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论战(曹刿论战选自什么史书)

时间:2023-04-1700:47:16 曹论战(曹刿论战选自什么史书)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曹论战

1、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3、从"长勺之战”看曹刿的“谋”

4、(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5、战则请从:(如果)打仗,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8、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 公元前681年,齐丶鲁在柯地会盟,结果在盟会上,曹沫(即曹刿)用匕首相挟,让齐桓公归还以前齐侵占的鲁国土地,齐桓公不但答应了曹刿的要求,并信守了承诺。一个堂堂霸主却在曹刿面前表现的如此软弱,从兵法上说,这是曹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结果。因为当时齐桓公处在创霸初期,正需要取得诸侯们的信任,也正想让大家知道他桓公是说话算数的,是值得信任的一个人。曹刿敢在一个不知强大鲁国多少倍的齐国霸主面前以刀相胁,他的"勇”来自知己知彼,对齐桓公想什么都了如指掌的。可以看出曹刿对兵法运用己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

10、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徧:通“遍”遍及、普及。牺牲:用来祭祀的猪、牛、羊等。玉帛,玉器和丝织品。

12、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13、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

14、答:只有尽心尽职才能取信于民,只有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15、同时,曹刿对庄公的三次回答,分别进行了评述,以引导庄公全面完整地介绍自己的执政情况。最后,曹刿在听取庄公的情况介绍后,作出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16、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7、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8、曹刿论战的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曹刿论战的出处为《左传·庄公十年》。

19、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20、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并通过对话突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将曹刿和鲁庄公作对比,突出了曹刿以上两个特点。虽然鲁庄公没有远见的才能,但是他能做到不耻下问,虚心的向曹刿请教。

二、曹刿论战选自什么史书

1、创作背景: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2、第一段(从开头至“战则请从”):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3、文中写道鲁国获胜,给人启示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4、左丘明(姓姜,氏丘,名明),华夏人,生于前502年,死于前422年,享年80岁。丘穆公吕印的后代。本名丘明,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为鲁国太史。

5、宾语前置:何以战?

6、答:要打败敌人,必先保全自己。

7、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8、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9、彼竭我盈:他们的士气已消失,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10、(3)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11、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12、败绩:大败。驰:驱车(追赶)。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13、笔者阅读《曹刿论战》先后共有三次,实际是三个阶段的阅读体验。

14、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曹刿重视民心得失与战争胜负关系的思想,确实比“肉食者”高明。但和我们今天依靠人民的力量进行人民战争的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

15、也就是说,曹刿本身就和鲁国国君是亲戚关系,加上他又是鲁国最大的贵族之自然有资格让鲁国国君和大臣们听他高谈阔论。事实上,假如曹刿真的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平民,不要说一个国君与众多大臣,就是一个大型企业的老板与高管,也不可能坐在一起,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给他们讲如何管理、如何经营、如何规划的;更不会因为他讲的好,就直接把公司的管理权交给他。

16、答: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细说原委;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

17、之:助词,的(小大之狱)代词,代曹刿(公与之乘)

18、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榖梁传》。《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但242年间诸侯攻伐、盟会、篡弑及祭祀、灾异礼俗等,都有记载。

19、根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像,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以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或用自己的话叙述)。

20、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三、曹刿论战拼音版原文

1、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忠心)

2、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3、庄公说:“有吃有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周遍,百姓不会服从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不敢擅自增加,祝史的祷告一定反映真实情况。”

4、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可以看出他对国家的关心和热爱。在战前准备中,他充分肯定了鲁庄公的第三个准备,因为他知道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战则请从”表现了曹刿主动请战的热忱。在战争中,他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做出正确判断,抓住时机,故而夺取了战争的胜利。总之,曹刿是一个政治上有远见卓识,军事上有卓越才能的人。

5、题记:《曹刿论战》所涉的长勺之战,应当是取材于历史事实,具有可信性;然而,《曹刿论战》的内容,则属小说故事,不足为信。并且,就左丘明所讲的《曹刿论战》这则故事而言,不同的阅读者就会有不同的解读,甚至会有与左氏所理解、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的解读。因而,请跟随本文看一次你曾经阅读过,但未曾看到过的《曹刿论战》。

6、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7、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左丘明

9、*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

10、那孤峙飞耸的山巅绝顶,彩云缭绕,轻烟袅袅,或细如丝缕,柔如薄纱;或迷茫如海,横际无涯。忽聚忽散,离合变化,各逞奇姿,互竞秀色,气象万千。

11、对曰(duìyuē):“小信未孚(xiǎoxìnwèifú),神弗福也(shénfúfúyě)。”公曰(gōngyuē):“小大之狱(xiǎodàzhīyù),虽不能察(suībùnéngchá),必以情(bìyǐqíng)。”

12、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虚夸,夸大)

13、以:凭借(何以战)按照(必以信)

14、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15、满江红(小住京华)/秋瑾

16、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17、问题二:《曹刿论战》它到底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18、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

19、必以信信:古义:信实、诚实今义:书信

20、本文直接叙述历史事件的文字是很少的,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来,作者是把写作的重点放在曹刿这个历史人物的身上了。怎样描述这个人物呢?作者着重写了曹刿和乡人的两句话,即“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两句话是十分出色的。它直接表现了曹刿那卓越的见识和果敢的作为,使得这个人物一出场,就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这两句对话也从侧面告诉了我们,“乡人”是不明事理的,“肉食者”是腐朽无能的,从而,又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衬托、对比当中,更进一步地、突出地表现了曹刿的性格特征。两句简单的对话在刻画人物上就起了这样重要的作用。

