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清照武陵春
1、古人云:文似看山喜不平。这首词就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上片的“尘香”、“倦梳头”给人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或故意设置疑问,经过我们的分析,正确的解释被呈现出来。从上片某句“欲语泪先流”的悲伤,到下片首句“双溪春尚好”的短暂轻盈,再到末句“载不动许多愁”的无尽愁绪,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既巧妙地写出了女词人微妙的心理变化,又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和感同身受的哀叹。
2、李清照《武陵春》写的是什么?
3、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
4、浙江金华县东南。《武陵春》为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
5、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6、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
7、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8、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9、单就李清照词中的“愁”而言,不同时期的作品,愁的滋味亦不同。《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暂时的别愁。《武陵春》中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沉重的离愁,尚可直抒胸臆话愁情。到了写作《声声慢》时,“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就不再是直抒愁情可以了结的了,愁可谓是无穷无尽。
10、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11、形似蚱蜢的小船。古诗词中的作者常用“舴艋舟”形容小船。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武陵春·春晚》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译文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12、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3、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14、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15、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释义:风已经停了,花已开尽;尘土中却还带着花香。日头已经升起老高,我却懒得梳洗打扮。景色依旧,人却不在了,好多事情都完结了。一想到这些,没等开口说话,我的眼泪就先流下来了。
16、后来,李清照这样形容这段婚姻中的自己“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意思是,我都已经是个老太太了,不得已被骗,嫁给一个市侩小人,我怎能就范?怎能忍辱偷生呢?这就是李清照,有胆有识!
17、从节令来说是暮春季节,风停了,花都落到地面上来了。“日晚”是时间很晚了,还懒得梳头,是一种反常,这两者的意境与《凤凰台上忆吹箫》有几分相似。
18、《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19、fēnɡ zhù chén xiānɡ huā yǐdu jìn,rì wǎn juàn shū tóu。
20、白话文意思是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
二、李清照武陵春物是人非
1、根据王仲闻的《李清照集校注》考订,这首词作于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写在金华,“金华”就是现在的浙江金华。而且这首词里明明白白提到“双溪”,“双溪”就是金华的两条河。
2、是指李清照写的那首吗,如果是那讲的就是作者在经历了国破家亡后写作者的沉重悲哀以及无奈的愁绪
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首词写李清照在经历国破家亡的悲痛的感情。暮春的暴雨后,花被雨水打落,已化为尘土,词人睹物思人,心情十分悲痛,与花的形态也十分相似。在李清照的词中,这些花都是清新脱俗,精致典雅的象征,更是是自己才华横溢、晓畅诗书、孤傲一世的象征,达到人花合一的境界。
4、中晚年的李清照就是这样独自面对一个又一个不幸。一个女人,一个孤独的女人,当她经历了一切常人难以忍受的灾难后,她对命运的残酷,才会有如此的切肤之痛——“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风终于停下来了,可枝头的花却已经被风吹落,凋零殆尽。零落的花瓣在归于尘土时,还挣扎着发出最后的一缕幽香,这是东风对花的摧残。“风住尘香花已尽”,是写暮春落花的景象,但很显然,这“风”也象征着残酷的命运,这“花”也象征着词人自己。这句是词人对落花的怜惜,更是借花感叹自己命运的漂泊无定,备受摧残。
5、说起易安居士,说她是写“愁”的大师一点也不为过。流传下来的词中,居然有十来首里面都带着“愁”字!在闺阁时有闲愁,结婚后有相思之愁;离家时有思乡之愁,国破时有亡国之愁……我们来看看这些美得不要不要的“愁”:
6、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7、武陵春(宋)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简析)此词写于作者晚年避难金华期间,时在绍兴四年(1134)金与伪齐合兵南犯以后。其时,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因而词情极为悲苦。清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评曰:“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8、词人似乎不想沉湎于这种哀痛的情绪中。于是在下片,她想走出去,走出这个环境中,让自己换换心情,让自己振作起来,让生活过得鲜亮一些。
9、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10、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11、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12、宋代词人李清照所作的《武陵春》全文及注音如下:
13、古代写“愁”的诗句不少,李煜“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喻愁;《相见欢》中有“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以丝喻愁。李白则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地表现了愁思之绵长,愁在诗人眼中有了长度。李清照将“愁”载到船上,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中,又有夸张的成分,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可感的物质,化无形之愁为有重量的实物,将愁写得具体,愁有了重量,重到连船都载不动,可见愁之沉重。将愁写得具体可感感的不只李清照一人。在李清照之前,苏轼《虞美人》中有“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李清照此句或许有所借鉴,然而李清照不露痕迹地表现愁之沉重,超凡脱俗。
14、词的下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愁”本是心中之事,抽象之物,只可意会。作者却意想天开地将它装上小船,给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有重量了。
