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登柳州城楼
1、道谊既经功利重,临风还忆董江都
2、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此时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3、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4、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5、马鞍山好.螺蛳粉我觉得很多夜市小摊的都出色.比如东门城楼(五角星一带,不知道如今拆没拆),荣军路上,龙城路两边的街市里等等
6、016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作者修正版
7、七级篇目|《逢病军人》《白云泉》
8、吟罢倚栏深有思,清风留我到斜阳。
9、我和同伴一起来到岭南荒蛮之地,仍然无法相互联系着实使人伤悲。
10、马鞍山好。螺蛳粉我觉得很多夜市小摊的都不错。比如东门城楼(五角星一带,不知道现在拆没拆)、荣军路上、龙城路两边的小街里等等。
11、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
12、首联城楼高耸,景色辽阔荒凉,立于其上,看着远处海天相接,诗人愁思茫茫。颔联转入对近景的描写,夏雨急骤,芙蓉、薜荔受暴风雨侵袭摧残。颈联将视线再次调到远方。尾联“共来”加“犹自”一转,一同被贬之痛、音书远隔之恨,层起跌宏,顿使诗文沉郁浑厚,顿挫有力。
13、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2分)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3分;分号前后所分三点,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3分)颔联、颈联在写景角度上有动与静、近与远的不同。颔联描绘风急雨骤中的景象,是近景、动景;颈联描写登楼远眺所见的重岭密林、九曲江流,是远景、静景。(3分;答出一个方面给2分,答出两个方面给3分)颔联与颈联主要运用了比喻(答“象征”“双关”“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也可)的艺术手法
14、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15、此诗当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秋天在柳州所作。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这就是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十年,柳宗元等人循例被召至京师,大臣中虽有人主张起用他们,终因有人梗阻,再度贬为边州刺史。柳宗元改谪柳州刺史。十年前与他一同参与“永贞革新”的友人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也分别出任漳州、汀州、封州、连州刺史。多年的贬谪生活使柳宗元倍感仕途险恶、人生艰难。元和十年诗人到达柳州以后,登楼之际,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
1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7、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8、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第一句第一字拗,未救。第二句第一字拗,第三字救)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第七句第一字拗,第八句第一字拗)如果满意,请采用,谢谢!
19、周振甫‖孟浩然《临洞庭》赏析
20、突然狂风大作,吹起了水中的荷花;顿时暴雨来临,击打着墙上的薜荔。
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题目意思
1、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2、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泛指五岭以南的少数民族。贾谊《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文身:身上文刺花绣,古代有些民族有此习俗。文:通“纹”,用作动词。《庄子·逍遥游》:“越人断发文身。”《淮南子·原道训》:“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披发文身,以象鳞虫。”
3、chéngshànggāolóujiēdàhuāng,hǎitiānchóusīzhèngmángmáng。
4、盘县北门城鼓楼,旧称普安卫镇远楼,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该楼面阔五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顶,穿斗式七架梁,底层有双步回廊,翼角翘高1米,青筒瓦覆顶。城楼古城垣,均为料石砌筑,最高处有10余米,宽6米,城墙上有城垛24处。该处为我省仅有的门楼俱存的古城楼。在贵州来说,有这样的一个城楼真是不错,应该是夜郎的发展有关,但是保护不太好,周边建筑盖得太近了。
5、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6、“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于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
7、是柳宗元写的一首七言律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8、第五卷:五言律诗(80首)
9、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0、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近处所见。惟其是近景,见得真切,故写得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登城楼而望近处,从所见者中特意拈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使诗人心灵颤悸。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芙蓉出水,何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侵,而密雨偏要斜侵。这不禁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11、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
12、柳州:今属广西。漳:漳州;汀:汀洲。今属福建。封:封州;连:连州:今属广东。《旧唐书·宪宗纪》:“乙酉(元和十年)三月,以虔州司马韩泰为漳州(今福建漳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饶州司马韩晔为汀州(今福建长汀县)刺史,朗州司马刘禹锡为播州刺史,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今广东封川县)。御史中丞裴度以禹锡母老,请移近处,乃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13、惊风:急风;狂风。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乱飐(zhǎn):吹动。《说文》:“风吹浪动也。”芙蓉:指荷花。崔豹《古今注》卷下:“芙蓉,一名荷华,生池泽中,实曰莲,花之最秀异者。”沈德潜曰:“惊风、密雨,言在此而意不在此。”
14、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15、果然当国擅功名,著屐闲来上冶城。
16、峪关到敦煌每天有一趟班车,是中午2:30开出的,路上大约需要五到六个小时才能到达敦煌汽车站。
17、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默如初朗读诗词
18、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讯,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19、周振甫‖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赏析
20、gòngláibǎiyuèwénshēndì,yóuzìyīnshūzhìyīxiāng。
三、登柳州城楼柳宗元
1、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
2、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梁简文帝《应全诗》:“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3、旧国不知遗烈在,我来偶作冶城楼。
4、登上柳州高楼,向远处望去,只见平地连接着无际的荒原,海天一般的茫茫哀怨愁苦油然生起。
5、赞赏皆归作者,全力激励原创
6、稻连京口发秋香。鸣蝉历历空相续,归鸟翩翩自著行。
7、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乃是近景所触发的联想。自己目前是处于这样的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铢两悉称,属于“工对”的范围。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8、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目光长远的视线,清澈的柳江九转千回,更添内心繁乱的思绪。