四、曹刿论战原文

1、译文: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但一定要以实情判断。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何以战:即“以何战”,宾语前置。凭什么作战。以:介词,用,凭,靠。

4、他说:“那么,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吧。

5、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8、(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9、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10、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盲史官左丘明所著。有许多学者持怀疑态度。很多人都认为写《左传》的左氏并非左丘明。近人认为,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前4世纪中叶),是由战国时的一些学者编撰而成,其中主要部分可能是左丘明所写。但也有可能不是左丘明而是其他战国时人编写。

11、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12、间: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②挑拨离间()③亲密无间()

13、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14、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5、(6)不耻下问,认真求实。不掩饰自己的无知,战后虚心向曹刿请教致胜之道,学习战争经验。

16、所谓三十六峰,不是实指,乃概略之数。黄山有天都、莲花等三十六大峰,玉屏、始信等三十二小峰。

17、对这些故事细节,可能有人会认为,体现了庄公在军事指挥上的平庸无能,以及曹刿的军事谋略及善断。其实,这是对战场指挥关系的误解,主帅与幕僚之间的关系原本就是如此,庄公所使用的正是曹刿的智慧与能力,并能将曹刿的智慧与能力彰显和展示出来。

18、(1)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19、对君王要忠,对父母就要孝。郑庄公因母亲帮助弟弟谋反,将母亲软禁起来发誓永不相见,颍考叔帮助郑庄公母子和解,左丘明对颍考叔大加赞叹,说他能爱自己的母亲,并且把这种爱也传递给庄公,是“纯孝”。

20、作为太史,左丘明非常关心国家政事,积极参政议政。如鲁定公想任命孔子为司徒,打算找三桓进行商议,事先征求左丘明的意见。左丘明说:“孔子是当今的大圣人。圣人一当政,犯错误的人就很难保住自己的官位。

五、出师表

1、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3、除了第二条“量力”之外,其余四条都与德义有关。

4、第关于权力职责。你看过电影《刺杀希特勒》吗?整部片子的故事情节,就很好地体现了权力职责的两个特征,即职责授权与程序规范。这样行事,则很难出错。

5、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3)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7、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8、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一开始,鲁庄公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军击鼓三次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9、其实,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因为,从通常的理解来看,此文讲述了一个十分经典的关于“肉食者鄙”和“高手在民间”老套故事,它能满足草根和民粹的阅读心理需求。

10、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秋毫,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2、就曹刿和鲁庄公的对话,联系全文,说说曹刿在对话中表现出来的主要思想。

13、其实,曹刿论战之所以让大家觉得很神奇和喜欢,只是因为它满足了我们普通人渴望一步登天的愿望。换句话说,就是一个不知名的草根,因为一些偶然的原因,突然受到某个大人物的赏识,于是一跃踏上成功的快速通道;这种故事永远受人喜欢。但是很遗憾,类似的故事,永远只是故事。当然,这是题外话。在曹刿论战之后,史书上有关曹刿的记载,就是在十三年后,也就是庄公二十三年(前671年),他劝谏鲁庄公不要到齐国观看祭祀社神,但庄公却没有听他的建议。此后,史书上就再没有关于曹刿的记载。

14、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15、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16、文章第2节主要内容是齐鲁两国长勺之战的概况。文章第3节主要内容是战后曹刿论述战斗取胜的原因。文章第2节通过曹刿的言行表现了他的品质或才能?是胸有成竹、指挥从容、善于把握战机。文章结尾一段表现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才能?作战中善于把握战机,注意观察敌情,做到知己知彼。

17、治理国家,还必须把德政和刑罚结合起来,用德政来治理百姓、用刑罚来纠正邪恶,这样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邪恶才能消除。

18、(2)对作战的条件有深刻的见解。

19、他回答说:“先看权力职责,它有有两个特点:一是权力来源于他人授权;二是依规则及程序办事。再看巨婴控制,它也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终极评判者以及全能控制者;二是会发生认知错觉,以为意念能够控制他人及事物。”

20、根据曹刿对庄公所述三件事的点评,分析曹刿的内心的想法及判断,或许存在以下两种可能:

点击展开全文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大 个性说说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八大

一、唐宋八大家是 1、宋代古文运动革新核心人物之开创了一代古文风。代表作有《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秋声赋》等。 2、作大将要明白这个道理,先制伏自己的内心。即使泰...
铁杵磨针翻译(铁杵成针 个性说说

铁杵磨针翻译(铁杵成针

一、铁杵磨针翻译 1、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
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描 个性说说

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描

一、描写月亮的诗句古诗 1、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沈醉。 2、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3、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画蛇添足的文言文(画蛇 个性说说

画蛇添足的文言文(画蛇

一、画蛇添足的文言文 1、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16孟母三迁 2、小学生必背文言文训练7朝三暮四 3、卮:古代饮酒用器具赐其舍人卮酒,夺其卮曰:一杯酒。相谓:互相商议。 4、小学...
郑愁予的错误(错误郑愁 个性说说

郑愁予的错误(错误郑愁

一、郑愁予的错误 1、立新亲笔签名,表达无限感激。 2、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其实也塑造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描绘,其...
白马篇翻译(白马篇翻译 个性说说

白马篇翻译(白马篇翻译

一、白马篇翻译 1、基督纪年与公元纪年的发展衍变 2、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3、作者:李频白马游何处,青楼日正长。凤箫抛旧曲,鸾镜懒新妆。玄鸟深巢静,飞花入户...
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端午 个性说说

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端午

一、端午节的古诗五言 1、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民间活动,也是最富刺激性、最为壮观的活动。赛龙舟据说即源于屈原跳江。 2、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