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雎赏析
1、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2、基于上海理工大学尚理国学工作室而建立
3、“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
4、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5、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诗经》以其伟大的文学成就光耀史册。而爱情——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追根溯源可追寻至《诗经》。《诗经》的作者从现实生活出发,根据现实所激发的情怀来吟咏“造文”,这样的诗作都是有感而发,具有真情实感。《诗经》中的婚恋诗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艺术成就最高。
7、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8、雎鸠德性纯良,作为一对夫妻的雌鸟和雄鸟,夫唱妇随,关关和鸣。它们表达爱情时,会选择隐蔽的地方,在有人的地方则不表现得很亲密,而当其中的一只鸟死掉时,另一只鸟就不会再寻找其他的配偶。诗人用雎鸠来比喻夫妻,希望夫妻间也能如此贞良。这是第一段要表达的意思。
9、作品中人物身份:“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生活。
10、千百年来,当我们情窦初开遇见自己心仪的女子的时候,便会吟上一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由此一个暗恋便开始了。
11、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雎鸠(jū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12、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13、正因《关雎》富有多重美感,使得这场河边的美丽邂逅流传千古。
14、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15、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以上种种特点,恐怕确实同此诗原来是贵族婚礼上的歌曲有关,那种场合,要求有一种与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称的有节制的欢乐气氛。
16、对贤才的渴求对美好事物的求
17、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8、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19、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20、诗中有许多句式相同相似的重章叠句,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关雎赏析500字
1、⑶窈窕(yǎo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2、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
3、“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
4、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5、对于《关雎》,我们再熟悉不过了。
6、《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
7、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8、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9、参考答案:景语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第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章“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主人公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而主人公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急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10、《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历经时间的考验,《关雎》这颗我国艺术宝库中的耀眼明珠,越发熠熠闪光!
11、分析:D“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是错误的。
12、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3、《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14、他配得上一位外表俊秀、
15、感谢学校宣传部和学生处曾给与的启发和支持
16、⑼悠哉(yōu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C)
18、分析:B、形容小伙子对意中人的爱慕和追求。
19、刘永,2021上班路上思得之
20、2010晚,咏歌写于无锡
三、关雎赏析论文
1、《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为中国先秦时代的民歌。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女子的外在美,又赞扬女子的内在美,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
2、《关雎》中的琴瑟和钟鼓代表什么?
3、①关关:水鸟鸣叫的声音.雎(ju)鸠:一种水鸟.
4、①关雎:篇名。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②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东方诸侯。“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③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④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形容它们的融洽。⑤好逑:等于说“佳偶”。逑:配偶。⑥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⑦寤:醒着。寐:睡着了。⑧思服:思念。服:想。⑨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⑩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5、《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6、这样一种恋爱,既有真实的颇为深厚的感情(这对情诗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平和而有分寸,对于读者所产生的感动,也不致过于激烈。
7、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8、再次,是诗歌所写恋爱行为的节制性。细读可以注意到,这诗虽是写男方对女方的追求,但丝毫没有涉及双方的直接接触。“淑女”固然没有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独自在那里“辗转反侧”,什么攀墙折柳之类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爱得很守规矩。
9、《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10、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贤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11、⑼悠哉(yōu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见《尔雅·释诂》郭璞注。哉,语气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12、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13、析:我国远古时代的诗论就提出“诗言志”说,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的思想感情。
14、⑺寤寐(wù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15、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16、赏析: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17、从《关雎》所描写的内容看,诗歌从环境、人物、情感三个维度,营造了比较富有浪漫气息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期许。
18、《关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属于《诗经》咏物言志三法案——“赋、比、兴”之一的“兴”,即从一个看似与主题无关的事物入手,引出心声,抒泄胸臆。本诗语汇丰富,如使用“流”、“求”、“采”、“友”等动词,“窈窕”、“参差”等形容词,表明了诗人的文学技巧。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19、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20、复旦大学骆玉明教授、同济大学刘强教授主编的《中华少儿诗教亲子读本》(11卷)2017年7月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适合亲子共读的一套诗歌丛书。孩子可从5岁读到18岁。由刘强教授率领团队历时两年完成。每一分册都有相关的对该时期的诗歌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诗人编写,值得信赖。我参与写作了第一卷《诗经选》,欢迎垂注。
四、关雎赏析论文2000字
1、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2、《关雎》出自《诗经•国风•周南》,为中国先秦时代民歌。是《诗经》的首篇,又为十五国风第一篇。《关雎》篇名来自诗歌首句中的“关雎”二字。《诗经》中的诗歌,每篇篇名都用首句的一字、二字或几字作为诗题。因为原诗并无篇名,全是后人拟加的。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3、儒家涵养德,婆心似老母。
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朱熹《诗集传》)。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①起情,②营造作品气氛,③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④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6、在艺术手法上,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兴”的作用固然在起头,但它往往含有联想、象征、寄寓、烘托、渲染等意味,艺术效果非止一端。例如首节句以雎鸠鸟的相向合鸣,成双成对,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三节,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7、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8、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9、胡适曾经就在《谈谈诗经》里说到:“《关雎》完全是一首求爱诗,他求之不得,便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这是描写他的相思苦情。
10、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
11、左右流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12、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善良美丽的少女,公子帅哥喜欢他。
13、出处: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国风·周南·关雎》。
14、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近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15、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
16、对爱情冲昏了头脑不成熟的恋爱观
17、禅具大智慧,祛除诸迷雾。
18、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19、《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20、讲爱情的美好朦胧的爱情
五、关雎赏析100字
1、这是一首劝导君子娶妻要兼顾美貌和德行,以及夫妻相处之道的诗歌。
2、首先,它所写的爱情,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婚姻目的,最终又归结于婚姻的美满,不是青年男女之问短暂的邂逅、一时的激情。这种明确指向婚姻、表示负责任的爱情,更为社会所赞同。
3、在我们的常识中,它就是一首爱情诗,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今天也常用它来形容男欢女爱。
4、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5、在和谐可亲的琴瑟声中,
6、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7、这句话中的《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写君子追求淑女的情状,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8、(《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305)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9、提升我价值,修身天下沐。
10、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1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12、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主要表现为(比兴)和(重章叠句),在情感特质上主要表现为以礼节情,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13、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
14、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15、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16、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
17、古代男子心中的女子形象对女孩的追求
18、《关雎》的内容很单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19、中国古代借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0、儒家认为夫妻关系很重要,孔子把它列为《诗》的首篇,是有很深的含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