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纪事(书林纪事文言文启示)

时间:2023-04-1601:12:56 书林纪事(书林纪事文言文启示)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书林纪事

1、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2、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在中国书法史上,唐太宗李世民以首创行书刻碑而著称于世。著名的《温泉铭》,便是其以行书入碑的代表作。

3、行书五言诗轴纸本,纵200厘米、横59厘米

4、极感远意——黄庭坚手札大全

5、多才多艺的书法家李煜.从皇帝的龙座上摔下来.到身为囚虏服牵机药而死.是李后主的悲剧.但他善诗文、工音乐、精书画.于词一道堪称圣手,在书法方面也有才能。在书法创作、书法理论方面,他都有遗迹流传后世。

6、(4)甲子:天干第一位,这里画甲子指练习书法。

7、清何凌汉《东方朔赞》册页选二湖南省博物馆藏

8、隋文帝杨坚不但是政治家,而且精通书法。他的书法用笔灵动,格调高古,笔画穿插清爽悦人神志,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无须故作惊人笔,写得性灵品字高”,颇有魏晋风范。

9、《行书五绝诗轴》洒金笺18×2厘米

10、往期经典(直接点击标题可进入浏览)

11、董倚桥,字兰溪,号灵湖,别署巧工司马。一九七四年生,山东莱阳人,现居北京。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供职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著有《小铁如意馆琐语》《灵湖诗稿》《枕砚寻梅书法集》等。

12、有一段提及世人爱何绍基书法的故事:“据《蜀海丛谈》载:‘(绍基)在学使任内阅试卷时,所加批条,无一不为人窃去,大有常熟老人求张伯英判状之风。公乃改为无论试卷之优劣去取,悉以一字赅括之,乃窃者仍如故。且因仅书一字,更觉不苟见者,益爱莫能置。’”文中另有一段记载了《清稗类钞》上的一段轶事:何绍基由于太清廉,“所蓄童仆。无月给,遇年节,则随意书楹联若干予之。童仆持之出,售于人,辄得数十金”。这也从侧面看出何绍基作品是非常受欢迎的。

13、=====点赞即是布施|分享传递智慧|=====

14、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主体,完整地叙述一个历史事件始末的体裁形式。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本末》就采用了这种体例。纪事本末体,既不同于编年体之以纪年为主,也不同于纪传体之以传人为主,而是以记事为主,把历史上的大事,详其首尾,集中表述其过程。无论是编年体还是纪传体,在记事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纪事本末体克服了编年体记事分散和纪传体记事重复的缺点,在编年、纪传、政书三体之外又创立了一种新体裁,从而为史学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1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何绍基的书品、人格重新得到书法爱好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在其研究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一方面是因为可供研究文献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关于何绍基的一手材料也越来越高频率地被共享。本文以何绍基作品中体现的几个现象为依据,试图还原何绍基其人、其书的真实面貌,以飨读者。

16、(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石开先生访谈(下)

17、清何绍祺行书七言联湖南省博物馆藏

18、关于何绍基书体的评论,一般认为行书为第而篆隶则评价较少,且评价不一。一来篆隶与楷行比作品数量较少,二来大家认定何绍基晚年将篆隶融入行书,最后落脚点为行书中。对此,同辈好友杨翰评:“贞老书专从颜清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入神化境。晚年犹自课勤甚,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杨守敬评:“子贞以颜平原为宗,其行书如天花乱坠,不可捉摸,篆书纯以神行之,不以分布为工。”

19、陈朝始兴王陈伯茂,陈文帝陈蒨第二个儿子,文帝疼爱且器重他。当时征讨北方的军人在丹徒盗窃晋郗昙墓,盗得大批晋右将军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以及不少名贤的遗迹。事情被发觉,这些书法手迹一并被县官没收,藏于秘府之中,世祖因为伯茂喜好古物,多子赐赠,由此伯茂得以工于草隶,颇得王右军书法之神髓。

