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燕歌行并序高适)

时间:2023-04-1807:30:54 燕歌行(燕歌行并序高适)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燕歌行

1、“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2、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3、早午晚杀气凝结成战云,

4、穷秋:深秋。腓(féi):变黄。

5、出征的威风和战败的衰退对比

6、《燕歌行》是高适的代表作,不仅是高适的“第一大篇”(近人赵熙评语),而且是整个唐代边塞诗中的杰作,千古传诵,良非偶然。

7、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

8、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9、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0、《燕歌行》译文: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好男儿本看重驰聘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1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2、战士在北方徒劳地回首。

13、生命·和谐/陈劲·陈骏

14、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15、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16、《燕歌行》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全篇大体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写出师。其中前四句说战尘起于东北,将军奉命征讨,天子特赐光彩,已见得宠而骄,为后文轻敌伏笔;后四句接写出征阵容。旌旗如云,鼓角齐鸣,一路上浩浩荡荡,大模大样开赴战地,为失利时狼狈情景作反衬。第二段八句写战斗经过。其中前四句写战初敌人来势凶猛,唐军伤亡惨重,后四句说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围。第三段八句写征人,思妇两地相望,重会无期。末段四句,两句写战士在生还无望的处境下,已决心以身殉国;两句诗人感慨,对战士的悲惨命运深寄同情。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17、课外篇目(按作品音序排列)

18、杀气早中晚三时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19、松山,一个悲壮的名字·晓音

20、分手之日容易,岂料相见之日如此难,山长路远,天各一方。想念他以致忧思聚集,却不敢说出口,为解相思之情,想托飘荡之浮云寄去问讯的书信,但浮云一去而不见踪影。整日以泪洗面,使得自己的容颜很快老去。

二、燕歌行并序高适

1、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哪里能够轻易归来,绝远之地尽苍茫更加荒凉不毛。

2、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3、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4、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

5、积累的语言,交流的魅力——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记录·邱娇

6、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7、(词语)燕歌行(拼音)yàngēxíng(解释)乐府《平调曲》名。现存最早的是三国魏曹丕所作的二首,写的是行役之事。

8、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9、死节:为节义而死,此指国捐躯。

10、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

11、亮丽家园·爱丽丝·门罗

12、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13、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14、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

15、在哈尔盖仰望星空·西川

16、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17、上次讲《燕歌行》,主要讲翻译,这次想讲讲燕歌行里几组对比。

18、此诗作于开元年间。唐玄宗统治时,既出现过开元盛世,也出现了安禄山叛乱、唐军经常在边疆寻衅开战等事。尤其开元二十六年(738),本诗写作前后,唐军正大打其周边少数民族。有人据此指出高适歌颂的是“不义之战”,因而这个作品是应受批判的。

19、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20、诗意•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湛江朗诵艺术沙龙公益活动100期大型诗文朗诵会后记

三、燕歌行高适原文

1、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代·辛弃疾

3、留取丹心照汗青·卞毓方

4、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5、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6、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

7、第三段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8、仰看星月观云间,飞鸽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9、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10、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11、紧接着描写行军:“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12、战端一启,“校尉羽书飞瀚海”,一个“飞”字警告了军情危急:“单于猎火照狼山”,犹如“看明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张孝祥《六州歌头》)不意“残贼”乃有如此威势。

13、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湛江市第二期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研修班培训总结·邱娇

14、地位:曹丕的《燕歌行》是现今所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这个曲调以前没有过记载,因此据说就是曹丕开创的。曹丕的《燕歌行》有两首,是写妇女秋思,由他首创,所以后人多学他如此用燕歌行曲调做闺怨诗。魏文帝曹丕,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魏武帝曹操次子,与继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

15、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

16、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

17、将军:战士军前半死生,

18、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19、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20、第二段写战斗危急而失利。落笔便是“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胡骑”迅急剽悍,象狂风暴雨,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所以紧接着就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回应上文,汉将“横行”的豪气业已灰飞烟灭,他的罪责也确定无疑了。

四、燕歌行曹丕原文

1、(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適,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2、腓(一作衰):指枯萎。隋虞世基《陇头吟》:“穷求塞草腓,塞外胡尘飞”

3、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

4、你看不见沙场征战的苦楚,

5、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6、这首诗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

7、诗的发端两句便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见得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樊哙在吕后面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见《史记·季布传》)所以,这“横行”的由来,就意味着恃勇轻敌。

8、《燕歌行》是否歌颂了“不义之战”?

