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这首诗的意思(春望这首诗的意思视频)

时间:2023-04-0707:43:17 春望这首诗的意思(春望这首诗的意思视频)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春望这首诗的意思

1、杜甫春望古诗原文带拼音版

2、只身(zhīshēn):单独一个人:~独往。~在外。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情感。

4、国破山河在 古义:国都 今义:国家

5、同学们,读爱国诗真是满腔热情,振奋人心啊!今天的这首《春望》,你们有没有背诵下来呢?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不止文人墨客爱国,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对国家的奉献。同学们下来也可以多积累一些爱国的诗歌。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国学是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是智慧的结晶,老师希望你们从小汲取国学中丰富的文化营养,做一个睿智,儒雅,拥有爱国情操的人。好了,今天的古诗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6、您的赞赏是我创作的源动力!

7、凡报面试实战班的同学,笔试未过,只要凭已经考过的笔试成绩单可以享受我们育丁教育提供的笔试全程班(不含书本资料),书本资料需要另购。

8、(明确)这首诗感情基调:忧愁、伤感

9、初中语文面试教学设计模版

10、所以他离开长安后,就穿过对峙的两军,奔赴凤翔,就是现在陕西宝鸡,谁在那儿?当时唐肃宗在那儿。他是麻衣见天子,他身上穿得破破烂烂的,可能胳膊肘都露出来了。他去见到了唐肃宗,肃宗非常地感动,授予他左抬遗这个官。这个官还是很小,但是内容非常地丰富。什么叫左拾遗呢?就是帮助皇上在地上捡东西,把掉的东西捡起来,实际上我们都能明白,这是给皇上提意见的一个官,就是为了警星皇上不要犯错。所以啊,可见肃宗皇帝对他还是非常器重的。

11、所以,一方面我们可以认为,“烽火连三月”指的是烽火一直延绵到了第二年的三月份,也可以理解为“烽火连三月”是说战火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是虚指,这两种理解都可以解释。总而言之,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战火蔓延时间之长的一种忧虑。

12、《春望》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中的一首诗歌。《春望》写于安史之乱后,面对国都被占领后萧瑟的情景,诗人杜甫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战事持续很久,家中音信全无;透过凄凉的景象抒发自己的忧愁,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和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

13、了解作者简介、作品创作背景。

14、多音字不同发音的情况下,在这一句中还有一处,而这个字的不同发音,正好证明了多音字存在的意义——不同字义的表达。

15、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16、学生有感情的齐诵《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配乐朗诵)

17、紧接前两句的借景物抒发感情,在这两句中,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寄托给了花和鸟,也是描写春天的诗里常常出现的元素。

18、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19、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20、“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的惨戚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赖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白发”为愁所致,“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则更增一层悲哀。

二、春望这首诗的意思视频

1、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

2、(出示幻灯片,逐句翻译诗句)

3、C.诗意变化的又一例为“国破”与“山河在”。前写国都沦陷,城池残破,后写山河依旧,意思相反;“城春”与“草木深”前写明媚春景,后叙荒芜之状,前后相悖,这种诗意的变化,突出了山河破败的景象。

4、“搔”,动作,是一处细节描写。它传达出了诗人忧国思家的心理状况。“不胜簪”更表明国家的不安定给诗人带来难以排遣的愁苦。

5、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jiǎnjiào)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6、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今天习惯使用普通话来进行诵读。而且长久以来,“发簪”的“簪”字发“zan”音已经习惯成自然,所以会觉得和前面的韵脚字“深”、“心”、“金”不同韵。实际上在古代“簪”字有两个发音,一个是“zen”,一个是“zan”,只是在漫长的语音演变中,因为两个发音并没有不同的字义来支持,最终就淘汰了一个多余的发音。而杜甫的“浑欲不胜簪”就是使用的“zen”的发音。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8、1756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到消息后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俘获,带到长安。《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9、大概作于安史之乱时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

10、老师先泛读一遍,然后出示幻灯片,认读生词

11、而“不”字在“shēng”的读音前自然就不能读第二声,而应该读第四声,古去声。所以“浑欲不胜簪”的平仄实为“平仄仄平平”,是首字不论的仄起平收律句,完全符合格律。

12、白头搔更短:白头发越抓越少了。

13、他一生只留下两首诗,却用这书,让唐朝诗人风光了1000年

14、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15、◆师: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在这样“恨别鸟惊心”的年代,诗人最盼望的是什么?请男同学把后面四句读一读。

16、杜甫接着写: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他们两个在院子里头相见,邻居们都围在墙头看热闹呢,老杜家的回来了,夫妻终于团圆了,他们都在墙头上看着,有的人感慨:不容易啊。有的人开始哭泣,为什么呢老杜家的回来了,可这村子里头,老张家的老王家的掌柜的男人怎么不见回来啊,有的是男人回来了,家里的老小都不齐全了。所以你看看杜甫写诗啊跟一般人不一样啊,他写一家之悲欢离合,淡开一笔就写了千万家的悲欢离合,这就是所谓持之千里的笔法,写的虽然是一家,聚焦的是一家,但是也全村全县,写了整个处在动荡时代的大唐人,要不然怎么说杜甫写的是诗史呢!

