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弈
1、——此为难点句子强调读
2、应当指出,当时的人多用比喻论证,其某些论述按照现代的逻辑标准看并不严格。
3、自学小检测:“过了这一关,老师才能说大家真的理解了小古文。”
4、“打开书到76页,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拿不准的字圈起来。”——学生自由读
5、熟读文章,理解句意,并会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的故事。
6、(5)指导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拖拽)
7、虽说备课期间,我在不停的查找资料,看课例,运“他山之石”,但本课的导入,还真是原创——我读了几个课例,发现无论怎样导入,老师在讲课时总是要先“解题”,总要理解“弈”的意思,那我干脆就从“弈”字入手。网上搜索“弈”,查看源头,然后决定从篆体“弈”导入。
8、“不能,因为他学习不专心。”
9、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10、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1、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加深了其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此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又由文本回到现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了本课的教育意义。
12、《学弈》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学弈》原文:选自战国孟子《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3、理解学习贵在专心。
14、善读者,读一读孟子的其他文章,选择精彩之处,推荐给全班同学。
15、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16、教法: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朗读教学,让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7、《文言文二则》是两篇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列子创作的散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出决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本单元的关键字是“科学、机遇、思考”,阅读要求是“体会文章是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本课的两个故事一个说明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另一个说明要善于思考实事求是,都是发现科学不可或缺的因素。
18、孟子小时候很贪玩,还喜欢模仿他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孟子的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可是孟子又模仿做生意的人夸口叫卖。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于是,孟子就跟着学生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心里很高兴,认为这里才是适合儿子居住的地方,就不再搬家了。
19、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20、也,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通国之善弈者也,这句话意思就是弈秋是国内的围棋高手。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弈秋,是全国公认的下围棋很棒的人。意思差不多就可以了,不用死记硬背。毕竟古文和现代文的表达方式还是有一定不同的。
二、学弈出自
1、“现在把多音字带到古文里再读一读。”
2、有感情地诵读,熟读成诵,背诵课文。
3、说一说:为、弗若、然等字词的意思。
4、《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这段古文共有5句,有两层意思。
5、理解词句,把握文意
6、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7、“我喜欢‘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觉得说得很正气”
8、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10、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与郑缪公同时。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
11、注:今人常习惯性地将性善与性恶相对,事实上,持性恶论的是荀子,年代晚于孟子,本篇是孟子与告子的争论,不涉及荀子的性恶说。
12、矣(yǐ):了。
13、“‘弈’本意就是指围棋,后来引申为下棋。‘弈’是下棋的意思,那‘学弈’呢?”
14、“唐雨佳,通班之善书者也””
15、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24)然也。
16、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7、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找答案不费事儿,虽然二次追问才答对,但毕竟算不上难题。
18、《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这七篇。
19、三问:“那个让弈秋眉头紧皱的学生是怎样表现呢?”
20、亦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叫亦秋去教导2个人下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之听亦秋的教导,有一个人虽然在哪儿听,但一心想着有天鹅飞来,想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两个在一起学,但是他却不如前一个人,使因为他的智商不如前一个人吗?亦秋说:“不是这样的。”
三、学弈节奏划分
1、学弈中的“俱”出自《孟子·告子》中“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这里的“俱”是副词,可译为:一起,一同。例如:《史记·魏公子列传》:父子俱在军中。
2、《学弈》是选自战国时期孟子《孟子·告子上》中的一个故事。
3、教师相机点拨,梳理问题并归纳。(板书:谁学下棋?跟谁学下棋?学的结果怎么样?)
4、“不管做什么事都要专心。”——全班同学脱口而出,道理明白在心。
5、列子(大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即战国年间,享年75岁),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名寇,又名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周朝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先秦天下十豪之著名的道学者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6、(2)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一些重点句子,适当进行教读。
7、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8、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
9、③词语积累:你们还能用不同的成语概括这两个人的表现吗?(一心一意、心不在焉)
10、结合插图来学习,观察插图,积累词语。(专心致志、一心一意、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11、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12、“‘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流传至今,已经成了最基本的词汇,就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能脱口而出,贡献这个成语的是——”
1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了解故事的内容。
14、本文通过讲述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故事,说明了在同样条件下,不同的态度一定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
15、非名师与智力是态度观点
16、二问:“围棋国手弈秋收徒讲课,那个让他眉头舒展的学生是怎样的表现的呢?”
