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词鉴赏
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
4、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5、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6、绿色的杨柳树夹杂在御河两岸,看似恬静的环境反衬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不舍。且首句是远望所见,第二句是近观所见。在远与近的距离感中,诗人送友的踽踽长街的身影得以体现,衬托出舍不得惜别却又不得不分别的心情。
7、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8、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9、再次落第,孟郊没了心绪,又牵挂母亲,便辞别同伴回家。母亲裴氏看到他失魂落魄的样子,并未过多斥责,而是接过孟郊的旧衣服替他缝补。
10、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11、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12、你若要归山无论深处浅处都要去看看;要尽情地赏玩山峦沟壑的清净秀美。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暂时游了游就匆匆出山。
13、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14、译文:遇见北去的驿使就去折梅花,托他带花带给身在陇头的你。江南没有好东西可以表达我的情感,姑且送给你一枝报春的梅花以表春天的祝福。
15、“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严冬阻挡不了春天到来的脚步,深雪又怎能埋藏梅花的芬芳气息?颂扬了梅花坚贞不屈的精神,诗人以颂赞梅花的口吻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思想。
16、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故称“董大”。
17、诸葛丞相的祠堂去哪里寻找?锦城官外翠柏长得郁郁苍苍。
18、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19、赏析: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20、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二、古诗词鉴赏
1、●高中数学100个高频考点,高考复习必备神器!可领打印版
2、《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会去娱乐唱歌。孔先生仁厚,自然做不出这种哭完死者随即欢歌的不近人情的举止。
3、题型解析:第(1)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应重点关注这两首诗的四句。第(2)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两首诗都是先景后人、以景衬人,这一相同点不难看出;白诗采用了细节描写(“欲语低头笑”),也属显而易见,较难的是“张诗后两句采用了白描手法”。
4、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
5、玉笛休三弄,东君②正主张。
6、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7、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8、第自然就是看内容,以及内容的拔高——意境了。这其中还包括了各种修辞手法对意境的凸显,也就是说咱们先看写的是什么,然后就要看写得好不好了。
9、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
10、“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
11、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12、此诗描写了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显示了一种动态美。
13、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14、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15、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6、本诗是回忆情人晓镜中残妆慵懒的可人情态。诗人同韦丛结婚,二人恩爱无比,这首诗是“思”情人一夜恩爱晓起后残妆慵懒的动人情态。
17、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8、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日光。
1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0、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古诗词鉴赏题及答案
1、元二:姓元,排行第作者的朋友。
2、摄诗文艺店今日好书推荐
3、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5、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6、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7、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8、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9、贞元八年,在母亲的支持鼓励下,孟郊赴京赶考,无奈考试名落孙山。孟郊写诗抒发愁绪,你们看到的是好景春花,我却像被霜打的叶子一样垂下了头:
10、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11、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12、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13、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14、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15、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6、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17、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18、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19、名句赏析类: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20、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四、古诗词鉴赏论文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3、如果你还能表达出来,那么就是一篇极佳的赏析文章了。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5、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季的边境传来孤雁的哀鸣。
6、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7、语文特级教师,长期从事高三教学、教研工作,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和实践等方面有独到建树。
8、●高中数学必修5常用公式及结论总结,超级干货!建议高中生人手一份
9、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10、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11、|编辑:东方朔的编贝齿
12、人有生必有死,即使死得早也不算短命。这是贯穿全诗的主旨,也是诗人对生死的看法,乃是作者大彻大悟之言,人一断气,一切了无所知。生前荣辱,身后评价,大可不必计较。
13、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1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5、这首诗是一场姗姗来迟的回应和酬答,是中年游子和老年母亲心灵的相遇,是世间母子最深情的表白。
16、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17、诗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18、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言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风趣,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情的画面。
19、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20、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
五、古诗词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1、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通过描述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
2、贞元九年,孟郊应进士试,再下第。此时泪眼看花,彻夜难以入梦。他再次提笔写下了心中的辛酸:
3、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4、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5、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6、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7、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山之所以“空”,是因为杳无人迹。“不见人”三字,将“空”具体化。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通常情况下,山中尽管无人,但不会无声。“但闻”二字将瑟瑟风声、潺潺水声、唧唧虫声、啾啾鸟声统统排除开,只听见偶尔传来的几声“人语响”。表面上看,这几声“人语响”似乎打破了寂静,其实,一阵人语响过以后,空山又回到了万籁俱寂的境界之中。
8、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二句)、颔联(四句)、颈联(六句)、尾联(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9、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0、而我独何事,四时心有违。
11、穿:磨破。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12、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
13、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1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6、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7、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8、(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神似)
1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