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贺知章的诗
1、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
2、杜甫在《饮中八仙歌》诗中这样形容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话也不兜着一点,说喝醉以后的贺知章骑在马上前俯后仰,就如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底也可以睡着了。估计杜甫也是酒到深处了,才把贺知章醉酒的丑态揭露无遗。
3、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圣心事能...
4、唐朝的诗人李白个性很张狂,毕竟对于这么一位才子来说,他狂自然有他狂的道理,不过还有另一位诗人,他同样很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虽然他的狂不如李白有个性,但也是狂的令人折服,为此他自己还取了一个别称“四明狂客”。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中对于贺知章有过极为形象的描写:“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两句写得很是有趣,同时也把贺知章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
5、这首诗虚处着笔,大开大阖,藏圆熟于拙朴。作者曾写过著名的咏柳小诗,语言晓畅华美,构思也独具匠心。而这首诗中体现出的轻俏流丽风格与之相比,迥然出于两人之手。
6、贺知章,这个名字在诗人中,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是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7、《望人家桃李花》,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
8、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9、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0、敕赐镜湖水,为君台沼荣。
11、后来,贺知章向唐玄宗力荐李白。玄宗看过李白的诗章,对其十分钦佩,于是就任命他为翰林待诏。贺知章去世后,李白独自对酒,惆怅有怀,想起当年金龟换酒,便写下《对酒忆贺监二首》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12、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13、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4、《唐禅社首乐章·大和》,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大和的概括。
15、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16、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17、贺知章是唐代书法名家,善草隶。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18、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19、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20、很多人小学时就会背诵他的诗歌了。比如《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唐诗。
二、贺知章的诗小学10首
1、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2、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4、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6、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7、黄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
8、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9、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10、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11、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12、李白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俊游豪饮是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致,也是文人雅士的时尚风度。贺知章为人旷达,性格豪放。与诗人李白同属“饮中八仙”之列,自然以游览饮酒为乐事。这首小诗既反映了作者俊游豪饮的生活,又体现了他旷达豪放的性格。
13、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14、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15、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
16、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17、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18、译文: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19、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20、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三、贺知章的诗第四个字是风
1、第三四句依旧还是在写景,但写得却是更加生动,也更加唯美,“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别说春天就这么结束,所有的花草树木全部都凋谢了,其实只要细心去观察,还是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唯美,那镜湖中就有人在采莲。最后这两句写得很是有趣,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
2、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武后证圣元年(695)中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开元十年(722),由丽正殿修书使张说推荐入该殿书院,参与撰修《六典》、《文纂》等书,未成,转官太常少卿。十三年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后调任太子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右庶子、侍读、工部侍郎。二十六年改官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因而人称“贺监”。
3、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4、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5、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鬓毛衰 一作: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8、《断句》。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9、有一句民彦说,心地窄狭的人,世界也是窄狭的。当我们面对壮美的群山,不禁会感叹自身的渺小;再次面临东逝的流水,也会悲哀时光的短暂。但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就懂得,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读完下面这首诗就明白了。
10、贺知章则不然,他和袁氏别业的主人并不相识,于是就不好尽宾主之礼。但是作者却不拘礼法,他毫不拘束,虽然游览没能尽兴,而主人又不相识,骤然相见,无酒款待,这的确有煞风景。但是豪爽的作者声称不必担心,自己早已准备了足够的买酒钱。仅仅二十个字,一个旷达豪爽的文士已跃然纸上了。
11、曾巩这首诗是继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很大的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12、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13、译文:年少时离乡老年才归家,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14、苏轼曾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晨任我攀。”天能盖地,地能容小,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作者一定是深悟其理,才能拥有如此豁达胸怀。
1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16、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来到京城长安。一天,他到一座著名的道观紫客去游玩,碰见了贺知章,立刻上前拜见,并呈上袖中的诗本。贺知章颇为欣赏《蜀道难》和《乌栖曲》,而且很早就读过李白的诗,对他极为仰慕,此次难得偶然相逢,就与他聊了起来。李白瑰丽的诗歌和潇洒出尘的风采令贺知章惊异万分,竟说:“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
17、好象没有吧,呵呵,除了李贺号称诗鬼以外,李杜之外别无他人有什么诗号了。象什么唐初四杰这样的称呼算不上诗号吧?
18、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
19、贺知章的作品被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20、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
四、回乡偶书
1、惟以明发,有怀载殷。乐盈而反,礼顺其禋。立清以献,荐欲是亲。于穆...
2、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3、贺知章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大唐会稽永兴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4、肃我成命,於昭黄祇。裘冕而祀,陟降在斯。五音克备,..