20、章帝不但精通经学,又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书法家。他尤其善草书,后世流行的“章草”,据说就是由于汉章帝的爱好而形成的一种书体。

二、书林纪事文言文启示

1、清代内廷书法,从康熙开始走向兴盛。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在位期间,重视文化建设,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大型图书。玄烨曾以擅长书法、专学董其昌的沈荃为师,受其影响,亦极其推崇董其昌的风格,将“海内真迹,搜访殆尽”。

2、康熙视董书为圭臬,社会以康熙定一尊,这一时期可以说是视董书为楷模的辉煌时刻。

3、明初时受朱元璋礼聘,被尊为“五经”师,为太子朱标讲经。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时朝廷礼仪多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辞官还乡,后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

4、可见,“草圣”的名头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来的,是克服了有限的物质条件和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才成就了后来的“草圣”。

5、于康熙十七年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是康熙帝第四子。雍正皇帝擅长汉文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最佳之作;其满文书法也很娴熟精湛。

6、三国时期的曹操是个卓越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书法上也有独到成就。“衮雪”二字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到汉中,经过栈道咽喉石门(今陕西褒城)时,看到河中景象所书,字刻于河水礁石上。“衮雪”二字表现了河水汹涌澎湃的流势,河水冲击石块水花四散溅出,水大石众,犹如滚动之雪浪,故云“衮(滚)雪”。

7、(3)答陶隐居论书:答陶弘景书,谈论书法。

8、最早称王羲之为书圣的是唐代的李嗣真,它在《后书品》中赞曰:“右军正体如阴阳四时、寒暑调畅……可谓书之圣也;若草、行杂体,如清风出袖,明月人怀……可谓草之圣也;其飞白也,犹夫雾谷卷舒,烟空照灼……可谓飞白之仙也。”“书圣”称谓,由此可见。

9、真正确立王羲之地位的人是唐太宗。唐太宗李世民是对中国书法有巨大贡献的人。他酷爱王羲之书法,同时又把南朝的文化视为正宗。开国初,他就把书法作为文治的一部分。唐太宗还亲自书写了《王羲之传论》,这是一篇为《晋书王羲之传》写的赞辞,唐太宗把王羲之与钟繇、王献之、萧子云作比较时,极大地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他称赞羲之“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为王逸少乎!”把王羲之推到了所有书法家之上。帝王为书法家传论,在历史上十分罕见。由于唐太宗大力倡导,王羲之书法成了书法正宗,普天下形成了“尊王”的风气。并对后世百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0、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11、后魏太武帝(7)始光二年,初造新字千余。诏曰,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今制定文字,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12、"守正——全国百家楷书邀请展”

13、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

14、一大批杰出的书法家应运而生,犹如颗颗明星闪烁在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星空之中,其中一颗最为明亮、耀眼,就是被后世尊称为“书圣”的王羲之。(郑阶平)

15、(4)捃拾:拾取收集。

16、元帝(7)为湘东王时,好学著书。常纪忠臣义士及文章之美者。笔有三品,或以金银雕饰,或用斑竹为管。忠孝全者,用金管书之。德行清粹者,用银管书之。文章瞻丽者,以斑竹管书之。又尝自图宣尼(8)象,为之赞而书之,时人谓之三绝。又临川王宏子正信常执白团扇,帝取题八字铭以宠之。

17、《书林纪事》的中心,是记载文征明对于书法的态度端正,刻苦认真,以至于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18、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译文:文徵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9、宋濂与刘基均以散文创作闻名,并称为“一代之宗”。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其散文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20、每日与您分享有营养的书画图文

三、书林纪事文言文

1、湖南省博物馆所藏何绍基临《道因碑》第三通后附给李仲云的信札里面写道:“从未临《道因碑》,冬间忽发此兴,每日晨起临十纸,得百八十字,汗流肱背矣,真消寒妙法也。”此通创作于何绍基五十岁,故“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的说法为误。今人在描述何绍基临《道因碑》往往将获得之时与临写之时混淆,如王启初在《何绍基临〈道因碑〉琐谈》一文中写道:“道光十一年辛卯(一八三一)何绍基三十三岁时,随侍父亲何凌汉视学浙江,于苏州获《道因碑》旧拓本,自此始至六十岁,临仿《道因碑》多通。”

