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叔同诗词
1、昨夜星辰人倚楼,中原咫尺山河浮。
2、四十(玉连环影·为夏丏尊题小梅花屋图)
3、李叔同与许幻园宣扬民权思想,提倡移风易俗,宣传男女婚姻自主。一度成为社会风口浪尖改革潮中的一份子,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称帝、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变幻。
4、(作者原注):《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也。今年丙午在津门作。
5、创作历史:十九世纪美国音乐家J·P·奥德威作有一首歌曲《梦见家和母亲》,后来《梦见家和母亲》流传到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以原歌的曲调(可能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
6、愿将天上长生药。医尽人间短命花。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7、感慨沧桑变,天边极目时。
8、③相因:相袭、相承;相互依托。
9、③自分:自料、自以为,自己估量自己。《汉书·苏武传》:“自分已死久矣!”
10、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作为高僧书法,弘一与历史上的一些僧人艺术家存有差异,如智永和怀素,尽管身披袈裟,但似乎他们的一生并未以坚定的佛教信仰和恳切实际的佛教修行为目的,他们不过是寄身于禅院的艺术家,“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这完全是艺术家的气质与浪漫。
1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12、妙莲华开大尺弥勒松高腰十围。
13、已矣!春秋其代序以递嬗兮,俯念迟暮。荣枯不须臾,盛衰有常数;人生之浮华若朝露兮,泉壤兴衰;
14、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15、李叔同《送别》全文意思:
16、镜华水明。当体非真。如是妙观。可谓智人。
17、忆春风之日暝,芬菲菲以争妍;既乘荣以发秀,倏节易而时迁。
18、陌上青青草,楼头艳艳花。洛阳儿女学琵琶。不管冬青一树属谁家,不管冬青树底影事一些些。
19、(作者原注):“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前年五月,南社同人雅集湖上,如识先生。
20、功德难。思迥共众生。归命阿弥。
二、李叔同诗词作品
1、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2、纷,纷,纷,纷,纷,纷……惟落花委地无言兮,化作泥尘。
3、杜宁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外无芳草。
4、非三而说三。了三即是一。亦未可云同。那复分别异。
5、世间学问义理浅。头绪多,似易而反难。出世学问义理深。线索离难而似易。线索为何,现前一念心性应寻觅。试观心性,在内欤?在外欤?在中间欤?过去欤?现在欤?或未来欤?长短方圆欤?赤白青黄欤?觅心了不可得,便悟自性真常,是应直下信入,未可错下承当。试观心性,内外、中间、过去、现在、未来、长短、方圆、赤白、青黄。
6、三十六(南南曲·赠黄二南君)
7、二十四(为沪学会撰“文野婚姻新戏册”既竟,系之以诗)
8、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
9、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10、题王梦惺居士文稿
11、此中消息有盈朒,春梦一觉秋风寒。
12、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边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3、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4、1913年受聘为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后改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1915年起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并谱曲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1942年10月13日,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15、皎皎昆嵛,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华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16、李叔同是现代艺术教育的一颗流星,划过星夜,方有今日璀璨。他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组织了第一个话剧团体。1907年,李叔同于春柳社反串演出“茶花女”一剧。时年28岁。他是近现代的音乐启蒙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
17、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
18、《送别》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19、《悲秋》(清)李叔同西风乍起黄叶飘,日夕疏林杪。花事匆匆,梦影迢迢,零落凭谁吊。镜里朱颜,愁边白发,光阴催人老。纵有千金,纵有千金,千金难买年少。
20、李叔同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三、李叔同诗词佳句
1、1908年(戊申光绪三十四年)29岁退出春柳社,专心致力于绘画和音乐。
2、李(圆净)。丰(子恺)二居士。发愿流布护生画集。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每画一叶。附白话诗选。录古德者十七首。余皆贤瓶闲道人补题。并书二偈。而为回向。
3、③□□□□:此四字不明,《弘一大师全集》同,目前未见相关考证资料。
