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饮酒赏析
1、这种感觉哪来的,比较而来。
2、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
3、诗人陶渊明历经了半生的人海沉浮,终于达到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精神境界。在割除了所有与世俗和官场的联系后,独居自然一隅享受山水带来的其乐融融,于尘世喧嚣中寻到了一份灵魂的安静,这是挣脱尘世束缚、高度自由的体现,更是作者隐逸情致的完美书写,正因如此,陶渊明为我们谱写了古今传诵、流芳百世的饮酒之歌、人生之曲。
4、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在诗里,就变成论文了;真正的诗,是要通过形象来表现的。所以接着四句,作者还是写人物活动和自然景观,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中写到,自己在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无意中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庐山)相会。“悠然见南山”,这“悠然”既是人的清淡而闲适的状态,也是山的静穆而自在的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间,有一种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同时发出,融合成一支轻盈的乐曲。所见的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就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它不会像世俗中的人那样焦虑不安,那样拼命追求生命以外的东西。诗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5、与之相比,“望南山”就不同。
6、《饮酒》诗之第一首,就抒发了他对动荡不安、变幻莫测之政局之无限感慨。从表面工看,诗人是在感叹时序之变迁推移、人事之荣枯浮沉,骨子里却反映了他对时局之关切和隐忧,这是很有见地之。晋宋易代前夕,陶渊明感慨极多,但又无力改变这种局势,于是只好以酒消愁。
7、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8、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 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9、如何归,相与,彼此陪伴,其中可感温馨,惬意。
10、《饮酒》以借酒为题,饱含忧愤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对现实、对生活的感想和看法,抒写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1、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
12、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抬头无意之中看见了南山。
13、这就是禅宗所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经历看山不是山的阶段,就不可能步入第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14、我经常说,年轻人没有资格,没有言归的资格,没有言隐的资格,没有言失的资格。
15、“采菊东篱下”四句,古人对此评价甚高。张戒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景物在目前,而非至闲至静之中,则不能到,此味不可及也。”那么,张戒所说的“味”是什么呢?为何说“此味不可及”呢?
16、“采菊”两句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山气”两句的景物描写则寄托了诗人与山林为伍的情意,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欲求的心境。诗中表现自然景物,因其没有主观意识,所以平静充实。
17、「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君:陶渊明自谓。
18、但是,返朴归真是有时间的,在这里他用了日夕,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暮年的时候,所有的都经历了,所有的都感受了,所有的都拥有了,你才有资格返朴归真。
19、于是,他借酒消愁,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把自己从矛盾痛苦中解脱出来。在《饮酒》诗中,有好几首把饮酒活动安排在诗的结句,这是值得深思的,它表明诗人是在情绪最激动,矛盾斗争最尖锐,思想最痛苦的时候陡然关住感情的闸门,而转入饮酒的,并企图凭借酒的力量来调整一下情绪,缓和一下矛盾,减轻一点痛苦。
20、陆游 〔宋代〕
二、饮酒其五赏析
1、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
3、http://www.cfsqsng.cn/
4、第一个,东篱。东篱后来在中国古代诗歌经常被提到,李清照"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东篱就成为了菊园的代名词,这里就相当于我家院子的篱墙。自己院子的篱墙,离我们,近。
5、那么,排斥了社会的价值尺度,人从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点呢?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叫作“自然哲学”,它一方面强调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视人和自然的统一与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是面对着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从本源上说,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们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在虚幻的、毫无真实价值的权位、名利中竞争、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满了一得一失喜忧无常的焦虑与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归复自然中求得。
6、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7、第夫复何言。陶渊明曾经说过一句话,欲言无与和。我想说,但是没有人能听懂。
8、《饮酒·结庐在人境》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即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几句,“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更具艺术魅力!
