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史诗
1、赚他谢朏出山去,赢得高名直至今。
2、莫言有个濡须坞,几度曹公失志回。
3、投稿邮箱:xwxqnhytg@1com
4、账号ID:gkyw100
5、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6、一有关政治社会(帝王政治兴衰)
7、字用得传神,开元盛世不再,不胜唏嘘。
8、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的影响,又有自己一定创新。明代胡应麟说:“太冲《咏史》,景纯《游仙》,皆晋人杰作。《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对咏史诗的流变概括及左思《咏史诗》的价值评定都是相当准确、到位的。清人何焯则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可看出,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变体”,并不为错。然而左思的“变体”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9、诗歌开篇“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写景起兴,既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又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秋季甫至,秋意却浓,诗人看到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悠然飘落在秋风秋雨之中,目光所及皆为萧瑟之景,伤秋之情油然而生.此情此景又让诗人想起与友人离别时的场景,心中愈发感伤.
10、豫章太守重词林,图画陈蕃与华歆。
11、●那英的优点和缺点都是……
12、吟咏至此,诗人心中伤秋怀远的复杂心情无限放大,心中的抑郁之情不吐不快,进而抒发出此篇诗作中的情感最强音:“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最后二旬又再次点明白居易与元稹交情之深,与中间四句遥相呼应,使得全诗浑然一体.全诗在诗人情感最高点戛然而止,余音缭绕而又耐人寻味.最后四旬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不求朋友成群,但求知己一人,外面的世界再喧嚣,知心人不在,也如空城般孤寂.
13、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
14、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15、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6、左思的咏史诗,既受前人的影响,又有自己一定创新。明代胡应麟说:“太冲《咏史》,景纯《游仙》,皆晋人杰作。《咏史》之名,起自孟坚,但指一事。魏杜挚《赠毋丘俭》,叠用八古人名,堆垛寡变。太冲题实因班,体亦本社,而造语奇伟,创格新特,错综震荡,逸气千云,遂为古今绝唱。”对咏史诗的流变概括及左思《咏史诗》的价值评定都是相当准确、到位的。清人何焯则认为左思的《咏史》诗是变体:“咏史者不过美其事而咏叹之,隐括本传,不加藻饰,此正体也。太冲多自摅胸臆,乃又其变。”从咏史诗的发展先后顺序可看出,以“隐括本传”者为正体,以“自抒胸臆”者为“变体”,并不为错。然而左思的“变体”的成就远远超过了前人的正体。
17、写的含蓄不露,具深刻内涵,以绝句为多。表达讽刺和不满的情绪。如《泊秦淮》
1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9、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20、⑷晚唐咏史怀古诗
二、咏史诗
1、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2)东。
2、负才尚气满朝知,高卧闲吟见客稀。
3、沈德潜说:“(子昂)追建安风骨,变齐梁之绮蘼,寄兴无端,别有天地.”
4、只知断送君王醉,不道韩擒已到来。
5、再如《唐太宗》:“玄武相残碧血流,贞观开启盛唐朝。史如铜镜知兴替,民似水波载覆舟。纳谏容錚防失误,轻摇薄赋得丰饶。族群共推天可汗,一代明君迹永留。”《宋太祖》:“陈桥兵变着黄袍,酒释军权谋略高。转运使收粮税集,文臣掌政割据消。宋朝兴旺十朝灭,后主忧愁一水流。莫道今人称弱宋,辉煌文化胜前朝。”
6、梁分宫女(唐•孙元晏)
7、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世说新语·文学》记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月夜闻客船上有人咏诗,遣人讯问,乃是袁宏在吟咏自作的《咏史》诗。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8、到头委付何曾是,虚把罗襦与彦回。
9、陈江令宅(唐•孙元晏)
10、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11、被他青盖言相误,元是须教入晋来。
12、更向宫中教骑马,感君恩重合何如。
13、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岂知三阁繁华日,解为君王妙破除。
15、宋谢澹云霞友(唐•孙元晏)
16、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17、争教不霸江山得,日月征曾入梦来。
18、天下忠良人欲尽,始应交我作三公。
19、诗人表达了对当世的担忧,对英雄救世的渴望.这篇吊古之作,写景,叙述,议论相结合,承递自然顺畅,而语语寄情,寄慨颇深,体现了杜诗的主导风格,堪称杜诗中怀古诗的佳作.
