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简介(苏洵简介及生平事迹)

时间:2023-04-1700:46:42 苏洵简介(苏洵简介及生平事迹)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苏洵简介

1、有一些正经的父母,自己十分无趣,看见孩子调皮就加以责罚,听见孩子的有趣话语也无动于衷,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冤枉……

2、即便将来遭遇不幸,孩子也能心怀美好,旷达以对。

3、还有,苏序做事很靠谱。二十二岁时,李顺造反,围攻眉州,苏序拿着武器天天在城头打仗。正好这时,苏序的父亲病逝,族人们都非常悲观,只有苏序临危不乱,该办丧事办丧事,该守城守城。

4、如果一个孩子天赋正常却不会幽默,责任一定在大人。

5、苏洵玩到快三十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玩是放开了玩,读书也是真投入。有一年端午节,苏洵起床就去书房读书,连早饭都没吃。他媳妇就把一盘粽子剥好了送入书房,边上还放了一碟糖给他蘸着吃。中午苏洵读完书出来,嘴边一片乌黑,原来专注之下,他把砚台里的墨汁当砂糖,蘸着粽子给吃了。这篇故事告诉我们,端午节吃粽子不是韩国发明的。

6、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7、苏洵文论中最具独创性的,是他的“文贵自然”说。在《仲兄字文甫说》一文中,他把水比作作家的艺术修养,把风喻为作家的创作冲动,认为只有两者的自然相遇和激情碰撞,才能产生最好的文章。这个观点,用比喻的手法,第一次阐述了所谓作家的“灵感”从哪里来的问题,既形象又生动,而且很有说服力。可以说,这是苏洵对中国文学批评领域的一个贡献。

8、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1039~1112)。宋仁宗嘉定初年,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到了东京(今河南开封市)。由于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誉,他们的文章很快著名于世。士大夫争相传诵,一时学者竞相仿效。宋人王辟之《渑水燕谈录·才识》记载:“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也。”“三苏”的称号即由此而来。苏氏父子积极参加和推进了欧阳修倡导的古文运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来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三苏之中,苏洵和苏辙主要以散文著称;苏轼则不但在散文创作上成果甚丰,而且在诗、词、书、画等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地位。

9、苏洵痛恨当时流行的浮艳怪涩的文风,提倡学习明白晓畅的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在《上欧阳内翰第一书》中,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价就很有见地。

10、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11、嘉祐(1056年9月—1063年)是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苏洵有同名著作《嘉祐集》。

12、自“事有必至”至“而利害夺其外也”说明贤者不知人事之故(在好恶乱其中,利害夺其外)。

13、我们也应该看到,作者在批评“有的人”时,把生活习惯(如不修边幅)也作为攻击的口实,这就未免失之偏颇了。但是,这点微疵并不足以影响本文的成就。更多文言文学习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古文观止栏目。(http://www.xigutang.com)

14、应该说,苏洵的军事思想与《孙子兵法》是相通的。有人说他有兵家思想,甚至誉他为“兵家之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

15、总之一句话,圣人用权谋来统治天下,“六经”只是他们使用的工具。

16、利益存在的地方,天下的人都会争相前往投奔。有了利益,才能有基本的物质条件,百姓才能生存下去。

17、苏洵的这种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是振聋发聩的,大有离经叛道的意味。有人拍案叫绝,也有人大皱眉头,如朱熹就说:“看老苏《六经论》,则是圣人全是以术欺天下。”

18、④理势:中国哲学术语。理,法则;势,发展趋势。

19、知子莫若父,什么叫知子?把对儿子的了解,以及对于未来的期待,都凝聚在这个名字上。哪儿还有比这更绝佳的起名字的一种思路呢?不用翻《辞海》,你只要知道你想让自己的儿子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现在是什么样的人?你自然就会给他起一个合适的名字。这是头一件事情说的,他起名字。

20、学霸少年得志,缘何落得独钓寒江雪——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二、苏洵简介及生平事迹

1、在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的苏洵著作,原版本大都散佚,今存的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嘉祐集》《15卷、《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2、自“昔者山巨源见王衍”至“亦容有未必然也”(举王衍)说明容貌动人、言语眩世者误苍生;(举卢杞说明)容貌不动人、言语不眩世者亦足以败国。

3、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土地贿赂秦国亏损了自己的力量,(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一个接一个的灭亡,难道全部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有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原因是不贿赂秦国的国家失掉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独自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4、 苏洵的诗作也不多见,他擅长写五言古诗,诗风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评他的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他的《欧阳 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 二首》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然而从总体上看,苏洵的诗歌成就不及散文。

5、10苏洵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

6、贞元八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7、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8、这种有趣又放达的天性影响了苏洵,乃至之后的苏轼。

