是君子的修养。

10、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他的思想完善地保存在《论语》里。

12、⑦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谓之瞽。

1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

15、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遵循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16、⑤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7、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18、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9、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0、(周四)中国文学|孔子、《论语》

四、孔子的论语中提到了天命

1、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2、 欢迎关注,共同进步!欢迎批评,一起成长!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

4、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5、你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仪式感会让人产生敬畏心。某些做会议营销的,通常会做很多仪式。慎终追远,每个家庭都举行诸多仪式,人们的敬畏心也会产生,慢慢回归淳朴。

6、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7、如果一个人能做到“传而习”,那他每天都在进步,能做到“谋而忠”,周围的人都会感谢他,能做到“友而信”,朋友都会信任他。如果身边有这么一个人,难道不觉得幸运么?

8、《论语》全书共20篇492章,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其继承者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9、《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10、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修养仁德。”

11、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⑦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3、若其人生活,和书本文字隔离不太远,能在每星期抽出一小时工夫,应可读论语一篇。整部论语共二十篇,一年以五十一星朗计,两年应可读论语五遍。自二十到应可读论语一百遍。

14、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5、最明智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6、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17、解读: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18、孔子认为真正的孝顺要发自内心。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只有真正孝顺父母的人,才会由衷地表现出愉悦的神色。胡适曾经说:“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19、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不定,要戒除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除争强好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20、③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五、孔子的论语是我国第一部教育文献

1、孔子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理想对中国后世影响深远。后来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的思想家提出不同内容的憧憬蓝图和奋斗目标,这种思想对进步思想家、改革家也有一定启发,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和孙中山都受其影响。

2、《孔子家语》曾记载一则故事。有一次,孔子到齐国去,途中听到哭声,孔子听到哭声,声音悲哀,却非丧亲之痛。孔子上前去问个究竟。原来那人名叫丘吾子,发现自己丢了三样东西,后悔莫及。孔子便问丘吾子丢了什么。于是丘吾子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

3、任何人,倘能每天抽出几分钟时间,不论枕上、厕上、舟车上,任何处,可拿出论语,读其一章或二章。整部论语,共四百九十八章;但有重复的。有甚多是一句一章,两句一章的。再把读不懂的暂时跳过,至少每年可读论语一遍。自二十岁起到六十岁,应可读论语四十遍。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孔子主张的较低政治目标是小康社会。小康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大道隐没,“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与这种贫富不均、贵贱不等相适应,产生了一系列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立田里,以贤勇知”,相应地还要设“城郭沟池以为固”。由是,“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这种社会显然没有“大同”世界那样完美,但有正常秩序,有礼、仁、信、义,所以称为小康。这种社会实际上描述了“私有制”产生后的阶级社会的“盛世”。

6、(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7、⑦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

9、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都在讲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破除内心障碍的过程。年龄阶段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控制每个时期的不良欲望,少犯或不犯错误,让人生走向圆满,才是“三戒”的精髓所在。

10、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

11、从泰山脚下一路向南,行约不足一百公里,便到了山东济宁曲阜的5A级旅游景区——三孔。三孔,即位于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在景区入口处,有一块硕大的牌子,写着“背《论语》免费游三孔”的规则。十分钟以内任意背诵《论语》30条,并由评委随意抽取5条释意,或由评委现场随意抽取《论语》一篇者,会得到一份《荣誉证书》,凭证一年内可免费游三孔景区。

12、大意是:不担忧别人不了解我,应担忧的是我不了解别人。

13、⑧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14、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他周游列国时有大批学生跟随着。

15、孔子去世后,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孔子的言论口口相传,并记录下来,形成了《论语》。《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成书于战国初期,共有三个版本,一是鲁国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二十篇,二是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二十二篇,三是从孔宅夹壁中发掘的《古文论语》二十一篇。现存《论语》20篇,共492章,每篇取首章首句的前两个字为标题,篇幅短小,言简意赅。

16、《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按理说,孔子是个失败的政治家)儒家的创始人。

17、大意是:君子不去追求吃得好,住得好,做事要勤勉,说话要谨慎,能到有道的人那里辨正是非,这样的话,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18、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王公大人,敬畏圣人言论。小人不知道天命不可违抗,所以不敬畏它,轻视王公大人,侮慢圣人言论。”

19、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弟子离开鲁国来到了卫国。孔子在卫国被卫灵公夫人南子召见。孔子的弟子子路对孔子见南子这件事极有意见批评了孔子。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因此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路过匡城时,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逃离匡城,到了蒲地,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再次被围。逃脱后,孔子又返回了卫国。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非常高兴,亲自出城迎接。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又几次回到卫国,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没有去处,只好又返回卫国。

20、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点击展开全文
孝顺的成语(孝顺的成语 个性说说

孝顺的成语(孝顺的成语

一、孝顺的成语 1、只要教育好子女,无论儿子还是女儿都孝顺。孩子不孝顺实际是父母教育的失败,起码没有言传身教。 2、养生送死 ( yǎng shēng sòng sǐ ) 3、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
孔子的名言(孔子的名言 个性说说

孔子的名言(孔子的名言

一、孔子的名言 1、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小人同而不和。 3、解释:见到好的人、好的事,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做迟了。...
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人 个性说说

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人

一、孝顺父母的经典句子 1、大气是让人感觉敬重而不是敬畏,对朋友忠诚,对父母孝顺。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从不让别人感觉你的高度;更能赢得别人的刮目相看。 2、没有母亲就没有...
孔子名言(孔子名言名句 个性说说

孔子名言(孔子名言名句

一、孔子名言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行。 2、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
孝敬父母的诗句(劝诫人 个性说说

孝敬父母的诗句(劝诫人

一、孝敬父母的诗句 1、没有什么理由不养老人, 2、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3、长大了离开了父母靠自己支撑着自己的家。 4、圣君贤相...
学习态度的成语(精选1 个性说说

学习态度的成语(精选1

一、学习态度的成语 1、不可终日: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2、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3、善与人同:自己有优点,愿意别人同自己一样...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上幼 个性说说

妈妈对宝宝说的话(上幼

一、妈妈对宝宝说的话 1、推出“地球脉动”系列主题夏令营 2、勇士们,无与伦比的奇幻体验,你准备好了吗 3、妈妈想对你说:“你不想上课,不想被妈妈管,会逐渐丧失对学习的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