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答案
1、少女:其实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现代延伸为青年女孩,这里指小女儿。
2、.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主题?
3、☞☞☞发送A查看招生简章,发送C了解媛媛妈个人档案。
4、曰:yuē(答曰、美名其曰)
5、精神:“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刑天,象征着一种永不妥协的精神。
6、衔:xián(衔泥、衔命、衔接)
7、(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8、女娃死后化为精卫鸟,决心口衔高山上的木头去填塞大海的情节有什么积极意义?
9、答:①精卫意志坚决,不畏艰难;②精卫自不量力。
1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1、(3)溺亡;微弱(4)古诗;故事
12、你喜欢精卫吗?为什么?
13、dìwánɡnìshuǐfǎnhuxiántǔ
14、叫做;溺水,淹没;填塞;因此
15、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16、文中多为单音节词,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接近,如,“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堙”是填塞的意思;有的与现代汉语的意思有区别,如,“少女”在文中是“小女儿”的意思。
17、《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讲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去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水,化为精卫鸟,衔来西山木石填塞东海的故事,塑造了坚韧执着的精卫形象。
18、这则神话的悲剧色彩是显而易见的,但能于悲剧色彩中强烈地透出刚毅之气,给人以教育与鼓舞。个体生命的结束,并非斗争的终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神话作品表现出来的死而不屈的精神对后人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文言文):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翻译):田灯做州官时,自己规定要避讳他的名字,谁误犯了他的名字就生气,吏卒大多因此挨板子。人们不得不把“灯”叫做“火”。正月十五摆设花灯,允许民众进城观看,街上张贴布告说:“本州依照惯例,放火三日。”(讽刺意义):讽刺某些有权势的人做事存在两套标准,自私自利。
二、精卫填海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1、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淹死在东海里没有返回,就变成了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漳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黄河。
2、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3、(3)常衔西山…(用嘴叼)(4)东流注于河(向东)
4、(2)(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5、编辑|文言文阅读内容团队
6、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7、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是一则十分神奇、美丽动人的关于自然的神话。神话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的样式,是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为原始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反映了早期人类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原始人类相信万物有灵,相信灵魂不死,他们以幼稚的想象与天真的幻想,口头创作了许多浪漫而奇特的神话。
8、(4)古故:()诗()事
9、联想.由大海的浪涛卷起时,联想到那海水白色的波澜.(注:联想是从这个事物想到那个事物,两者都是实的.而想象是一者是实,一者是虚.)
10、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4课《繁星》教学视频
11、①发鸠:古代传说中的山名。②柘(zhè)木:柘树;桑树,叶可以养蚕。③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④其鸣自詨(xiā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⑤是炎帝之少女:这是炎帝的小女儿。⑥于:在。⑦堙:(yīn)填塞。⑧漹:这里,那里。
12、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在那里,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字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漳河就从这里(发鸠山)起源,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13、读通、读顺古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文的语言特点。背诵课文。
14、辨字填空,组词语。
15、请你评价一下精卫的行为。
16、帝:dì(帝王、帝都、称帝)
17、山海经指发鸠山,代词指精卫,代词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1)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2)(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这则神话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同时也赞颂了那些坚持不懈努力的人。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古代人民对于人定胜天愿望的体现,因此照着这两方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即可。
18、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19、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
20、溺:溺死沉溺溺爱溺水身亡
三、精卫填海文言文题目
1、在消息框回复:阅读训练
2、小学时期很多课文要求背诵,文言文比较难记忆,如果孩子知道了课文的意思才会更加便于记忆。所以,从今天起,中小学微课资料发起文言文阅读训练营,孩子们跟着学起来吧。
3、曰:本意是说,这里可以解释为叫作。
4、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要报仇雪恨。因此,她一刻不停地从她住的发鸠山上衔了一粒小石子,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回翔阒,悲鸣着,把石子树枝投下去,想把大海填平。不让它再去夺取别人的生命。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比喻坚持不懈的人。
5、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6、理解文言文中实词“少女、溺、故、堙”的意思。
7、答:喜欢。因为精卫具有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毅力。
8、请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
9、会认“帝、少”5个生字,会写“帝、曰”5个生字。
10、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之)脚。
11、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12、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13、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
14、《山海经》是一部古老的奇书。它反映的文化现象包罗万象,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多种学术领域,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
15、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6、游泳溺亡树枝和石块东海
