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绍翁的诗
1、3三千年激荡人心的文学名句,用一句话证明你没把国学经典还给语文老师
2、当然,这是叶绍翁假设的场景。他把无限想象运用到诗中,给这首小诗增添了诗意,也给读者设置了悬念,急于要读下去,知道答案。柴扉一词,充满田园气息。试想,江南的春天,以树枝做成的木门,比之富贵人家的大门,更有生活气息,更有亲切感。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自然地引出下文。小小的柴扉,肯定挡不住园内的春光。
3、《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田家三咏》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表忠观韩小官人》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绕廊时自语,扪虱故忘形。午暴松檐暖,晨餐柏叶青。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出北关二里》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大涤山》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4、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
5、叶绍翁的祖父被贬后,他也受到牵连,因为家道中落,在他很小时候,便被送给龙泉姓叶的一户人家,成为叶家之子,从此改姓名叶。
6、南宋理宗时期,因为陈起所刻诗集《江湖集》中有两句诗“秋雨梧桐皇子府,春风杨柳相公桥”,被当时掌管朝政的史弥远认为是在哀悼被废太子赵竑,讽刺自己,于是将作者与编者流放,将诗集毁版。由于这一被称为“江湖诗案”的政治事件,直到清初,很多南宋诗人的集子刻本罕见,人们主要是靠辗转传抄来流传。在传抄过程中,因为形近,“十”讹为“小”;因为音近或其他因素,“九”讹为“久”、“嫌”讹为“怜”、“门”讹为“扉”。
7、诗方酬北磵,经又节南华。
8、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9、《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均出自叶绍翁《靖逸小集》。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有陈起编的《南宋群贤小集》宋代刻本,其中收有《靖逸小集》。
10、《田家三咏》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人物简介: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sì zōng),号靖逸,龙泉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酬唱:用诗词互相赠答)。
11、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12、王和尚读诗:南宋隐士佳作
13、如此忙碌的季节里,那些富家女儿在干什么呢?她们在幽静的庭院里,悠闲地荡着秋千。典型意象的对比,更有视觉冲击力。贫苦农妇在“抱儿送饭”,富家女儿在“荡秋千”;贫苦农妇以灶烟画鬓,而富家女儿则是“红袖”飘飘。如此对比,作者对农家辛苦的同情之意跃然纸上。
14、从古至今,人生一世,谁还能不死呢?
15、遥想当年,叶绍翁在这样一个小小的山村,在一汪小泉水旁蘸着笔墨写字,然后,在小水池里把笔洗得干干净净,是何等的乖巧又自得其乐。
16、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17、诗的起句即写白鹭之闲,故称其“无事即立”;进而写白鹭的“霜姿”,最后写白鹭的“孤芳自赏”。可见在作者笔下,白鹭高洁而悠闲,并且无欲无求,顾影自爱,这就是作者性格的象征。
18、4推荐豆瓣评分较高适合青少年看的温暖治愈的文学作品
19、叶绍翁的这首小诗,游园不值,连题目都很有意思。值,意为遇到。不值,未能遇到。游园不值,意思为,想去花园游览赏花,花园却未开门,遗憾之情,溢于笔端。美丽的春光,一道墙阻挡不了。
20、童先孤鹤化,云伴一身闲。碍笋新移路,低墙为看山。几回松下去,锄得茯苓还。赋葛天民栽苇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低回藏鹭渚,仿佛钓鱼竿。
二、叶绍翁的诗有哪些
1、主人担心“屐齿”踏坏了苍苔,破坏了园中的自然美;但他在无意间抬头一望,却见到一枝红杏露出墙头,于是触发了诗人的思考:既然有这一枝从墙头掏出脑袋的红杏,不就意味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吗?
