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咏柳贺知章
1、兴阑巾倒戴,山公下习池。
2、唐代文学·贺知章《回乡偶书》丨中华经典
3、贺知章是会稽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贺知章个性非常的狂放而且喜欢谈笑,大家都特别喜欢他。像当时有一位官员就说,贺知章言论倜侻,真可说是风流之士。我和我们家的孩子离别多少天都不会思念,但只要有一天不见到贺知章,就感觉自己白过了。
4、经典咏流传:邵雍《山村咏怀》
5、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唐代大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咏柳》,我们先来一起感受一下这首诗。
6、经典咏流传:徐寅《题金山寺回文诗》
7、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干金意,惭无倾城色。
8、经典咏流传:于谦《立春日感怀》
9、唐天宝三载,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坐船经南京、杭州,顺萧绍官河到达萧山县城,越州官员到驿站相迎,然后再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其时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名家评说,贺知章的《咏柳》诗,是千百年来最好的一首咏柳诗!
10、经典咏流传:虞姬《和项王歌》
11、不辞归路远,何必买扁舟。
12、我们今天读着贺知章这首《咏柳》,想象一下贺知章当年在唐代的那样一种为人处事,那样一种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他是一个位居高位的高官,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乐于奖掖后进的前辈,他的个性如此豪放豪迈,既擅长书法,又擅长诗歌,既能够写出那些金碧辉煌的应制诗来歌颂王朝,又能写出这些清新可人的小诗篇、小儿歌,你不觉得他在我们的心目当中是一个多么可爱可亲的小老头吗?
13、诗人的首句写了整个柳树的特殊形态。人们先看到了是它的被碧玉妆成,婷婷玉立的风姿。
14、第三岁日咏春风凭杨员外寄长安柳(唐·元稹)
15、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指的是腰带。这千条万条的柳丝就好像美女身上的裙带一样。一个“垂”字,看出了杨柳在风中款款摇摆的那种飘逸的姿态。这一句诗里啊,其实可能暗含了一个典故。据说南北朝的时候,南齐王朝的益州刺史,相当于我们现在成都市的市长,叫刘悛之。他给齐武帝献上了四川的柳树,这些柳树“条甚长,状若丝缕”(“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武帝植于太昌云和殿前,常玩嗟之。曰: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常,见赏如此。”)。意思是说柳条都非常的长,看它的形状很像美人的丝带。齐武帝把这些柳树移植在他的宫殿里,经常在柳树之前吟咏诗歌,说这些杨柳风流可爱。
16、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7、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18、怎么样?这首诗你肯定非常熟悉吧?没错,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背过这首诗,它听上去就是一首儿歌,谁都能听懂,谁都能感受得非常鲜明,春天到咱们家了。《这首》咏柳带给咱们就是一种昂然的春风,单看这首诗的格调,怎么感觉好像是贺知章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写的?其实不然,贺知章这一生当中写过很多金碧辉煌、典故丛生的应制诗,这首诗跟他的那些应制诗都不一样。
19、经典咏流传:《黄河大合唱》唱响80周年,98岁老人再次登台,感人!
20、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二、咏柳贺知章古诗的意思及赏析
1、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2、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3、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个丝绦啊,指的就是腰带,这千条万条的柳丝,就好像美女身上的裙带一样。一个“垂”字,看出了杨柳在风中款款摇摆的飄逸姿态。
4、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5、经典咏流传:陆游《卜算子·咏梅》
6、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本诗编年无考。
7、行人犹未有归期,万里初程日暮时。
8、以贺知章这样狂放的个性,却依然能够赢得当时朝臣无尚敬重,说明他在朝廷的地位是非常的尊祟,而以他的地位却能写出《咏柳》和《回乡偶书》这样近似于童谣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贺知章的内心,其实非常的真纯。贺知章的的确确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一位初唐的诗人,而且关于他和李白之间还有一段佳话。
9、齐武帝把这些柳树移植在了他的灵和殿前。经常在柳树之前吟咏赏玩,说杨柳风流可爱。
10、春华归柳树,俯景落蓂枝。
11、水添烟浪阔,山带夕阳愁。
12、经典咏流传: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13、第三句写的是柳叶,第四句诗人把春风比作剪刀,柳叶都是这把剪刀裁剪出来的。
14、经典咏流传:席慕蓉《渡口》
15、这里除了典故之外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其实是跟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意象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提起碧玉,就会联想到《碧玉歌》里边所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王维《洛阳女儿行》中也有“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这样的诗句。可以说“碧玉”这个词在古代诗歌当中,已经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称。那么用碧玉来形容柳树,也写出了柳树的柔美。
