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时间:2023-03-1610:13:05 论语中的成语(论语中的成语故事)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论语中的成语

1、造句:你不但谦虚而且还不耻下问以及还在网上来征求答案。

2、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对于伦理、政治等万事万物,孔子都认为应该先认清该事物的概念、名分,否则对事情的定位就会不清晰,那么随之而来的一切就都难以为继了。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还原事情背后的本质,这便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背后深刻的哲学思想了。

4、(言过其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出处)《论语·子路》: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三国志·蜀书·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5、出处:《论语·泰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6、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形容生活俭朴。

7、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8、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9、犯上作乱、巧言令色、言而有信、三十而立、既往不咎、尽善尽美、见贤思齐、文质彬彬、敬而远之、举一反暴虎冯河、乐在其中。

10、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11、(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出处)《论语·

12、这里,孔子认为子贡学习的还不够完美,只能算成“器”,而达不到成“仁”的境地。

13、“譬”就是打比方、例子。“能近取譬”指的是能以自身为例子,推己及人。推己及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孔子甚至把它和“仁”、“圣”联系在一起。而在当今的伦理学中,推己及人这一行为准则也被称为“金规则”。所谓“金规则”,也就是在各个民族、文化中都公认、遵守的原则,也难怪孔子会认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4、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

15、(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论语·公冶长》:“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6、温故知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wēngùzhīxīn。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17、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18、教育部最新通知:9月1号,中小学生将面临大变革!

19、出处:《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20、(色厉内荏)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二、论语中的成语故事

1、(箪食瓢饮)形容极为清贫的生活。后用为生活简朴,安贫乐道的典故。(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3、(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4、(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论语》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承载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坎坷浮沉,两千多年来,孔子的思想不断被运用于后世,广为流传,大到治理国家,小到自我修养。

6、(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

7、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8、(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9、(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

11、女儿,妈妈为什么让你必须读经典?

12、孔子对子贡的教导,意思并不是说把贤德者作为工具来使用,而是说要充分吸取他们的优点,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敏锐,策略更加明智。现在我们使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往是说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3、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4、(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多指揣摸别人的心意。(出处)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15、(4)既往不咎( jì wǎng bù jiù )

16、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17、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8、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19、(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20、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三、源自论语中的成语

1、解释:不担任某职务,就不去过问某职务范围内的事。

2、出处:《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出处:《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4、“师”即子张,“商”指子夏,两个人都是孔子的学生。成语“过犹不及”就出自此处。在孔子看来,事情做得过了头和没有做到位效果都是不好的。“过犹不及”这个成语提醒我们,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都要把握好“度”。比如在人际交往上,过于冷漠不行,过于亲密也不行。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对对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便在亲近的人中间也该保留。无论对待朋友还是对待亲人,都应该把握好分寸,适度最好。

5、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6、(理屈词穷)理:道理,理由;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出处)《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7、不舍昼夜:日夜不停。不亦乐乎:不是很愉快吗?逝者如夫:流失的时光就像这个流水。匹夫不可夺志:男子汉不可被夺去志气。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疏食饮水:吃吃粗粮,喝冷水。(在上文中不小心打错了)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从心所欲:和随心所欲的意思差不多。随自己的心意和爱好,想怎样便怎样。温故知新: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从而能获得新的知识。也指吸取历史经验,更好地认识现在。

8、(见危致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同“见危授命”。(出处)《论语·子张》: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9、(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出处)《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1、出处:《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

12、(朽木不可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土,比喻人已经败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出处)《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3、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14、等有了好价钱才卖。比喻有才能的人等待机会才肯出仕效力。

15、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直至今日,仍然广泛地运用于日常语言中。成语能朗朗上口,广为人知,正说明了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千百年间不断生成的,它不仅体现了汉语的魅力,更蕴藏着古人的智慧。

16、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

17、(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18、(循循善诱)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19、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20、出自《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论语中的成语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3、(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4、书中的话,往往形成人们终身受用的座右铭,使人在委屈时沉潜努力,在顺遂时谦虚收敛。据统计,光是出自《论语》的成语就有115个之多。

5、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6、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8、急功近利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大忌,凡事要有长远眼光、长远打算,该慢的地方不要求快,该放弃的小利不要贪图,成功方可水到渠成。

9、⑴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⑵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⑶死而后已:死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⑷任重道远:负担很重,路途遥远。比喻肩负重任而又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艰苦奋斗。⑸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⑹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有可做我老师的。指应随时随地的学习别人的长处。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⑻见贤思齐:见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10、班主任(haobzr)

11、解释:指人不得好死。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12、(发愤忘食)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出处)《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14、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15、(2)众星拱月(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

16、(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17、出处:《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解释:乐:喜爱,爱好。

19、出处:《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0、(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及翻译

1、(从井救人)意谓跟着跳到井里去救人。原用以比喻对别人并无好处而徒然危害自己的行为。后亦用以比喻冒极大危险去拯救别人。(出处)《论语·雍也》:“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仁人)焉。‟其从之也?”

2、孔子适应时代的发展,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建立了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理念,其教学模式仍生存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关于教育方面的成语也一直在我们的语言中津津乐道。如:

3、(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4、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5、(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出处)《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出处:《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7、(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出处)《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8、(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9、出处:《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10、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11、正是有了这种勤奋不倦的为学精神,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天道酬勤,一个人如果有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精神,再配合科学的工作、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成功。

12、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指六十岁的代称。

13、解释:空空:诚恳,虚心。

14、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6、(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17、(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出处)《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8、(内容来源:冯常荣《中的成语》)

19、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0、成语释义:比:比较。对所处的中等地位感到知足。形容满足现状,不求进取。

点击展开全文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原文 个性说说

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原文

一、论语十则 1、“诲女知之乎”的几种解释: 2、可以(之)为师矣(省略宾语“之”) 3、《论语十则》选取的内容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有:但是,本人认为,孔子的这两句话...
观众多的成语(观众多的 个性说说

观众多的成语(观众多的

一、观众多的成语 1、欣喜若狂呆若木鸡喜出望外垂头丧气 2、《西游记》西天取经;猪八戒大闹高老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3、功败垂成成人之美美不胜收收回成命 4、(金玉良言)最贵重...
认真学习的成语(场面热 个性说说

认真学习的成语(场面热

一、认真学习的成语 1、词义:犹言废寝忘食。形容异常专心、努力。《新唐书·韦述传》:“述入其室观书,不知寝食,行冲异之。” 2、孩子不想学的时候千万不要强迫他学习这样他会...
褒义词成语(描写夏天的 个性说说

褒义词成语(描写夏天的

一、褒义词成语 1、(3)造句: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2、明察秋毫:指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现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3、A、他基本功差,又急于...
解释成语(解释成语:不无 个性说说

解释成语(解释成语:不无

一、解释成语 1、月明星稀:月亮光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2、(解释)比喻极微小而无价值的东西。 3、汲汲忙忙(解释)行动急迫或事情繁忙。 4、一衣带水:像一条衣带那样宽的水。...
褒义成语大全(褒义成语 个性说说

褒义成语大全(褒义成语

一、褒义成语大全 1、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 2、描写人物仪态、风貌: 3、不吝赐教:敬辞,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4、翻天覆地...
表达心情的成语(表达心 个性说说

表达心情的成语(表达心

一、表达心情的成语 1、1喜则气缓: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 2、1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