2、"望岳——南岳纪游书画展

3、陈始兴王伯茂文帝(6)第二子也,世祖深爱重之。时军人于丹徒盗发晋郗昙墓,大获王羲之书及诸名贤遗迹。事觉,其书并没县官,藏于秘府。文帝以伯茂好古,多以赐之,由是伯茂大工草隶书,甚得右军法。

4、(8)宣尼:一般指孔子。

5、(2)梁武帝: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东城村)人。南朝梁开国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6、皇子的字写不好,太师和少师都是用板子打的。在皇帝众多品质中“书”不是什么绝定因素,但也是体现皇上气质的独家技艺。我们常说人如其字,看见他人的字,就能初步了解到他大致性格。那么,通过各种努力登上宝座的历代中国皇帝的字迹又是如何?下面为你一一搜罗:

7、行书论桐文设色画笺立轴226×65cm

8、帝王重视,帝王推崇的因素书法的繁荣发展,往往还伴随着一个重要的条件,即帝王喜欢书法。从东汉到宋、齐、梁、陈,共有48位帝王,就有28位帝王是书法家。帝王喜欢书法本身就是一种导向。

9、其孙何维朴记载:“(何绍基)年在济南泺源书院,始专习八分书。”何绍基在这一期间临习了大量的碑帖,对《张迁碑》尤为喜爱。除此之外,何绍基传世的临古册也颇多,如《华山碑》《樊敏碑》《张迁碑》《西狭颂》《礼器碑》,等等。

10、清代的帝王中,很多人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在清代十二个皇帝中,又以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书法最好,他们酷爱书法,其个人的喜爱与推崇对清代书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前的书法史上所未见。康、雍、乾时期,大量接触汉文化,康、雍、乾三帝身体力行,他们尊崇汉儒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将书法作为宸翰日课,而他们本人由于得到传统的训练,再加上饱览内府名帖名碑,书法造诣自然也都颇为深厚。这里撷取一部分,这些帝王圆熟流畅的笔墨,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

11、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国展学术论坛实况报道

12、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译文:文徵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3、先师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卫夫人。卫夫人(272-349)名,字茂漪,汝阴太宗李钜之妻、世称卫夫人。河东安邑(今山西复县)人。卫氏为卫门望族,世代善书,卫夫人“工书法,尤善隶书。”《笔阵图》传为卫夫人所撰。文章虽短,但涉及问题颇多,对书写工具、执笔、读帖、笔法、笔试、笔意等一系列问题。都简洁的介绍与描述,直到今天对学书者仍有启迪的作用,在书法教学上带有指导意义。关于王羲之师从卫夫人的记载很多。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称:“予少学卫夫人。”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称:“晋中书郎李无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和南帖》称:“卫氏有一弟子王逸少,基能学真书、咄咄逼人,笔试洞精,字体遒媚。”

14、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14岁的福临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15、文征明习字原文:文徵明临摹《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

16、热诚欢迎广大微友投稿,我们将在最显著的位置注明作者姓名、来源及作者。投稿信箱:331738515@qq.com

17、《行书唐诗轴》13×5厘米行书

18、承圣(0)末,魏师袭荆州,城陷,帝将降。乃聚古画法书及典籍十四万卷,遣后阁舍人高善宝焚之,帝欲投火俱焚,宫嫔牵衣得免。吴越宝剑,并将斫(1)柱令折。乃叹曰,萧世诚一至此乎,文武之道,今夜穷矣。周将于瑾(2)于煨烬(3)中捃拾(4)逸遣。得书画四千余卷,归于长安。