9、“斧声烛影”之后,赵匡胤的弟弟即位,之后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从此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在军事上一直采取守势。更加让文人们不能容忍的是,每年宋朝还要给辽国很多钱和好东西,称为“岁币”,另外还要“赏赐”西夏国很多财务。这些打着和平旗号的贿赂,助长了辽和西夏的嚣张气焰。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苏洵写了《六国论》,开篇明义:六国的灭亡,就是因为他们想靠贿赂秦国来换取和平。

10、苏洵(公元1009年〜1066年),字允明,号老泉,眉州(今属四川)人。任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主张文章要“言当世之要”,他了解社会现实,善于总结历史经验,以古为鉴。他的散文以政论为主,切中时弊,语言犀利,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六国论》《衡论》等都是名篇。

11、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

12、47岁那年,苏洵受到了欧阳修的赏识,曲线成了文坛巨匠。一时间洛阳纸贵,求学者纷纷效仿他的文章,人称“老苏”,他成了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典范。

13、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14、《送石昌言使北引》一文,用简朴的语言写出了他和石昌言之间的真挚情感,立意高远,议论激昂,行文曲折而精妙,读来十分感人。

15、⑧王衍:字夷甫,琅玡临沂(今属山东)人。以谈老、庄为事,义理若有不安,随即更改,世号“口中雌

16、苏洵就是大名鼎鼎苏轼、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以其汪洋恣肆的文采纵横于北宋文坛,号称“三苏”,汉唐以来,曹操父子而下,未之有也。

17、历史上记载王安石不讲吃、不讲穿、不洗头、不洗澡,甚至跟皇帝见面时,胡子里还会爬出虱子,邋遢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勤奋好学,才华横溢,而且拥有极好的道德名声。因此在很多人眼里,不修边幅不仅不是王安石的缺点,反而是应该大肆宣扬的美德,你看,他为了学习和工作,已经进入了完全忘我的境界,难道不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吗?

18、苏序认为,苏洵才智过人,不应为科举考试中的诗赋、句读等学所束缚;况且凭他的才华,只要下决心苦读,是不愁“大究六经百家之说”的。

19、中国的父亲常被冠以严肃、稳重的形象,没事喜欢绷着脸,似乎不苟言笑才能显示为人父的尊严。

20、他告诫苏轼:为人应该如车轼,虽处于车子的显要位置,却也要懂得掩藏自己,避免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的嫉恨和暗算。

三、六国论作者苏洵简介

1、苏洵喜欢谈兵,这与当时宋同辽和西夏的久战无功有着密切关系。作为文人,苏洵的喜谈兵,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就像南宋诗人陆游好谈兵一样。宋仁宗时,为平息与辽国的战事,朝廷每年要拿出二十万两银子、三十万匹绢丝供于辽,使国家蒙受耻辱,百姓不堪重负。

2、男人的有趣,在于带娃探索

3、唉!(如果六国诸侯)用贿赂秦国的土地来封给天下的谋臣,用侍奉秦国的心来礼遇天下的奇才,齐心合力地向西(对付秦国),那么,我恐怕秦国人饭也不能咽下去。真可悲啊!有这样的有利形势,却被秦国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以至于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积久的威势所胁迫啊!

4、少年喜奇迹,落拓鞍马间。

5、接着苏洵再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苏洵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秦国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那末,秦国所最欢迎而对其他国家所最不利的,当然就不在于作战了。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是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6、自“今有人”至“非特二子之比也”说明凡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暗指王安石集卢王二人之性情,为天下患将非特二子之比也。

7、黄”。晋惠帝时居宰辅之位,周旋诸王之间,唯求自全之计。东海王司马越死,众推其为元帅,全军为石勒所破,被杀。

8、放眼中国历史,没有那一家能像苏家一样,父子三人独霸文坛。无疑三苏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例子。他们完成了宋代文学改革,使宋代文学成为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三苏父子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大家,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苏父子当年名震京师,宋仁宗曾感叹: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山!并称苏轼兄弟是宰相之才。南宋期间,士人学子中有苏文生,吃菜羹;苏文熟,吃羊肉说。朱德对三苏的评价更为精当: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嵋共比高。

9、本期介绍:苏洵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因为散文出众而位列“唐宋八大家”,而且还培养了苏轼、苏辙两个杰出的儿子。苏洵的成名之路与众不同,他二十七岁才开始发奋读书。那他为什么那么晚才开始读书,他又是如何培养苏轼和苏辙兄弟的呢。

10、第一型,高级而有趣;第二型,高级而无趣;第三型,低级而有趣;第四型,低级而无趣。

11、有一天,程氏见他因读书而没吃早饭,便把粽子和白糖端到了他面前。

12、贾谊的过秦论指秦国的衰亡之由不施仁政,只靠武力和酷政来统治人民,使得人民生活困苦,无法生活,所以揭竿而起,而导致灭亡。苏洵父子的六国论则着重分析六国的灭亡是由于大家意见不统在对待秦国的政策各有不同,虽然有过意见统一的时候,但都坚持不久,就有所松动,便争相开始贿赂秦国,正是六国的宠贯之策,造成了后来的秦国的强大及六国的软弱!两个方面的剖析,不同的观点罢了!