17、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8、三个月后,唐军收复长安。

19、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20、《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浑欲不胜簪”的“欲”是将要、就要的意思。这句话就是“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三、春望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1、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杜甫在沦陷区目睹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传颂千古的《春望》。

2、春天花开鸟鸣,原本应使人感到愉悦,但目前国家正遭丧乱,满目疮痍,家人流离分散,睹此春景,只能使人愈增悲怀,闻此鸟声,也只能使人愈添愁思。战火一直在延续,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家书难通,获得一封家书,真抵得上万两黄金。看看自己稀疏的白发,简直插不上发簪了。

3、“抵”的意思是值、相当;“家书”的意思是来自家里的书信。

4、这种手法赋予画面更深厚的情感,获得更为浓郁的艺术效果。

5、在一次又一次的诵读中,同学们越来越会运用感情,读得真是声情并茂!

6、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7、“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连月,家信不至,国愁家忧齐上心头,内忧外患纠缠难解。眼前一片惨戚景象,内心焦虑至极,不觉于极无聊赖之时刻,搔首徘徊,意志踌躇,青丝变成白发。自离家以来一直在战乱中奔波流浪,而又身陷于长安数月,头发更为稀疏,用手搔发,顿觉稀少短浅,简直连发簪也插不住了。诗人由国破家亡、战乱分离写到自己的衰

8、全篇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

9、邀请你把孩子的答案和学习的感受在文末留言区告诉我们哦。

10、译文: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11、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12、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13、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爱国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4、《望岳》写于社会繁荣的开元盛世,诗人生活优越,是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笔端自然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春望》写于战乱之中,诗人颠沛流离,字里行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家人的牵挂,所以是沉重的。‍

15、生活在沦陷下的长安,真是度日如年啊。他为百姓担忧,为自己流落在他方的妻子儿女担忧,为远在延州以北的芦子关担忧。可是这三月是长安,却异常安详,春光明媚百花繁盛,鸟儿在枝头啼叫,跟这连绵的战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6、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17、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安禄山起兵反唐,由于唐玄宗宠妃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误导玄宗,把守潼关的哥舒翰派到关外攻打叛军大本营,中途哥舒翰被俘。安禄山没有了劲敌,一下子就攻下长安。唐玄宗带领妃妾皇子,与大臣们逃往灵武。玄宗退位,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唐肃宗至徳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被困居住在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诗人在这首诗中表现了爱国之情。国已破,家无存,亲人散,颠沛流离。

18、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

19、生:(生齐声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0、黍离之悲(shǔlízhībēi):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四、春望这首诗的意思

1、反衬手法,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③听到这个喜讯作者和他的家人都是什么神态呢?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营造了气氛。同时此联对仗工整,圆熟自然,诗意跌宕。“国破”对“城春”,两意相反,对照强烈。“国破”之下继以“山河在”,意思相反,出人意表;“城春”原当为明媚之景,而后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先后相悖。

5、(5)恨别:怅恨离别。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8、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9、通过老师的讲解,你现在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了吗?让老师来慢慢轻读诗句,你来小声跟着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吧!

10、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

11、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2、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13、A.这两句诗写春望所见。一个“破”字,视野从城到山河,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视野从满城到花鸟,满目凄然。诗人的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14、这就是为什么宋末的平水韵可以分析唐诗的缘故,不要再一脸鄙夷地说“哎呀,你又用宋韵分析唐诗”。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不然提出来的问题,连回答都没有意义——今天是说到这里了,就对平时文章后很多这类评论做个集中回答,要我专门去回复这些评论,我觉得有点浪费时间。

15、这句诗里写的是唐朝安史之乱时的场景,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燃烧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

16、杜甫从叛军的牢狱逃出来后看到,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经沦陷,城池也在战火中残破不堪了,乱草丛生,林木荒芜。他记忆中昔日长安的春天是何等的繁华,鸟语花香,飞絮弥漫,烟柳明媚,游人如画,可是那种景象今日已经荡然无存了。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他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好久也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是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眼前一片惨淡景象,内心焦虑至极,搔首踌躇,青丝变成了白发。