19、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20、对于何绍基各种书体的习书历程,虽然各位专家对何绍基早、中期有所争议,但是何绍基晚年专攻篆隶是大家普遍认可的定论。若是谈及何绍基的早年学书历程,有一点需要勘误。马宗霍在《霎岳楼笔谈》中对何绍基各阶段的学术对象进行概括:“道州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行书宗鲁公《争座位帖》《裴将军诗》,骏发雄强,微少涵停。中年极意北碑,尤得力于《黑女志》,遂臻沉着之境。晚喜分篆,周金汉石,无不临模。融入行楷,乃自成家。”其中“早岁楷书宗兰台《道因碑》”这一错误说法被很多人沿用,结合作品,我们可验证这一论述。

四、书林纪事文言文阅读答案

1、何绍基从青年时起即广泛搜集碑帖,不辞艰苦,亲自拓碑,众所周知他冒雪亲手垂拓焦山《瘗鹤铭》,《何绍基诗稿横披》也记录了何绍基拓《中兴碑》这一行为,他曾四次观摩,两次亲手捶拓《中兴碑》,并表达对颜真卿书法的赞扬。

2、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赵恒的楷书清新、俊逸、自然。运笔平正,点画厚重,遒劲而不失清秀。

3、宋孝宗书法学宋高宗,《书史会要》称“孝宗书有家庭法度”。赵昚也自称,“无他嗜好,或得暇,惟读书写字为娱”(见《书林纪事》)。《兰亭考》录高宗语,曰“先写正书,次行,次草。、赐汝,各先写五百本,然后写草书”,不过,这里的《兰亭》、《乐毅论》是宋高宗的临本,其结果是宋孝宗完全学宋高宗的字,几可乱真。而赵构的小草是学孙过庭的,少了自然活泼,多了拘束刻板。宋孝宗小草则一如其父,笔法越加单调。

4、不可能买到这么便宜的价格,除非是有什么大特销的活动。如果你想要正版的书,还是去正规的网上书店买好了。

5、清何绍基墨兰26cm×26cm湖南省博物馆藏

6、这件《闰中秋月诗帖》为“瘦金体”的典型作品之“瘦金”即有“瘦筋”的含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用笔劲健挺拔又不失妩媚,加之紧密而婀娜的结体,不但衬托出诗句本身的意境,也让人体会到浓艳而优雅的气氛。笔画带过之处,如游丝行空,缠绵飘逸,是“瘦金书”中偏于柔美的风格,在宋徽宗的书法作品中,堪称代表。此册页曾经清宋荧、乾隆内府、嘉庆内府等收藏,《石渠宝笈初编》著录。

7、若说明朝最有艺术细胞的皇帝是谁?那就非明宣宗朱瞻基莫属了,宣宗皇帝不仅是治国之能手,也在丹青、书法上独造一格,能独称“宣德宸翰”之美赞。比肩宋徽宗,只是宋徽宗荒瞀,明宣宗则是明君,一个皇帝书法、绘画好不好,并不影响他的政务,只有没有自持力之人,才会沉溺书画,不思政务。

8、赞是一种鼓励|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9、未完,欢迎订阅《荣宝斋》期刊

10、清朝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汉学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本人雅赏赵孟頫的书法,心慕手追,身体力行。游览名胜每到一处,作诗纪胜,御书刻石。

11、你说的是不是西六路与解放路十字西北角‘西安书刊批发市场’,你可以坐公交车到五路口下车,下车后向北走250米左右路西就是

12、王廙与卫夫人同源钟繇,用名天下,而钟繇又是王羲之之前最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能跟随这样两位大书法家学习书法,这是常人难以企及的,这是王羲之能成为我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得天独厚的条件。

13、提起王羲之就不得不提到《兰亭序》。在东晋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三月初四十二人雅集,作“流觞曲水”之戏,二十六人作诗。王羲之被众人首推作序,当时王羲之有点微醉。《兰亭序》手稿二十八行,共三百二十四个字。

