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清明古诗意思全解
1、多媒体画面呈现法,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让学生在观图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到诗歌所营造描摹的意境中,降低理解诗歌内容的难度;
2、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3、作品赏析:此词以西园为载体,以燕子为喻,描述了词人在清明时节重过西园时的所见、所忆、所感。其中,上片写现实中含回忆,实中有虚;下片继写今朝,实笔写深情。全词用字遣辞清空晓畅,淡雅静穆而情致深沉。
4、苏(shūsū)异(yìì)欲(yùyǜ)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作品赏析:黄孝迈的词流传很少,但他的词的确写得“风度婉秀,真佳词也。”这是一首伤春之词。词人通过对湘水之滨春江月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惜春不忍别的情愫。
7、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运用侧面描写,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写出了西湖风景的优美宜人。
8、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9、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
10、《清明》的作者是唐代杜牧,诗中描写的是清明节,表达了作者郁闷的思想感情。
11、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12、洒洒沾巾雨,披披侧帽风。
13、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
14、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5、第一单元知识点考点清单知识填空
16、这首诗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写得自如之极。景象十分清新,意境优美、兴味隐跃。
17、主编:徐炳奎责编:胡丽华
18、第三单元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19、你看到诗人眼中的世界,感受到他的心情了吗?让我们带着这份情感,把这首诗再读一读吧!
20、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二、清明古诗释意
1、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
2、牧童遥指杏花村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
3、含义: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诗人啊,简直要断魂了!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整首诗妙在未写清明之夜的清冷,却有它的自成一格,虽有清明,却意在纸外,写出怀春少女的幽情,一句“又是清明过了”,别有韵味,此诗取材,构思都别具一格;此诗也展现了诗人留恋美景,深恐春天将去的微妙心理,但无一字直抒胸怀,而诗人惜春之意无疑自显。
5、符fú(符号、相符、音符)
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7、故(故事)猎(猎人)洒(洒水)牡(牡丹)
8、《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9、(欢乐)的节日(阴冷)的天气(灿烂)的阳光
10、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11、清明时节,雨纷纷落下,路上的行人都忙着赶回家去,像丢了魂一样,问一下哪儿有卖酒的地方,牧童遥指杏花村。
12、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13、《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行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运用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
14、A.太阳落山时B.天刚亮时C.傍晚时分
15、课文23《海底世界》微课、知识点、练习
1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7、结合注释,理顺诗意。
18、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化身诗中的一缕风,看一看我们的诗人杜牧,在清明节的纷纷春雨中,独自一人在路旁,看着过往的行人。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吧!
19、"燕帘莺户,云窗雾阔,酒醒啼鸦。""燕帘莺户,云窗雾阔"是指歌妓舞女之所。雨中寻景不成,因而只能到莺啼燕舞的珠帘玉户消磨时光,一醉解千愁。然而醉乡虽好,难以久留,醉醒客散,只见归鸦啼鸣,人去楼空。
20、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三、清明古诗意思全解视频
1、作品赏析:这首词写清明时节的江南春色,抒发了作者南渡后孤独苦闷的心情。上片写清明多雨时节景物清冷,突出作者心情寂寥,下片写出了江南春日的勃勃生机,但无知己一同游赏,对此更令人神伤。全词写景抒情,明白晓畅,体现了朱敦儒词作的特色。
2、漆燕黄鹂夸舌健,柳花榆荚斗身轻。
3、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4、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5、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6、阅读专项练习《美丽的桥》、口语交际《趣味故事会》
7、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8、《清明》古诗的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古诗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9、与传统节日相关的古诗:
10、无论是怀念亲人的悠悠哀思,还是踏青时的喜悦欢愉,抑或是勘破生与死的豁达豪迈,总之,清明节带给我们的应该都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传承。
11、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译文: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3、译文:人生就是一趟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那匆匆过客,就如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
14、通过观看智慧作页第5小题补充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
