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曹刿论战
1、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2、(2)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或:适时出击,适时追击)
3、曹刿的形象还通过与其他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对比展现出来。第一次通过乡人与曹刿的对话“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乡人、曹刿、食肉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曹刿的深谋远虑,为保卫国家挺身而出的伟大壮举。
4、《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
6、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7、文中表现曹刿积极“参与”精神的词语是:请见、请从。
8、第一段(从开头至“战则请从”):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9、这是为什么?于是作了一番研究,却有更大发现和更大怀疑:“败绩”不能简单地解释为“大败”!
10、张老师多次获得国家和省级一等奖,如:
11、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
12、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答:(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4、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15、左丘明复姓“左丘”,双目失明。与孔子同时,或在其前。鲁国人,曾任鲁太史。春秋时代史学家、散文家。左丘明以惊世名著《左传》《国语》驰名,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史学界认为他是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
16、或巍峨雄伟,横绝天表;或清秀隽美,流丹映彩。层峦叠嶂,屏张锦绣,争奇斗艳,千姿百态。
17、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18、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提问: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明确: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急于出战;鲁军刚刚获胜,庄公又急于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变化作出正确的判断。
19、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0、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二、曹刿论战主要内容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2、鲁军打了胜仗之后,庄公问曹刿取胜的原因。曹判回答说:“打仗凭的全是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击 鼓时勇气就衰退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便耗尽了。敌方的勇气耗 尽时,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会取胜。大国用兵作战难以预测, 我担心他们设兵埋伏。后来,我看出他们的车轮印很乱,望见他 们的旗帜倒下,所以才去追击他们。
3、公将驰之——盲目冒进。
4、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
5、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6、《左传》的记叙范围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扩展资料左丘明的文学创作
7、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安:有“养”的意思。弗:不。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8、曹刿“取信于民”的见解,得到了庄公的赞同,“公与之乘”,说明了庄公对曹刿的信任与器重。文中先交代了利于鲁国反攻的阵地,长勺在鲁国境内,对鲁国来说,地形地物熟悉,便于得到人力支援和物资供给,在士气上也利于鲁国向有利方面转化。
9、曹刿:爱国,有勇有谋,深谋远虑,有政治远见,从容镇定,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的军事家、政治家。庄公:目光短浅,鲁莽,急躁冒进,草率,军事上无知妄动
10、点上方绿标即可听到高考必背古诗文
11、第上下团结,同仇敌忾
12、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1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14、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形容军队溃败。
15、通过双方勇力的此消彼长,很快就扭转了双方力量对比的优劣关系,结果一举溃敌.
16、写两军交战的实况。这一部分作者笔墨不多,但是鲁军如何进攻、追击,齐军如何败绩、溃逃的情形历历在目。曹刿适时选择出击、追击的时机,他采取了后发制敌、以智取胜的战术。当齐军未动鲁庄公急于抢先攻击时,曹刿制止道:“未可。”
17、缺点:(1)平庸无能,表现在“鄙”和无“远谋”。(2)军事上的急躁轻进
18、又何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
19、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玉器。帛,丝织品。
20、其:代他的,这里指曹刿(其乡人曰)他们,指齐军(吾视其辙乱)
三、曹刿论战读音
1、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
2、弗敢也(古义:个人专有今义:独自掌握或占有)
3、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答: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5、曹刿论战中“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远”基本意思为远大的,深远的。在曹刿论战中的意思是做长远的打算。(拼音)肉食者鄙,未能远谋ròushízhěbǐ,wèinéngyuǎnmóu(出处)《左传·庄公十年》里《左传》文章中的《曹刿论战》中的一则。(作者)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释义)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作长远打算。(思想)说明当权者目光短浅,同时透露了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态度冷漠,这些为鲁国能否抵御齐国的入侵投下一束阴影。(作用)反面衬托曹刿的聪明机智。表明进见原因。为下文鲁庄公的目光短浅作铺垫。
6、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无实义。
7、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8、答:有:赤壁之战、牧野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城濮战役。
9、可以一战省略了之。翻译: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以之一战必以分人省略之。翻译: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必以之分人
10、是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曹刿论战》这篇文章出自于《左传·庄公十年》。它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12、曾在河北邢台八中和六中、深圳市石岩公学、广东碧桂园学校任教,并在北大附中网校、北师大远程教育网校、北京清大师德研究院、同济大学易思教育、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深圳诺亚舟(优学派学生电脑)公司、深圳国泰安教育技术公司等教育机构任特聘教授、研究员、高级顾问、副院长等职。