2、大涤山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3、2“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国学爱好者不可不读的146句文学经典
4、客来知有馈,迎笑立中庭。出北关二里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出得城门能几步,船头便有白鸥来。
5、代表作有: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嘉兴界叶绍翁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田家三咏叶绍翁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田家三咏叶绍翁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田家三咏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汉武帝叶绍翁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6、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祖籍建阳。原姓李,后嗣于龙泉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建炎三年(1129),颖士抗金有功,升为大理寺丞、刑部郎中,后因赵鼎党事,被贬。绍翁因祖父关系受累,家业中衰,少时即给龙泉叶姓为子。光宗至宁宗期间,曾在朝廷做小官,与真德秀过从甚密。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7、时序交替,景物变迁,游子漂泊天涯,自然容易涌起愁绪。此时,诗人客居异乡,又恰逢秋夜寂聊,于是,一时感怀,便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诗作一二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借景抒情,沿用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悲秋”传统,借落叶飘飞、秋风萧瑟、寒气袭人等意象,将游子漂泊不定、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很好地烘托出来。
8、 《田家三咏》: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9、叶绍翁:游园不值、夜书所见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它紧承前两句的句意,描写了诗人无可奈何,准备离去的时候,忽然抬头看到了一枝盛开的红杏从园中探了出来。诗人顿然觉得这满园的春色便尽在这一枝红杏上了。“关不住”、“出墙来”是诗人将红杏拟人化,来突出春景的特点,即蓬勃的生机。
11、这就是叶绍翁诗的特点,浅浅文字中饱含浓重的情意,含蓄而不空洞,细腻而不扭捏,自然流转,不知不觉就打动了读者。
12、隐居的叶绍翁,一介布衣,也是江湖派诗人中的一员。他擅长七言绝句,往往立意巧妙,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文笔细腻,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我们要看的这首《游园不值》,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13、今天这组诗值得细读,诗中有诗人的真性情和温柔心。
14、其中,“挑”,读一声,是指用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用得极为准确。由此,也说明了诗人小时候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对抓蟋蟀的这个动作十分熟悉。夜深了,天真烂漫的孩子们还在兴致勃勃地抓着蟋蟀,可诗人却孤独地躺在客船中,一喜一悲间,更反衬出秋夜的幽深寂静和诗人心境的凄凉。
15、这首诗是叶绍翁的名篇。
16、从诗意来看,叶绍翁虽然写的是早春杏花开放的时节,但诗人写春意,并不着意于铺张、渲染,而是通过特定场景的选择与特定情景的再现。诗人以凝聚的笔法突出他与花园的一墙之隔的距离,并再现了诗人一系列的动作和心理变化。
17、这首诗是叶绍翁最著名的诗篇。
18、提起宋代诗人叶绍翁,很多人都会立刻想到他的那首经典诗作《游园不值》。这首诗是作者的成名作,一经传出,立刻惊艳文坛,受到时人的盛赞。而诗作中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更是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词佳句,表达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寓意深远。
19、白鹭为何因归船而惊去呢?其实有深层的含义。
20、《田家三咏》: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三、叶绍翁的诗
1、屐(jī)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2、我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什么呢,只为了听那掠过松树枝叶间的风。
3、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4、这两句是说,初春里,诗人穿着木屐想到郊外的花园里去观赏春色,但当他穿着木屐来到一处花园时,花园的大门紧闭着。诗人轻轻地敲了好一会儿,也不见有人来开门,他也漫不经心,站在门外寻思:想来可能是主人担心游人踩坏了园中的青苔吧。
5、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6、白鹭,因其洁白无瑕,自由自在而常被诗人欣赏。李白有诗赞白鹭说“心闲且未去,独立沙洲傍”;北宋梅尧臣也赞美白鹭“不与雁鹜竞,风标亦自闲。”均是着眼于白鹭的“无心而闲”,“无争之欲”。叶绍翁此诗也是如此。
7、小叩:轻轻敲门。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8、陆游曾写过一首婉约清新的诗,诗中的春光,美不胜收。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云翠霭浮。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乡间小路,雨后初晴,云雾缥缈,嫩绿的杨柳,娇艳的红杏,似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9、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此诗先写诗人游园看花而进不了园门,感情上是从有所期待到失望遗憾;后看到一枝红杏伸出墙外,进而领略到园中的盎然春意,感情又由失望到意外之惊喜,写得十分曲折而有层次。尤其第四两句,既渲染了浓郁的春色,又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全诗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体现了取景小而含意深的特点,情景交融,脍炙人口。
