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戴礼记(礼记是大戴礼记还是小戴礼记)

时间:2023-04-1807:32:20 小戴礼记(礼记是大戴礼记还是小戴礼记)已关闭评论 59 阅读

一、小戴礼记

1、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闭:杜绝;兴:发生。

2、在中国古代,《礼记》是统治者治国的重要典籍之因为《礼记》不仅记载了许多生活中实用性较强的细仪末节,而且详尽地论述了各种典礼的意义和制礼的精神,相当透彻地宣扬了儒家的礼治主义。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深切地认识到,在强化统治的同时,利用以礼治主义为中心的儒家思想,笼络广大知识阶层,规范世人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让社会获得“长治久安”。这就是《礼记》受到历代王朝的青睐,以至被推上经典地位的根本原因。几千年来,《礼记》对中华民族意识形态的影响仅次于《论语》,比肩于《孟子》,而远远超过《荀子》。

3、《礼记》全书多以散文撰成,一些篇章饶具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从思想内涵来看,《礼记》一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其所涵盖的内容却包罗万象,涉及了政治、律法、哲学、历史等社会日常的诸多方面,其中,尤为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时期的政治思想。比如,儒家对学习、传统、教育的主张,以及学以致用和积极入世的家国关怀等。

4、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5、戴圣,生卒年月不详,字次君,梁国人,礼学博士,西汉今文经学家,曾任九江太守。

6、因而多做解读以辅助理解,六经中的“《礼》”,后来称《仪礼》,主要记载周代的冠、婚、丧、祭诸礼的“礼法”,受体例限制,几乎不涉及仪式背后的“礼义”。而不了解礼义,仪式就成了毫无价值的虚礼。

7、《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8、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第一个“学”是教的意思。

9、《大戴礼记》流传不广,北周卢辩曾为之作注,但颓势依旧,到唐代已亡佚大半,仅存三十九篇,《隋书》《唐书》《宋书》等史乘的《经籍志》甚至不予著录。

10、《礼记》的许多章节,高扬仁爱、正义、爱国、反对不义之政等进步思想,影响深远。

11、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2、《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3、《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的区别如下:

14、《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资料汇编。该书的编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他编选的(四十九篇)(填数字)编本又叫《小戴礼记》。满意请点右下角的采纳谢谢!,不满意请追问,您的支持是我奋斗的动力

15、释义:用恩德报答恩德,这样做好事的人就会受到鼓励;以仇恨报答仇恨,这样做坏事的人就会受到惩戒。

16、《小戴礼记》则由于郑玄为之作了出色的注,而风光无限,畅行于世,故后人径称之为“《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它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名《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礼记·学记》作者是乐正克。

17、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

18、《礼记》是儒家经典,有两种版本:一为西汉戴德所编,称《大戴礼记》;一为其侄戴圣选编,称《小戴礼记》,即通行本。该书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兼及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地反映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礼记》全书共有49篇,其中关于婚丧祭礼的达17篇之多。这本书对于研究先秦以至秦汉时代的婚丧嫁娶制度、家族制度、社会风俗等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9、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20、〖戴圣〗字次君,西汉梁(郡治在今河南商丘)人.与叔父戴德及庆普等人曾师事经学大师后苍,潜心钻研。《礼》学。三人苦心钻研,各有所得,逐步形成自己的学说体系,成为今文礼学大师。戴德号称“大戴”,戴圣被称为“小戴”,二人合称为“大小戴”。

二、礼记是大戴礼记还是小戴礼记

1、解析: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与叔父戴德同学《礼》于后苍,宣帝时以博士参与石渠阁论议,任九江太守,今本《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成书于汉建初七年(公元80年)。

3、西汉礼学家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一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戴圣,字次君,西汉官员、学者、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生卒年不详,世称小戴,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即《礼记》。