13、北命为秘书省试校书郎,霸州文安县主簿,是月命苏洵去礼院与陈州项城县令姚辟同修太常因革礼书,是月仲兄苏涣出知涟水军,未行提点利州路刑狱,苏洵父子于西郊送别。八月苏轼苏辙参加制科考试及殿试。九月苏轼被任命大理评事,苏辙被任命秘书省校书郎。十一月苏轼辞别父亲去凤翔赴任。

14、并称三苏三苏指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中的三位。

15、撰稿|罗一辉播讲|夏青

16、①见微而知著:微,小,指苗头、迹象;著,明显。

17、无论穷达,都要乐天豁达,人生的大河才能汤汤流过急湾险滩,冲出一块开阔的新天地。

18、出生地: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

19、苏轼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世人合称“三苏”。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清人张鹏翮撰其三苏祠联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把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称为“四大家”。

20、公元1056年,苏洵带着苏轼、苏辙进京应试,得到了欧阳修的赞赏,一时苏洵的文名大胜。次年,苏轼、苏辙同时应试及第,一时轰动京师。公元1059年,苏洵带着全家游京,次年苏洵任秘书省校书郎一职,一年后又被任命秘书省试校书郎。

四、诗人苏洵简介

1、一个人的眼界决定了格局,而格局又往往决定着人生结局。

2、中国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称为唐宋八大家。

3、⒃今有人:影射王安石。

4、苏洵发扬唐代古文运动。

5、科举制度在宋代已日趋完善,它俨然已成国家机器遴选人才的最主要途径。学子寒窗苦读十载,一旦夺魁,人生便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6、主动关上科举大门的苏洵是乐天豁达的,他相信自己能够杀出一条新路,实现人生的逆袭翻盘。

7、苏洵教子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

8、苏洵,字明允,字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与二子苏轼、苏辙三人均以文学著称于世,并称“三苏”,三人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9、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10、苏洵比王安石大12岁,两人有交集的时间不长,后来王安石在北宋政坛上呼风唤雨、兴风作浪,苏洵都没能看到。如果这篇文章真是苏洵所写的,只能说苏洵在认识王安石的时候就对他产生了比较恶劣的印象。当然后来很多研究者认为这篇文章不是苏洵写的,而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那些人所伪造,至今尚无定论。不过即使作者不是苏洵,也不代表苏洵跟王安石的关系就有多好,王安石人缘差是出了名的,当时的皇帝宋仁宗也不大看好他。

11、今有人⒃,口诵孔老之言⒄,身履夷齐之行⒅,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⒆;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12、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之国,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却还有可以不贿赂秦国而战胜它的优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13、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①。月晕而风②,础润而雨③,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④,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⑤。

14、⑩惠帝:著名白痴皇帝司马衷,某年全国闹饥荒,官员上报灾情,称百姓“无粟米充饥”,饿死无数。他出千古经典语录:“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15、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16、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几对名垂后世的文学世家,例如三国时期曹操、曹丕和曹植的“三曹”父子、宋代苏洵和苏轼、苏辙的“三苏”父子,以及明朝“公安派”的“三袁”兄弟。其中“三苏”父子均位列唐宋八大家,成就最高、名气最大。

17、苏洵的名气很大,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并不是因为“唐宋八大家”的原因,是因为另外两个原因。第他是苏辙和苏轼的爸爸。他这个爸爸,培养了两个非常杰出的儿子,父名因子贵而显。第二个原因是他上了《三字经》了。我们知道在《三字经》里边有这么一段话:

18、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元丰四年,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19、在苏洵二十七岁开始发愤读书之后,他相继有了苏轼和苏辙两个儿子,与日后儿子们的少年成名不同,苏洵始终未能科举成功。在他放下功名潜心读书后,学问突飞猛进,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名作,均创作于闭门读书的这十多年间。而苏洵的读书之路,也给今天的我们一个启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内心而活,他才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而自由的灵魂,才能创造出真正的作品。在苏洵闭门读书的同时,他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苏轼和苏辙兄弟。那名垂青史的“三苏”父子,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呢?

