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贾生(李商隐贾生写作背景)

时间:2023-04-0707:43:30 李商隐贾生(李商隐贾生写作背景)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李商隐贾生

1、注释(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4)才调:才华气质。(5)可怜:可惜,可叹。(6)虚:徒然,空自。(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8)苍生:百姓。(9)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2、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原诗:贾生(唐?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4、(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li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5、哪两位唐代诗人被称为“小李杜”?

6、(2)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

7、然而,自古以来改革变法多为不易。任何一个时代的改革者,都会面临巨大的阻力。抱残守缺的既得利益者,是无法在短时间内清理干净的。比如战国时期,楚国吴起变法就曾因时间急促、政策过于激进而夭折;相比之下,秦国商鞅变法则在汲取了魏国李悝变法经验、承袭了秦献公新政的基础上得以长久推行,并“奋六世之余烈”,到了秦始皇时期才算基本完成。

8、(7)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9、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10、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11、(1)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深夜。表面看来文帝求贤若渴,可是,他殷殷询问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但又有何用?(意对即可)(2)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意对即可)。

12、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3、于是他借吊贾谊来抒发自己的感慨,通过讽刺汉文帝虽能求贤却又不知贤的行为,反映了晚唐的社会现实——即晚唐帝王也像文帝一般,表似开明,实则昏聩无能。

14、✦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15、出自:唐·李商隐《贾生》

16、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很久不见贾生,自以为已经超过了他,今天见到他,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

17、无所谓玫红色的朝霞还是璀璨的星河,我们似乎总在错过。

18、相较于其他博士,贾谊可谓是英气逼人、少年得志。每当文帝与诸位博士进行策论之时,其他老博士欲语不能之际,贾谊总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他也因此深受文帝的宠信。入朝不足一年,贾谊就被破格提拔成为太中大夫,俸禄千石。

19、你的一次转发、有可能会帮助无数人……

20、译文: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二、李商隐贾生写作背景

1、当然,汉文帝绝非庸主,他非常清楚贾谊在削藩、削弱功勋集团、增加中央财政等主张对于巩固皇权是多么的重要。文帝二年,皇帝依据贾谊《论积贮疏》中的建议,加强了重农轻商的政策,促进了天下农耕的繁荣。不久,文帝又依照贾谊的献策,迫使功勋元老集团的列侯们陆续离京,前往自己的封地,削弱了元老派对朝局的影响力。基于此,文帝决定再度提拔贾谊,准备任命他为公卿,这遭到了元老朝臣们的强烈反对。

2、表达的意思: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3、赏析李商隐说,可怜啊,贾谊一心为国,如此才高,可是汉文帝和他聊到夜半三更,听得如此入迷,甚至不知不觉地挪到了席子的前面,却是徒劳。因为他根本就不是在问贾谊天下苍生的事,而是一味地问鬼神之事。

4、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5、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6、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7、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这两句是说•。年轻的贾谊心忧国事,空自落泪;王粲春日登楼作赋,感叹作客远游。贾生:即贾谊,西汉时著名的政治家,死时仅三十三岁。曾上书汉文帝陈述诸侯王割据势力膨胀、匈奴侵扰等时弊,指出时势有“可为痛哭者可为流涕者可为长太息者六”(贾谊《治安策》)。汉文帝曾想重用贾谊,遭大臣诋毁而作罢这里诗人以贾谊自比,说自己如贾生忧愤国事而不为当权者所用。虚:徒然,白费。王粲:东汉末年时著名的文士,避乱来到荆州投靠刘表,作《登楼赋》抒写去国怀乡、忧时伤乱的感情。这里诗人以王粲自比,表达离京赴泾如同当年王粲依托刘表一般的情感。

8、(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9、此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10、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隐藏着不遇的实质。整首诗用唱叹有致的笔调发抒警策透辟的议论。

11、这是首咏史绝句,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和辞赋家,曾多次上书汉文帝,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以巩固中央集权,又曾提出抗击匈奴、重农抑商等主张。