4、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

5、《礼记》章法谨严,映带生姿,文辞婉转,前后呼应,语言整饬而多变,是“三礼”之“五经”之“十三经”之一。自东汉郑玄作“注”后,《礼记》地位日升,至唐代时尊为“经”,宋代以后,位居“三礼”之首。《礼记》中记载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及思想学说,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代文化教育和德性教养,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

6、(3)壹:真是,实在。

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8、戴圣,字次君,周朝时期宋国君主宋戴公(子撝)的第二十三世孙,生于梁国睢阳县。 西汉时期官员、学者、礼学家、汉代今文经学的开创者。后世称其为“小戴”。 汉宣帝时,戴圣曾被立为博士,参与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终生以授徒讲学和著述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

9、《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

10、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1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礼记·檀弓下这句话出自《礼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可不学也。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据《汉书·艺文志》说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的,由汉人戴圣传述,故又称《小戴礼记》,以区别于戴德所传的《大戴礼记》《礼记》是戴圣写的。

12、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13、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14、《小戴礼记》有言:“发乎情,止乎礼”,又说“夫礼者,承天道治人情”。可见“人情”也是礼的重要内涵。“人情”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礼”的最初原因是有一份情谊在,所以礼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第二层是,这种情感要有所节制,适可而止。

15、白话释义: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提供食物给路过饥饿的人。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拿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接受那种呼喝的施舍,才落到这个地步!”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16、由于《记》的数量太多,加之精粗不到了东汉,社会上出现了两种选辑本,一是戴德的八十五篇本,习称《大戴礼记》;二是戴德的侄子戴圣的四十九篇本,习称《小戴礼记》。

17、《大戴记》为汉人戴德所记,共八十五篇,今存三十九篇。《小戴记》为戴德之侄戴圣所编,共四十九篇。《礼》有《周礼》、《仪礼》、《礼记》及《大小戴》之别。汉初高堂生传《士礼》十七篇,即今之《仪礼》。其后自鲁壁中所出之古经,多三十九篇,据云亡于隋唐之际。又有李氏者得《周官》之书献于河间献王,是即今之《周礼》。高堂生之后有后苍者最通《仪礼》,以授戴德、戴圣、庆普,遂有三氏之学。又刘向好《周礼》。始置博士,《周礼》遂亦行于世。戴德曾删刘向所纂录之古文二百余篇为八十五篇,是为《大戴礼》,而戴圣又削其书为四十六篇,是为《小戴礼》,即今之《礼记》。后马融又增三篇,共为四十九篇,自是《仪礼》、《周礼》、《礼记》称三礼,并行于世。

18、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又叫《小戴礼记》。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名高徒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它典籍。从来礼乐并称。

19、《小戴礼记》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一些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划,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

20、解析: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就叫做理想社会。

三、大戴小戴礼记

1、《小戴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孔子教授弟子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最高哲理的载体。

2、《礼记》内容为孔子后儒家弟子撰写,由戴圣编纂而成的,叫《小戴礼记》,即通行本《礼记》。(戴德编纂的是《大戴礼记》)著名学者郑玄为其做了出色的注解。

3、书中大量记载了包括称谓、辞令、服饰、丧祭、教化、礼俗等在内的古代文化史知识,几乎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对于读古书是难得的文化宝库。

4、《大戴礼记》:《大戴礼记》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其余的四十六篇,即第一篇至第三十八篇、第四十三篇至第四十五篇、第六十一篇、第八十二篇至第八十五篇,至迟在唐代已亡佚。

5、谓:叫做。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最高准则。同:有和、平的意思。

6、(11)识(zhì):同“志”,记住。

7、大戴是指戴德,小戴是指戴圣,戴圣是戴德的侄子。他们是汉代大儒。注:注解,注释。《礼记》:书名,有两种,戴德所编称《大戴礼》,共八十五篇,戴圣所编称《小戴礼》,共四十九篇。

8、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使它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成为今本《礼记》。

9、戴圣将战国到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其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戴圣因此开创了“小戴学”。

