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孟母断织
1、孟母断织是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讲的是孟子和他母亲的故事。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词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母拿起刀子就割断了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断了,能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以后,孟子读书专心了,不再忘记了。
2、......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下面,我们再把今天学习的这段三字经一起朗诵一遍吧。
3、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出自:韩婴(西汉)《韩诗外传》。
4、母亲正忙着干活,就随口说道:“是给你吃啊。”
5、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被尊称为"亚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的还有"孟母三迁"。在孟母的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和"身教"的智慧。同时也告诉我们学习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
6、世に謂う孟母三遷の有名な話であるが、孟母は、これほどにまでして育てた孟子も、成長したので思い切って他国へ学問にやってしまった。
7、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选自《列女传》。
8、母亲一听,脸色陡变,随即取来一把剪刀,将织机砍断,泪流不止。孟子吓坏了,他低声询问母亲为何要把织机砍断。
9、“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五)《曲突徙薪》
10、“一定是的”每个人都随声应和着。
11、孟子の母も、その例にもれず、すぐれた賢母であった。
12、孟子被母亲这么一问有一些张皇失措。
13、有一天,孟子因为思念母亲突然回到了家里。
14、ある日、幹子は学校へゆく途中で、この口のわるい連中に出会いました。むろんこの時、幹子は例の蝙蝠傘を持っていたので、忽まちそれが冷笑の的になりました。
15、孟子は子供の時分、母と一緒に住んでいた家が墓場に近かった。
16、「ごらんなさい、この布れを――お前が学問を中途にやめるのも、この織物を中途でやめるのも、結果は同じですよ」
17、乃复进 复的意思为“又、再”;以此诫之 诫的意思’’告诫、警示’;自是之后 是的意思‘这件事、此事’‘。
18、“夫父虽贤,其子愚亦不为奇也;其母贤,则鲜有愚子矣。”
19、早上好,又和大家见面啦!
20、息軒先生のご名言のごとく、賢母の子に愚なものはひとりもないのである。
二、孟母断织原文
1、译文: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
2、于是,孟母决定搬家。她在城里找到一个住处住下来。那里紧挨着集市,人来人往,店铺云集,非常热闹。才搬去不久,孟母又感到不妥。集市里的小商贩们整天扯着嗓子高声叫卖,使孩子们觉得新鲜好玩。孟子在集市里耳濡目染,也模仿着商贩们吆喝起来。孟母感到这种环境只能造就斤斤计较的小商贩,决定再度搬家。
3、但是因为搬到了市场附近,孟子不久就扮起了商人的样子。还净和附近的朋友说些买啊卖啊的话。
4、⑤何为:应按“为何”解释,意为”为什么“。
5、幹子は、時子や朝子あさこが、小さな美しい蝙蝠傘を持てあましているのを見かねて、
6、それで、その苦心はなみなみならぬものがあったのである。
7、《涛哥的童话》一周更新安排周一:一年级的小豆豆周二:幼儿故事周三:西游记周四:幼儿故事周五周六:三字经故事周日:猜谜语
8、指母亲的教诲。典出汉.刘向《列女传.邹孟辄母》:相传战国学者孟轲小时逃学,他母亲把织布机上的线割断,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不然就像机上的断线一样,织不成布。后来孟轲勤奋学习,成了大儒。唐.骆宾王《上兖州张司马启》:“加以承断织之慈训,得锐志于书林。”
9、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的积习。孟母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10、(一点易综合素养训练)•大语文•每日一题
11、わたくしは、かつてのわたくしの作「孟母断機」の図を憶い出すごとに、一代の儒者、安井息軒先生の、右のお言葉を連想するを常としている。
12、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地学习,写字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乐。于是,他逃学了,常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你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他逃学了。妈妈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地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了。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有织完的布剪断了,说:“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我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成了一个著名的学问家。
13、②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
14、另一个是明万历年间安徽歙县人汪道昆所编写的《列女传》,他是在西汉刘向《列女传》的基础上编写的明版本《列女传》,这部《列女传》共有十六卷,增加的部分主要以安徽汪姓女子居多。
15、幹子は、笑いながらそう言って、すたすたと行ってしまった。
16、所以孟子常和朋友们玩扮作举行葬礼的游戏。
17、幹子も一緒になって笑いながら「お早う」と挨拶して、つまらないお友達にかまってはいられないと言ったように、さっさとそこを通りぬけて、まっすぐに学校の方へ歩いた。
18、「そうね。私はこう思うの、幹子さんのお父様はきっと薬屋さんに違いないわ。だから幹子さんをいまに薬売くすりうりにするんだわ。ほら、よく薬売があんな大きな蝙蝠傘をさして来るでしょう。」「本家、讃岐さぬきは高松たかまつ千金丹せんきんたん6……つて歌って来るじゃないの」そう言って時子は、面白く節をつけて歌って見せた。
19、“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三)《观月》
20、“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二)《世说新语》
三、孟母断织原文及翻译