16、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17、好拂锦步障,莫遮铜雀台。
18、回复“5”可以查看收听“成语故事”
19、难怪回到老家之后啊,虽然还有绍兴的口音,虽然他的两鬓已经斑白,但在本乡本土遇到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他们却不认得这位老爷爷是从哪里来的。所以小的时候离开了老家,等到年届九旬才回到家乡。
20、狂客归四明,山阴道士迎。
三、咏柳贺知章思想感情
1、经典咏流传: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贺知章不仅写了《咏柳》这首诗,而且在回到老家之后,还写了一首非常奇妙的诗,这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没错,从他在武则天证圣元年,也就是公元695年考中进士,到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正月五日回到绍兴老家。这前后已经过了长达49年,近乎半个世纪的时间。
3、唐代文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丨中华经典
4、我们现在认真回想一下,一个位居高位的高官,一个有着纯真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乐于奖掖后进的前辈,他的个性却是如此的狂放,如此的豪迈,又擅长写书法,而且凡人索要,绝不婉拒。所以我们想贺知章在我们的心目当中,那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老头,我们的诗坛上如果多有这样的小老头,那么我们的精神食粮和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丰富。
5、从整体上看,诗的前二句诗分别描写了柳树的整体形象和千万条垂挂的枝条,第三句在设问问题提出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写到均匀细致碧绿的柳叶,三个句子分别写了柳树的不同方面,句句有内容,笔笔有特点。另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表现手法,咏唱了柳树,赞美了春天,讴歌了春的活力和大自然的无限创造力。
6、贵州省教育厅政务新媒体“贵州教育发布”
7、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8、人亡馀故宅,空有荷花生。
9、第一句写树,将树拟人化,让人读时能感觉出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这里的“碧玉”应该是有两层含义:一是碧玉这两个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两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有“碧玉破瓜时”的名句。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古代的妙龄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10、执行主编|罗莎编审|项蕾
11、到了天宝三载,贺知章身体状况日渐不佳,于是上书皇帝,请求自己度为道士,能够回到绍兴老家。唐玄宗特别恩准了他,赐给他家乡的一面镜湖,还专门赋诗为他送行,幷且给贺知章的儿子任命官职,主要任务就是在家里侍奉他的老父亲。当时皇太子及以下众百官都为他送别,场面颇为壮观。
12、绦: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3、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14、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5、如果说前两句还颇有一些文人的气息,那么后两句的确具有着一种民歌一般的淳朴、纯粹和清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人问:不知道这绿丝绦、这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你会可能说,谁裁出来的?是人家柳树自己长出来的!但这就不是诗了,妙就妙在我们明明知道二月时节,随着初春的来到,这些柳枝、柳条、柳叶都开始发芽了。如果我们来写,就是“不知柳叶谁裁出,二月春风催他长”等等。但是诗人在这说,“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作剪刀,可能在贺知章之前,从来没有人使用过这样的比喻,就是在他之后,也很少有人使用这样的比喻。这个比喻既很家常,又很巧妙,让我们感受到这春风一丝一缕的吹来,把那柳叶一丝一缕的裁开,的确独有匠心、别开生面。
16、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17、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18、划到最下面,有故事音频
19、贺知章,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和李白、李适之等谓之"饮中八仙"。
20、《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四、咏柳贺知章的诗意
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紫毛衰。
2、回复“3”可以查看收听“名人故事”
3、那么李白初到长安时,见到了贺知章。贺知章请他喝酒,专门解下腰间的金龟子,来换酒喝。这件事情对李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李白的诗中曾经反复的提到当年他和这位老前辈之间的交往,而且贺知章见李白就叹为“谪仙人”,意思说啊,你好像是从上天下凡来的仙人样。李白对这样一个称号也颇为在意,在他后来的几首诗中,也反复地以“谪仙人”自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贺知章不仅和当时的皇宫贵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而且他还特别乐于奖掖像李白这样的后进之士。
4、日近烟饶还有意,东垣西掖几千株。
5、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介绍:《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人介绍:贺知章,约于659年出生,约于744年去世。字季真,晚
6、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个丝绦啊,指的就是腰带,这千条万条的柳丝,就好像美女身上的裙带一样。一个“垂”字,看出了杨柳在风中款款摇摆的飘逸姿态。