12、关于本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公元848年(大中二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13、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时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生实亦自悯。

14、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15、李商隐的《贾生》运用了欲抑先扬和对比手法写作技巧。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问”与“不问”形成对照。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盘马弯弓,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通常所谓“抬得高,摔得重达到欲抑先扬的效果,讽喻意味极强。

16、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17、诗歌主旨:诗歌借助贾谊的遭遇,讽刺统治者徒有求贤之表,却无用贤之能,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18、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19、以周勃、灌婴、张相如、冯敬等人为代表的元老们,诬蔑贾谊独断专权、破坏国家祖制,强烈反对汉文帝的这项任命。除此之外,因贾谊经常对文帝身边的宠臣邓通鄙夷和讥讽,招致后者的忌恨,于是也在文帝面前煽风点火、诋毁贾谊。看到阻力甚大,文帝便放弃了对贾谊的任命,转而将其外放到南方楚地的长沙国去了。长沙国是汉高祖刘邦留存下来的唯一一个异姓诸侯国,第一任开国君主是汉朝开国功臣吴芮。

20、再回到这首《贾生》,李商隐借贾生抒怀自己的郁愤,讽刺了君王的昏聩,但我们不要将此诗表面的意思对号入座在贾谊以及李商隐所处朝代的真实的国事民生环境中,而应该客观辩证的去看待体会这首诗,最重要的是体会李商隐内心对于抱负、朝堂、君王以及自己的遭遇产生的抑郁不甘的复杂情感。

三、李商隐贾生主旨

1、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2、凭借多年外放的见闻,以及对时局的潜心研究,他一方面依据异姓王和同姓王接连造反的教训提出了削藩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和亲政策绝非长久之计,在匈奴问题上必须保持居安思危的态度;最后,他一直对商人经济力量膨胀的警惕,极力主张收拢铸币权回归中央,并推行重农轻商政策。

3、李商隐的这个描述有点问题,如果按照史记的记载,汉宣帝事实是在宣室里“受釐li2”(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叫受釐)。这种仪式的地方,一般都是固定场所。所以在这里立刻接见贾谊,也算是求贤若渴了。

4、这首诗说的是汉文帝求访贤臣,半夜召见被贬谪的臣子贾谊。虽然贾谊满腹才华,文帝空谈了半夜鬼神之事,却只字不提苍生之事。

5、不过,恰在贾谊担任长沙王吴著的太傅之时,朝中的功勋元老集团却接连遭受重创。原来曾压制过贾谊的灌婴已死,周勃也在冤案被赦之后不问政事了。很快,汉文帝就将贾谊从楚地召回,二人在未央宫祭神的宣室相谈甚久。需要指出的是,晚唐诗人李商隐曾有诗作《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然而事实上,汉文帝绝非故意冷落贾谊,只是双方谈话太过于投机,后来话题又从祭祀拓展至鬼神了而已。

6、子曰师说:李商隐·贾生

7、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隐藏着不遇的实质。

8、面对汉文帝求贤若渴般的询问,贾谊向其抛出了一系列策论,并明确提出了居安思危、革除弊政的建议。在《过秦论》中,贾谊明确引述秦朝二世而亡的故事,向文帝讲述‘前车覆,后车鉴’的道理。“看到前面的车子倒下了,后面的车子就应当引以为戒”,这便是成语“前车之鉴”的由来。

9、讽君主昏聩悲自身不遇——谈李商隐诗《贾生》的主题谭志永《语文知识》2003年11期

10、点破而不说尽,有论而无断,并非由于内容贫弱而故弄玄虚,而是由于含蕴丰富,片言不足以尽意。诗有讽有慨,寓慨于讽,旨意并不单纯。从讽的方面看,表面上似刺文帝,实际上诗人的主要用意并不在此。晚唐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当时现实中那些“不问苍生问鬼神”的封建统治者。在寓讽为主的同时,诗中又寓有诗人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感慨。诗人夙怀“欲回天地”的壮志,但偏遭衰世,沉沦下僚,诗中每发“贾生年少虚垂涕”“贾生兼事鬼”之慨。这首诗中的贾谊,正有诗人自己的影子。概而言之,讽汉文实刺唐帝,怜贾谊实亦自悯。