9、结庐在人境,我把家安在了闹市之中。
10、一般人在认知世界的时候,是从知识开始的。而佛教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另外一种方式——你的生命。你的生命、你的经历是认知世界的一条通道,透过你的日常生活,去了解存在的道理。
11、日夕:傍晚。相与:相交,结伴。
12、翻译: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共存的。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寒冬酷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13、诗人从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14、隐山水之间叫小隐,原因很简单,山水之间,旷野通达,所以心易静。而朝市不同,由于在人群当中,你会不由自主地比较。
15、赤峰市青少年宫的地址:赤峰市新城区九天国际酒店西侧,冠东百货东侧,亚兴国际公寓北门对面。
16、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车马喧”,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结庐在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
1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的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然的恬淡心情。诗里的“此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秋夕篱边),也可理解为整个田园生活。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忘言”通俗地说,就是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这里强调一个“真”字,指出辞官归隐乃是人生的真谛。
18、作者:魏晋陶渊明的《饮酒其一》
19、这诗前四句就是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就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开头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所谓“车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门庭若市的情景。陶渊明说来也是贵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们却没有什么来往,门前冷寂得很。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问:你怎么能做到这样?而后就归结到这四句的核心——“心远地自偏”。精神上已经对这争名夺利的世界采取疏远、超脱、漠然的态度,所住的地方自然会变得僻静。“心远”是对社会生活轨道的脱离,必然导致与奔逐于这一轨道上的人群的脱离。
20、楼上回答不完整我来完善一下.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3抒发了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4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其三)互相印证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美好的田园生活的思想.
三、饮酒赏析
1、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2、远:这里作动词,使远。
3、山气(空间)归鸟(归)
4、心中有万物,则万物生。
5、山气,即指山脉,代指空间。
6、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分析:
7、诗开头四句为第一层,写饮酒的作用和兴致,是“对酒”的经验和感受。这一层以善于运用比喻取胜。“酒能消愁”是诗人们不知道说过多少遍的话了,陆游却借助于“飞雪”进入热酒即被消融作为比喻,便显得新奇。以愁比雪,文不多见;飞雪入酒,事亦少有;通过“雪”把“愁”与“酒”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有神思飞来之感。对着“好花”可助饮兴,说来还觉平常,把花比为“故人”,便马上平添助饮之力,因为对着好友容易敞怀畅饮的事,是人们所熟悉的。通过“故人”,又把“好花”与“空杯”的关系连结起来,便更增助饮。这两个比喻的运用,新鲜、贴切而又曲折,表现了诗人有极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有极高的艺术创造才能,使诗篇一开始就有了新奇、突兀而又真切动人的气概。
8、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9、赤峰市青少年宫网站网址:
10、经典的古文诗篇联通古今,让我们可以通过诗篇回溯至千年以前,去感受那种恬淡自然的诗情画意,让人不禁向往其描述的“神仙之境”。
11、所谓“忘言”,实是说恬美安闲的田园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人生,而这种人生的乐趣,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也无需叙说。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安贫乐贱、励志守节的高尚品德。这两句说的是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
12、这篇作品大家非常熟悉,我们来看前两句:
13、为什么心中没有名利,因为心中有他更想要的东西。
14、东晋诗人王康琚有首诗叫《反招隐诗》:
15、(3)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16、(6)啸傲:谓言动自在,无拘无束。
17、(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柴桑(今江西九江)以南的庐山。
1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采菊”这一动作不是一般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将“见”改为“望”不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
19、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20、「此中」二句:意思是:这里面蕴藏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明,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此中,此时此地的情境,指山中景象,也指隐逸生活。
四、陶渊明饮酒赏析
1、扫码免费领取专升本资料