14、梁元帝还是东湘王时,热爱学习,撰写书籍。常记录忠臣义士以及擅长写文章的人。笔分为三等,有的以金银雕饰,有的用斑竹为笔管。忠孝两全的人,用金管笔书写。德行清高纯正的人,用银管笔书写。文章高雅华丽的人,用斑竹管笔书写。又曾经自己画孔子画像,为了赞美他而书写,当时的人称之为三绝。临川王宏之子王正信常手执白团扇,元帝取题八字铭文以示宠爱。

15、武则天除精通史籍诗文之外,还精于书法。尤其精于飞白书和行草书。所谓“飞白”就是在笔画中具有丝丝露白特点的书法,难度极大,但看上去却极为高雅。武则天当年曾以飞白书把大臣姓名写出来赐给他们,有大臣就上表说:“蒙恩作飞白书,题臣等名字垂赐,跪呈宝贶(kuang),仰戴琼文,如批七曜之图,似发五神之检。冠六文而首出,掩八体而孤骞……钟繇竭力而难比,伯英绝筋而不逮。则知乃神乃圣,包众智而同归;多才多艺,总群芳而兼善。”武则天的书法造诣于此可见一斑!

16、王羲之一生先后创作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如:《近徐公帖》、《十七帖》、《姨母帖》、《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等。正因这些作品奠基了王羲之成为书圣的地位。但成为“书圣”有多少因素呢?

17、“易”与“更”。“易”与“更”再解释“改”时是相同的。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意为必定再三改动它而不感到厌烦。“三易其稿”意为三次改动原稿。上文“必再三易之不厌”,也可写作“必三更之不厌”。

18、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书学起步仍是康熙时流行的宫廷书法,后在承学各家中选定赵孟頫丰圆肥润的书法。从存世的乾隆书迹看,他的字字体稍长,楷书中多有行书的笔意,行书中又往往夹杂着草书的韵味,点画圆润均匀,结体婉转流畅,缺少变化和韵味,并无明显的成就,这或许体现出一代天子的气度,评者称其“虽有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

19、何绍基所临欧阳通的《道因碑》,与临本相比有何绍基自己的书法特征,比如在撇的收笔上,更加细长,特别是在尾部上翘,如松针一般,结构上较欧阳通更舒展和平衡,不完全是欧体的削瘦紧密。何绍基临碑非常广,且次数非常多,方法也值得今人所借鉴。

20、在这个历史时期,朝中也出现了许多非凡的书法人物,著称于世,如张照,刘墉,王文治,汪由敦,英和,还有乾隆十一子,十一阿哥永瑆等等。

五、书林纪事文言文翻译怀素居

1、傅申曾评价理宗书法:“理宗之书,在南宋诸帝中已逸出高宗书体范围,其楷书略受张即之影响,行草自成一家面貌,用笔尖利,气格不甚高迈,弄姿自喜,其书体颇易辨认。

2、清何绍基乘兴济世七言联28cm×127cm×2

3、唐太宗李世民九子。唐高宗在书法上造诣很高,他写起来隶书、草书、飞白书、楷书都很得心应手。

4、赵构政治上昏庸无能,然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入神韵,明代陶宗仪《书史会要》称:“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南末书坛,后人多效法其书迹。

5、梁武帝(2)好草书,尝答陶隐居论书(3)曰,吾少来乃至不能尝画甲子无论于篇纸,老而言之,亦复何谓。

6、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草书千字文师法怀素,笔翰飞舞,气势宏大,一气呵成。

7、(名家面对面)系列专访之一——石开先生访谈(上)

8、北魏太武帝始光二年,创造新字数千余个。遂下诏曰:小篆、隶书、草书和楷书一起并行在世间。然而典籍越有年头,在传习的过程中也就越容易产生错误,使得文体发生错误,读者难以理解意思。从今之后,朕决定全国上下都以楷书为制式字体,文章书写永远都要用楷书。

9、《书林纪事》有一段记载虽然未提到雍正书法如何,也未提到对书生书法评价,但间接表示了“见一书生颇精八法”的同时,他已然具备“八法”的素质和对书法品评的能力。他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摹仿的初学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宽辍自然、文雅遒劲、谋略深邃、格调非凡、气势宏伟,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从流传下来的墨迹看仍然受董香光影响颇深。