15、(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品词析句法,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体悟诗情,读出诗味。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遵循了“受人一鱼,不如受之一‘渔’的教学理念。)
16、“谷+欠”是“欲”,“云+鬼”是“魂”,
17、作品赏析:这首词是写举子得意的情景,只是写法与作者的另外二首《喜迁莺》有别。描绘了举子们于清明雨后,骑马踏青,花光映人,绿草如茵,写得较为清丽。正如汤显祖评说:“此首独脱套,觉腐气俱消。”
18、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19、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魂”就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吗?不是的。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20、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四、清明古诗意思全解20字
1、“每逢佳节倍思亲”流传至今,不仅是指重阳节思念亲人,还指国庆佳节,普天同庆,远在他乡莘莘学子对家的思念;千百年来,这句诗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2、②“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3、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5、这首诗被编入《千家诗》,广为传诵。然而有趣的是,大部分人都误读了这首诗的意思。很多人会不求甚解的以为,路上那些欲断魂的行人就是上坟扫墓之人。而有心的读者可能纳闷,为什么前面说冒雨扫墓的伤心人,后面却突然找起酒家来?其实路上的行人正是诗人本人,他不是去上坟扫墓,而是漂泊他乡的游子。他魂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思乡,而清明时节的多雨让他的烦闷无以排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6、终令思故郡,烟火满晴川。
7、yùhúnjièjiǔmù
8、结合情境,融情于景。
9、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0、27《漏》微课、知识点、练习
11、因此,这首诗与清明扫墓无关,只是客居他乡的诗人在清明节时的乡愁。
12、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13、(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学采取了回顾旧知法,通过介绍作者,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14、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向人询问酒家哪里有,牧童远远地指了指杏花村。
15、作品赏析:这支《折桂令·客窗清明》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此曲约写于诗人五十岁左右。
16、内容考点|生字笔顺|感悟天天练
17、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18、这首诗的景物的描写、感情的抒发,无不得力于对比。不但桃花与荒冢有对比、齐人与介子推有贤愚之比,而且自然界的蓬勃春景与人生的无味黯淡也是一组鲜明的对比。
19、清明这首古诗的诗意是表达了人们对死去亲人的追死之情,祭祀的人们想要借酒向死去的亲人诉说思念之情。
20、(4)学生再读古诗,思考:①路上行人为什么会有这样低落的心情?②他的心情如何?
五、清明古诗意思全解欲的意思
1、连线,把汉字和相关读音连起来。
2、诗人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与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命运进行对照,表现出了消极虚无的思想,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慨叹和对社会不平的愤激。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4、《语文课程标准》对中段古诗词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小学中年级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通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
5、意思:清明佳节时分,桃红李白,竟相绽放,犹如笑脸。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春雷滚滚,惊醒了冬眠中的龙蛇百虫,及时的春雨滋润着郊原上柔和的草木。
6、排遣郁闷的心情。最后的“合”句中,“牧童遥指杏花村”中的“遥”写出了距离感,表达了作者想要喝酒但又不能马上得到的惆怅心境。酒家不但在遥远的地方,而且在一个“杏花村”里。这里的“杏花村”不一定是一个专有地名,
7、检查学生自主学习诗歌情况。
8、这首曲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诗人先从窗外的一角春景领起,转入“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实已显现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状。
9、作品赏析:世人皆知,《踏莎美人》这样的词牌名,恐怕难见。这是纳兰性德的好友顾贞观的自度曲,一半《踏莎行》,一半《虞美人》,颇为不俗。
10、清明》古诗的意思: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清明》古诗原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1、石马立当道,纸鸢鸣半空。
12、测试卷及答案试卷及答案一测试卷及答案二
13、作品赏析:开句"万点猩红将吐萼",正是花苞初放的喜人姿色,它"嫣然迥出凡尘",有着非同凡尘的丽姿、质。两句描写,把这株刚从"古寺"移来园中种植的海棠,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同丈夫(奕绘)共种海棠的欣喜之情。
14、千门万户曈曈日,只把新桃换旧符。()
15、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16、全词情致缠绵、委婉,用语清新优美,浑然天成,在运意遣词上的虚实结合,景物描写上静景"嫩阴绿树"、动景"燕子重来"和"风帘絮"交织,满蕴情思。其中,"嫩阴绿树"化静为动,赋予绿树蓬勃生机,意象幽美恬静;"风帘絮"化动为静,在柳絮飘飞之后,便是一派静穆的意境。同时,此词风格清疏流快,这与全词未举僻典、未用险丽之词有关,也与章法的上片今中含昔、下片言今日的脉络井井有关,还与在转接提顿处用虚字勾勒呼应以显明其意有关,如"正是春留处"的"正是"一词。
17、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18、交流讨论识字生字的方法
19、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2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项测试卷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