15、“物是”还是老光景,人却不同了。“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黄墨谷先生说,南渡之后,李清照的词笔已不再是含蓄婉约、耐人寻味的了,而常常是撕肝裂肺的沉痛,写得很催人泪下。“物”在这里是可以指是《金石录》这部耗费了赵明诚、李清照毕生精力的著作。物是而人非,赵明诚不在了,自己也老了,憔悴了。“事事休”,什么都是另一种样子,写得极沉痛,写得老泪纵横。
16、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17、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18、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9、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20、wù shì rén fēi shì shì xiū,yù yǔ lèi xiān liú。
三、李清照武陵春
1、(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郦波、杨雨)
2、(本栏目由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
3、⑺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4、原来,张汝舟早就知道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学家,他猜想李清照手里一定有很多值钱的宝贝,娶到李清照,就等于娶回了那些宝贝。其实,李清照和赵明诚收集的珍宝,大多数都在逃难的途中丢失了,剩下的只不过是一点点,而李清照却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想要让她吐出这些宝物,简直比登天还难,张汝舟心里惊呼上当。他开始撕掉虚伪的面纱,露出了卑鄙无耻的嘴脸。他先是对李清照冷眼相对,恶语相向,后来竟然是拳脚相加,市井无赖的本性一展无遗。
5、双本精装,双色印刷,天作之合。
6、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花的香气,花儿已凋落殆尽。日头已经升的老高,我却懒得来梳妆。景物依旧,人事已变,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我许多的忧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自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7、提示:请点上方蓝字↑↑楷书行书硬笔书法订阅关注
8、⑼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9、新课标提出了欣赏文学作品的情感要求,感悟诗词的情感,分析并探究内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婉约词宗”李清照的词表达的的思想感情深刻,内涵丰富,可谓“别是一家”,《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成为千古名句,对《武陵春》中“许多愁”的内涵进行探究,意义重大。
10、“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醉花阴》);“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行香子•七夕》);“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摊破浣溪沙》);“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11、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12、从前的李清照可不是这样的——“云鬓斜插,徒要教郎比并看”,春天里,她会买来鲜花,插在乌黑的头发上,还要让丈夫看看,自己和花谁更漂亮。那时的她,多么幸福,多么热爱生活啊!
13、我们要了解一个人,要论述他的时代背景。知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就很注重“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他曾在《余映潮谈阅读教学》一书中主张要注重课前的铺垫,包括作者和写作背景的铺垫。“知人论世”的方法在古诗词学习中意义非同一般,教师在进行《武陵春》教学时,对词进行鉴赏,需要了解这个人的经历、性格品性以及时代背景,李清照借助《武陵春》要抒发什么思想感情是由她的人生经历决定的,是与她周围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的。沿着这个思路深究下去,发现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愁”内涵丰富。
14、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15、“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知人论世”探求“愁”的根源,李清照《武陵春》中的“愁”涵义更广更深。这是《武陵春》中“愁”的第三重境界。
17、下片第一句,作者的语气陡然一转,变得轻快,描绘的景致也变得明丽,给人一种轻松和美好的感觉。是不是错觉或者不合理?当然不是,而是词人悲伤过度,想借游玩、泛舟排遣心中的情绪。正在读者期盼好的结局之时,最后两句却又把词的基调拉回到上片的节奏:词人的愁绪太多、太重,害怕双溪上的小舟载不动啊。最后两句历来被人传颂,因为创造性地赋予了抽象的“愁”以重量感。化虚为实,想象力着实惊人。而且“蚱蜢般的小舟”又与“载不动的离愁”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前者也反衬出后者的“多”。
18、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19、词的上阙通过环境的描绘,神态动作的描写,塑造了一个愁苦的词人形象。这是《武陵春》中“愁”的第一重境界。
2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四、李清照武陵春是初三的吗
1、zhǐ kǒnɡ shuānɡ xī zé měnɡ zhōu,zǎi bù dònɡ xǔ duō chóu。
2、综上所述,《武陵春》是字字血泪,处处露愁情,课堂教学时分层次探析“愁”,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体现。《武陵春》一词是名篇经典,对这首堪称典范的词的思想感情深入探究是必要的,也是意义深远的。
3、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4、wénshuōshuānɡxīchūnshànɡhǎo,yěnǐfànqīnɡzhōu。
5、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懒于梳头。风物依旧人世已变一切事情都已完想要诉苦衷眼泪早已流。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乘舟前往只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意思就是这样的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这里,千古易安的才情再次显现。
7、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8、而此时,她经历了国家的毁灭,恩爱丈夫的离世,再婚、离婚的风波,这苦难实在太多了。即使她想倾诉这无尽的苦楚,但万语千言一起涌上心头时,话还没有说出口,泪水早已潸然而下。“欲语泪先流”,欲语终究无语,这无声的眼泪才是最沉痛的情感。
9、《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以晚秋景致落笔,实寓以自己的身世厄运,尘香花尽,也正是词人自己的写照。全词以抒写主观感受为主,故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末句更发奇想,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写的准确而传神。秋天的天空真是太晴朗了,风也停了,只是漫山遍野的鲜花都已经凋谢并化作尘泥了。天边的红日已经高高升起,我却却懒得去梳妆。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呀。我想要开口说说心里话,泪却先流了下来。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时刻,也想前去泛舟。只是担心双溪的小船,载不动我心中的许多愁啊!。