5、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6、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即虽然我的鬓发早已经斑白,但是我的乡音却从没有改变。我们说语言朴实,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是通过朴素、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一种真挚、美好的情感。这句诗便是如此,仅仅以一句乡音未改便道尽了诗人对故乡五十多年来的无限牵挂和思念。同时,乡音未改也从侧面表现了贺知章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7、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8、再结合诗的前两句,贺知章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也都包含在了这平淡的一问中了。而久别回乡所引起的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之情,又不局限于贺知章一人,它更是一种人类共有的且具有特定指向的一种情感。所以贺知章这首诗,能够历经千百年岁月轮转,依然能够以真挚动人的情感从而催人泪下。
9、《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唐代贺知章
10、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每天都会有分享,都是免费订阅,请您放心关注。
11、《唐禅社首乐章·顺和》,一首有名的五律,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顺和的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12、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13、其实,贺知章是唐代书法名家,善草隶。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14、《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是一组送别诗,响应唐玄宗号召,唐朝著名大臣赋诗为宰相、兵部尚书、燕国公张说出任首任朔方节度使送别。
15、贺知章写诗可谓大手笔,他知道游览饮酒之作早已是汗牛充栋,易为陈言,因此他另辟蹊径,整首诗都从虚处写,实处全由读者去填补。作者不以有嘉宾而无贤主为憾事,因为单是这林泉就值得流连,于不言中道出了林泉之美。
16、对景把酒的情节也不着点墨,还是留给读者去想象,也许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接待这位不速而至、为美景所迷的嘉客,对饮对酌,尽游览之欢娱。也许竟是诗人以囊中之钱,自沽清酒,独啸林泉中:至此我们已能深知作者是乐在山水,乐在美酒。
17、《答朝士》,是贺知章老老实实地讲道理、摆事实,对老乡的回复,使他们口服心服。
18、李白:《将进酒》•《静夜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客中行/客中作》•《月下独酌四首·其一》•《望庐山瀑布》•《渡荆门送别》•《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送友人》贺知章:《回乡偶书》•《咏柳/柳枝词》•《回乡偶书二首》•《相和歌辞。采莲曲》•《答朝士》•《采莲曲》•《唐禅社首乐章。顺和》•《唐禅社首乐章。太和》•《送人之军》•《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19、《晓发》,是写的一首五言诗。并已纳入《全唐诗》。
20、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五、贺知章的诗咏柳
1、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2、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3、这首小诗反映了作者的性格特征,宋代诗人叶绍翁游别人的园林,即兴写了一首名篇,“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用了“小叩”二字,多少也体现了他的小心翼翼,并且,由于未遇主人,他只好欣赏出墙的红杏,以慰未值的遗憾。
4、钅及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5、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6、两人聊着聊着,已至黄昏。贺知章便尽地主之谊邀请了李白去喝酒。可是,刚要坐下,他才想起自己没带酒钱。好尴尬!他索性把腰间的金饰龟袋解下来,抵了酒钱。李白阻拦说:“使不得,这是皇家按品级给你的饰品,怎好拿来换酒呢?”两人都称酒仙,难得相遇,故一醉方休。
7、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8、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9、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10、高高的柳树好像用碧绿的玉石打扮起来的一样,无数条柳枝低垂摇荡,好像根根丝织的带子。不知道这纤细的叶片是谁用心裁剪出来的,大概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大剪刀吧。
11、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12、红木制笔杆,笔锋大3cm中8cm小5cm
13、咏柳/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14、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北宋曾巩也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咏柳》:
15、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神皋类观赏,帝里...
16、《题袁氏别业》——唐代贺知章
17、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8、不知道是不是你要的答案,希望能帮到你!谢谢采纳!
19、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少时即以诗文知名。唐证圣元年(695)进士,授国子四门博士,转太常少卿、集贤院学士。开元十三年(725)擢礼部侍郎,官至秘书监。故人称,“贺秘监”,又简称“贺监”。天宝三年(744)辞官还乡为道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现存诗19首。
20、本卷以草书写“今文孝经”本文,每行四字至十六字不等,共一千余百余字。无署款。卷尾有小楷题“建隆二年(961)冬十月重粘表贺监墨迹”,推测为贺知章之作。此卷另有刻本传世。十七世纪后半期传入日本,明治年间由近卫家进献皇室。2006年3月13日至2006年4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中日书法珍品展”,该作品首次回到祖国。全卷有晋人法度,含章草隶意,气势磅礴,落笔精绝,笔法遒健,风尚高远,为鉴赏家所重视。