7、欲验伤攀折,三春横笛中。
8、经典咏流传:陆游《书愤》
9、贺知章(咏柳)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了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到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0、那么,这首诗写于什么时间呢?如果单看这首诗的气质,我们感觉应该是在贺知章非常年轻的时候写的一首诗,其实不然。因为贺知章早年的诗歌大多是罗列典故、金碧辉煌的应制诗。而这首诗却与应制之作完全不同,我们推断贺知章写这首诗的时候啊,应该已经是晚年了,或者是晚年86岁归乡以后。
11、那么李白初到长安时,见到了贺知章。贺知章请他喝酒,专门解下腰间的金龟子,来换酒喝。这件事情对李白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李白的诗中曾经反复的提到当年他和这位老前辈之间的交往,而且贺知章一见李白就叹为“谪仙人",意思说啊,你好像是从上天下凡来的仙人一样。李白对这样一个称号也颇为在意,在他后来的几首诗中,也反复地以“谪仙人"自居。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贺知章不仅和当时的皇宫贵族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而且他还特别乐于奖掖像李白这样的后进之士。
12、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3、以贺知章这样狂放的个性,却依然能够赢得当时朝臣无老敬重,说明他在朝廷的地位是非常的尊崇,而以他的地位却能写出《咏柳》和《回乡偶书》这样近似于童谣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贺知章的内心,其实非常的真纯。贺知章的的确确是一个有着赤子之心的一位初唐的诗人,而且关于他和李白之间还有一段佳话。
14、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15、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16、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17、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祗是熏香坐。
18、回复“4”可以查看收听“儿童小说”
19、唐代的诗歌,描写的范围非常地广泛。有李白的飘逸,有杜甫的沉郁,有李商隐的写情,也有王昌龄的边塞,也有像贺知章这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人都能读得懂、都喜欢读的简单的《咏柳》。
20、说到这儿,其实盛唐的大诗人李白跟贺知章还有一段佳话。想当初李白刚刚来到长安,见到了贺知章。老贺请小李喝酒,喝酒却没有钱,就解下了系在腰间的金龟子来换酒喝。这件事对李白有很深刻的印象,为什么?李白后来在诗中回忆贺知章的时候专门写道,贺知章解下腰间的金龟子换酒请他吃饭的事情(“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中。”)。更重要的是贺知章一见李白就感慨,你简直就是一个谪仙人,就好像是从上天下凡来的神仙一样。李白对这个称号,非常地在意,在他的诗中,好几次的以“谪仙人”自居啊,而这个绰号就是贺之章送给他的。
五、咏柳贺知章
1、第二句写的是柳条,它柔软向下垂。它很象织成的绿色丝带,这把柳树的又一特殊形态描绘得维妙维肖,真是化功之笔。
2、殷勤为报长安柳,莫惜枝条动软声。
3、我们现在认真回想一下,一个位居髙位的高官,一个有着纯真赤子之心的诗人,一个乐于奖掖后进的前辈,他的个性却是如此的狂放,如此的豪迈,又擅长写书法,而且凡人索要,绝不婉拒。所以我们想贺知章在我们的心目当中,那该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老头,我们的诗坛上如果多有这样的小老头,那么我们的精神食粮和精神生活该是多么的丰富。
4、细柳生堂北,长风发雁门。
5、贺知章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6、小学生2群:303265538(已满)
7、解引人情长婉约,巧随风势强盘纡。
8、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9、这里除了典故之外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中“碧玉”其实是跟中国古代传统的一种意象有很大的关系,我们一提起碧玉,就会联想到《碧玉歌》里边所说:“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王维《洛阳女儿行》中也有“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这样的诗句。可以说“碧玉”这个词在古代诗歌当中,已经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泛称。那么,用碧玉来形容柳树,也写出了柳树的柔美。
10、唐代文学·韦应物《滁州西涧》丨中华经典
11、这里边其实暗含了一个典故,据说南北朝的时候,南齐王朝的一位益州刺史,类似于我们现在成都市的市长,叫刘悛之。他给齐武帝献上了四川的柳树树株,就是把四川的几株柳树啊,献给了齐武帝,这些柳树“条甚长,状若丝缕”,柳条都非常的长,看它的形状呢,好像是美人的丝带一样。齐武帝就把这些柳树移植在了他的灵和殿前。经常在柳树之前吟咏赏玩,说杨柳“风流可爱”。所以我们想,这里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很可能是暗用了这个关于杨柳的典故。这两句诗是从总体上来写柳树的风貌。既是那样的高挑,像是美人一样的高贵,同时又是那样的婀娜多姿。
12、垂阴满上路,结草早知春。
13、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14、QQ:3414326780
15、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
16、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
17、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18、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19、虽然一口绍兴口音,可是在家乡长大的孩子已经不认得自己,反而笑着问他,您从哪来呀?这样一个非常富于情景性的描写、非常具有同情心的描写,依然能够看到贺知章的个性所在。
20、首先是以《咏柳》为题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