11、所表之情:借助贾生怀才不得其用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并表达对统治者的用人不当的不满。

12、李商隐入仕起就开始经历了种种遭遇,内心的凄怆悲苦也只有自己才懂,所以他借以西汉时候朝臣的派别争斗、君王的主观偏向带给贾谊的人生悲剧写下这首诗,这样看来,曾居庙堂之高的贾谊和初入仕就开始受累遭遇排挤的李商隐,是有着共同之处的。李商隐借贾谊及贾谊经历的君王与他“不问苍生问鬼神”这件事成诗,以此疏解心中抑郁愤懑,因为内心的真实忧愤,成其经典佳作。从历史的客观角度看待理解这首诗李商隐和贾谊,这两个时代的人,他们之间有着共同之处,也有着不同之处,在这首诗中,我们要看到二人所经历的异同,这样更有助于体会理解诗中涵义。

13、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吟咏当年汉孝文帝召见贾生之事,极具讽刺意味。诗人托古讽今,自叹其身世飘零,怀才不遇,感慨深沉。

14、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见《李商隐评传》)

15、这首《贾生》我们可以从李商隐的仕途坎坷和贾谊的人物悲剧性中去欣赏感受。

16、现在新建了粉丝群以供各位诗友交流,想入群的朋友,请在后台输入加群(不是在留言区回复喔)。

17、原文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8、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19、简析《贾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上发挥作用。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此诗寓慨于讽,深刻而具有力度,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20、整首诗用唱叹有致的笔调发抒警策透辟的议论,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四、李商隐贾生赏析

1、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很久不见贾生,自以为已经超过了他,今天见到他,才知道还是不如他。”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

2、遭遇谗言诽谤,被原本信任重用自己的君王疏远贬黜,召回之后未担重任,最后在突发事件的抑郁自责中去世。贾谊的一生是个悲剧,而造成他这种悲剧色彩的根本原因是早年汉文帝听信谗言,以及后来在政事上对贾谊的有所保留防备,致使他的才能不能得到最大的施展,最后梁怀王的去世将他最后的一丝寄托抱负也几乎破灭,最终伤郁而亡。

3、(3)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

4、✦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宣室:汉代长安城中未央宫前殿的正室。✦逐臣:被放逐之臣,指贾谊曾被贬谪。✦才调:才华气质。

5、汉文帝时期,汉朝出现一位惊世天才——贾谊。

6、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执政初期,就因听闻贾谊从小就有“洛阳神童”的名号,故而特意召其入朝担任博士,而当时贾谊才二十余岁。当时的博士,多为年老时多的学者,主要用来执掌天下典籍和文献,以备皇帝随时咨询。换言之,类似于后世的参谋部或者智库的角色。

7、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8、诗中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则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9、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10、诗选取汉文帝向贾谊夜问鬼神事加以生发,以议论为主干,意在抨击统治者貌似求贤而不知任用的荒唐。“不问苍生问鬼神”可谓是神来之笔,诗人的愤慨之情油然而起。晚唐的皇帝服药求仙,荒废政事,不问民生疾苦,比汉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前三句极写汉文帝对贾谊的重视,“求”、“访”、“虚前席”,刻意写汉文帝求贤若渴的形象,然“不问”与“问”一出,诗意陡然一翻,意境全新,对汉文帝(即统治者)的否定便显得格外有力。

11、按理说,贾谊身在长沙国之后,应该反思自身,改变自己政治手段过于刚硬、主张过于激进的缺点,吸取当年屈原失败的前车之鉴。但是年轻气盛的贾谊,实在难以改变自身的性情,并在外放长沙的第三年向文帝上了著名的《谏铸钱疏》,并在里面明确指出宠臣邓通和吴王刘濞自铸铜钱势必引发经济动荡、天下大乱。可是问题在于,吴国坐拥汉朝上好的铜矿资源、自成体系,朝廷难以长臂管辖。邓通身为宠臣,其私自铸造铜钱的背后,本就是朝廷对抗藩王的暗棋,同样也无法废黜。所以,贾谊的这次上奏不仅未能起到效果,反而加深了邓通对他的憎恨。

