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赠刘景文(爱上古诗赠刘景文)

时间:2023-04-1700:45:19 古诗赠刘景文(爱上古诗赠刘景文)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古诗赠刘景文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写景诗,但是从标题和第三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来断,这更是一首勉励好友而且自勉的作品。

2、雨盖:旧称雨伞,诗中碧玉荷叶舒展的样子。

3、jú cán yóu yǒu ào shuāng zhī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写对朋友敬佩之情诗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之。赠刘景文/冬景作者: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注释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5、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因此如果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6、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7、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因为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因为它有挺拔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格。

8、(学古诗)剑客——贾岛

9、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10、最 是 橙 黄 橘 绿 时。

11、菊 残 犹 有 傲 霜 枝。

12、④君:文中指你,指刘景文。

13、(学古诗)稚子弄冰——杨万里

14、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景文时,刘景文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15、你一定要记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16、③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17、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18、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

19、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0、(学古诗)问刘十九——白居易

二、爱上古诗赠刘景文

1、我们一起帮助孩子学好语文吧!

2、荷花败落,叶子已经不像之前那样如雨伞般挺括;菊花枯残,但幸好还有花枝傲立寒霜中。

3、(学古诗)秋浦歌——李白

4、诗人的高明还在于,他不是简单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

5、(学古诗)题乌江亭——杜牧

6、什么是爸爸?什么是妈妈?两张图感动上亿人

7、(学古诗)登鹳雀楼——王之涣

8、(学古诗)山中问答——李白

9、(学古诗)相思——王维

10、(学古诗)望江南——温庭筠

11、赠(zèng)刘(liú)景(jǐng)文(wén)北(běi)宋(sòng)·苏(sū)轼(shì)荷(hé)尽(jìn)已(yǐ)无(wú)擎(qíng)雨(yǔ)盖(gài),菊(jú)残(cán)犹(yóu)有(yǒu)傲(ào)霜(shuāng)枝(zhī)。一(yī)年(nián)好(hǎo)景(jǐng)君(jūn)须(xū)记(jì),正(zhèng)是(shì)橙(chéng)黄(huáng)橘(jú)绿(lǜ)时(shí)。

12、(学古诗)登飞来峰——王安石

13、从事英文教学十余年研读万千中英文绘本读物为孩子们选好书、读好书是我的热爱和乐趣欢迎收听荔枝电台

14、《赠刘景文》描写的是秋末冬初的季节。《赠刘景文》是宋代苏轼的诗作,全诗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根据“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句可以看出,荷花已经凋谢了,连那擎雨的荷叶也已经枯萎,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据此推断,是在秋末冬初的季节。

15、(学古诗)劳劳亭——李白

16、(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李白

17、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18、hé jìn yǐ wú qíng yǔ gài

19、(学古诗)雨晴——王驾

20、目前5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三、古诗赠刘景文

1、(学古诗)游子吟——孟郊

2、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3、其文汪洋恣肆,豪迈奔放,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其诗题材广阔,清新雄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扩展资料《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4、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5、(学古诗)竹石——郑燮

6、(学古诗)咏柳——贺知章

7、(学古诗)敕勒歌——南北朝·乐府诗集

8、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译文冬天,荷花谢了,已经看不见像雨伞一样撑起的荷叶;菊花谢了,还有剩下不怕风吹霜打的枝条。人们都说:冬天怎么比得上花儿红草儿绿的春天。可是,你往结了果子的树上看看,橙子黄,橘叶绿,这不是一年里最美丽的景色吗?

