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下一句
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2、点评:「镜湖」位于浙江绍兴会稽山北麓,在贺知章老家旁边。
3、首先当然是因为唐代的大牛太多,小虾米没有竞争力,而元朝基本上是一个沙漠状态。
4、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后面两句,表面上看,两首诗其实是差不多的。然而,当你深究“深惊讶”与“不相识”,“却问”与“笑问”之间的区别时候,贺先生那种浓浓的无助感,悲哀感,会扑面而来。
5、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6、《回乡偶书》后两句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重别梦得柳宗元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8、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9、瑞丰堂释读:在有诗狂称号的贺知章先生死去后三十六年,一个叫做殷尧藩的诗人在嘉兴诞生了。
10、笑问客从何处来。原诗句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原诗:《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翻译: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1、就是乡间小儿。因为古代的乡村本来不大,邻居们都认识,所以来了客人自然要迎问。儿童们在乡村间玩耍,看到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作者回到故乡,就笑着上前问:“老爷爷,你从哪里来啊?”这一问,把农家生活的亲切质朴,儿童的天真活泼,唐代时候真正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的感慨都表现得十分完满!
12、点评:梁武帝第七子湘东王萧绎曾言「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萧绎笔下的姑娘貌美如玉,嫁给了汝南王元悦。此处的「碧玉」指的是春天嫩绿的柳叶。
13、陇山之云一半晴,一半雨;
14、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此文章!
15、十年进化无人问,打赏一元天下知
16、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美好的爱情一定是及时的爱情,比对的时间错的人更让人遗憾的,是错的时间对的人。如果他没有出现,她的生命或许将一直平静无波,相夫教子,贤良淑德。可是他偏偏出现了,捧着一对明珠如同捧着他的真心。她感念他的好意,却引得丈夫猜忌防范,只好含泪还回明珠,叹一声只恨没有更早遇见你。世间缘法太难讲,若是有缘有份,自当共结连理,若是无缘无份,自当对面不识。可是这样的一场邂逅到底是有缘无分,还是有份无缘?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17、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8、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19、一个离家许久,而且是自小离开从未回过,却念念不忘家乡,今天终于完成心愿的老人形象,瞬间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20、回家后才感觉变化太多。
二、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下一句是什么? 视频
1、△本期朗读者:彦儿。点击报名:朗读者|招募
2、今天的进化论是如此文艺,大家还习惯吗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中,“客”指的是诗人贺知章自己。因为,他从小离开家乡等回来时已经老了,口音变了 这里的人已经听不出他的口音,所以才问他何处来
4、(2)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5、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6、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7、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下一句是: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之一。
8、如镜子的水面上,没有风却起了涟漪水波。
9、还有人在水流之中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10、音频来自诵读班不老女神小吕姐
11、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12、不知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出来的?
13、点评:诗人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得淋漓尽致。实乃千古佳句。
14、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15、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6、(全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7、贺知章才名早著,神龙年间便已名动京城。武则天证圣元年,贺知章考中进士,初授国子监四门博士,累迁至礼部尚书。贺知章喜欢饮酒,晚年时曾经在紫极宫遇见李白,并称赞李白是谪仙人。贺知章擅长书法,尤其精通草书和隶书。与当时的书法大家张旭齐名,时人称他们为「贺张」。南宋学者施宿在其编写的《嘉泰会稽志》提到「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虽古之张、索不如也。」大意是,当时贺、张二人非常知名,所到之处,人们会备好笔墨纸砚,让他们留下墨宝。
18、在诗中有一句“儿童相见不相识”,
19、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20、乡愁是家中那几亩地。它沁透了几代人的汗水,承载着几代人前赴后继的希望。那里有爷爷的笑容,奶奶的渴望,父母的脚印,也有我泪汗交融的迷茫。
三、儿童相见不相识的下一句是什么
1、点评:贺知章告老返乡时,已经年逾八十。除了家乡的老人们对他还有记忆,家乡的孩子们都不认识他,把他误认为是远方来客。
2、乡愁是母亲的白发。这白发总滴着汗水,总那么缭乱,覆盖在母亲的额头。这白发,没有停歇的时候,田间,被火辣的太阳照得雪亮。她晃动在沟畔,晃动在厨房。晃动在送儿外出的村头,晃动在望归的门旁。
3、(5)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4、悼亡诗总是情真意切的。有元稹“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的锥心刻骨,有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缱绻情深,可是每每想来,在心头萦回不去的,却是贺铸这痴绝的轻轻一问——谁复挑灯夜补衣?半死的梧桐,失伴的鸳鸯,旧日的居室,新舔的孤坟,空空的睡榻,凄恻的风雨,伴着诗人“何事不同归”的诘问,一切都是都那么凄厉,可到了结尾,却只剩下一点痴缠温柔——不知道在多少个夜里,温柔贤惠的妻子挑亮了案头的灯,一针一线细细为他补一件衣裳。没有赌书泼茶的闲情,没有红袖添香的雅趣,可是那个最平凡琐碎的生活场景,却将陪伴诗人以后无数个无眠的夜。往事如昨,周遭如故,可那个惺忪着睡眼为我补衣裳的人如今却再也不在了……
5、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6、儿童相见不相识下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作者)贺知章(朝代)唐代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其次可能是因为明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性,八股取士深入人心,社会总体走的是清苦严谨路线,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考个秀才举人进士,弄个八府巡按什么的当当,远比关心宫里面有什么太太小姐实在的多。