12、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13、写作特色: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诗歌起承转合非常明显。首句写皇帝求贤为起,次句写贾生才高为承,第三句写可惜夜半前席为转,在前两句的基础上,设置悬念,最后只问鬼神为合。抓住夜半、前席等典型细节来描写历史也是李商隐咏史诗的特点之一。

14、《贾生》抒发了诗人在对贾谊怀才不遇的同情中,寄寓作者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

15、所写之事:首句言统治者求贤之事,赞求贤之“德”。“宣室”以皇宫代皇帝。“求贤”是统治者的行为。“访逐臣”一来逐臣中也有贤者,二来连逐臣都能成为求贤对象,可见统治者求贤之“德”。次句盛言贾生才华无与伦比。第三句“夜半”交代谈话时间之长,“前席”写出皇帝为了听得更加仔细,在坐席上移膝靠近贾谊,可见皇帝是多么求贤若渴。“可怜”突出惋惜之情,谈了那么长时间,又谈得那么投入,只可惜英雄无用武之地。“虚”字写出了这样做一点用处也没有。“可怜”和“虚”也形成一种悬念,为什么可怜,为什么虚。第四句陡然一翻,原来皇帝如此虚心,如此急切,关心的并不是百姓生活,而是鬼神之事。一下子揭示了统治者的本来面目,打着求贤的旗号,干着弃贤的事情。

16、字词典故“宣室”:汉代未央宫中之宣室殿。“逐臣”:被朝廷放逐的官吏。“才调”:犹才气。多指文才。(《隋书许善心传》:徐陵大奇怪之,谓人曰:“才调极高,此神童也。”)“无伦”:“伦”是同类,没有同类,无以伦比。

17、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18、首先,李商隐的这首诗是为了表达自身在晚唐昏暗的朝廷官场环境下怀才不遇的心境。

19、《贾生》一诗文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反跌手法的巧妙运用。

20、李商隐(813—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约500首诗,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直接揭露朝政腐败,特别是朋党之争及其危害的。由于作者要抒发失意的郁闷,这些诗染有浓重的感伤色彩。他的咏史诗也有很高成就,具有词微意深的效果。还有一些独具一格的无题诗,写男女恋爱时的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彷徨交织在一起的矛盾心情,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诗人还有一些抒情咏物的名篇。李商隐的诗文辞藻华美、用典精巧,尤擅长近体七律。在晚唐诗人中,其艺术成就最尚。

五、李商隐贾生一诗是如何先扬后抑的

1、另一说为杨柳提出,认为此诗当于大中二年四月间李商隐离开桂林北上后滞留荆巴时期所作。

2、贾生:指贾谊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4、当然,汉文帝既不是晚唐皇帝,也不是楚怀王。作为“文景之治”的开创作,他非常清楚人才治国的重要性和贾谊的才干。为了能够将改革措施长久落实,文帝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在贾谊二次入朝之后,“拜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刘揖是文帝的少子,自幼喜好读书,可以说是汉文帝诸子中寄予希望最大的一个。在汉文帝看来,贾谊关于巩固朝政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宜过于急迫。文帝吸取了秦朝的前车之鉴,最终做出了让贾谊对自己的继承人言传身教的决定。

5、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6、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这两句是说:贾谊才学过人,会作赋又懂军事。这里,诗人以贾谊自况,认为自己对解救国家的危机游刃有馀,却得不到施展才干的机会。贾生:贾谊,西汉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游刃极:游刃有馀,应付裕如。此语出自《庄子•养生主》。作赋:指有文才,贾谊著有《吊屈原赋》、《鹏鸟赋》等。论兵:指有武略。贾谊曾上书论破匈奴的军事方略。