9、yì nián háo jǐng jūn xū jì

10、言外之意是用这个时节,来比喻朋友刘景文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正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他及时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11、这是因为,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可或缺的。

12、(学古诗)虞美人·听雨——蒋捷

13、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

14、ancientpoetry

15、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16、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17、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18、(学古诗)八阵图——杜甫

19、⑤盖:文中指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20、(学古诗)绝句两首——杜甫

四、古诗赠刘景文的朗读视频

1、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冻寒冷,坚强不屈。

2、《赠刘景文》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是:抒发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原文:赠刘景文/冬景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橙黄橘绿时:橙子发黄、橘子尚绿的时候,联系生活可知,这里指秋天。

4、(学古诗)春夜喜雨——杜甫

5、(学古诗)独坐敬亭山——李白

6、(学古诗)雁门太守行——李贺

7、(学古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8、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赠刘景文》赠刘景文古诗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此诗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在杭州见刘时,刘已五十八岁。经苏轼向朝廷竭力保举,刘才得到小小升迁。不想只过了两年,景文就死去了。苏轼感刘人生坎坷遭遇,应当时景色作此诗作。《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9、⑤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10、(学古诗)赤壁——杜牧

11、(学古诗)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2、③傲霜:文中指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13、古诗《赠刘景文》停顿划分如下: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这样划分的原因是,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1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一作:正是)

15、(译文) 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

16、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17、(学古诗)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8、(学古诗)舟过安仁——杨万里

19、《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

20、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五、古诗赠刘景文宋苏轼

1、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2、(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李白

3、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

4、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因此宋人胡仔以之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中“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两句相提并论,说是“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5、(学古诗)卜算子·咏梅——陆游

6、残荷叶败菊花残,只剩下了寒霜中挺立的老枝。

7、(学古诗)易水送别——骆宾王

8、(学古诗)对酒——秋瑾

9、《赠刘景文》宋代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描写了荷败、菊残、橙黄、橘绿四种景物。

10、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1、(学古诗)明日歌——钱鹤滩

12、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3、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14、(学古诗)诗经.采薇——第六章

15、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6、(学古诗)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17、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8、①刘景文:刘季孙(1033~1092),字景文,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宋仁宗嘉祐间,以左班殿直监饶州酒务,摄州学事(《石林诗话》卷下)。宋哲宗元祐中以左藏库副使为两浙兵马都监。因苏轼荐知隰州。仕至文思副使。七年,卒,年六十。博通史传,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所得禄赐尽於藏书之费。事见《东坡全集》卷六三《乞赙赠刘季孙状》、《东都事略》卷一一《刘平传》。

19、(学古诗)渔歌子——张志和

2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点击展开全文
夜书所见古诗(夜书所见 个性说说

夜书所见古诗(夜书所见

一、夜书所见古诗 1、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夜书所见》 3、心驰神往,远近互动。诗人因身受寂夜孤单之苦,而产生眷恋远方亲人之心。虽身在千里之...
春分的古诗(春分的古诗 个性说说

春分的古诗(春分的古诗

一、春分的古诗 1、牛侬惊力直,蚕妾笑睢盱。 2、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3、従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4、油壁青骢,争踏武陵春。 5、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6、《春分...
天问屈原(天问屈原古诗 个性说说

天问屈原(天问屈原古诗

一、天问屈原 1、承受天命登位称帝,什么道理受人敬仰? 2、《天问》是《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是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是从作品的构思到...
含有花的诗句(含有花的 个性说说

含有花的诗句(含有花的

一、含有花的诗句 1、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李重元《忆王孙·春词》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带花的诗句(带花的诗句 个性说说

带花的诗句(带花的诗句

一、带花的诗句 1、友情提示:此平台由中学语文教师王补平创办,目前已有20万人关注,真诚地邀请你加入这个大家庭!点击文章标题下面蓝字“王补平”,即可免费订阅,海量学习资...
关于春的古诗(关于春的 个性说说

关于春的古诗(关于春的

一、关于春的古诗 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2、攀条摘香花,言是欢气息。 3、(赏析)此首诗抒写得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
核舟记翻译及原文(核舟 个性说说

核舟记翻译及原文(核舟

一、核舟记翻译及原文 1、第一小层(第2段)先介绍“核舟”的体积,接着写舟的中间部分即船舱。其中,重点是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细;“启窗而观”,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