10、有些礼品可以在公众场合赠送,如表示祝福;而有些则在私底下赠送更有意义,如送给爱人。另外,“时机”也表现在受礼人的需求,所谓投其所好;比如朋友新店开业,就可以送一下表示招财进宝的礼品。

11、《礼记·檀弓》的翻译:春秋时齐国发生饥荒,黔敖准备了食物放在路边,等候饥民过来就给他吃。有一个饥民走来了,黔敖冲着他喊道:“嗟!来食!”那个饥民瞪着眼睛说:“我正因为不食嗟来之食才饿成这个样子。”尽管黔敖向他道歉,那饥民仍然坚决不吃,最后饿死了。

12、《礼记》,儒家五经之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汉族礼仪著作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十三经之一。是战国以后及西汉时期社会的变动,包括社会制度、礼仪制度和人们观念的继承和变化。49篇分属于制度、通论、名堂阴阳、丧服、世子法、祭祀、乐记、吉事等,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汉族哲学思想。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毂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二经;宋明又增加入孟子,于是定型为十三经”,为士者必读之书。

13、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该书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14、(2)子路(前542——前480):孔子弟子,鲁国卞(今山东省泗水县)人,仲氏,名由,一字季路。

15、关于如今所流传的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分别是戴德和戴圣所编写的说法也没有证据可以作证,因为这个说法最早是在郑玄的六艺论里面记载的,但实际上戴胜和戴德两人所著的篇章在《礼记》中均有涉及,并不是只有一个人。而且内容方面也与他们原本的原貌有所差别,所以应该是根据他们各自的记载又通过后人的改编才形成我们如今所认识到的礼记。

16、《礼记》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礼记》在曹魏时期升格为“经”,并在唐代进一步升格为“五经”之取代了《仪礼》的地位;《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之一。

17、所以,有大德的人,一定会承受天命.原文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

18、其中的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与其叔父戴德所编《大戴礼记》八十五篇(现存三十九篇)亦不相同。

19、使者曰:“醢之矣。”遂命覆醢。(《檀弓上》)有些篇章的结构看似开散,实以所表达的中心为主线,散而不乱。如:季武子寝疾,蟠固不说齐衰而入见,曰:“斯道也,将亡矣。士唯公门说齐衰。”武子曰:“不亦善乎!君子表微”及其丧也,曾点倚其门而歌。(《檀弓下》)

20、(10)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四、小戴礼记作者

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2、此文出自西汉戴圣所著的《礼记》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3、著作有《礼记》,为儒家经典著作之即《小戴礼记》传为圣编。《汉书》记载成书于汉建初七年(80年)。

4、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5、《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戴德选编的85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39篇。戴圣选编的49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这两种书各有侧重和取舍,各有特色。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6、《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7、齐大饥的意思为: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8、释义:不祈求多积财富,以知识多为富有。

9、“礼”具有多元价值,适用于各个方面。“礼”可以“经国家”,也可以“序民人”;可以“正性情”,也可以“明是非”。总之,“礼”可以“节万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虽不是法律,但在某种意义上要高于法律,因为他根植于人的内心,是日常行为习惯,是价值判断标准,是辨别是非的尺子。

10、直到东汉中期大多数关于礼的选编本都先后被时代淘汰只剩下西汉时期的戴德以及戴圣两人所编撰的书籍,为了区分两者留下的记载,于是就将戴德所编写的称为《大戴礼记》,戴圣所写称之为《小戴礼记》。经过东汉学家马融、卢植和郑玄相继的给礼记作注解之后,礼记的影响就越来越大了,后续变成了士子科举的必读经典书籍之一。

11、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12、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3、“四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古籍中的宝典。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它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14、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15、注礼当代作用和现实意义。

16、戴圣精心讲授“礼学”,授徒颇多,曾传其学于梁人桥仁、杨荣等,于是,今文礼学“小戴学”又有了“桥、杨氏之学”。小戴对于传播和发展《礼》学有一定贡献,《小戴礼记》被列为儒家经典,“三礼”之唐时被称为“大经”,明时已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中的《礼》。该书在中国儒家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后人研究和发展儒家思想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17、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8、《大戴礼记》:《大戴礼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汉书·艺文志》(第1709页)所著录的时代较早的杂集《记》131篇。