8、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9、第二首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10、乡愁是那个简陋的农家小院。院子里鸡鸭鸣叫,院子里枣儿飘香。院子里有青青的葡萄架,院子里有还有一个已经有点破的大缸。黄瓜藤爬满墙上。
11、⑸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12、他的《帝宫词》有:“十年宫里无人问,一日承恩天下知”句子。基本上可以认定,是高明作品的母本。
13、不要说春天结束了,花草就要凋谢完。
14、家乡的儿童看见我,都不认识我。
1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6、高高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新叶。
17、点评:出自《题袁氏别业》。贺知章是当时知名的书法家、诗人。别人知道贺知章要来,定会备好笔墨纸砚,盛情邀请他题诗留念。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19、我口袋里装满了买酒的钱。
20、▷因为一句诗,爱上一位诗人
四、儿童相识不相见的下一句是什么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你这是根据这首诗改编的,编还不好,句子里错误成堆看我给你改:瘦小离家衣紧回,乡音未改肉成堆,儿童相见不相识,惊问胖纸你是谁。
2、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3、(3)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cui):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
4、边地早寒,草已经枯黄了。
5、悲剧的是,一如网络上的段子手,绝大多数的读者吃了鸡蛋,并没有能够知道这个蛋究竟是谁生的。
6、这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7、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日一诗
9、这是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村子里的小孩子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所以’见’就是看见的意思。收起
10、如需用图,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
11、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12、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13、下一句诗是”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14、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5、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16、这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这里选取的是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17、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写过一首《回乡偶书》的诗作,
18、▷唐僧与女儿国国王定情曲《女儿情》摊上事儿了!
19、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20、史书对他的记载,是性简静,美风姿,工诗文,好山水。并不吝于一些美好的词汇。而且担任长乐令的时候,也颇有治绩。
五、儿童相见不相识下一句是什
1、贺监《回乡偶书》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殷尧藩《同州端午》云:“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立意相同若此,风味有何不同?予谓贺诗起句“少小”、“老大”是时间对比;离别如此之久,承句遂有“无改”、“衰”,此是音容对比。两处对比非惟衔接自然,叙述更觉生动,故后二句亦水到渠成矣;殷诗起句唯描述当前衰老之状,承句唯言数离别年限,稍觉平直寡淡,如是,则后二句亦难引人入境矣。
2、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4、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
5、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6、(1)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7、顾贞观的友人吴兆骞受人构陷,流放于苦寒之地。作者借用申包胥立誓救楚和太子丹质于秦而终得归的典故来表达自己营救友人的决心。申包胥和伍子胥是好朋友,伍子胥遭谗被害而出逃至吴国。并于楚昭王十五年用计助吴攻破楚国。申包胥赴“哭秦庭七日”,秦哀公终被其诚意感动而出兵求楚。太子丹质于秦,求归。亲王说:“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而。”太子丹仰天长叹。后人用“乌头马角”一次比喻不可能实现的事。乌鸦自然不会白头,马儿也生不出角来,可在顾贞观的笔下,“乌头马角”之前却加了一个“盼”字,悲凉沉痛,感人至深。明知不可能,却始终忍不住盼望奇迹的心情就是如此吧……
8、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9、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0、诗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全诗为:
11、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
12、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3、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明明说着人死灯灭,万事皆空,却放不下想看看这万里江山成一统。陆游始终都是那个僵卧孤村却有铁马冰河入梦的陆游。怀才不遇也好,壮志难酬也罢,陆游一生真正遗憾的绝不是个人的浮沉荣辱,而是大宋的破碎河山。该是怎样的执念,才让弥留之际的老人不忘叮嘱儿孙,将来如果大宋的军队收复河山,一定不要忘记来我灵前相告。或许陆游不会想到,在他死后六十多年,真的实现了“九州同”。可是一统天下的却不是宋朝的王师,而是元军的铁蹄。宋末元初的诗人林景熙见证了这悲凉的一切,写下了《题陆放翁诗后》,末句云: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或许我们该庆幸陆游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切吧……
15、古代诗人的遗憾与今天人们的叹息相比,更深远、开阔,而生活在越来越物质化的现代的人们,更多了一些脆弱的矫情,古人的遗憾哪怕再令人惋惜,也让人感到舒畅。所以同学们无论是在课本里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多赏析古人的优秀诗词,提升知识储备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身的气质。
16、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17、总监制:都基云监监制:赵波
18、点评:唐玄宗天宝三年,贺知章致仕返回老家。那一年,他已经八十六岁了。从他考中进士算起,已经过去五十年了。年华易逝,沧海桑田,诗人返回家乡感慨万千。
19、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20、元人高明“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句,世人多有引用,独不知唐人施肩吾《帝宫词》有:“十年宫里无人问,一日承恩天下知”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