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荀子名言
1、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子·成相篇》——荀子名言
2、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3、君子博学而日三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4、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顾及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5、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6、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7、上取象於天,下取象於地,中取则於人,人所以群居和一之理尽矣。《荀子•礼论篇》
8、名声若日月,功射如天地。《荀子·王霸》
9、白岩松: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10、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1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修身》
12、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13、长幼有序。——《荀子·君子篇》
14、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友者,所以相有也。——《荀子·大略》
15、鸟穷则啄,兽穷则攫,人穷则诈。
16、(译文)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具有的本性。
17、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荀子·正名》——荀子名言
18、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1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骐翼:骏马。驽(nu奴)马:劣马。十驾:十天的行程;一天所行为一驾。这几句大意是: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超过十步之遥,而劣马走上十天,其行程也相当可观,这是因为它行走不止的缘故。此条以骏马、驽马为喻阐述学习的道理。天资聪颖的人如果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好比一匹健壮的骐骥不愿持续远行。而生性驽钝的人如果刻苦努力,锲而不舍,也可做出“十驾”之功。因此,不管天分如何,在学习上持之以恒是首要的。此条阐明的治学道理,教育了成千上万的人努力学习,此名句因此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有名的语录,至今仍为人沿用。
20、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二、荀子名言不积跬步
1、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3、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荀子)
4、不知戒,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谗夫多进。——《荀子·成相》
5、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
6、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7、战国·荀况《荀子·儒效》。移:改变。质:车质。这两句大意是: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荀子《劝学》有:“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可以作此二句的注释,说明环境可以改变人的志向,性格,品德,气质。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其周围的客观环境,必然会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可以此二句说明风俗、环境对人影响之大,强调移风易俗的重要。
8、译文: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9、见《荀子·劝学》。已:停止。本句大意是:学习不能够间断,应当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连续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自有其严整的内在逻辑。因此,学习是不能够间间断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荀子提出的~,是一条很重要的教育原则。它指出了教育与学习的规律,具有格言意义,因而流传甚久甚广,至今为人们所常用。
10、战国·荀况《荀子·富国》。和:指农民顺应农时适时耕种。斟酌:考虑是否得宜。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一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支,扩大生产,开拓财富来撼,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荀子认为这样才算是精通治国大,著名成语"开源节流"即从此来。"开源节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是治国之法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永恒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应丢掉这个法宝。
11、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名言
12、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不让,然后为德。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13、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
14、(译文)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是多么高远;不亲临深溪,就不知道地是多么深厚。
1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16、译文:仁者推行道,并不刻意去做;圣人推行道,不必勉强去做。仁者在思虑道时,是恭敬的,圣人在思虑道时,是乐在其中的。这就是治心的根本方法。
17、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18、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当时则动,物至而应,事起而辨,治乱可否,昭然明矣。《荀子•解蔽篇》
20、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劝学》
三、荀子名言青开头的名言
1、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过:过分,夺:剥夺。予:赐予.这两句大意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处事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可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在执行时过宽或过严,这就须要人有较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感服从于理智,不为喜怒所左右。对犯过错甚面触犯刑法的人,即使再恼怒.也不惩罚过分;对作出成就或自己欣赏的人.即使再喜欢,也不奖赏过分。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情绪,作到赏罚得当.
2、君子赠人以言,庶人赠人以财。
3、《荀子.成相篇》注:务本:古时经济以农为本,务本就是搞好耕、织这个根本。简释:务本节用,就是开源节流。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
4、战国·荀况《荀子·议兵》。敬:恭敬谨慎。慢:怠慢,疏忽。这几句大意是:凡是各种事业的成功,一定在于恭谨小心;它的失败,一定在于怠慢疏忽。所谓“敬”,就是小心谨慎,认真负责,一丝不苛;所谓“慢”,就是敷衍了事,马虎大意,怠慢疏忽;“敬”.显示出对事业的追求,“慢”,暗示了对物质生活的贪图;“敬”表现出积极的进取心,“慢”表现了消极被动的心理。很显然,“敬”与“慢”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工作态度,自然也带来两种不同的结果。前着将使事业兴盛发达,后者势必导致衰落失败。可以此二句说明对工作的不同态度将带来不同后果,勉励人们勤于事业。
5、服从真理而不服从君主,服从道义而不服从父命。
6、战国·荀况《荀子·性恶》圣:指最高的道德和智慧。积:积累。致:达到。途之人:指平凡的人。禹:夏禹,传说中古代部落花流水联盟的领袖。喻品德崇高的人。只要不懈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培养成为高尚的人。
7、利益少,但是道义多,这样的事要做
8、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善于运用外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也是制胜之道。
9、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
10、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荀子经典语录
11、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汉代避宣帝讳而改称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学识渊博,继承了儒学并有所发展,还能吸收一些别家之长,故在儒学中自成一派。