10、多应驿使曾相访,短艇烟波无处寻。
11、葑田:将湖泽中葑泥移附木架上,浮于水面,成为可以移动的农田,叫葑田。
12、无事时来立葑田,几回惊去为归船。
13、王维:《渭川田家》《鸟鸣涧》《过香山寺》《山居秋暝》《终南山》《鹿柴》《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使至塞上》《汉江临眺》《观猎》等等叶绍翁:《游园不值》《夜书所见》因为叶绍翁是南宋人,故其诗作流传不多,所以在此仅提供两首。
14、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得到机会。
15、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16、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17、一个人漂泊在外,每逢孤单寂寞时,内心总是非常敏感的。周围的一切,总是会很容易就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引发无数感慨。诗作四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就是诗人于孤寂之中观察到的夜间小景,以乐景写悲情,让人痛彻心扉。
18、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19、这一枝探出墙外的杏花,也把满园里的春光带到了园外,紧闭的柴门和围墙终将关不住它们的风采。“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在此只将彩笔略加一点,而妙境顿然尽出。
20、小花园的花在春天独自绽放,偏僻的小路,长满青苔,原本普通的景色,却在叶绍翁笔下有了光芒。正如王安石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首小诗的成功,离不开诗人日积月累的努力。功夫在诗外,正是这个道理。
四、叶绍翁的诗小学1到6年级
1、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 上述诗的解析: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3、还烦一双仙鹤引导我的道路,携带的背囊请书童背着。
4、就连他饮茶的杯子里,都隐隐有竹叶的身影。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叶绍翁经常用到,常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抬头看,蓝天在秋风里更加高远,深秋的枫叶,即使没有寒霜浸染,也已变红。
5、而我自己的身世也像在那暴雨击打下的水中浮萍一样颠簸浮沉。
6、四月的乡村没有闲人,刚刚忙完了种桑养蚕的活儿,马上又该插秧了。
7、首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此诗描写的是深秋景色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
8、《世说新语》中有一则“雪夜访戴”的故事。说的是东晋名士、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的故事。王徽之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居住期间,有一天晚上突然下起了大雪,他半夜醒来,看到窗外飘落的雪花。他觉得这么好的夜晚,这么好的雪景,应该好好欣赏着眼前的美景,于是他打开一坛美酒,在这个飘雪的夜晚,一人独酌起来。
9、两度驰书未报音,温陵尺纸定千金。
10、“孟嘉落帽”是古人写重阳节常用的典故,表示文人(孟嘉)喝酒洒脱狂放,连帽子掉落都不自知。而作者却反用其意,既写出自己的潇洒旷达,又暗含寥落孤寂之意。因秋风而思乡,因思乡而无意饮酒,故而强装洒脱。
11、村内的房屋都建在半山腰的山湾里,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就是这样一个小村庄,当年却容纳了聪明睿智的叶绍翁,并在此度过了幼年与少年时代。
12、叶绍翁的诗有: 《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13、叶绍翁(公元1194年~公元1269年),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南宋中期诗人。
14、与《游园不值》相比,这首诗的意境就显得悲凉得多。整首诗虚实结合,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将各种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为读者塑造出了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形象。诗作悲喜交加,相互映衬,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更显出游子流浪天涯的孤寂和惆怅。
15、从幽静处入笔,描写繁花似锦的春光,这样的对比,让读者的印象更为深刻。把原本冷清的场面,变成生机勃勃的意外,给人惊喜,给人希望。
16、《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主要描写了诗人春日游园时所见到的景色,流露出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喜爱之情。并且还蕴含着一个哲理:一切新生事物,只要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便一定能冲破重重困难,蓬勃发展起来。全诗情景交融,虽然篇幅短小,却意蕴深厚。
17、渴望游园而主人不在,作者心怀怅怅,但是下文却陡然一转,精神俱现。虽然无缘进园赏花,但是满园的春色却蓬勃如火,小小的院墙是阻挡不了的,一枝开得灿烂的杏花探头而出,这足以让作者感受到园中的春色了。
18、午暴松檐暖,晨餐柏叶青。
19、现在我们可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诗人此次的游园经历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呢?在诗人看来,在园内可以观赏春色,园外何尝不是一个观赏杏花的很好的立足点呢?眼看一直出墙的红杏,想到园内的满园春色,这本身就是一次很令人舒心和惬意的游历体验了。
20、《嘉兴界》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
五、叶绍翁的诗小学10首
1、很多诗人,都会在诗中运用意犹未尽的写作手法,比如崔护在诗中说,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惆怅遗憾之情,流淌在笔端。江南早春,风光秀丽。叶绍翁漫步时,发现了这家小小花园,前往扣门,却无人应答。原本,这是一件让人无比遗憾的小故事,低头叹息一声,离开,故事就结束了。
2、隐居在深山之中享受着慢节奏的田园生活?