17、(备课小花絮:不巧的是,这一天鸿鹄们都积聚在美丽的天鹅湖畔家族聚会去了,那这个人是不是能“惟/弈秋之为听”呢?——孙玲听到我此处的处理,撇撇嘴:“幼稚,废话多,就听你嘚吧嘚吧不停地说,这个换换。”我白她一眼,就一句话的事儿,能啰嗦哪去?试几试,还是没舍得删掉。
18、(2)理解故事的内容,教师及时指导。
19、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弈秋的棋艺高超,是位名师。名师出高徒,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其徒弟的表现。
20、“天道酬勤”不妄言。上课前原本担心按照此设计课堂会上超时,不想给我班孩子上,39分钟完成,在14班更顺利,最后一环节的延伸孟子名言,原本打算只是读读,当时我看还有时间,临时增加了让学生欣赏名句的环节,并选了两三个孩子发言,最终也只用了38分钟。思考原因,与用心备课分不开,因为备课时细致到每一句话,并把各种可能都进行预设,所以实无际上起课来,一环接一环,无拖延,无耽搁,整节课自然行云流水,顺畅完成。第二天检查学生背诵《学弈》,个个过关,不存在什么磕巴现象,尤其课上“节外生枝”的重点句子,因为理解透彻,学生背起来毫无负担。可见,教师课前的勤奋是课堂高效的保障。
四、学弈朗读原文
1、译文: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也听讲,可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便想拉弓搭箭去射它。这个人虽然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有人说,是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并非这样。
2、这不是智力的原因,又是什么原因呢?——态度
3、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4、“听老师来读一遍(配乐),把你刚才圈起来的字注上拼音。”——听读
5、教学难点:体会怎样用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6、《学弈》不是一首诗歌,而是一篇散文,译文如下:
7、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8、《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上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孟子与告子都是战国时人,孟子持性善论,告子持不善不恶说,《告子》以两人的论辩开头,集中阐述了孟子关于人性、道德及其相关理论。
9、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10、“室内的弈秋,邦邦邦地敲击着桌子,提醒那个走神的师弟”,我边描述,边叩击讲桌,“那提神的叩击声,他还是听不见,他在——”
11、“跟谁学下棋?学得效果怎么样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选自《孟子•告子》上篇中的一个故事——《学弈》——齐读课题——”
12、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1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4、会写“援、惧”等4个字。
15、《学弈》选自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所著的《孟子·告子上》,文体为文言文。
16、居然无一人举手,当然怪我事先没有安排学生搜集孟子的资料。
17、《学弈》是选自《孟子·告子》中的一个故事。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18、学奕的翻译: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或是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比别人差吗?说:不是这样的。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19、第二层(第三句)却出现了一种很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
20、“教你们数学的李老师,教学在淮滨县都很有名,该如何说呢?”
五、学弈作者简介
1、“不是智力问题,是学习态度问题,他们俩都跟着弈秋学习,一人专心致志,一人三心二意,谁能再用一组这样的词语描述二人的态度呢?”
2、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围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
3、“不是智力问题,是那个人他学习做事不专心,不用心造成的。”
4、②理解“专心致志”一词。
5、白话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有人和他学习,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而另一个人总是想射天鹅;他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6、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7、弗若:不如,比不上。
8、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以三心二意。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围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
9、(3)指导学习多音字:“缴”和“为”。(触发动画)(思维导图)
10、“思之抱入怀中——天上的白云看上去很柔软,当个抱枕还不错。”白云在天上,除了观赏,用处估计一时半会儿不好想,我就替他补了一句。
11、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文做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他的学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云。
12、(2)小组合作交流课文大意。
13、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14、(原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围棋.其中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只要是弈秋讲的.他都认真听.细细琢磨.认真领悟,另一个人表面上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可是心里却认为天鹅要来了.想着如何拉弓搭箭把天鹅射下来.他们虽然一起学习围棋.可是后者不如前者.是他的智力不如前者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15、(2)学的结果怎么样?(课件出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触发动画)
16、师:在了解了孟子之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孟子的文言文——学弈。
17、《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否则就会一事无成。原文: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8、第二处:强调了“思援弓缴而射之”里划线的三个字意思。
19、“说得对!多音字的读音是根据这个字在句子中的意思而定的——我们一起再读读这句话。”
20、师:谁来解释一下“学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