10、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徵明习字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符合心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同学你好,如果问题已解决,记得右上角采纳哦~~~您的采纳是对我的肯定~谢谢哦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译文:文徵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明·宋濂《书林纪事》白话释义:

11、山房写字——廖伟夫书法作品集

12、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间先后加以集中叙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于记事,方便阅读。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正式创立此种体例。

13、清何绍基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节选

14、(6)侯景:503年-552年,本姓侯骨,字万景,简文帝萧纲的女婿,太清二年(548年),发动侯景之乱,攻破建康,屠戮门阀世家,囚杀梁武帝父子。大宝二年(551年),篡位自称皇帝,国号为汉。梁元帝承制后,组织江州刺史王僧辩和东扬州刺史陈霸先,率军收复建康,平定侯景之乱。侯景逃跑后,为部下羊鹍所杀。

15、把历史定格在宋朝,你会发现,有这么五位皇帝都在书法上有很高的造诣。

16、时代因素和家族因素

17、作者: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相关练习:书林纪事之《文征明习字》阅读练习及答案

18、胡小石评何绍基篆书取法周金为篆书史上的第三大变革:“篆书,汉以前其变汉后其变三。殷人尚质,其书直,变一矣。周人尚文,其书曲,变二矣。秦改周之文,从殷之质,其书反曲之为直,所谓小篆者也,变三矣。汉魏继嗣,无所能发明。李阳冰出,化方以为圆,齐散以为整,而小篆之敝极焉。邓石如攻八分,由汉碑额以操秦篆,其书深刻,往往得李斯遗意,变二矣。何绍基晚而好篆,取笔于周金,因势于汉石,势则小篆,笔则大篆,遂易沈滞之习,变三矣。”此评价可谓非常高,不仅指出何绍基的取法比前辈邓石如更古,由汉上溯至周,且风格活泼,一改之前的沉滞。

19、清何绍基隶书横幅119cm×31cm湖南省博物馆藏

20、此幅墨迹是宋高宗以楷书书写杜甫的七言律诗(即事),又名「暮春三月诗帖」。此一诗帖以中锋书写,通幅看来章法疏朗,字体匀称、圆润,墨色统令人看来赏心悦目。杜甫这首七律的意境如画,高宗笔墨洗链,二者可说是相得益彰。诗后原来还有元代赵孟頫为此诗作的图,可惜已被人裁去。

点击展开全文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夜 个性说说

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夜

一、夜书所见古诗的意思 1、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字嗣宗,号靖逸,南宋处州龙泉(今浙江省龙泉市)人,曾在杭州西湖居住过一段时间。他的诗风淡泊清悠,耐人寻味。 2、萧萧梧叶送...
春天的古诗大全300首(春 个性说说

春天的古诗大全300首(春

一、春天的古诗大全300首 1、女足逆转夺冠,朋友圈却掀起学语文的高潮!(课件) 2、寄与东阳沽酒市,拼一醉, 3、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 4、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绿空迢迢。...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个性说说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一、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②[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2、翻译:“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3、翻译...
现代诗短诗(现代诗短诗 个性说说

现代诗短诗(现代诗短诗

一、现代诗短诗 1、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高中 个性说说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高中

一、过秦论原文及翻译 1、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 2、奋臂:振臂而起。 3、二世不实行这种办法,破坏宗庙,残害百姓,比始皇更加暴虐无道,重新修建阿房宫,使刑罚更加...
春日古诗(春日古诗视频 个性说说

春日古诗(春日古诗视频

一、春日古诗 1、31(古诗欣赏)四时田园杂兴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
描写植物的现代诗(描写 个性说说

描写植物的现代诗(描写

一、描写植物的现代诗 1、小草是脆弱的,暴风雨的袭击,闪电的轰鸣,冰雪的覆盖……总会不经意地让它受伤。但是,它会和同伴们一起对抗面前的困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