20、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五、苏洵简介及作品

1、知子莫若父,旷达的苏序给了苏洵野蛮成长的空间,让他烂漫洒脱的天性得以自由舒展。不得不说,这是苏洵的幸运。

2、 一时间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的文章,苏洵也因此而声名大噪。嘉佑三年(1058年),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佯装生病,不肯应诏。后来苏洵官至秘书省校书郎。 卒后追赠光禄寺丞。

3、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4、那么,怎样的人才算得上是有趣呢?

5、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6、因此,我们称苏洵为“布衣名儒”,应是名副其实的。

7、有,电子竞技不仅仅就是打游戏学电子竞技,未来的就业前景一样是很好的:简单来说,电子竞技专业的就业方向可以分为以下6类:第一个是电竞技术类方向,包括职业选手,数据分析师、教练等岗位人才的培养;第二个是裁判类方向,专门培养专业裁判人才;第三个是赛事活动类方向,培养赛事组织、管理、运营等方面的人才;第四个是体育医疗类方向,包括了电竞康复、理疗、心理咨询等;第五个是视频类方向,包括了游戏视频制作、节目编导策划等;第六个是电竞媒体方向,营销方向的人才。

8、苏洵看人,不可谓不毒也。

9、主旨:愿君勿用斯人(王安石)。(篇外)

10、兄弟二人日后的遭遇真真切切地印证了这两个名字的寓意:

11、情有它必定要达到的地步,道理有它本该如此的规律。只有天下那些心境静穆的人,才能够从微小的迹象中预知日后显著的结果。月亮四周出现光环,预示天要刮风;柱石回潮湿润,表示天要下雨;这是人人都知道的。至于世间人事的变化,情理形势的因果关系,它的抽象渺茫而难以理解,千变万化而不可预测,又怎么能与天地阴阳的变化相比呢?而即使贤能的人对此也有不知道的,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爱好和憎恶扰乱了他心中的主见,而利害得失又左右着他的行动啊。

12、四是忧患论史。苏洵著有《史论》上、中、下三篇,自称是自己的“有得”之作,雷简夫也称赞他的《史论》得“史迁笔”,“真良史才也”。

13、苏轼才华横溢、旷达不羁,却招人嫉恨,屡次被贬;苏辙为人平和,才华虽比不上哥哥,却安然度过了祸患,在显达和庸碌之间取得了完美平衡。

14、他深深地潜入古代文化学术思想的大海,穷究圣人著作的精粹之处,考证古今治乱成败的原因,不断地读深读宽,思想渐渐开阖自如。

15、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16、对世界永远保持着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有超然幽默的心态,来面对不确定的人生。

17、苏洵的散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犀利,言必中时之过,对北宋社会的阴暗进行毫不留情的揭露和鞭挞;但同时在剖析问题严重性的过程中苏洵又会巧妙地折转笔锋,淡化笔势,改变文章节奏,缓和文章语气,使人得以接受他的犀利与委婉,多体现于针砭时弊的文章中。扩展资料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18、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19、明代初期,学者朱右编辑了一部《八先生文集》,收录了唐、宋两代最优秀的八位散文大家的作品。唐代有韩愈、柳宗元,宋代有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和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所谓“唐宋散文八大家”的说法,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20、人生短短几十载,愿你拥有有趣的灵魂,活得洒脱从容,配得上这世间的一切美好。

点击展开全文
现代诗摘抄四年级(现代 个性说说

现代诗摘抄四年级(现代

一、现代诗摘抄四年级 1、太阳慢慢的落下去了, 2、它妈妈给它披上 3、原想这一次远游,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4、料峭、堪怜、禁锢、缄默、萎谢、郁倦、 5、太阳,我们行的路在...
描写动物的古诗(描写动 个性说说

描写动物的古诗(描写动

一、描写动物的古诗 1、得猫於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宋·陆游 2、狐鸣门四旁,乌鹊从噪之。 3、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4、迟日江山丽,春...
凉州词古诗的意思(黄鹤 个性说说

凉州词古诗的意思(黄鹤

一、凉州词古诗的意思 1、《凉州词》古诗的意思: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2、原题二首,此...
冰心现代诗(冰心现代诗 个性说说

冰心现代诗(冰心现代诗

一、冰心现代诗 1、这句话出自冰心的《繁星》我试着给你解释一下.前三句我不用解释你也能看懂,是描写月亮升起的景色和环境.万顷的颤动指海洋如果你住在海边,对这个会有深刻理解...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归 个性说说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归

一、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 1、回顾当时为了谋生而出仕,使精神受形体的奴役,感到痛苦悲哀,现在已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去向却还来得及重新安排。作者引用《论...
关于立夏的美好诗句(关 个性说说

关于立夏的美好诗句(关

一、关于立夏的美好诗句 1、“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
有关春节的古诗(有关春 个性说说

有关春节的古诗(有关春

一、有关春节的古诗 1、懈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⑾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2、桑野就耕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