13、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14、cáo曹guì刿lùn论zhàn战(xiān先qín秦)zuǒ左qiū丘míng明
15、小大之(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16、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17、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8、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19、故称左丘明(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非常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
20、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
四、曹刿论战取信于民的句子
1、左丘明,生卒年不详,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与庄公之“鄙”相对比的是曹刿的“远谋”,文章从哪几方面表现曹刿的“远谋”?答案:
4、写曹刿论述赢得战役胜利的原因,是文章的中心。
5、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异母兄公子纠曾进行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结果是公子小白出乎意料地取得了君位。这场斗争中鲁庄公支持公子纠,曾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公子纠,但对鲁国还是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这便是齐鲁长勺之战。
6、第二段(从“公与之乘”至“遂逐齐师”):写曹刿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7、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起来。
8、安:养。弗,不。专,独自专有。对:应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9、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10、最重要的是“取信于民”。
11、汉人《风俗通义》谓邱氏出于左丘明。北齐《魏书·地形志》、唐《元和郡县志》都记载了左丘明墓,地址与都君吻合。
12、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13、我认为曹刿的功劳大,因为毕竟是他为鲁庄公出谋划策才使鲁庄公打了胜仗,所以我认为曹刿的功劳大!~
14、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5、张国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大语文”流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语文课件之王,还曾是CCTV中学生频道特聘教师。
16、春秋时期齐与鲁是邻国,都在今山东境内,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齐是一等国,鲁是二等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17、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18、其实,曹刿论战之所以让大家觉得很神奇和喜欢,只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普通人渴望一步登天的愿望。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不知名的草根,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突然受到某个大人物的赏识,于是一跃踏上成功的快速通道;这种故事永远受人喜欢。但是很遗憾,类似的故事,永远只是故事。当然,这是题外话。在曹刿论战之后,史书上有关曹刿的记载,就是在十三年后,也就是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他劝谏鲁庄公不要到齐国观看祭祀社神,但庄公却没有听他的建议。此后,史书上就再没有关于曹刿的记载。
19、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20、根据40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会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反感,对说教、灌输反感,但不会对知识反感,尤其不会对对含有故事性的知识反感。教师知识渊博,课堂上知识密集,会引起学生的敬佩,激起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五、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1、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2、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与庄公对话,说明他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再显“远谋”。
4、《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代表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对后代散文影响很大。
5、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6、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士气正旺;第二次击鼓,士气开始低落;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完全衰竭。在此关键时刻,曹刿采取“敌疲我打”的方针,终于化劣势为优势。二是论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鲁军虽然取得了反攻的初步胜利,但曹刿并未轻敌,“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反映了曹刿随时没有忘记自己是以小敌大,以弱敌强。
7、写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写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都记叙得非常简略。这样写,一则符合实情(酣战中鲁庄公无暇问及,曹刿了不可能多发议论),一则此中道理正是曹刿论战的中心,留待后文集中阐述,更见突出。
8、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9、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出兵应 战,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乡里人说:“做大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 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做大官的人见识短浅,不能深谋远 虑。”于是他入朝拜见庄公。
10、答:例:公鼓之,齐师士气已竭。(意思对即可,可用现代文回答。)
11、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2、曹刿却认为“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13、答:“远谋”一语是“论战”的中心,贯穿全篇。
14、公将鼓之: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15、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37而衰,三38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6、答:①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②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
17、小惠未(徧):通“遍”,普遍,遍及。
18、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19、《曹刿论战》这一课,涉及不少古代历史知识和文化知识,我为学生提供、补充的是:
20、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