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翻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3、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4、翻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6、(译文)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7、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②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9、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10、③[好(hào)]喜爱,爱好。
11、试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行孝道的,只晓得说能够养爹妈。可是你看狗啊马啊,我们也都能把它们养起来。没有孝敬心,怎么区别这两种养呢?”
12、哀公问於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3、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4、(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15、(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16、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7、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18、试译:鲁哀公问孔子说:“怎么做才可以服众?”孔子回答说:“推举正直的人来管理邪佞的人,老百姓就服;重用邪佞的人来支使正直的人,老百姓就不服。”
19、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20、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二、论语第一章
1、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
2、(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4、试译:孔子说:“禘祭大礼,从开头献酒完毕后再往下,我就不想看下去了。”
5、自汉代以来,便有不少人注解《论语》。它与《孝经》都是汉初学习者必读之书,是汉人启蒙书的一种。汉朝人所注《论语》,已亡佚殆尽,今日所残存的,以郑玄注为较多,因为敦煌和日本发现了一些唐写本的残卷,估计十存六七;其他各家,在何晏《论语集解》以后,就多半只存于《论语集解》中。《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就是用的何晏《集解》,宋人邢昺的《疏》。至于何晏、邢昺前后还有不少专注《论语》的书,可以参看清人朱彝尊《经义考》,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和吴检斋(承仕)《疏证》。
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7、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①?人而不仁,如乐何?”
8、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9、(译文)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
10、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11、寓意: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得到提升。
12、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13、子②曰:“学而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学而⑦》)
14、④[愠(yùn)]生气,恼怒。
15、(译文)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6、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17、18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18、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19、试译:孔子说:“用政令训导人,用刑法统制人,老百姓就力求免遭刑罚,却没有廉耻心。用道德教导人,用礼仪规范人,老百姓就会有廉耻心,还会主动匡正自己。”
2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三、论语十二章原文
1、(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2、论语十二章全文翻译如下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sōu)哉?人焉廋哉?”
5、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又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6、试译:孟懿子问怎么行孝。孔子说:“不要违背。”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在车上告诉樊迟说:“孟孙问我怎么行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樊迟问:“什么意思?”孔子说:“父母在世,如礼服侍;父母过世,如礼安葬,如礼祭祀。”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9、译文:孔子说:“知道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1、试译:孔子说:“《关雎》这套曲子,快乐而不放荡,哀愁却不伤痛。”
1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6)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14、(注释)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15、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
16、好的文学作品和科学定理一定具有普遍性,能够接受事物发展的本质。一部经典,流传的越久,彩球,有可能在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传承下去,继续发挥它的价值。就如同常青树,总是会长出新的叶子。
17、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试译:孔子说:“一边效法圣贤如何做人做事,一边适时实习诵习,不也高兴吗?朋友同学远道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理解自己,心里却不怪人家,不也算个君子吗?”
18、一部经典作品,必然包含了某种接近“事物本质”的东西,也就是某种根源性的东西,所以是世间千殊百异的人、事、物,最后都可能和这个根源性的东西发生共振。
19、而:转折连词,却顺承连词,不译
20、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四、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3、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
4、说同“悦”,愉快。
5、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7、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8、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10、(译文)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11、(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1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3、(注释)(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做。
14、说: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5、道理:要注重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
16、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17、★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18、《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
19、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mò),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20、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五、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君子食无求饱朗读
1、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2、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3、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5、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6、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7、习,古义:();今义:()
8、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
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0、(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
12、参考资料:论语百度百科
13、18子张学干(gān)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14、12子曰:“君子不器。”
15、《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
1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7、学以致用,非现学现卖
1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9、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20、1孔子谓季氏,“八佾(yì)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