12、恶之者众则危。——《荀子·正论》
13、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14、战国·荀况《荀子·劝学》。怠慢:懒惰,松懈。作:发生。这两句大意是:懒惰、懈慢就会忘记自身,灾祸就会发生。在社会生活中,人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而懒惰、懈慢会便大脑处于松弛、麻木的状态,以至于忘记了自身的处境,忘记了对自身的防护,对一切持一种漫不经心的态度,送样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这两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警觉、谨慎,不可懈怠。
15、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16、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17、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18、人生而有知,知而有志。志也者,臧也,然而有所谓虚,不以所已臧害所将受谓之虚。《荀子·解蔽篇》
1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20、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四、荀子名言100句与解释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战国末荀况著。今本系唐代杨谅编排,共32篇。涉及内容很广,对天道、人性、逻辑、教育、军事、经济均有论述。是先秦哲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主要注疏有唐代杨惊的《荀子注》、清代王先谦的《荀子集解》、近人梁启雄的《荀子简释》等。
3、战国·荀况《荀子·大略》。瓯臾:瓦器,一说凹下之地。知:同“智”,这两句大意是:滚动的弹子遇到低凹地便停止了,流言蜚语遇到聪明人便消失了。一二句以形象的语言说明了生活中的一个真理: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滚动的弹子若在倾斜的地上滚动,将是越滚越快;一旦遇到了障碍,弹于便无法滚动了,流言蜚语遇到那些拨弄是非者,则会添枝加叶,越传越离奇。但谣言一到聪明人那里,便会嘎然而止。因为智者不会相信这些流言,“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见《论语·阳货》)。
4、心枝则无知,倾则不精,贰则疑惑。以赞稽之,万物可兼知也。身尽其故则美,类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荀子•解蔽篇》
5、译文: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先王憎恶这种乱,所以制作了雅、颂的音乐以引导它。
6、谁是你可以随时说话的人(好文!)释迦牟尼最经典的四句话
7、战国·荀况《荀子·儒效》。这几句大意是:处理任何事情,只要是有益于公理的就树立提倡,无益于公理的就废除掉。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以合不合公理为标准,因为这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适合于社会的通行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公理有好处的就去办,就支持;对公理没有好处的就坚决废除掉。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事要符合公理的原则。
8、(感悟)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在于你对事业的态度,你认真敬业,就会成功,你敷衍轻慢,就会失败。
9、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10、战国·荀况《荀子·荣辱》。穷:窘迫。这几句大意是:能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不埋怨别人;知道自己命运前途的人,从不埋怨上天;埋怨别人的人,常常很窘迫;埋怨上天的人,常常没有志气。这几句说明人不应"怨天尤人"。而要做到不怨天尤人,必须有自知之明,能够了解自己,战胜自己;同时能审时度势,对大环境、天气候有所了解。做不到这些,常常会在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出现问题后又怨天尤人,无助于解决问题,只能增长消极情绪,志气低落,从而产生新的、更多的同题。可用以劝勉青年人应有自知之明,不要怨天尤人。
11、见《荀子·大略》。博:教导、辅佐帝王或王子的老师。这几句大意是:国家将要兴旺的时候,一定十分尊重教师;国家将要衰亡的时候,一定格外轻贱教师。此条采用对比的方法,以尊师与贱师为标准,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的优劣与国运的兴衰,虽不乏夸张成分,但却发人深省。“师”与“傅”在封建社会中都由德高望重的人充任,他们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们对帝王的政治影响。“师”、”傅”受到轻贱,其他臣下则可想而知,其言路必定阻塞,其政治一定昏愤。因此,该名句实质上道出丁一个封建社会中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具有典型性与很强的说服力,可引以说明尊师重教的重要意义。
12、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篇》。焉:于此,双音合成词。这几句大意是:积土就会堆成大山,山中自会兴起风雨;积水就会汇成深潭,其中自会产生蛟龙。荀子的原意,是说明在学习中日积月累,终富学识的遭理。其实万事莫不如此:成功寓于具体而细小的工作之中。可用于知识积累及做事道理的比喻。
13、推荐理由:每日分享励志哲理美文
14、请右上点(···)分享!
15、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16、怒不过夺,喜不过予。——《荀子·修身》
17、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荀子·荣辱》
18、(感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想要静心学习,就要去图书馆,想要锻炼口才,就应该和喜爱主持播音的人多交流。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积:积累。跬(kuǐ)步:古以一举足为跬,两举足为步。至:到。这几句大意是:不一步一步地积累,就不会走到千里之外;不积汇小的河水,就不会形成大江大海。荀子的本意,是用此比喻学业的成功在于点滴的积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其实,这几句话还说明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
20、不登上高山,不知道原来天是很高的,不到幽深的溪边,不知道原来天是很厚的。有些事情你不去经历你就不会知道,只有经历了你才知道是怎样的
五、荀子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全句
1、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
2、在利与义之间要舍利而取义,强调的是一种修身原则。
3、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荀子·儒效》
4、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从最近的事情可以知道遥远的事情,从一件事情可以知道千万件事情,从事情的细小之处可以知道他的广大,说的就是这个。比喻从了解一点而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5、大凡是人,往往都有惑于枝节问题而看不清大局的毛病。
6、(感悟)实践出真知。在自强不息的行动和探索中,才能获得真知。
7、说明君子要有容人的雅量,不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一切人。
8、译文:选用贤良之人,提拔忠厚恭谨之人,提倡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收养孤儿寡母,资助贫穷的人,像这样,百姓就服从统治了。百姓服从统治,然后君王的统治地位才能稳固。古书上说:“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能浮起船,也能掀翻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9、推荐理由:每日分享暖心甜言蜜语
10、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荀子·礼论篇》
11、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解释:行程千里,都是从一步一步开始;无边江河,都是一个个小溪小河汇聚而成。意思是做事要从一点一滴中做起,才可能有所成就。
13、仁者之行道也,无为也;圣人之行道也,无强也。仁者之思也恭,圣人之思也乐。此治心之道也。《荀子·解蔽篇》
14、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荀子·乐论篇》
1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劝学》
16、战国·荀况《荀子·正名》。奋矜(jīn今):傲慢。伐:自夸。这几句大意是:有善于全面听取各种意见的明智,而没有傲慢自大的样子;有恩泽普及万物的宽容和仁厚,而没有自吹自擂的得意之色。这几句可引以形容那些谦虚、谨慎、贤明、宽厚的人。
1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儒效》
18、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荀子·荣辱》
19、乐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荀子•乐论篇》
20、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