4、第二节,亦是白描手法,“风”“柳”“笛声”“夕阳”“山”勾勒出了傍晚之时的景致。晚风吹动着杨柳,仿佛在催促着临行之人;“柳”字谐音“留”,蕴藉着深沉的不舍之情意。晚风也吹送着笛声,笛声于是稀稀落落地传来。我们不禁会想起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那首《春夜洛城闻笛》,笛声呜咽,相思之声,在夜空中回荡。
5、富贵终如草上霜:荣华富贵和草上的霜一样,不会长久,终将会烟消云散。
6、1922年(壬戌民国十一年)43岁正月初在家发妻(俞氏)病故于天津本宅,俗家仲兄文熙来信嘱其返津一次,因故未成行。仍居庆福寺。
7、自是中郎精妙术,大名传遍沪江涯。
8、今再展玩。为缀小词。时余将入山坐禅。慧业云云。以美荷花。亦以是自劭也。丙辰寒露。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9、一壶浊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10、(作者原注):庚子初夏,余寄居草堂,得与幻园趄夕聚首。曩幻园于丁酉冬,作二十岁自述诗,张蒲友孝谦为题词云:无真非幻,无幻非真。可谓深知幻园者矣。李成蹊。
11、李叔同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35岁那年入“西泠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印赏印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对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23)
12、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13、李叔同六七岁时,开始跟着年长自己12岁的兄长文熙读书,并学习日常礼仪。文熙对他督教甚严,日常功课不得马虎,应对进退也不得稍越礼仪。他小小年纪便受到如此严格的教育,无疑会使他的天性受到压抑,但对他养成严肃认真的习惯却大有好处。他日后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的好习惯。
14、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15岁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是年诵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句。而且,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内心“反叛”的种子也开始萌芽。他对兄长从小要求他刻苦用功学习的经国济世的“正经”学问不那么热衷了,却对唱戏这种“贱业”产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去戏园子看戏,成了铁杆票友,有时还客串某个角色。他对伶人杨翠喜很是欣赏,每天晚上都去“天仙园”为她捧场,散场后,提着灯笼陪她回家。他还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使杨翠喜的艺术修为大大提高。跟杨翠喜交往,或许是他的初恋,可惜,这个女子后来被卖入官家,几经周折,又嫁作商人妇。李叔同一片痴情,化作闲愁万种。(2)
15、文字联交谊,相逢有宿缘。
16、文采风流四座倾。眼中竖子遂成名。某山某水留奇迹。一草一花是爱根。休矣著书俟赤鸟。悄然挥扇避青蝇。众生何用干霄哭。隐隐趄庭有笑声。
17、凡来寺发心出家、发心做义工的善男子善女人,须厨房习劳培福与禅诵礼佛考察相结合。
18、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
19、灵岩中兴。厥惟二老。缵述有人。绍隆永保。
20、西泠华严塔写经题偈
四、李叔同诗词送别
1、1日,首以“李哀”之名在东京首次参与日本名士组织“随鸥吟社”之雅集。1906年9月29日,以“李岸”之名注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与同学曾延年(孝谷)等组织“春柳社”,此乃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创始人之一。从川上音二郎和藻泽栈二朗研究新剧演技,艺名“息霜”。是年曾回天津,有《喝火令》一词记己感慨。
2、鼠子胆裂国魂号,断头台上血花紫。
3、还有一次,徐悲鸿先生又去看望弘一法师,他看见一只猛兽在法师跟前走来走去,没有伤人的意思,徐先生觉得很奇怪,便问:“此兽乃山上野生猛兽,为何在此不伤人?”法师说:“早先它被别人擒住,而我又把它放了,因此它不会伤害我。”(29)
4、四十二(题陈师曾荷花小幅)
5、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四句是友人的回答。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为成就大众亲近祖师道场修行,鸡足山虚云寺及虚云寺尼众院千佛阁,常年接受佛弟子善男子善女人申请来寺发心出家、做义工。
7、1929年(己巳民国十八年)50岁正月,自南安小雪峰至厦门南普陀寺,居闽南佛学院,参与整顿学院教育。春,返温州,途经福州,在鼓山涌泉寺藏经阁发现《华严经疏论纂要》刻本,叹为稀有,发愿刊印。9月,在“晚晴山房”小住,10月重至厦门、南安,与太虚法师在小雪峰寺度岁,并合作《三宝歌》。是年2月,《护生画集》第一份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50幅护生画皆由大师配诗并题写。大师在跋中曰:“我依画意,为白话诗;意在导俗,不尚文词。普愿众生,承斯功德;同发菩提,往生乐国。”并云:“盖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是年,夏丏尊将所藏大师在俗时所临各种碑帖出版,名《李息翁临古法书》(上海开明书店)。是年,仲兄李文熙卒,年62岁。(15)
8、1918年(戊午民国七年)39岁春节期间在虎跑寺度过,并拜了悟和尚为其在家弟子,取名演音,号弘一。农历七月十三日,入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出家前,将所藏印章赠西泠印社,该社创始人之一叶为铭为凿龛庋藏,并有“印藏”题记:“同社李君叔同,将祝发入山,出其印章移储社中。同人用昔人‘诗龛’、‘书藏’遗意,凿壁庋藏,庶与湖山并永云尔。戊午夏叶舟识。”九月,入灵隐寺受比丘戒。十月,赴嘉兴精严寺小住。年底应马一浮之召至杭州海潮寺打七。(8)
9、故国鸣鷤鹆,垂杨有暮鸦。江山如画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纱。陌上青青草,楼头艳艳花。洛阳儿女学琵琶。不管冬青一树属谁家,不管冬青树底影事一些些。