9、思女别离的眼泪连成串。

10、总之是,如果打赢,将军可以获得加官进爵的封赏,所以将军轻敌冒进,而战士却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将军的贪图军功,和战士的为国而战也形成对比。

11、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

12、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穆旦

13、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14、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15、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16、我想你了,可是我不能对你说(艾米丽•狄金森)

17、当时正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18、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19、旌旗在碣石山连绵不绝。

20、《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运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全诗用韵依次为入声“职”部、平声“删”部、上声“麌”部、平声“微”部、上声“有”部、平声“文”部,恰好是平仄相间,抑扬有节。除结尾两句外,押平韵的句子,对偶句自不待言,非对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如“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碍石间”;押仄韵的句子,对偶的上下句平仄相对也是很严整的,如“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这样的音调之美,正是“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唐风定》卷九邢昉评语)。

五、燕歌行曹丕原文注音版本

1、龙腾盛世,霞光满天·陈骏

2、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堪称盛唐边塞诗最杰出的代表。诗的主旨是谴责在皇帝鼓励下的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使广大士兵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诗人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士兵,讽刺和批判不恤士兵的将军。

3、此诗主要是揭露主将骄逸轻敌,不恤士卒,致使战事失利。历来注家未对序文史事详加考核,都以为是讽张守珪而作。其实,这是不符史实的。此诗所刺对象应是受张守珪派遣、前往征讨奚、契丹的平卢讨击使、左骁卫将军安禄山。

4、我用残损的手掌·戴望舒

5、红水东流化湛情深——大化高级中学莅湛回访交流记略

6、第一段八句,写出师。开头交代战争的地点及性质,写唐军出师时一往无前的情景。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瀚海、狼山,逐步推进,概括了出征的历程,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7、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

8、第二段八句,写战败。胡骑卷地而来,汉军奋力迎战,浴血厮杀,而将军们却还在欣赏美人的歌舞,暗示了战争必败的原因。接着写力竭兵稀,重围解难。

9、游子:指离家远游或久居外乡的人。游手好闲的人。

10、边塞局势不稳不能归来,

11、原文:《燕歌行》高适〔唐代〕

12、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

13、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一作:飘飘)

1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15、三时:早、午、晚。阵云:战云。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铜器。

16、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

17、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18、汉军奋力迎敌,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然而,就在此时此刻,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美人帐下犹歌舞!”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19、投稿邮箱:362448@qq.com

20、全诗气势畅达,笔力矫健,经过惨淡经营而至于浑化无迹。气氛悲壮淋漓,主意深刻含蓄。“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诗人着意暗示和渲染悲剧的场面,以凄凉的惨状,揭露好大喜功的将军们的罪责。尤可注意的是,诗人在激烈的战争进程中,描写了士兵们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凄恻动人,深化了主题。全诗处处隐伏着鲜明的对比。从贯串全篇的描写来看,士兵的效命死节与汉将的怙宠贪功,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与汉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都是鲜明的对比。而结尾提出李广,则又是古今对比。全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最为沈至”(《唐宋诗举要》引吴汝纶评语),这种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因而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点击展开全文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送 个性说说

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送

一、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 1、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一个字——情,(板书)情。 2、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
六国论(六国论原文及翻 个性说说

六国论(六国论原文及翻

一、六国论 1、了解写作背景,领会作者讽谏北宋王朝的写作意图和本文借古讽今的写法; 2、C.苏洵,北宋散文家,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山人,后人将他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
立秋诗句(立秋诗句) 个性说说

立秋诗句(立秋诗句)

一、立秋诗句 1、看君驰谏草,怜我卧衡茅。 2、秋风萧瑟,层林尽染,一片金黄;阳光下,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味道。 3、方旦喜无暑,教人又怕寒。 4、出自:(明)周玉如《...
活版翻译(活板翻译图片 个性说说

活版翻译(活板翻译图片

一、活版翻译 1、若只印三二本(如果) 2、(3)“每一字皆有数印”说明字印数目是活的 3、A.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4、注:①(秘剑)皇室用的剑。②(书契)书籍文...
描写惊蛰节气的古诗(关 个性说说

描写惊蛰节气的古诗(关

一、描写惊蛰节气的古诗 1、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严冬了。 2、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3、今朝蛰户初开,一声雷唤苍龙起。...
黄鹤楼翻译(黄鹤楼翻译 个性说说

黄鹤楼翻译(黄鹤楼翻译

一、黄鹤楼翻译 1、《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2、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白云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个性说说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一、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1、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