1、孟子小时候贪玩,有一次偷偷溜出学堂,被其母看见,孟母剪断织好的布,来劝解孟子,学习如同织布,不可以半途而废。出自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2、这一次,孟母带孟子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天天都听到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就喜欢上了读书,每天都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3、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平安无事,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开祸害。如果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孟子听后吓了一跳,自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答案么,……题目是什么?。
4、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译文: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5、......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能力非常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时间久了,孟子就和小朋友们学着哭坟和办丧事。孟母知道后,认为这个环境不好,于是决定搬家。
6、习惯成自然,习惯又多从环境中熏陶而来。好习惯一经养成,还得始终如一地维护。尤其是勤苦专一的习惯,决不可以轻易放弃。否则虎头鼠尾,同样成就不了大器。
7、「あのくらい蝙蝠傘が大きかったら日にやけないで好いいわね」
8、最后希望每一位母亲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都可以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方法!
9、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了其中的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因分心而遗忘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次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专心,不再三心二意了。要孟子知道织布就和念书是一样的,布被割断无法复原,读书也不应该三心二意。做事应该认真,不应三心二意
10、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11、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声,多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
12、“文言文”训练|(一百三十三)《蒲松龄著书》
13、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14、「でも幹子さんの田舎じゃあれでたいへんハイカラ6なのかも知れないわ」
15、此文出自西汉·刘向所撰的《列女传》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6、ところが、そこは市場の近くであったので、孟子は間もなく商人の真似をし出した。近所の友達と、売ったとか買ったとかばかり言っている。
17、そう言って冷笑れいしょうしているのも幹子の耳へ這入はいった。けれど幹子は何を言われても平気でいた。
18、讲的是邻居杀猪,孟子问,他们干嘛杀猪?孟母随口说,杀了给你吃的。孟母说完就后悔了,但是她心想如果不给孟子吃肉,不是教之不讲信用吗?于是到邻居家,买了肉给孟子,以实现诺言。
19、「その父賢にして、その子の愚なるものは稀(めずら)しからず。その母賢にして、その子の愚なる者にいたりては、けだし古来稀(まれ)なり」
20、「私が薬屋になったら、好よい薬を売ってあげますから、安心していらっしゃいな」
四、孟母断织教子原文及翻译
1、诚然,母亲是最适合做教育孩子的人,因此我不得不深切的感受到身为母亲责任的重大。
2、――孟母断機の故事を憶うたびに、わたくしは、それをおもうのである。
3、这时孟母正好在织布。孟母看见儿子,先是高兴又马上变了脸,温柔的问道:
4、数年ののち、天下第一の学者となった孟子に、もしあのときの母親のきびしい訓戒がなかったなら、果たして孟子は、あれだけの学者になれていたであろうか。
5、まことに、賢母こそ国の宝と申さねばなりますまい。
6、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7、“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九)《董永葬父》
8、每个人一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总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
9、“文言文”训练|(一百二十一)《李陵答苏武书》
10、そのころ、わたくしは市村水香先生に就いて漢学を勉強してい、その御講義に、この話が出たので、いたく刺戟されて筆を執ったものであるが、これは「遊女亀遊」や「税所敦子孝養図」などと、一脈相通ずる、わたくしの教訓画として、今もって懐かしい作のひとつである。
11、今こそ、この冷笑の種になった大きな蝙蝠傘が役にたつ時が来た。
12、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矢,复得。”其母引刀裂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矣。译文:孟子小时侯,倍数的时候。她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背书有时会中断下来,过一会就又会背诵下去,她的母亲知道他是遗忘了,就叫他过来说,:“背书怎么会停下来呢?”孟子回答说:“有的地方忘记了,过一会又记起来了。”他的母亲没有说什么,便拿起剪刀八织成的布剪断了,用这来告戒孟子。从此以后,孟子背书,不再遗忘了。
13、有这样的母亲,才能有日后成为一代大学者的孟子。这就是后来广为流传的“孟母三迁”与“断机教子”的故事。
14、这些嘲笑的话语也被干子听到。但是干子对此什么也没说,很是冷静。
15、③自若:一如既往,依然如故。
16、上期答案:出自《三字经》,原句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17、孟子看见妻子这样无礼,出来就跟孟母说,要休掉她。
18、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⑩矣。
19、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20、第三次搬去的地方挨着学堂。
五、孟母断织原文及答案
1、一个是“买肉啖子”,这个与曾子杀猪的故事异曲同工。
2、“孟子啊,是作好学问了吗?”
