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门豹治邺
1、西门豹:怎么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2、同学们,战国时期,魏国的国君派西门豹去治理邺县,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西门豹烧了哪三把火啊?
3、西门豹治邺中心思想是什么
4、师:有一个关键词很重要,借口。什么借口?(板书:借口)
5、同步课程指导,经典内容拓展
6、师:奇怪吧?田地是要种庄稼的,有庄稼才能有收成,才能活下去。这个地方怎么样?
7、少孙就拜访学识渊博的名流、谈古论今的学士,费尽周折,得到前朝《封册书》,历尽艰辛补缀了《史记》之缺,补写的有《景纪》《武纪》《礼书》《兵书》和汉兴以来的《将相年表》《日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及《傅靳蒯成列传》计十篇,并写之《滑稽列传》。
8、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9、当时科技不发达,漳河又旱涝成灾,人们就会用神灵来解释自然现象。巫婆便利用神话传说和老百姓朴素的神灵信仰,愚弄百姓,让百姓认为她们具有通灵的本领,是百姓和神之间的中间人。
10、西门豹帽子上插着簪,弯着腰,恭恭敬敬,面对着河站着等了很久。长老、廷掾等在旁边看着的都惊慌害怕。西门豹说:“巫婆、三老都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一个廷掾或者长老到河里去催他们。
11、西门豹惩治完巫婆、官绅头子,又做了哪些事?齐读最后一段。(板书:兴修水利)
12、师寻找没有举手的孩子,请她大概概括。
13、西门豹治邺的故事,看似是破除迷信的行动,实际上是魏国变法图强的最具体案例。
14、师:最后一自然段写什么?指名读。
15、新娘:(满脸泪水)(小声说)大人啊,救救我,我不想死!
16、又过了一会儿,说:“这个弟子为什么也这么久?再派一个人去催催她们!”又抛一个弟子到河中。总共抛了三个弟子。西门豹说:“巫婆、弟子,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说清楚。请三老替我去说明情况。”又把三老抛到河中。
17、西门豹说:“叫河伯的媳妇过来,我看看她长得漂亮不漂亮。”人们马上扶着这个女子出了帷帐,走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
18、生尝试简要复述“调查民情”部分内容
19、②理解:官绅,古代有权有势的人也参与社会管理。
20、西门豹管理邺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二、西门豹治邺课本剧
1、老巫(河神娶妻的主要负责人)
2、殷都区现代农业生态水系建设指挥部403室
3、老师和学生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到底该怎样对待学生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呢?
4、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历史故事。“单元提示”中关于阅读方面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西门豹治邺》一课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情趣。教学时可结合课后习题,借助提示,引导学生讲好历史故事;通过体会西门豹的言行,感悟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为民除害的形象。此设计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5、起因:魏文侯时,西门豹任邺县令。他到邺县,会集地方上年纪大的人,问他们有关老百姓痛苦的事情。这些人说:“我们苦于给河神娶媳妇,因为这个事我们都越来越贫困。
6、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
7、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
8、任官一年后,西门豹去首都汇报工作时,魏文侯要收回西门豹的印信,西门豹说:“我过去不知道如何治理邺,现在知道了,请大王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再治不好,愿意接受死刑。”魏文侯听西门豹说的恳切,不忍心收回印信,就再给他一年时间。
9、惩治分成了几个步骤。(引导学生一起归纳)
10、该祠于1924年毁于战火,现仅存宋、明、清和民国时的石碑,但是大部分石碑上字迹漫漶,难以辨认年代。
11、《西门豹治邺》四年级上册八单元课文,课后习题围绕语文要素展开,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12、体会好处,初步学习简要复述
13、西门豹说:“到了给河伯娶媳妇的时候,希望三老、巫祝、父老都到河边去送新娘,有幸也请你们来告诉我这件事,我也要去送送这个女子。”这些人都说:“是。”
14、理解西门豹惩治首恶的办法好在哪里。
15、A将计就计B安排周密C区别对待D一举多得
16、开头第一个词:西门大人……(生动笔写)
17、要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则信其道”。其实孩子的心灵对爱是最敏感的,你是不是真心热爱他们,他们非常清楚。当然老师的爱是区别于父母之爱的,老师的爱是具体的,具体到每一次嘘寒问暖;老师的爱是理性的,更多的是提醒和教育;老师的爱是科学的,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不疾不徐。
18、西门豹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19、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
20、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
三、西门豹治邺原文及翻译
1、翟璜这个人很有意思,当时魏国为什么能够强大起来和他很有关系,因为他推荐了一大堆能人,而且这些人大家也都很熟悉。