1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11、李清照就是李清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了离婚,她情愿承受牢狱之苦。尽管李清照在狱中九天就被释放,但这场仅持续一百天的婚姻,却给她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那一年,李清照49岁。
12、上片第一句写景:风停、尘香、花落。有读者可能会觉得尘香是不是写的不好,因为“香”表达了某种美好的情感。其实不然,因为“尘香”是因为花落在了尘土里,所以“尘香”是为了引出“花落”,而“花落”既沿袭了古人伤春的文学传统,这里有多了一层意思,即词人感慨自己人生的遭遇。上片第二句则描绘了一个具体的场景:太阳已经升高,词人却懒得梳洗打扮。词中并未提及原因,但我们结合词人的经历可以知道:最爱的丈夫已经去世,自己梳洗打扮的再漂亮又有谁看呢。第三四句则描写词人在感叹物是人非的时候,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此时,上片结束,看似已经把对愁绪的描写推向高潮,其实不然,这只是告一段落。
1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李清照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之情。作者简介: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作品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赏析: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
14、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牌名。出自《词谱》卷二十五引《列仙传拾遗》:“萧史善吹箫,作鸾凤之响。秦穆公有女弄玉,善吹箫,公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十数年,凤凰来止。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去。”宋词始见于《晁氏琴趣外篇》。通常以《漱玉词》为标准。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十句四平韵,后片九句五平韵。
15、字意在词里,愁思在词外。
16、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7、词的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上片主要描述了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
18、双溪在金华的城南,一个叫东港,一个叫南港。《浙江通志》当中,有讲“东港源出于东阳县的大盆山”。
19、李清照的《武陵春》全词是: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20、fēnɡzhùchénxiānɡhuāyǐjìn,rìwǎnjuànshūtóu。
五、李清照武陵春写了什么内容
1、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
2、⑶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
3、wén shuō shuānɡ xī chūn shànɡ hǎo,yě nǐ fàn qīnɡ zhōu。
4、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5、⑸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6、《武陵春》下阙以“闻说”、“也拟”、“只恐”六字点出内心复杂的情感,“闻说”后有惊喜,有心动,“也拟”是已经打算春游散心,“只恐”表明了自己的担忧,春游可谓是一波三折。六字既使人感受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又令人不由得猜想词人复杂的情感。“春尚好”是美景与内心的沉重形成强烈对照,作者想到春光尚好,打算“泛轻舟”,但内心痛苦,实在无心赏景,经历内心的挣扎,最终赏春光并未成行,原因竟是担心双溪的小舟载不动内心的愁苦。此句是作者直抒胸臆的点睛之笔。
7、《武陵春》是李清照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与之相似的诗有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8、这是一首小令,作于南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当时李清照避乱南逃,居于浙江金华。武陵春:词牌名。又名《武林春》、《花想容》。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武陵春,词牌名。源自陶潜《桃花源记》载武陵渔人入桃花源故事。双调小令,正体49字,上下各4句3平韵。
9、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1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11、《武陵春》一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12、wùshìrénfēishìshìxiū,yùyǔlèixiānliú。
13、《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极言眼前暮春景物的不堪入目和心情的凄苦之极;下片则进一步表现其悲愁之深重,并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新颖艺术手法来表达悲愁之多。全词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和对故国故人的忧思,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自然贴切,丝毫无矫揉造作之嫌,饶有特色。此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14、二家破寡居之苦。彼时家乡沦陷,丈夫病故,文物丧失,内心的凄苦可想而知。“南来尚怯吴江冷,北去应悲易水寒”,北方有家归不得,只好在南边求得一处安身之所。而且,在这之前,失去丈夫又没有子女的李清照孤苦无依,答应了以前与他们夫妇颇有些交情的小官吏张汝舟的求婚;张却只是觊觎她的收藏,当发现李清照已没有多少财物时,便丑态毕露,甚致拳脚相加;李清照冒着坐三年牢狱(大宋律,妻告夫,不论理由坐牢三年)的风险告发张徇私舞弊,骗取官职的罪行,并提出离婚。虽然在亲友的大力营救下只下狱九天就获释,但相信这段经历会是她心底永远的伤痕。
15、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就说:“‘载取暮愁归去’相反,与‘遮不断愁来路’、‘流不到楚江东’相似,分帜词坛,孰辨雌雄?”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也说:“又凄婉,又劲直”。杨慎也说到:“秦处度《谒金门》词云‘载取暮愁归去’、‘愁来无著处’是从此翻出。”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又(说):“此盖感愤时事之作。”吴衡照的《莲子居词话》也评最后说:“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
16、李清照的《武陵春》原文如下:
17、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兵荒马乱中人们共有的离恨别绪。李清照将时代的悲哀用巧妙的手法融进了自己有限的艺术境界里,从而使本词具有了典型性。因此这首词不仅获得了艺术审美价值,而且也赢得了社会审美意义。
18、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9、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20、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