2、《饮酒·结庐在人境》以平淡之语,写秋日晚景,叙归隐之乐,道生活哲理,即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达到了情、景、理的统一。尤其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几句,“清悠淡永,有自然之味”,更具艺术魅力。
3、故民间禁忌俗谙日:“气大伤人,酒多伤身”,“饭要少吃,酒要少饮”,“不贪意外财,不饮过量酒”。适量饮酒可消除劳累,舒筋活血,强身健体,好处极多。但如果嗜酒成性,饮酒过量则适得其反,不仅伤人身体,也乱人情志。否则会导致“酒极作乱”而“乐极生悲”。
4、日夕(时间)相与(惬意)
5、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6、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7、在这里提到佛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心性论
8、只有心消除了欲望,才能消除外形的压力, 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进入自在、自 如、自得的心境。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四句叙写诗人归隐之后精神世界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的那种悠然自得的神态。东篱边随便采菊,偶然间抬头见到南山。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诗人从南山美景中联想到自己的归隐,从中悟出了返朴归真的哲理。飞鸟朝去夕回,山林乃其归宿;自己屡次离家出仕,最后还得回归田园,田园也为己之归宿。诗人在《归去来兮辞》中曾这样写道:“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以云、鸟自喻,云之无心出岫,恰似自己无意于仕而仕;鸟之倦飞知还,正像本人厌恶官场而隐。本诗中“飞鸟相与还”两句,与《归去来兮辞》中“鸟倦飞而知还”两句,其寓意实为同一。
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辨,辨识。
11、这四句,写出了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12、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3、在现实当中经常会有这种情况:如果你不关心一个人,那人即便一天都在你身边,你也想不起他穿什么衣服。
14、在这二首诗中,诗人多方面地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思想、志趣与情操。这些诗无论就内容还是就艺术而言,都足以代表陶诗成熟时期的风格,因此也深受历代人们的喜爱。
15、(3)泛:浮。意即以菊花泡酒中。
16、这里面到底包含的是怎样的思想,禅宗经常这样说:
17、归于何时,归于日夕之时。
18、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
19、人生太惊喜了,原来最遥远、最深远、最高远的东西,都不在远处,而在自己的身边。
20、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五、饮酒赏析800字作文
1、欲辩已忘言,为何如此:
2、全诗抒情明快优雅,节奏自由流畅。起句以愁比雪,构思新颖巧妙,飞雪如酒,好花赏怀,极富于诗意和浪漫色彩。这种名士风流式的行为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效果,陆游以此入诗,包含着对于“美在生活”这一命题的初步认识,使之更增添无尽的历史文化意蕴。一切闲愁,一切不平与愤懑,都如同轻盈的雪花,飘飞进金樽清酒后,转瞬便化作潺潺甘泉,诗人扬眉舒目,将其一饮而尽,正所谓“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室内酒酣气热,室外春风流莺,这种生活态度是多么的旷达,而又富有诗情画意。陆游的醉酒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解脱,解脱之后的清醒,清醒之后的超俗。他雄视千古、傲岸王侯的精神气质,不计前嫌、渴望进取的生命意志都在饮酒中得到充分张扬。
3、原文: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4、李商隐有首诗《泪》,其中集聚很多与泪有关的典故:闺怨、离别、伤逝、英雄末路等。但他觉得所有的痛苦都不及此——未抵青袍送玉珂。
5、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6、然后把这些联到一起,归鸟要归得适当,归鸟要归得适时,归鸟要归得惬意。
7、挑柴运水无非道,行住坐卧皆是禅
8、其实幡在动,风也在动,但是幡动也好,风动也好,如果与你无关,干卿何事?
9、“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明诗人虽然生活于人世,但并无世俗的交往。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扰的烦恼?因为内心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就能远离世俗的喧嚣。这四句托意高妙,寄情深远。体现出作者认为的个体生命应该成为独立的精神主体,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关系的追求。
11、大家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了解赤峰市青少年宫
12、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3、好花如故人,一笑杯自空。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15、(4)壶自倾:谓由酒壶中再往杯中注酒。
16、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存有不同的看法,其中当以王瑶先生之说为较可信,即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陶渊明五十三岁。诗人在诗序中已说明这组诗非一时之作,但从“比夜已长”之句和诗中有关景物环境的描写来看,这组诗大约是写于同一年的秋冬之际。
17、陶渊明(365—427),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晋书》《宋书》均谓其为系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
18、(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19、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
20、文徵明《对酒诗轴》欣赏:此作为文徵明自写《对酒》诗一首,作品从王羲之、赵孟頫笔意中融合变化,笔画平正婉和,清润端方,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流露出一种温文儒雅之气。钤印:“文徵明印”白文印、“衡山”朱文印。此行书笔画平正婉和,清润端方,提按顿挫明晰,使转灵活利落,流露出一种温文儒雅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