10、《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在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画面;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心灵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其实不然,是文字重复而意蕴升华:经历了“送友离别”,而感悟到人生短暂,犹如日落,充满着彻骨的寒意。
11、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12、出家前夕,李叔同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
13、本诗是李叔同先生于1900年夏天作于上海城南草堂,其时二十一岁。1900年3月15日,李、许等五人假许园小宴,金樽对酒,诗文唱战,余兴未阑,遂正在园内悦来照相馆合影,并各有诗词纪事。幻园仿其师王韬正在徐园摄有《海天五友图》之例,谓之《天边五友图》(《幻园居士条记》)。李叔同以“成蹊”之名书题于《天边五友图》之上,可睹各人是如斯情投意合。年夜概便是此次散会,决议倡议“上海书画公会”。
14、李叔同是著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15、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飘蜀酒尽馀欢,今宵别梦寒。
16、此诗又名《赠谢秋云》,最初发表于日人森槐南、大久保等人主编的《随鸥集(1906年第24编)上,署名“李哀”。1918年又刊于浙江第一师范《校友会会志》第16期上,题为“七月七夕重有感”。关于此诗的写作时间,弘化社编的《弘一大师全集》写作是1902年,而“万维文库”则认为是1904年(光绪三十年)。林子青在《弘一大师年谱》“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大师二十三岁”写道:“是年各省补行庚子科乡试,师亦赴浙江应试,报罢后,仍回南洋公学,于课余之暇,并担任某报笔政。(中略)是年七月七夕过名伎谢秋云妆阁,有感赋诗以谢。”说明此诗当写于1902年七夕节的晚上,写作地点为谢秋云的妆阁之处,当时谢秋云对李叔同格外礼遇,李遂作此诗以酬谢之。
17、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悉千缕。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谁道销魂,心意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
18、亭亭菊一支,高标矗晚节。
19、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
20、“怡情醉管弦”——孤山归来,顾曲于湖上歌台。
五、李叔同诗词作品赏析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2、②烟霞侣:以烟霞为侣,指性好山水,与山水为伴侣。唐白居易《祇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诗:“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清孙枝蔚《清明日泛舟城北》诗:“今日莺花前,重聚烟烟侣。”清许承钦《夏仲自正觉寺游佛峪》诗:“灵区引逸兴,前期召烟侣。”也指山林隐士,如唐丘丹《奉酬苏州使君》诗:“久作烟霞侣,暂将簪组亲。”
3、1916年(丙辰民国五年)37岁因日本杂志介绍“断食”以修养身心之方法,遂生
4、夏丏尊:“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27)
5、1900年秋,宋梦仙绘《城南草堂图》,许幻园分别征求上海上名士为之题句。图中宋梦仙自题诗曰:“花落花开春复春,城南小住寄闲身。研前写画心犹壮,莫为繁华失本真。”此即诗题所说的“原韵”。李叔同在吟诗赏画之余,便诗兴勃发,遂步其“原韵”题咏七绝。
6、人天长夜,宇宙黯暗,谁启以光明?三界火宅,众苦煎逼,谁济以安宁?大悲大智大雄力,南无佛佗耶!佛佗耶!昭朗万有,任席众生,功德莫能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二谛总持,三学增上,恢恢法界身;净得既圆,染患斯寂,荡荡涅磐城!众缘性空唯识现,南无达摩耶!达摩耶!理无不彰,蔽无不解,焕乎其大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依净律仪,成妙和合,灵山遗芳型。修行证果,弘法利世,焰绩佛灯明,三乘圣贤何济济!南无僧伽耶!僧伽耶!统理大众,一切无碍,住持正法城。今乃知:唯此是,真正归依处。尽形寿,献身命,信受勤奉行!
7、(七月七夕在谢秋云妆阁重有感,诗以谢之。)
8、秋于凉雨燕支瘦。春入离弦断续声。
9、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疏林杪。
10、醉时歌器醒时迷,甚矣吾衰慨凤兮。
11、1919年(己未民国八年)40岁春,小住杭州艮山门外井亭庵,后移居玉泉清涟寺。夏居虎跑定慧寺,秋至灵隐寺,专事研佛。
12、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
13、玉连环影,为夏丐尊题小梅花屋图
14、这首诗歌没有公开发表,载于许幻园《城南笔记》及李成蹊《辛丑北征泪墨》。
15、净峰种菊临别口占
16、这两句话是李叔同在13岁的时候写的,这个年龄他就已经认识到“荣华尽头是悲哀”了
17、在这首诗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青年李叔同的无奈与彷徨,然而又似乎看不出他苦闷与彷徨的真正根源所在。诗的首联是对“前尘”(往事)的回顾,认为自己从前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风雨雨”呢?在首联的第二句进行了交待,也就是“欢场色相因”。对于自己的年少荒唐,作者开始有些醒悟甚至是厌倦,开始“悔煞”。
18、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
19、纤云四卷银河净,梧叶萧疏摇月影;剪径凉风阵阵紧,暮鸦栖止未定。万里空明人意静,呀!是何处,敲彻玉磬,一声声清越度幽岭。呀!是何处,声相酬应,是孤雁寒砧并,想此时此际,幽人应独醒,倚栏风冷。
20、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