7、后来汉景帝、汉武帝时期,朝廷频频对地方藩王做出削藩试探,并在平定了吴楚七国之乱以后,又以“推恩令”的方式加速了藩国的瓦解。至于功勋元老集团,则以名将周亚夫的冤死而烟消云散。那位颇受文帝喜爱的佞臣邓通,更是被景帝以过境采矿的罪名,罢了官、没收其全部财产,最后饿死于雅安。而当藩王、元老集团和商人势力相继剪除以后,汉朝开始在武帝的统御下抛弃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掀起了一场席卷整个东亚大陆的战略大反击。

8、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9、贾谊贬长沙,久已成为诗人们抒写不遇之感的熟滥题材。作者独辟蹊径,特意选取贾谊自长沙召回,宣室夜对的情节作为诗材。《史记。屈贾列传》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刚举行过祭祀,接受神的福佑),坐宣室(未央宫前殿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0、《贾生》一诗文辞锋极犀利,讽刺辛辣深刻,感概深沉蕴藉,却又极抑扬吞吐之妙。由于前几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又引而不发,末句由强烈对照而形成的贬抑便显得特别有力,这正是反跌手法的巧妙运用。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表面上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揭示出在深受恩遇的表象下隐藏着不遇的实质。整首诗用唱叹有致的笔调发抒警策透辟的议论,在正反、扬抑、轻重、隐显、承转等方面的艺术处理上,都蕴含着艺术的辩证法,而其新警含蕴的艺术风格也就通过这一系列成功的艺术处理,逐步显示出来。

11、关于此诗的写作年代,有两种说法。其一为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所言,“此盖至昭州修祀事,故以借慨”,意谓此诗为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年)正月受桂州刺史郑亚之命,赴昭州任郡守时所作。因李商隐时为一郡之长,故须主奉祭祀大事,于是借题发挥,创作了本诗。

12、“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3、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

14、诗名《贾生》,“贾生”即“贾谊”。这首诗涉及两个人物,一个“贾谊”,一个“汉文帝”,我们都有必要做个基本了解。

15、“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16、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17、xuānshìqiúxiánfǎngzhúchén,jiǎshēngcáidiàogèngwúlún。

18、译文: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19、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20、前席:在坐席上移膝靠近对方。

点击展开全文
梅花古诗的意思和解释 个性说说

梅花古诗的意思和解释

一、梅花古诗的意思和解释 1、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 “墙...
霜降水痕收(霜降水痕收 个性说说

霜降水痕收(霜降水痕收

一、霜降水痕收 1、到那时我与你同笑长醉三万场。不用像世俗的样子用酒来诉说离情别绪。 2、鲁迅是在什么环境下写的这首诗,其背后,又有什么故事呢? 3、孺子牛出自《左传》哀...
关于冬至的诗(关于冬至 个性说说

关于冬至的诗(关于冬至

一、关于冬至的诗 1、天时人事月相催,冬至阳光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2、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
经典爱情诗(经典爱情诗 个性说说

经典爱情诗(经典爱情诗

一、经典爱情诗 1、点上方蓝字关注世界名著每日读,陪你有品位阅读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尊敬老师的诗歌(关于尊 个性说说

尊敬老师的诗歌(关于尊

一、尊敬老师的诗歌 1、运城市盐湖区解放南路325号(运城市急救中心对面,麦来少年宫内) 2、辛丑年八月初星期五 3、释义:大家都遵从师道的话,学风自然就好了。 4、新竹高于旧竹枝...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关于 个性说说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关于

一、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1、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2、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3、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
小寒古诗(小寒古诗四句 个性说说

小寒古诗(小寒古诗四句

一、小寒古诗 1、微雨后,小寒初。满斟长寿碧琳腴。 2、那警示行人的更鼓不知在何处咚咚作响,只有那渔人的棹歌从未断绝,渔灯亮起,好似星河初上。 3、小寒大寒,冷成冰团。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