17、白:告诉.益:更加.降:使……投降.3以为:把……当作.4既:已经.5使:命令6乃(乃幽武):就7乃(羝乳乃得归):才是8年级点击光明日报出版社的1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日不死.2苏武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18、学完这篇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19、为:wéi见义勇为wèi因为
20、解释句子划横线的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四、精卫填海这篇文言文选自什么
1、在加点字的正确注音后的括号内打“√”。
2、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9课古诗词三首
3、“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
4、课文非常简短,只有两句话。第一句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及身份,即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第二句前半部分交代了填海的起因:女娃到东海去游玩,不幸在海里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于是她化作了一只名叫“精卫”的小鸟。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重点,写了精卫常常衔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子来填塞东海,想把东海填平。故事充满神奇的想象,精卫的形象跃然纸上。
5、本文讲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被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往东海投小树枝、小石子,想要填平东海的故事,体现了精卫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品格。
6、《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显然并非成书于一时,也不是一个作者写的。《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7、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
8、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9、A.《三字经》B.《山海经》
10、曰:叫作。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状:形状。乌:乌鸦。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是:这。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故:所以。湮:填塞。
11、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12、选自《山海经》两个其都用作代词句子翻译(1)女娲在东海游玩溺水而不能返回所以变成了精卫.(2)经常叼西山的木头石子,来填满东海.精卫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她化成小鸟,不断地衔南山木石,填塞东海,发誓要把东海填平,仇恨极深,立志报复.意义: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13、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4、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5、喜马拉雅|搜索“柚子语文”
16、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们与环境》
17、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8、精卫填海阅读答案,仅供参考:
19、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20、代词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1)女娃去东海游泳、艰苦奋斗的精神山海经指发鸠山;指精卫,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她希望通过日复一日的努力将大海填平,同时也赞颂了那些坚持不懈努力的人、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不让它再夺取别人的生命。(2)(精卫)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征服自然。精卫填海,所以化为精卫鸟。精卫痛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代词。这则神话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夸父逐日是一种精神以及一种古代人民对于人定胜天愿望的体现,因此照着这两方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即可,用来填塞东海
五、精卫填海文言文阅读题
1、《精卫填海》讲述的是溺死的少女化而为鸟,誓向大海复仇的悲壮故事。人们在幼稚的幻想里,把精卫说成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化生的,并描述了它衔木石、填沧海、坚毅不屈、勤奋不息的壮举,表现了远古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坚定意志。
2、《山海经•北山经》;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神话中鸟的名字,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亡后的化身。
3、其鸣自詨(xiào):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詨,呼叫。
4、啼()弱()饭()街()
5、可到了初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会突然大量增加,语文学习在原来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内容上增加了很大一块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更是占有重要比例。到后来的中考、高考文言文这块的考核便成了拉开语文分数的重要模块。
6、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叫做女娃。有一次她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就再也没有回来,就化身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的树枝和石头来填海。
7、有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漹,东流注于河。翻译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8、(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9、(1)溺而不返(淹死)(2)故为精卫(所以)
10、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蟋蟀的住宅》图文讲解
1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
12、无所畏惧勇往直前临危不惧奋不顾身
13、皇帝啼叫溺水弱小返回饭菜衔着街头
14、女娃死后为什么叫精卫?(用自己的话概括)
15、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16、有一天,齐国都城里来了一个人,他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大殿前走过。这时,恰值齐宣王在大殿门口看见了,命人叫住那牵牛的人,便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那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齐宣王听了后,看了看那头牛,然后说:“这头牛本来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死,我不忍心看它因为恐惧而瑟瑟发抖的样子,把它放了吧!”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衅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严肃起来,接着说:“这样子吧,就用一只羊代替这头牛吧!”。
17、微博|搜索“学而思陈双老师”
18、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19、《声律启蒙》(朗诵视频+全文完整版)
20、三字经(全)音频+注音+注释+图文精美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