3、箕踞而坐在现代看很平常,可是在古代却是一种相当不拘礼节的坐法,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时候还没有发明裤子,人们都是穿类似于开裆裤的“胫衣”,即只有两只裤腿,小腿以上通过带子系在腰间,并没有裆。
4、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
5、这便是流传于世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了。在孟母如此这般培养下的孟子,长大后也一心想去外国求学。
6、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断织。
7、孟母三迁以后,虽然为儿子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孟母并没有因此而万事大吉。她认为,如果主观上不勤奋努力,还是成不了才的。所以她抓紧对儿子的教育,督促他勤奋学习。她用织布来比喻学习,用断织来比喻废学,很有说服力。孟子对学习漫不经心,孟母采取“断织”的措施,使孟子受到极大的刺激,从而改变“废学”积习。这样做,符合教育的激励原则。孟子不是生来就聪颖的人,但仍然后来成为一个闻名天下的大儒,这同他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这与《伤仲永》正好是一个相反的例子。仲永天资聪颖,但他的父亲不让其学习学习,让仲永缺乏后天的教育而变成平凡的人。可见后天的教育及努力是十分重要的。(出处:《韩诗外传》)
8、“不过,干子在农村,说不定就是个非常时髦的人呢”
9、息轩安井仲平先生的话,不正是决战时期日本妇女必须身体力行的亘古流传的名言吗?必须要怀着孟母的心境,去教育下一代的子女。
10、孟母说完就后悔了,心想明明不是为自己孩子杀的猪,我为什么要欺骗他呢?这不是教孩子说谎吗?
11、“撑着那么大的伞一定不会被太阳晒到”
12、孟母经常教育孟子做人要诚实。她注意在日常小事上培养孟子诚实的品德,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13、就连干子也一起一边笑着,一边打招呼说“早上好”,就好像是在说不要理睬无聊的朋友一样,然后就迅速地穿过那里,径直向学校走去。
14、“为了我们的生活。”孟子诚惶诚恐地回答。
15、......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孟母三迁》和《孟母断织》的故事:
16、如息轩先生名言,母贤便没有愚子。
17、这时,干子也是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一边扭过头,
18、成帝即位后被启用,拜中郎,使领三辅都水,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刘向多次上书,建议削弱外戚权力,甚为成帝嘉许,但终不能用。其为人平易朴实,不重威仪,廉洁乐道,潜心学术,昼诵《书》《传》,夜观星象,常常通宵达旦。
19、点击赞赏给涛哥更大鼓励
20、最后,孟母终于在一所学校附近找到一个住处,立即带着孟子搬过去。学校里进进出出的,全是循规蹈矩的读书人。古代的读书人,非常注重礼节、谈吐,他们的言行,在社会上深受尊敬。孟家在这里定居下来以后,孟子在学校气氛的熏陶下,开始学习学校里那些学者的行为、礼仪。孟母终于找到一个教育孩子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