2、交流汇报,指导对话表达。如果你是西门豹,我就是老大爷。你该怎么问?(根据提问,相机提示问话要有礼貌,要说清楚问题。教师模仿老大爷回答)用自己的话,改编一下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一共四个问题,能不能不看课本,学着老师的样子,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教师提示:抓关键词)
3、在治理漳河的同时,西门豹还根据邺县土地质量普遍较差的实际情况,大胆地将魏国规定每户农民由国家授田100亩的限额改为200亩,作为民众生活、生产的保障。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西门豹又推行寓财于民、寓兵于农的政策,不重敛,不征兵,而致力于使民众富裕、亦农亦兵。
4、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资治通鉴·周纪·周纪一》
5、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余钱持归。
6、西门豹接着就征发老百姓开挖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水引来灌溉农田,田地都得到灌溉。在那时,老百姓开渠稍微感到有些厌烦劳累,就不大愿意。西门豹说:“老百姓可以和他们共同为成功而快乐,不可以和他们一起考虑事情的开始。现在父老子弟虽然认为因我而受害受苦,但可以预期百年以后父老子孙会想起我今天说过的话。”直到现在邺县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给户足,生活富裕。
7、师:课文还写了一件事,10—25自然段,自己读,看能不能也用四个字概括。(找到的可以先写一写)
8、(朱老师没有按照课文直接读旁白,而是做了改动,俺是学生在复述时要用自己的话来说。教学目标的达成,化解在细小的环节中,融合在教师的教学语言中,不断对学生形成刺激。单元目标也是如此,在整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在教学语言中复现概念,会让学生掌握地更好,更牢,让课堂更有效益。)
9、小结:所以,不一定用上很多修饰的词是好的,最重要是看用的合适不合适。西门豹的这种方法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牙还牙。
10、生:有人做饭时会冒出炊烟。
11、魏文侯的变法图强,是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和法律建设的。李悝的平籴法,国家调剂粮食价格,稳定了农业生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同时采用的《法经》六篇,也加强了魏国“依法治国”的局面。
12、西门豹看了看这个女子,回头对三老、巫祝、父老们说:“这个女子不漂亮,麻烦大巫婆为我到河里去禀报河伯,需要重新找一个漂亮的女子,迟几天送她去。”就叫差役们一齐抱起大巫婆,把她抛到河中。过了一会儿,说:“巫婆为什么去这么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个弟子抛到河中。
13、屏幕分别出示西门豹言行的句子,交流探讨:
14、师: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和河神娶媳妇有关系吗?
15、(这个问题先在这里提出,在课堂最后得到了解答,非常巧妙。这让我联想到《小岛》一课中,朱老师问学生,当时将军的感受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一定要问,不然学生理解最后一句话,就会流于表面。理解了将军的感受的变化,才能理解将军最后的敬礼。问题提前先说,让学生有思想准备,等到课文读过两遍,一些细节也分析了,再理解这道难题,效果会更好。
16、师:这个地方人很少,人都到哪里去了呢?注意西门豹一到邺县,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17、师:西门豹又了解到一个情况。他又问新娘是哪里来的?
18、西门豹到邺城以后,遍访民情,了解了水患形成的真实原因,百姓生活困苦的根源,先是打击欺压百姓官绅、巫婆,整顿风气。再根据水患形成原因,开沟挖渠,消除水患。恢复生产,造福百姓生活。
19、根据提示读课题,要注意重音和停顿。谁治邺?西门豹干什么?西门豹治哪里的水?根据我们所要了解的信息不同,同一个课题朗读重音和停顿也会有所不同。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门豹治邺
四、西门豹治邺课文
1、指导学生读好“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等语句。西门豹这一“送”,还送老百姓什么呢?(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你从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西门豹?(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键词:有智慧、有担当、有谋略)
2、西门豹带大家开凿水道,邺县年年获好收成。
3、想要合并渠水,水渠将至驰道时,把三条渠道合在一起,架一座桥梁。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
4、西门豹:老大爷,这里是怎么回事?
5、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西门豹治邺)是的,课题就告诉了我们讲了什么事儿。
6、西门豹治邺的起因丶经过和结果分别是:
7、——形声字,左声右形。左边“业”字的横变成提,右耳旁的字,大多和地名有关。引申:左耳旁的字,与土坡、山坡有关。
8、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写了西门豹治邺过程中的几件事?
9、卫士把官绅头子举起扔到了河里。
10、《西门豹治邺》过后,勤劳朴实的临漳人民战天斗地,拼搏进取,推动古都临漳的经济法展。从前,为求生出外逃荒人都纷纷回到家乡。……(小同学,剩下的可该自己写了,发挥你的想象,你一定可以写的非常好!)