20、自从淮水干枯后,不见王家更有人。
三、咏史诗的作者是谁
1、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2、幼小家贫实可哀,愿征行去志难回。
3、史诗指古代的长篇社会叙事诗。各民族的史诗都以自己民族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为主要题材,以人们爱戴的英雄为主要人物。除真实的历史事件以外,史诗又常夹杂着这个民族特有的神话传说。结构宏伟,充满着幻想和神话色彩。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史诗流传下来。
4、B.“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两句紧承上几句的伤秋之情,写出了诗人和友人分别之后的落寞,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5、晚唐咏史诗喜写开元、天宝旧事,如唐玄宗、杨贵妃。以小见大,讽喻隋唐是晚唐咏史诗的一个基本特点。
6、咏史怀古诗借古讽今,写出了人是变化的,而自然景物时亘古不变的。
7、春修湛河(外三首)|燕荣
8、圣谟庙畧还应别,浑不消他七宝鞭。
9、晚唐咏史怀古诗尤为发达,由于政治危机的加剧和末世的逐渐到来,追忆与感伤成为此时咏史怀古诗的主要内容。
10、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怀古诗是古代汉族诗词中内容,思想较沉重的作品。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11、———————————————
12、就中堪爱羊玄保,偏受君王分外知。
13、谢公合定寰区在,争遣当时事得成。
14、卢循若解新亭上,胜负还应未可知。
15、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16、应恨被他何胤误,悔先容易出山来。
17、今日分享,春秋战国典故十六则。
18、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19、宋借南苑(唐•孙元晏)
20、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四、咏史诗上蔡
1、(解答)(1)B项,“情景交融”错,此两句并没有写景.C项,这两句并非真的是诗人与友人的问答,而是诗人的想象、假设,是虚写.
2、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3、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4、独步何人识袁尹,白杨郊外醉方归。
5、不饮吴兴郡中水,古今能有几多人。
6、美编:吴冰校对:李淑英
7、玉儿还有怀恩处,不肯将身嫁小臣。
8、东部张公与众殊,共施经畧赞全吴。
9、不学常流争进取,却忧门有二台司。
10、旌旗首尾千余里,浑不消他一局棊。
11、人久久去思索此中真味。清代潘德与评杜牧桃花夫人庙一诗曰「余尤爱其掉尾一波,生气远出,绝无酸腐态也。」
12、吟坐因思郭景纯,每言穷达似通神。
13、吴黄金车(唐•孙元晏)
14、借史咏怀,借对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追怀以抒发建功立业的怀抱.
15、《咏史诗》是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咏史诗》是以历史为客体来抒写主体情志的诗歌。《咏史诗》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咏史诗》发端于秦汉时期,而唐代是咏史诗创作的成熟与繁荣期。
16、咏荆轲这首咏史诗,表现的是悲壮,豪放,读罢使人泪下。田园诗表现的多是田园的风光以及诗人的日常生活状况,对社会的感叹等,一般比较质朴,自然。
17、杜牧含蓄婉转表现手法,使其诗具有不同的风格。对富有政治思想内容的诗,
18、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9、李白:盛唐浪漫主义诗人的重要代表.咏史诗主要有《越中览古》《古风》(五十九首)《登金陵凤凰台》.
20、位高名重不堪疑,恳让仪同帝亦知。
五、咏史诗的思想感情
1、杜牧任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下这首咏史诗。乌江亭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项羽自刎处。首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暗示关键在如何对待的问题。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其次强调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能算是真正男儿呢?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直到死,还未找到他失败的原因,一味的归罪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不能总结失败教训,实有愧英雄的称号。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固表现出气节,但也显得刚愎自用,不能包羞忍耻,若纳忠言,重返江东,重整旗鼓,胜负或未可知。末句捲土重来未可知,寓积极的意义。杜牧议论型的咏史,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其特色。
2、知人善任;惟贤是举。西望昭陵忆想当年盛世,与如今国家衰败局势,有生不逢
3、文学是对灵魂的叙述与表达
4、欲把江山鼎足分,邢真衔册到江南。
5、★所用插图、音乐均选自网络或作者提供,
6、投棰填江语未终,谢安乘此立殊功。
7、论」。杜牧咏史不拘一格,于创新,悲怆中带有绮丽之风,寄慨中见婉曲之情,具鲜明之个性。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八徐献忠言:「牧之含思悲凄,流情感慨,语精切,含声圆整,而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以时风委靡,独持拗峭。」前人评杜牧诗的风格有称「俊爽」,「宕而丽」、「雄杰」、「豪健」、「拗峭」、「雄姿英发」等,这些评语都有偏重,盖因杜牧诗不拘一格,故未能全面,然这些评语亦可相辅相成。
8、这当然不是说怀古咏史诗可以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诗人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历史,表情达意,就需要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的环境、形象。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
9、(点评)阅读古诗文做到五必看:
10、后庭一曲从教舞,舞破江山君未知。
11、胡曾和周昙的《咏史诗》,在宋代改编作讲史话本,间接促使讲史小说的形成。
12、齐郁林王(唐•孙元晏)
13、执烛小儿浑放去,略无言语与君王。
14、吴鲁肃指囷(唐•孙元晏)
15、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青。
16、武昌鱼美应难恋,历数须归建业来。
17、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因为是诗歌,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
18、玄宗宠爱杨贵妃之情事。呈现帝妃骄奢逸乐的生活,有从微见着艺术效果。首句
19、所谓掉尾一波即在诗的最后结尾,本是结束却又提出新问题,启开新思路,使
20、此诗以小见大,以微见著,语言流畅,朴素自然,却又给人以历史的深邃和凝重,不愧为千古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