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示儿
1、小结:(指名学生说)死后无牵无挂,但是就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2、再读古诗,感知诗意
3、《示儿》的白话文意思是: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4、松果连南亭,外有瓜芋区。
5、过渡:让我们在陆游的诗句中,寻找他八十五年人生道路上留下的心声吧。
6、⑸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7、每一次(分享),每一条(留言),都是您对我的鼓励!(星标)每日解读诗词,就不会再走丢啦!每一天的努力都是,
8、嗟我不修饰,事与庸人俱。
9、背诵三首古诗并默写《示儿》。
10、指名分行读古诗,相机正音。
11、《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创作背景《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时陆游八十五岁,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示儿宋代: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希望能帮助到您
12、愿你用变秋天为春天的精神,
13、蓝蒂裕,四川梁平人。共产党员。1948年冬被捕,囚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1949年10月与陈然同志等同时牺牲于重庆大坪。
14、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16、恩封高平君,子孙从朝裾。
17、(1)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18、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19、作为一篇遗嘱,它无愧于诗人爱国的一生。一个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端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抒发的感慨、要留下的语言,是千头万绪的;就连一代英杰的曹操,在辞世前还以分香买履为嘱。
20、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
二、示儿硬笔书法作品
1、桂燎薰花果,兰汤洗玉肌。
2、解释诗句中粗点的词。
3、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
4、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5、爷昔好读书,恳若自着述。憔悴欲无肉喂蚤虱。
6、又问谁与频,莫与张樊如。
7、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8、《示儿》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1210年(宁宗嘉定三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给儿子们写下了这首诗。此诗为陆游的绝笔,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示儿》(作者)陆游(朝代)宋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译文: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9、(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10、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11课《古诗三首》。板书课题。
11、5《搭石》朗读+知识导学
12、示儿,题临安邸和已亥杂诗表现的共同主题是爱国热情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3、开门问谁来,无非卿大夫。
14、《示儿》以其————来表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后两句表现诗人对—————的无限希望和坚定信念。
15、(2)元知:原本知道。元,同“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
16、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
17、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
18、67岁的时候,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终日缠绵病榻,可是他魂牵梦绕的是——(出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9、1949年10月就义前夜
20、王师北定中原日⑷,家祭无忘告乃翁⑸。
三、示儿宋陆游
1、交流,相机指导关键字词,读出古诗的节奏。
2、“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3、他总结自己学诗的体会,明确告诉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示子》)
4、()陆游写这首诗给谁?
5、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6、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
7、因为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功业未成身先死的遗憾。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
8、《示儿》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9、适时点拨:理解“元、但、祭、乃”的意思。相机学习生字“祭、乃”。
10、注释示儿:写给儿子们看。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在苏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诗第一句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为“死去原知万事空”,因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响本诗的意境,尚有争议。人教版等教材多为“元”,不常用通假字。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11、元和十年(公元815年),韩愈作《示儿》诗,元和十一年,作《符读书城南》。后世对退之示儿诗争议颇多。如苏东坡称“退之示儿云云,所示皆利禄事也”。邓肃:“用玉带金鱼之说以激之,爱子之情至矣,而导子之志则陋也。”后世反驳的说法也很多。
12、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3、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4、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15、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6、第二句“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除的极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深深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为“不见九州同”。“悲”引擢文盟字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哀、遗感之情。
17、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定战胜疫情,
18、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我!
19、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20、陆游在临死之前写的《示儿》感人肺腑:
四、示儿 陆游
1、来过亦无事,考评道精粗。
2、陆游告诉儿子什么?请你再读古诗,用自己的话与同桌说一说。
3、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4、死sǐ去qù元yuán知zhī万wàn事shì空kōnɡ,
5、陆游〔宋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7、审校:孙梦霞/美编:李悦
8、陆游是我国古代继屈原、杜甫之后又一伟大的爱国诗人,《示儿》是其这方面的佳作。
9、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0、“但悲不见九州同”中,“悲”子直接明了的道明了其悲痛,联系前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中,“元”字才真正道出了无奈和痛心。
11、有藤娄络之,春华夏阴敷。
12、注释:元知:元,通“原”,原本知道。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北定,将北方平定。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3、元——本来。,但——只。,无——不要
14、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15、用你自己的话讲讲这首诗的意思。
16、(3)结合资料和所学,比较三首诗歌异同。
17、(3)悟诗情:诗人此时此刻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下的这首诗?结合着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探究诗人之悲。
18、陶渊明五子皆智力皆低下,陶渊明平时酗酒,从遗传学角度看,对后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不懂此理,只责怪儿子,而不批评自己,并且还要“且进杯中物”,实属荒唐而可悲了。
19、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20、北宋诗人张耒为人正直,做官清明,他为了教育儿子张(禾巨)、张秸,以卖烧饼的邻居为榜样,专门写了一首七言诗。
五、示儿 陆游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但悲不见九州同”描写诗人的悲怆心境。此句诗意是诗人向儿子们交代他至死也无法排
3、“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
4、承——夯实基础悟方法
5、引导:你是从哪里读出的?读一读整行诗(整句诗)。
6、弥留之际,陆游悲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国家和民族的统留下了这传诵千古的名诗《示儿》。谁能给我们读读整首诗?
7、这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内容为:
8、(作者)陆游(朝代)宋
9、《示儿》是陆游临终时写给儿子的诗,是他遗嘱,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他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至死不变的爱国热情,这首诗直抒胸臆,语言朴素,没有任何修饰,但因为表达的是自己最深厚、最真挚的感情,因而自然地达到了真切感人的效果。
10、“告”字写出了诗人对儿子的嘱托和殷切期盼,也从侧面突出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的渴望。
11、他的一生是失意的一生,而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没有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没有动摇。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的爱是如此强烈,如此执着;从这首《示儿》诗中,更会受到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九死不悔的精神的前列感染。从语言看,这首诗的另一特色是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这里,诗人表达的是他一生的心愿,倾注的是他满腔的悲慨。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12、(3)读出韵味,尽量做到抑扬顿挫,音断意连。
13、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从诗人的情感流向来看,有着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万事空”这话看来平常,但就全诗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现了诗人生死所恋,死无所畏的生死观,更重要的是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衬作用。“元”、“空”二字更加强劲有力,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
14、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5、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感知诗文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16、⑶但:只是。悲:悲伤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同:统一。
17、南宋诗人陆游特别注意用诗陶冶孩子性格。他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18、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9、《示儿》表达了陆游恢复中原、统一国家至死不变的爱国愿望,是首写给儿子的临终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20、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