11、创设情境,分清事件主次
12、师:我们来合作读。我来问,大家来回答。
13、西门豹问这是怎么回事,这些人回答说:“邺县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搜刮钱财,收取的这笔钱有几百万,他们只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媳妇,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余的钱拿回家去。
14、西门豹:乡亲们,邺县是我们的家乡,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家园已经荒芜很久了。百业待兴。让我们一起携手,开凿渠道,共建我们的家园。
15、地方上的官绅每年出面给河神办喜事,硬逼着老百姓出钱。
16、因为上公开课,所以提前把《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给上了。这篇课文属于第八单元的教读课文,本单元以“历史人物”为人文主线编撰,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一个个有思想、有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启发的人。本单元教学目标集中指向“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目标,为此,我结合课后习题部分,巧设题目,让孩子进行课本剧的创造。因为以课文为原型进行创造,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挑选了两篇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供大家学习。
17、只听西门豹擂第一通鼓后,邺县百姓披盔戴甲,手执兵器,迅速集合到了楼下;第二通鼓后,另一批百姓用车装着粮草又集合到了楼下。魏文侯见状龙颜大悦,让西门豹停止演习。西门豹不同意,说道:“民可信不可欺,我好不容易才和他们建立了信约,今天既然把他们都集合了起来,如果随意解散的话,百姓就会觉得受骗了。燕国经常袭扰我边疆,夺我百姓,大王不如让我带他们去攻打燕国。”
18、征集信箱:syzqxc134@1com
19、他一直抱着自己的想法,想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他认为自己是好的,所以一直按自己的思路去看世界,而不是根据世界变化去应对。
20、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巫婆怎么去了这么久还没回来,叫她的弟子去催一下。”于是又将她的弟子抛入了河中。又过了一会儿,见这个弟子也没回来,就再派一个人去催,这样一共丢了三个弟子下去。西门豹说:“巫婆和她的弟子都是女人,办事能力有限,还是劳烦三老亲自去说明情况。”接着又将三老给丢到了河里。
五、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1、所以西门豹做了一件事。
2、这个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3、(这也是一道课后习题:说说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直接理解这道题有难度,因此朱老师把它变成了一种语言训练、语言实践的教学环节:提前设置问题,让学生朗读、简述,在课文中走上几个来回,自然地寻找到答案。)
4、出示:漳河边上的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
5、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以民为本,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6、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
7、尝试复述,理解内容
8、要理解学生。学生年龄小,与教师在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总是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俯下身子,我们才能看到并走进孩子的世界。要理解学生,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学会观察和倾听,观察孩子行为的细节,倾听孩子真实的想法,真正走近孩子。“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9、《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候,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和群众一道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重点叙述了西门豹破除迷信,将计就计惩罚坏人的事。本文通过写两千多年前,西门豹治邺时,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故事,刻划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10、西门豹治邺告诉我们要有勇于斗争的精神,讲究斗争的策略,要敢于破除迷信,要有勇有谋,敢做敢为。故事写了西门豹治邺的两大实绩:革除“为河伯娶妇”的陋习,凿渠引水灌溉农田。从革除为河伯娶妇这一陋习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西门豹胆识过人,谋略超群。西门豹明知这一陋习由来已久,自己所面对的势力十分强大,不仅有恶势力的代表三老、廷掾与巫祝,而且还有被愚弄而并不觉悟的百姓。
11、西门豹的管理手段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忘记了巫婆等人也是自己的子民,也忽略了这样明火执仗地以暴易暴给邺地百姓带来的巨大的心灵伤害。据史书记载,当时西门豹的表演结束之后,真实的情景是“邺吏民大惊恐”,老百姓的小心脏都被吓到了,谁也无法保证将来有一天自己不被投入水中。
12、要相信学生。我们老师必须相信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去相信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要相信那些有失误的学生,不戴”有色眼镜”去看他们,不轻易给他们贴标签,而是给予他们足够的信任和期待,真诚地拉他们一把,相信一定会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进步动机,进而产生自信,产生力量,成就新的自己。诚如李嘉诚所言:“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
13、板书,学生在书上画出关键词“催一催”。
14、(课件出示11自然段)
15、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通过调查,了解散到那里的豪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
16、主要内容:讲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那个地方时,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危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并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重又繁荣起来的故事,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做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17、为了纪念西门豹破除迷信,投巫漳河,为民除害和兴修十二渠等功绩,人们从汉代起,就在漳河之南,今丰乐镇村东修建了西门豹祠,世世代代进行纪念。现在丰乐镇村东西门豹祠旧址处还有北宋时期的《西门大夫庙记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8、所以西门豹要看巫祝演戏的真正目的不是杀掉坏人而是真正毁掉老百姓脑中的错误认知,建立真正的认知。
19、情境演绎,简述升级,揭示悬念。
20、东郡的治所设在邺,故西门豹又称邺都守。西门豹从卫国都城安邑来到邺城,见城中商业萧条,人民稀少,觉得奇怪,想不到比预料的还要冷清。在这里西门豹整顿了封建迷信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