9、周振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10、(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史记》全集(共137集)
11、涛声寒泊一城孤,万瓦霜中听雁呼。
1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13、(作者)柳宗元(朝代)唐
14、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
1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创作并寄与际遇相同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的一首七律。
16、周振甫‖曹操《观沧海》鉴赏
17、周振甫‖柳宗元《江雪》赏析
18、久欲乘风还海道,江山佳处尚关情。
19、望漳汀封连。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谦、刘禹锡都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而遭贬。他们的际遇相同,休戚相关,因而诗中表现出一种真挚的友谊,虽天各一方,而相思之苦,无法自抑。元和十年,诗人初到柳州,夏日登楼怀友,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慨叹世路艰难,人事变迁,故诗中情感多悲凉哀怨。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关心难友,同病相连。
20、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四、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1、大型纪录片《中国》全集|诗意再现古往今来的开阔历史
2、《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情感基调:“愁”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
3、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然而就这样结束,文情较浅,文气较直。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而“共来”一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4、翻译: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
5、从首联来看,作者登高临远,看到眼前苍茫的景象,触景生情,只觉愁绪如茫茫海天扑面而来。从尾联来看,作者被贬蛮荒之地,难免有仕途失意之愁;从诗歌标题和最后一句看,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音讯不通;加之远离故土,身居异乡,难免产生思念朋友、想念家人之愁。
6、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7、《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情感基调:“愁”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愁思”映衬。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深了“愁思”。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8、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于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9、周振甫‖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赏析
10、chéngshànggāolóujiēdàhuāng,hǎitiānchóusīzhèngmángmáng。
11、柳州:今属广西。漳州、汀洲:今属福建。封州、连州:今属广东。刺史:州的行政长官,相当于后世的知府。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旷远的广野。惊风:急风;狂风。乱飐(zhǎn):吹动。芙蓉:指荷花。薜荔:一种蔓生植物,也称木莲。重遮:层层遮住。千里目:这里指远眺的视线。江:指柳江。九回肠:愁肠九转,形容愁绪缠结难解。共来:指和韩泰、韩华、陈谏、刘禹锡四人同时被贬远方。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各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风俗。文:通“纹”,用作动词。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12、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3、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14、第四卷:七言乐府(14首)
15、周振甫‖古代诗歌的创作
16、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学会培训中心
17、第二卷:五言乐府(7首)
18、唐文宗开成三年(838)春,诗人应博学宏词科,初选已录。上报中书省时,一中书长者认为,“此人不堪”,故抹去了诗人的名字。落选后,诗人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之邀到泾原幕府充当幕僚。初到泾原,登城楼远眺,诗人写下了这首自明本志、忧谗畏讥之作。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唐泾原节度使幕府所在地。
19、第一卷:五言古诗(33首)
20、第六卷:七言律诗(53首)
五、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背景
1、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
2、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3、译文、赏析整理:平伟年
4、不是的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5、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6、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作者长途跋涉,好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言的积愫。“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辽阔无边的空间了。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情意,作者却似乎毫不费力地写入了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7、这是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展现了一幅情景交融的动人图画,而抒情主人公的神态和情怀,也依稀可见。这情怀,是特定的政治斗争环境所触发的。
8、接:连接。一说,目接,看到。大荒:泛指荒僻的边远地区。
9、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10、春秋将绝书刘子,汉史虽终述武侯。
11、游客登天安门城楼以后,可以发证书,不过要自己出钱,登城楼是可以带照相机的,但是在房间里面不可以照相,外面照相是可以的
12、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翻译:层叠的远山连绵起伏遮住了远望的视线,那弯弯曲曲的柳江就如同我百结的愁肠。作用用:写远景,为尾联抒情做铺垫。也是“赋”而兼有“比”、“兴”的。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风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反映作者遭遇许多阻碍与挫折,仍然怀着冲破牢笼的不屈不挠意志,精工的对偶中兼具沉郁与豪放之致,意境是深远的。
13、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14、这首抒情诗,赋中有比,象中含兴,情景交融,凄楚动人。
15、犹自:仍然是。音书:音信。滞:阻隔。
16、作用用:写远景,为尾联抒情做铺垫。也是“赋”而兼有“比”、“兴”的。试看重重绵亘的叠嶂层林,这是西南地区风景的写实,岂不也象征顽固势力的层层包围禁锢么?江流的蜿蜒盘旋,岂不也联想到作者经历的人生道路与前途的曲折么?反映作者遭遇许多阻碍与挫折,仍然怀着冲破牢笼的不屈不挠意志,精工的对偶中兼具沉郁与豪放之致,意境是深远的。
17、自古诗人骚客,善感多思,每登高临风,更易牵引无穷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天人之思,错综交杂,难以名状。登高而见辽远阔大之境界,每每易激起怀抱远大、遭遇不公者的忧愤,此诗亦如此。登高一赋,眼前景致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引出诗人无限的感慨,其中有忧国之情、回天之志、功成身退之愿,亦有高远情怀不为利禄之辈所理解之鹓雏之慨。党争是晚唐政治的漩涡,诗人本不属于任何党派,却由于婚姻关系遭人猜忌,被牛党视为“背恩”,从此遭受政治上的打击。登高一望,那年少早亡的贾谊、流离异乡的王粲都被诗人引以为同调,宏大高远的理想志趣何时能实现呢?整首诗跌宕起伏,意境开阔,寄寓尤深。五六两句抒情,韵味深长;尾联睥睨一切,脱俗超凡,有高屋建瓴之势。
18、周振甫‖李贺《梦天》赏析
19、曾是绿杨千树好,只今明月一分无。
20、周振甫‖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