17、目标:通过自学课本、观看微课、PPT:

18、介绍《春望》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9、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看到国家残破,但山河仍在,春天的长安不复以往的繁盛的景象,反而草木丛生,可见当时的长安十分残破。

20、⑺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地抓。

五、春望这首诗的理解

1、法不责众,特别是官方做出的更改,我们只能跟随一起改变。“xia”去“xie”留是我们正经历的汉字语音变化,而“zen”死“zan”活是我们没有经历的语音流变。

2、言简意赅(yánjiǎnyìgāi):语言简练而意思完备。赅(gāi):完备。

3、白话译文:国都沦陷只有山河依旧,春日的城区里荒草丛生。忧心伤感见花开却流泪,别离家人鸟鸣令我心悸。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愁闷心烦只有搔首而已,致使白发疏稀插不上簪。作品原文: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扩展资料:《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4、这首诗通过描写战时长安城里的荒废春天,诗人期望得知外面战事和家人音信的愁绪,让大家都感受到诗人伤时忧国、思念家人的真切形象。也藏了那么一些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城外朝廷平叛大军的希望。

5、读出难以排遣的愁苦。‍

6、合作研读,品味意境,交流感受。

7、那就是“浑欲不胜簪”的“胜”字。相信有很多朋友会读成“shèngzān”,实际上如果读作“shèng”,这一句的平仄关系就会出现问题,“胜”字仄声会导致整个律句失替。“平仄仄仄平”,这显然是错误的,而格律诗圣又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8、那么,我们到底该怎么读呢?是读“浑欲不胜簪(zan)”还是读合韵的“浑欲不胜簪(zen)”呢?

9、《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说到这儿您可能会问,杜甫最后和家人团聚了吗。后来杜甫写完这首诗之后,至德二年(757)四月,社甫冒险从长安城西边的金光门逃出去了。他逃出了长安城之后,第一件做的事情你根本想不到。如果是我们,就会马上跑回家去,杜甫没有啊!我们前面讲《望岳》的时候,杜甫对朝廷是绝无二心,绝对忠诚。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12、全诗通过写作者春天望见的长安城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眷恋亲人的感情。

13、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14、明末第一才子张岱,迷倒无数女人,有趣,才是一个人的顶级魅力

15、大致把握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首联起句。国,国都。国破,这里指长安城被叛军占领。老百姓流离失所,春回大地,因为没人打理,人烟荒芜的老城里草木胡乱生长,肆意茂密。

17、合作探究——本诗修辞手法

18、再次感受杜甫的满腔爱国情怀,教师播放古诗新唱《春望》,请学生吟唱古诗。

19、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20、guó pò shān hé zài,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点击展开全文
古诗春望(古诗春望的解 个性说说

古诗春望(古诗春望的解

一、古诗春望 1、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涛声夜入...
恋爱伤痕(恋爱伤痕里的 个性说说

恋爱伤痕(恋爱伤痕里的

一、恋爱伤痕 1、该如何将我这份感情向你告白 2、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已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什么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只想沉浸在彼此的世...
这个冬天有点冷(这个冬 个性说说

这个冬天有点冷(这个冬

一、这个冬天有点冷 1、我觉得英国的冬天都冷,天气变化也比较快,一般都会下雪,下雪之后景色特别美,但是走路就不是很好了,雪还是比较厚的。 2、人生,总会远行。让人感动的,是同...
人生这里(舍与得的人生 个性说说

人生这里(舍与得的人生

一、人生这里 1、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哥白尼 2、我们诞生在这个世界是被迫的,这是最糟糕的事实。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
空山不见人全诗(空山不 个性说说

空山不见人全诗(空山不

一、空山不见人全诗 1、空山不见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鹿柴》 2、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3、一夕霜深迷岸,半坡金粟端如。独从香冷觅闲舒,淡淡销魂几许。 4、...
举杯邀明月全诗(举杯邀 个性说说

举杯邀明月全诗(举杯邀

一、举杯邀明月全诗 1、逼侧悲图骏,徘徊笑卜鳣。 2、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3、“举杯”二句:我举起酒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和我以及我的影子恰恰合成三人。一说月下人...
小学生诗朗诵(小学生必 个性说说

小学生诗朗诵(小学生必

一、小学生诗朗诵 1、2009年1月8日。。。网站,诗,诗词,诗歌,格律,中华诗词,中华诗词论坛,歌谣,民歌,诗话,诗教,诗刊,诗词学院,新闻。小学生诗朗诵: 2、妈妈的爱是雨中的一把伞, 3、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