3、南宋诗人叶绍翁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并不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大诗人,但他却有两首诗歌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即《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即使在今天,这两首诗也仍然被选入语文教材,作为经典供学生诵读:
4、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国家的命运就像被狂风卷起的柳絮,没有着落。
5、竹光杯影里,人语水声中。
6、这满园的春色岂是你关着门就能关住的,
7、纵观全诗,这首诗名为“游园不值”,但诗人借助出墙的红杏展开联想,原有的一点遗憾也消失殆尽了。这本不应存在的审美距离,反倒引人入胜,读来别有一番情趣。所以这就是叶绍翁《游园不值》所产生千古魅力的重要原因。
8、那整首诗还是很好理解,开篇的两句则是由景入情,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写法,尽管并不是很新鲜,但同样写出了新意;萧瑟的秋风伴随着梧桐树叶,从而送来了阵阵寒意,江上更是秋风瑟瑟,这让我更加的孤独,生出了无限的忧愁。远处正好有一盏灯花,料想儿童正在灯上捉蟋蟀。最后两句更是充满了童趣,也进一步地表达出了一种孤独的心境,还有对于故乡的思念之苦,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忧愁。
9、荡户和萍送,溪翁当竹看。所怜如许节,不耐雪霜寒。葛天民隐居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老铛犹有耳,古柳已无心。得句添杯满,贪炉到夜深。
10、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嘉兴界叶绍翁平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悠悠绿水分枝港,撑出南邻放鸭船。田家三咏叶绍翁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野老生涯差省事,一间茅屋两池菱。田家三咏叶绍翁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黄犊归来莎草阔,绿桑采尽竹梯闲。田家三咏叶绍翁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争信春绾煨渑��萄钔ピ赫�锴А?汉武帝叶绍翁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尚无人世团圞乐,枉认蓬莱作帝乡。
11、读叶绍翁的诗,总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深秋时节,客居异乡的他,在诗中感怀,把思乡之情写得感人肺腑,触动每一个游子的心弦。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每一句都堪称经典,每个词都无可替代。
12、从诗题“游园不值”就可以知道,这一次的游园对他来说是一次不太值得的、甚至不太友好的经历,诗人想去游园却不得其门而入。
13、诗人本来是兴冲冲地赶来游园,希望能够饱览园中的鲜花美景,哪知道却被园中的主人拒之门外,诗人显得很扫兴,大有“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意味了。
14、“每逢佳节倍思亲”,重阳佳节,秋风骤起,作者涌起浓烈的思乡之情。这是第一层含义。重阳登高,与友聚饮,乃是文人乐事,但是作者却无意于此,所以他说“破帽从渠自在斜”。“破帽”,暗示作者生活清贫,风吹衣冠,任它随意倾斜,这既写出了他的失意,也写出他的疏狂。
15、碧桃绕观春风静,柔栌摇汀夕照微。慨想兰亭如昨日,沙鸥飞下钓钱矶。田家三咏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16、抱儿更送田头饭,画鬓浓调灶额烟。
17、我轻轻地扣响他的柴门,但是里面迟迟没有人回应。
18、无论是充满潜力的人才,还是新知识,新能量,任谁也阻挡不了。机会来临时,都会像那一枝长到墙外的红杏,在不经意间被人发现。叶绍翁的这首小诗,充满哲理,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19、这里真就像叶绍翁的诗一样休闲、清新,工整又接地气,有着超然的心态,能让人静下心来吟唱田园诗歌。
20、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中陈起编《江湖小集·叶绍翁靖逸小集》和宋本基本相同,只是“门”作“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