19、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其,表示推测。

20、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一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

五、小戴礼记和大戴礼记的区别

1、所以,七十子后学在习礼的过程中,撰写了大量阐发经义的论文,总称之为“记”,属于《仪礼》的附庸。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后,西汉能见到的用先秦古文撰写的“记”依然不少,《汉书·艺文志》所载就有“百三十一篇”。

2、《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3、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5、《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家经典著作之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6、《隋书·经籍志》说,这批文献是河间献王从民间征集所得,并说刘向考校经籍时,又得到《明堂阴阳记》《孔子三朝记》《王史氏记》《乐记》等数十篇,总数增至二百十四篇。

7、孤:幼而无父的人。

8、原文: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9、释义:玉如果不加雕琢,不会成为一件好器物;人如果不学习,不会通晓道理。

10、表示尊敬是礼的重要内涵。所以送礼时在态度、言行上一般要显得谦虚。一般把所送礼说成“薄礼”。在礼品包装上也不宜太过张扬,简洁大方、精致、用心的包装就显得比较适宜。

11、因而,历代为《礼记》作注释的书很多,当代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的研究成果。我们这里选录的原文依据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注释和译文则广泛参阅了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力求做到准确、简明、易懂。选录的篇章由作者加上标题(原文只有篇名,每篇原文都较长),原则上采用选文的首句作标题,注释中只说明选自某篇。

12、嘉肴:美味的菜。嘉,好、美。肴,用鱼、肉做的菜。

13、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14、《大戴礼记》是西汉中期戴德编著的礼制著作。原有八十五篇,但今仅存三十九篇。

15、“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思想之不仅是重要治国思想,也是百姓尊崇的价值规范。千百年来,因为“礼”的存在,我们能够以恢弘的气度、自信的神态、端庄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形成了包括政治、文化、社会、家庭伦理等方面在内的“礼”文化。

16、闭:用门闩插上。

17、释义:喜欢学习的人,就和聪明相去不远了。

18、文中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19、释义:礼所崇尚的是有施有报。只讲施而不讲报,这不合乎礼的要求;相反,只讲报而不讲施,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20、释义: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确地辨别,最后要切实地去实行。

点击展开全文
蝉鸣空桑林(蝉鸣空桑林 个性说说

蝉鸣空桑林(蝉鸣空桑林

一、蝉鸣空桑林 1、游侠儿:指恃武勇、逞意气而轻视性命的人。 2、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
王安石的古诗(王安石的 个性说说

王安石的古诗(王安石的

一、王安石的古诗 1、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2、一个成熟的人,是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还能正常做事的人。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
卜算子李之仪(卜算子李 个性说说

卜算子李之仪(卜算子李

一、卜算子李之仪 1、李之仪山东省庆云人、北宋词人、朝请大夫、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2、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
杜甫写的诗(杜甫写的诗 个性说说

杜甫写的诗(杜甫写的诗

一、杜甫写的诗 1、意思是,我认为自己非常的牛啊,以我的才华很快就能获得高位,来施展我的抱负,辅佐君王成为尧舜一样的明君,把国家治理的像上古时代一样民风淳朴。 2、桃花...
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 个性说说

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

一、望天门山古诗配画图片 1、·着色:注意用淡薄的颜色不要来回涂抹。 2、由于两山夹峙,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如果说上一句是借...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 个性说说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春江

一、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不着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2、徐增: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按指“江天一色”以下八句)又使...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寻隐 个性说说

寻隐者不遇的诗意(寻隐

一、寻隐者不遇的诗意 1、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2、不过,距离这首诗的写作毕竟已经过去上千年,在没有更充分的证据以前,我们很难断言究竟谁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